轨道以及轨道行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6725发布日期:2019-12-14 00:59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轨道以及轨道行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行驶系统,该轨道行驶系统包括形成为倾斜地面且用于车辆行驶的轨道、以及在该轨道中行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缆车等在形成为倾斜地面的轨道(以下,称为倾斜轨道)上行驶的车辆。例如,当使通常的汽车那样的相对于底盘大致垂直地设置有座椅的车辆在这样的倾斜轨道上行驶时,随着底盘变为与轨道平行,座椅也会倾斜。因此,存在乘坐舒适性降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以往的缆车等根据轨道的倾斜角,将座椅以相对于底盘倾斜的方式设置。但是,在该情况下,在轨道的倾斜角变化时,不能够保持座椅的水平,从而乘坐舒适性可能降低。

而且,提出了即使在轨道的倾斜角变化的情况下,也保持底盘的水平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的倾斜地面行驶车辆中,将承载人或物的车体设置为,能够以与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轴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在该倾斜地面行驶车辆中,根据轨道的倾斜,使车体转动,以变为水平。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搬运台车的水平姿势维持机构中,设置有在行驶方向上凹型地弯曲形成且平行地配置的一对导轨,车体根据倾斜在导轨上摇动,从而保持车体的水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44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6419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2的技术中,根据轨道的倾斜进行动作来维持车体的水平,因此,即使倾斜角度变化,也能够始终维持车体的水平。但是,在这些技术中,控制复杂,另外,车体价格昂贵。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来维持在倾斜轨道上行驶的车辆的车体的水平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的轨道,供车辆行驶,所述车辆构成为,具有车体、前轮、以及在该车体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与该前轮不同的位置的后轮,并且该前轮与该后轮为相同的安装高度,并且,所述轨道沿该车辆的行进方向倾斜,其中,所述轨道具有:所述前轮接触的前轮轨道,以及所述后轮接触的后轮轨道,所述前轮轨道与所述后轮轨道在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设置,在所述倾斜为上升坡度的情况下,所述后轮轨道形成在比所述前轮轨道高的位置,在所述倾斜为下降坡度的情况下,所述前轮轨道形成在比所述后轮轨道高的位置,所述前轮轨道与所述后轮轨道的高度的差通过所述倾斜的角度、以及所述前轮的轴与所述后轮的轴的轴距来确定。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的轨道中,所述前轮轨道与所述后轮轨道中的形成在较高的位置的一方在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在外侧。

本发明也将包括上述的任一的轨道、以及具有车体、前轮、后轮的车辆的轨道行驶系统作为保护范围,就这样的轨道行驶系统而言,在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车辆的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设置在不同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的轨道行驶系统中,所述车辆具有两个所述前轮、以及两个所述后轮,所述两个前轮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两个后轮之间的距离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为上升斜面上的轨道以及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车辆的仰视图。

图3是用于求出前轮轨道与后轮轨道的高低差的示意图。

图4是前轮轨道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设置为下降斜面上的轨道以及车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设置为上升斜面的轨道1和在该轨道1上行驶的车辆2的概略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2用于沿倾斜地面搬运乘坐如缆车等的人员。

(车辆)

如图所示,车辆2具有车体21、两个前轮22、两个后轮23。图2是从底面观察车辆2的图。如图所示,前轮22的轮距(以下,称为前轮距)tf与后轮23的轮距(以下,称为后轮距)tr不同。具体而言,tf<tr。换言之,在车体21的宽度方向上,前轮22与后轮23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前轮22的接地位置与后轮23的接地位置不同。因此,在使车辆2直线行驶的情况下,前轮22的轨迹与后轮23的轨迹为不同的位置。另外,前轮22的轴与后轮23的轴的轴距(以下,称为轴间距)为l。

(轨道)

如图1所示,轨道1具有前轮轨道11、后轮轨道12、基准轨道13。在基准轨道13上能够配置用于向车辆2施加驱动力的驱动链。在该情况下,在车辆2的底面等设置与驱动链卡合的卡合部即可。当然,也可以使其他驱动力作用于车辆2,也可以在车辆2自身上设置马达或发动机等驱动装置来使车辆2自行行驶。在车辆2中具有马达的情况下,也能够构成为,在车辆2的底面等上设置集电器,从埋设于基准轨道13的滑接线接收电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轮轨道11设置在比基准轨道13高的位置,但也可以将前轮轨道11设置在与基准轨道13相同的高度。

前轮轨道11与后轮轨道12在与车辆2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行进正交方向)上并列设置。具体而言,在行进正交方向上,在基准轨道13的两侧设置有前轮轨道11,而且,在各个前轮轨道11的外侧设置有后轮轨道12。

如上所述,车辆2构成为,后轮距tr大于前轮距tf。另外,根据车辆2的前轮距tf、后轮距tr、车轮的宽度等,以车辆2的前轮22位于前轮轨道11上,后轮23位于后轮轨道12上的方式,设定前轮轨道11与后轮轨道12的宽度。由此,前轮22以及后轮23能够分别与前轮轨道11以及后轮轨道12接触,并且能够分别在前轮轨道11以及后轮轨道12上转动。此外,优选地,在前轮轨道11、后轮轨道12的与车轮的接触面上形成用于防滑的凹凸等。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在前轮轨道11和后轮轨道12上都形成凹凸,仅在与驱动轮对应的轨道上形成凹凸即可。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上升坡度的轨道1中,后轮轨道12被设置在比前轮轨道11高的位置。通过这样构成轨道,在行驶中后轮23被抬起,从而车体21难以向后下方下降。

为了不降低在倾斜的轨道1中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期望车体21为水平。图3是示意地表示车体21为水平时的前轮轨道11与后轮轨道12的高低差d的求出方法的图。此外,此处的前轮轨道11与后轮轨道12的高低差d是与轨道1正交的方向上的距离。

将轨道1的倾斜角度设为θ,将侧视时的前轮22的中心设为of(xf,yf),将后轮23的中心设为or(xr,yr),将前轮22以及后轮23的半径设为r。另外,将后轮轨道12的倾斜起始的地点设为原点o。此时,能够分别由以下的数式来表示前轮22的中心的y坐标yf以及后轮23的中心的y坐标yr。

首先,能够由以下的数式来表示前轮22的中心of的y坐标yr以及后轮23的中心or的y坐标yf。

[数式1]

当车辆2的车体21为水平时,yr=yf。因此,通过上面的数式,以下的关系成立。

[数式2]

对两边乘以cosθ,如以下解出d。

[数式3]

r+d+(xr-l)sinθ=r+xrsinθ

r+d+xrsinθ-lsinθ=r+xrsinθ

d-lsinθ=0

d=lsinθ

因此,即使倾斜角度θ在倾斜轨道1的途中发生变化,若构成为前轮轨道11与后轮轨道12的高低差为d=lsinθ,则车辆2的车体21为水平。此外,在倾斜角度θ变化的前后,通过使高度差d缓慢地变化,能够抑制乘坐舒适性降低。

图4是前轮轨道11的放大剖视图。在前轮轨道11的行驶正交方向的至少一侧竖立设置有用于防止车轮脱轮的脱轮防止壁11a。在该图中,在图中左侧设置有比前轮轨道11高的后轮轨道12,由于其有助于防止车轮的脱轮,因此,在图中左侧没有设置脱轮防止壁,但也可以在图中左侧设置脱轮防止壁。此外,在图中示出了在前轮轨道11上设置脱轮防止壁的例子,但也能够将脱轮防止壁设置于前轮轨道11与后轮轨道12中的任一方或双方。

图1所示的轨道1设置为上升斜面,但如图5所示,也能够将轨道1设置为下降坡度。当使在上升坡度的轨道1上行驶的车辆2在折返地点转向而在下降坡度中行驶的情况下,前轮轨道11设置在比后轮轨道12高的位置。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前轮轨道11与后轮轨道12的行驶正交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在上升坡度、下降坡度中的任一坡度中均相同。

但是,若前轮轨道11与后轮轨道12中的较高的一方配置在行驶正交方向的内侧,则当坡度变陡时,轨道1可能与车辆2的车体21接触。与此相对,若前轮轨道11与后轮轨道12中的较低的一方配置在行驶正交方向的内侧,则轨道1与车辆2难以接触。在该情况下,在上升和下降时,需要使前轮距tf与后轮距tr的大小关系逆转。即,需要使车辆2在折返地点不转向而进行往返行驶。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车辆2具有两个前轮22和两个后轮23,但也可以构成为使前轮和后轮中的任一方为一个轮而作为三轮车辆。在该情况下,根据车轮的结构来构成前轮轨道11与后轮轨道12即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供具有车体、前轮、以及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被设置于与前轮不同的位置的后轮的车辆行驶的轨道、由这些构件构成的轨道行驶系统。例如,不仅能够利用于缆车等搬运人员的系统,也能够利用于轮椅或购物车通行的斜坡(包括轨道面移动的构件)、大型商业设施或住宿设施等内的人员、物品的移动设备、游乐园等游乐设备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l:轴距

1:轨道

11:前轮轨道

11a:脱轮防止壁

12:后轮轨道

13:基准轨道

2:车辆

21:车体

22:前轮

23:后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