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牵引装置及矿用起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8797发布日期:2022-01-19 19:5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轨道牵引装置及矿用起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牵引装置及矿用起重系统。


背景技术:

2.在井下综采设备中常用的动力源为电机或发动机,而对于现有的汽柴油发动机均需要设置油泵,通过油泵将油箱内的燃油泵入发动机,使发动机作业。
3.但由于井下作业空间受限,且所需的作业时长不可控,因此,井下设备需要根据巷道尺寸合理进行设计布局。若将现有的汽油或柴油发动机、油箱及相应的配件直接使用,虽能提供相应的驱动力,但无法适应井下的作业空间。
4.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轨道牵引装置及矿用起重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牵引装置及矿用起重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轨道牵引装置结构,降低轨道牵引装置的空间占用。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牵引装置,包括运输平台、油箱、动力机构以及第一行走机构;所述油箱和所述动力机构均设置于所述运输平台上,所述油箱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通,且所述油箱的出油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动力机构进油口的水平高度,以向所述动力机构内供应燃油;所述第一行走机构与所述运输平台相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在轨道上运动,以带动所述运输平台在所述轨道上移动。
7.其中,所述运输平台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油箱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8.具体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及液压组件;所述油箱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以向所述发动机提供燃油,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液压组件相连接,且所述液压组件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相连接,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液压组件动作,以带动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在所述轨道上移动。
9.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组件包括液压油箱和液压泵;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液压泵相连接,以驱动所述液压泵吸入所述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
10.更进一步地,所述运输平台上还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用于为所述液压组件散热。
11.其中,所述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导轨以及位于两条所述导轨中间且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的卡轨,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导向轮设置于所述运输平台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导轨相对接,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卡轨相配合,所述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轮能够沿所述卡轨移动。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牵引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牵引装置,包括运输平台、油箱、动力机构以及第一行走机构;油箱和动力机构均设置于运输平台上,油箱与动力机构相连通,且油箱的出油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动力机构进油口的水平高度,以向动力机构内供应燃油;第一行走机构与运输平台相连接,动力机构能够驱动第一行走机构在轨道上运动,以带动运输平台在轨道上移动。
14.由此分析可知,通过使油箱的出油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动力机构进油口的水平高度,从而能够通过燃油的自身重力以及虹吸原理便可使燃油由油箱流入动力机构中,无需设置油泵,降低油箱的空间占用,并能够在有限的油箱空间中存储更多的燃油。
15.而将油箱和动力机构均设置在运输平台上,能够形成规整的轨道牵引装置,再通过动力机构驱动运输平台上设置的第一行走机构实现轨道牵引装置在轨道上的往复运动,实现对其他井下设备的牵引及移动。
16.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矿用起重系统,包括上述的轨道牵引装置及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包括承载平台及起重机构;所述轨道牵引装置的所述运输平台与所述承载平台相连接,所述承载平台上连接有第二行走机构;所述起重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
17.其中,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包括第二导向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轮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轮转动。
1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起重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第二驱动轮的外部。
19.进一步地,所述起重机构包括起重平台、控制室以及起重臂组件;所述起重平台和所述控制室均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起重臂组件与所述起重平台相连接;所述起重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第三支撑段、第一伸缩油缸以及第二伸缩油缸;所述第一支撑段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外部,所述第一伸缩油缸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段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段伸缩;所述第二支撑段套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段的外部,所述第二伸缩油缸能够驱动所述第三支撑段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段伸缩。
20.本技术中的矿用起重系统以本技术提供的轨道牵引装置作为动力源,通过使轨道牵引装置中的运输平台与承载平台相连接,实现对起重装置的在井下环境的牵引移动。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矿用起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运输平台;2-油箱;3-安装支架;4-发动机;5-液压油箱;6-第一导向轮;7-第一驱动轮;8-散热机构;9-第二导向轮;10-第二驱动轮;11-承载平台;12-起重平台;13-控制室;14-第一支撑段;15-第二支撑段;16-第三支撑段;17-第一伸缩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30.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上”、“上部”、“在
……
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31.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2.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33.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牵引装置,包括运输平台1、油箱2、动力机构以及第一行走机构;油箱2和动力机构均设置于运输平台1上,油箱2与动力机构相连通,且油箱2的出油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动力机构进油口的水平高度,以向动力机构内供应燃油;第一行走机构与运输平台1相连接,动力机构能够驱动第一行走机构在轨道上运动,以带动运输平台1在轨道上移动。
3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牵引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牵引装置,通过使油箱2的出油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动力机构进油口的水平高度,从而能够通过燃油的自身重力以及虹吸原理便可使燃油由油箱2流入动力机构中,无需设置油泵,降低油箱2的空间占用,并能够在有限的油箱2空间中存储更多的燃油。
38.而将油箱2和动力机构均设置在运输平台1上,能够形成规整的轨道牵引装置,再通过动力机构驱动运输平台1上设置的第一行走机构实现轨道牵引装置在轨道上的往复运动,实现对其他井下设备的牵引及移动。
39.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油箱2与动力机构通过管路连接,而在动力机构非启动状态下,油箱2内的燃油受重力影响,仍能够进入管路中,从而使管路始终存在燃油,进而能够配合虹吸原理实现对动力机构的供油。
40.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运输平台1上设有安装支架3,油箱2设置于安装支架3上。
41.通过在运输平台1上设置的安装支架3,能够将油箱2稳定地支离运输平台1,使油箱2的出油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动力机构进油口的水平高度,从而使燃油能够顺利地进入动力机构。
42.优选地,本技术中安装支架3包括四根立杆和四根横杆,四根立杆的一端形成有连接座,通过连接座实现与运输平台1的稳定连接。四根横杆围设成矩形框设置在四根立杆的另一端,油箱2坐落于矩形框上。
43.本技术中的横杆之间以及横杆与立杆之间的连接可通过焊接的形式,以提高整体安装支架3的稳定性。
44.具体地,如图1所示,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4及液压组件;油箱2与发动机4相连接,以向发动机4提供燃油,发动机4与液压组件相连接,且液压组件与第一行走机构相连接,发动机4驱动液压组件动作,以带动第一行走机构在轨道上移动。
45.本技术中的发动机4为柴油发动机4,相应地,油箱2中的燃油为柴油,通过发动机4工作为液压组件提供动力,再通过液压组件驱动第一行走机构,实现轨道牵引装置在轨道上的往复运动。
46.进一步地,本技术中的液压组件包括液压油箱5和液压泵;发动机4与液压泵相连接,以驱动液压泵吸入液压油箱5中的液压油。
47.实际应用时,发动机4能够驱动液压泵将液压油箱5中的液压油吸入泵体内,从而通过液压泵对压力油的输送,实现对各液压系统的动力控制。
48.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运输平台1上还设有散热机构8,散热机构8用于为液压组件散热。
49.本技术中第一行走机构以及下述的第二行走机构均通过液压组件提供动力,而液压组件通过管路与各结构相连通,通过设置散热机构8,能够对液压管路以及液压组件进行散热降温,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动机4起到散热作用,提升整体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50.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散热机构8可以为散热风扇等风冷散热机构8。
51.其中,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导轨以及位于两条导轨中间且与导轨平行设置的卡轨,第一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导向轮6和第一驱动轮7;第一导向轮6设置于运输平台1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侧的导轨相对接,第一驱动轮7与卡轨相配合,动力机构能够驱动第一驱动轮7转动,以使第一驱动轮7能够沿卡轨移动。
52.本技术中的轨道牵引装置设置在井下轨道系统上,而本技术中的井下轨道系统包括两条互相平行设置的导轨以及一条平行于导轨的卡轨,卡轨为具有多个沿铺设方向等间隔设置的卡槽的轨道结构,相应地,本技术中的第一驱动轮7为周向形成有多个齿部的链轮结构,从而通过第一驱动轮7与卡轨的配合,实现整体轨道牵引装置在轨道系统上的移动。
53.而两侧设置的第一导向轮6能够使轨道牵引装置稳定地位于轨道系统上移动。
54.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液压组件能够驱动第一驱动轮7旋转,从而实现轨道牵引装置的移动。而在第一驱动轮7的两侧还设有制动机构,液压组件还能够使制动机构抱紧或释放第一驱动轮7,从而实现对整体轨道牵引装置的制动。
5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矿用起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6.此外,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矿用起重系统,包括上述的轨道牵引装置及起重装置;起重装置包括承载平台11及起重机构,轨道牵引装置的运输平台1与承载平台11相连接,承载平台11上连接有第二行走机构;起重机构设置于承载平台11上。
57.本技术中的矿用起重系统以本技术提供的轨道牵引装置作为动力源,通过使轨道牵引装置中的运输平台1与承载平台11相连接,实现对起重装置的在井下环境的牵引移动。
58.作业时,轨道牵引装置牵引起重装置移动至既定作业位置,起重机构动作,实现对井下物品的起重及转移转运作业。
59.其中,如图2所示,第二行走机构包括第二导向轮9和第二驱动轮10,动力机构与第二驱动轮10相连接,以驱动第二驱动轮10转动。
60.优选地,本技术中起重装置内设有独立的第二驱动轮10,且仍通过牵引装置中的液压组件提供动力。
61.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第二驱动轮10位于承载平台11接近运输平台1的位置,起重机构位于承载平台11远离运输平台1的位置,一方面通过第二驱动轮10能够增加整体矿用起重系统的动力,另一方面,第二驱动轮10还可作为一定程度上的负重,避免起重机构造成承载平台11翘起的问题。
62.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起重系统,还包括壳体,壳体罩设于第二驱动轮10的外部。
63.优选地,本技术中第二驱动轮10的外部罩设有壳体,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二驱动轮10运转的稳定程度,提高使用寿命。
64.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第二驱动轮10与第一驱动轮7均为沿周向形
成有齿部的链轮结构。
65.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起重机构包括起重平台12、控制室13以及起重臂组件;起重平台12和控制室13均设置于承载平台11上,起重臂组件与起重平台12相连接;起重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段14、第二支撑段15、第三支撑段16、第一伸缩油缸17以及第二伸缩油缸;第一支撑段14套设于第二支撑段15的外部,第一伸缩油缸17能够驱动第二支撑段15相对第一支撑段14伸缩;第二支撑段15套设于第三支撑段16的外部,第二伸缩油缸能够驱动第三支撑段16相对第二支撑段15伸缩。
66.控制室13能够控制起重臂组件的动作,起重平台12能够相对承载平台11旋转,从而能够带动起重臂组件移动至起吊位置。
67.优选地,本技术中的起重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段14、第二支撑段15以及第三支撑段16,通过三段吊臂能够适配更广范围的起吊作业。通过第一伸缩油缸17,能够使第二支撑段15相对第一支撑段14伸出或回收,第二伸缩油缸(图中未示出),可设置在第一支撑段14和第二支撑段15的管体内,以控制第三支撑段16的伸出或回收。
68.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本技术起重装置还包括有吊钩组件,吊钩组件包括吊钩和拉链,拉链的一端与起重油缸相连接,另一端与吊钩相连接,以实现对物品的起吊。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