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电动车防溜车结构、装置及轨道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8387发布日期:2019-08-17 02:59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轨道电动车防溜车结构、装置及轨道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指一种电动车防溜车结构、装置及轨道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盾构施工用轨道电动车也叫轨道电瓶车,适用于采用盾构法隧道建设中的运输牵引。一组盾构电动车一般包括机头、渣土车、砂浆车及管片车等,采用蓄电池供电、三相异步电机变频驱动。盾构电动车的车头与盾构机方向相反,隧道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向外运输,即电动车向外运输时处于重车状态。

隧道设计依据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通常情况会设计一定的坡度,坡度一般先向下在隧道中间部位达到最低点后再向上。施工中临时轨道铺设在隧道底部,其坡度大小随隧道坡度变化,且轨道所处施工环境基本为潮湿、多泥的情况,轨面湿滑,摩擦力小。当坡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重车满载渣土在上坡段行进时易发生溜车现象,溜车后由于惯性极大,满载电动车组易对盾构机造成极大冲击性破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隐患。

现有的防溜车装置一般在发生溜车后需要人为操作启动防溜车装置。发生溜车后人为操作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启动不及时,电动车溜车已达一定速度,动量较大,很难再停止;起落式防溜车装置在启动后很难精准限位于轨枕位置,碰撞产生的弹力也会减小防溜车装置的制动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类似电动车施工的安全,降低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需要一种更加可靠的防溜车装置。

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道电动车防溜车结构、装置及轨道电动车。相较其他装置更加安全可靠的在电动车有溜车趋势之初时即对其进行了有效阻止,避免了一定程度的轨枕破坏及其他可能危险。并且无需人为控制,实现了自动化处理,进一步减少了不确定因素。

轨道电动车防溜车结构,包括钩杆结构、车钩结构和车钩限位孔结构;

所述钩杆结构一端铰接在电动车上,另一端与所述车钩结构铰接;

所述车钩结构上设置有向下的钩口;

所述车钩限位孔结构上设置有限位孔道,所述钩杆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道相配合的限位栓。

所述防溜车结构还包括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一端与电动车连接,一端与钩杆结构铰接。

所述电动车上设置有与所述液压伸缩杆连接的伸缩杆承载件。

所述电动车上设置有与所述钩杆结构铰接的钩杆承载件。

轨道电动车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术的轨道电动车防溜车结构。

所述防溜车结构至少有两组,相邻的两组通过连接桥结构连接。

所述连接桥结构的两端分别和所述钩杆结构连接。

轨道电动车,包括权利要求上述的轨道电动车防溜车结构和\或上述的轨道电动车防溜车装置。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车钩结构在电动车正常行驶过程中依靠电动车动力和自重在轨枕上移动,并且不会对轨枕造成损害。而发生溜车事件时,电动车反向移动,车钩会自动勾住轨枕,实现了无需人员操作即可防溜车的效果,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溜车事故的影响,保证了隧道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钩结构抬起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钩结构勾住轨枕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左视图。

图中,1-钩杆结构、2-车钩结构、3-车钩限位孔结构、4-液压伸缩杆、5-限位栓、6-连接桥结构、7-钩杆承载件、8-伸缩杆承载件。

具体实施方式

轨道电动车防溜车结构,包括钩杆结构、车钩结构和车钩限位孔结构;

所述钩杆结构一端铰接在电动车上,另一端与所述车钩结构铰接;

所述车钩结构上设置有向下的钩口;

所述车钩限位孔结构上设置有限位孔道,所述钩杆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孔道相配合的限位栓。

所述防溜车结构还包括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一端与电动车连接,一端与钩杆结构铰接。

所述电动车上设置有与所述液压伸缩杆连接的伸缩杆承载件。

所述电动车上设置有与所述钩杆结构铰接的钩杆承载件。

轨道电动车防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术的轨道电动车防溜车结构。

所述防溜车结构至少有两组,相邻的两组通过连接桥结构连接。

所述连接桥结构的两端分别和所述钩杆结构连接。

轨道电动车,包括权利要求上述的轨道电动车防溜车结构和\或上述的轨道电动车防溜车装置。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轨道电动车防溜车结构由钩杆结构1、车钩结构2、车钩限位孔结构3、液压伸缩杆4、限位栓5、钩杆承载件7、伸缩杆承载件8和连接桥结构6所组成。车钩结构2一端为连接端用于和钩杆结构1铰链,另一端为钩口端用于钩住轨枕。

钩杆承载件7设置于电动车车头前端的作为第一铰接支座,钩杆结构1一端与钩杆承载件7铰接,铰接处为第一铰接点,另一端与车钩结构2的连接端铰接,铰接处为第二铰接点。车钩结构2的钩口朝下。

伸缩杆承载件8固定在车头,液压伸缩杆4一端与伸缩杆承载件8铰接,另一端与钩杆结构1铰链,铰接处为第三铰接点,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之间。钩杆结构1上还设置有限位栓5,其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之间。

钩杆结构1可在液压伸缩杆4的作用下以第一铰接点处为圆心摆动。车钩结构2能够以第二铰接点为圆心摆动。

车钩限位孔结构3固定设置于车钩结构2上。两者焊接为一体结构,车钩限位孔结构3的设置有弧形孔道,其弧形轨迹以第二铰接点为圆心,限位栓5处于弧形孔内,车钩结构2在电动车前进和因自重上下摆动的过程中不受限位栓5影响。

可以在电动车车头设置两组该结构,两个钩杆结构1之间通过连接桥结构6连接。

电动车前进过程中车钩结构2碰到轨枕后会由于作用力向上抬起,如图3所示,通过轨枕后再靠自重落下。发生溜车趋势时,车钩结构2直接勾住轨枕,车钩限位结构3发挥作用,电动车溜车距离不超过两道轨枕间距,电动车溜车初期速度小、动量小,能够及时和较容易控制。固定于钩杆结构1上的限位栓5处于车钩限位结构3预留弧形孔道上,直径略小于弧形孔道的宽度,保证车钩限位结构3和车钩结构2的摆动不受阻碍,同时限制车钩结构的摆动幅度,达到设计目的。

当隧道电动车有溜车趋势或溜动很短距离时,本装置车钩结构2的钩口勾住轨枕,车钩限位结构3随之运动,直到限位栓5阻止其继续运动,如图4所示,电动车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使隧道电动车静止,从而阻止了隧道电动车溜车。溜车故障解除或做好控制措施后,通过操作室内的开关控制液压伸缩杆4抬起钩杆结构1,车钩结构即可与轨枕分离,再控制液压伸缩杆4回到正常位置,电动车又重新进入可开动状态。

车钩结构2的钩口设计与轨枕形状相配合,能够以更贴合的角度抵住轨枕,达到更好的防溜车效果。车钩结构2在电动车正常行驶过程中依靠电动车动力和自重在轨枕上移动,并且不会对轨枕造成损害。而发生溜车事件时,电动车反向移动,车钩会自动勾住轨枕,实现了无需人员操作即可防溜车的效果,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溜车事故的影响,保证了隧道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更加可靠。

实施例2

连接桥结构6直接和一个或多个液压伸缩杆4连接,如图5所示,连接桥结构6的两端分别和两侧个钩杆结构1铰链,这样,液压伸缩杆4工作时可以通过带动连接桥结构6来抬起钩杆结构1。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