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及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9405发布日期:2022-01-19 20:0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及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及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2.高速铁路轨道铺设后,无法通行施工机械,物料转运不便,常常需要依靠手推车进行搬运,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及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设备,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物料转运效率。
4.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包括:
6.运输架,所述运输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轨道轮和第二轨道轮;
7.摩托车连接框架,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和所述运输架相连接,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上设置有车轮避让槽。
8.可选的,所述第一轨道轮包括第一轮体和连接所述第一轮体的第一限位圆板,所述第一限位圆板的边沿伸出所述第一轮体,所述第二轨道轮包括第二轮体和连接所述第二轮体的第二限位圆板,所述第二限位圆板边沿伸出所述第二轮体。
9.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圆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轮体背离所述第二轮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圆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轮体背离所述第一轮体的一侧。
10.可选的,所述运输架包括矩形框架和中部加强梁,所述中部加强梁位于所述矩形框架内,且所述中部加强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矩形框架相对设置的两个框边上。
11.可选的,所述矩形框架包括两个长框边和两个短框边,一所述短框边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轨道轮,另一所述短框边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第二轨道轮。
12.可选的,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垂直连接于一所述长框边上,所述车轮避让槽沿垂直所述长框边的方向延伸设置。
13.可选的,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包括端板和两个长框板,两个所述长框板相平行,两个所述长框板均一端连接于所述长框边上,两个所述长框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端板连接,两个所述长框板和所述端板之间形成所述车轮避让槽。
14.可选的,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两侧的两个侧部加强梁,所述侧部加强梁一端和所述长框边相连接,另一端和相应的长框板相连接。
15.可选的,所述侧部加强梁包括两个斜梁,两个所述斜梁的倾斜角度不同,两个所述斜梁均一端和所述长框边相连接,另一端和相应的长框板相连接。
16.本技术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设备,包括摩托车及上述的高
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
17.所述摩托车与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相连接,且所述摩托车的车轮贯穿所述车轮避让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技术中的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的轨道轮可以支撑在铁轨上,然后摩托车和摩托车连接框架连接固定,摩托车的前车轮贯穿车轮避让槽,物料可以放置在轨道运输工具上,启动摩托车,依靠其动力推动轨道运输工具沿铁轨行进,以转运物料,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物料转运效率。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21.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工具和摩托车的配合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工具和摩托车的配合结构的侧视图;
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工具和摩托车的配合结构的正视图;
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工具的俯视图;
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运输工具的侧视图。
28.图中:1、运输架;11、第一轨道轮;111、第一限位圆板;12、第二轨道轮;121、第二限位圆板;13、矩形框架;14、中部加强梁;2、摩托车连接框架;21、长框板;22、端板;23、侧部加强梁;231、斜梁;3、摩托车;4、铁轨。
29.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
ꢀ“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及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设备。该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设备包括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和摩托车3。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可以和摩托车装配一体,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和铁轨4滚动限位配合。摩托车3能驱动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沿铁轨4移动,以运输物料。 具体的,该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包括:运输架1和摩托车连接框架2。运输架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轨道轮11和第二轨道轮12。摩托车连接框架2和所述运输架1相连接,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2上设置有车轮避让槽。该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的轨道轮可以支撑在铁轨4上,然后摩托车和摩托车连接框架连接固定,摩托车3的前车轮容纳于车轮避让槽上,物料可以放置在轨道运输工具上,启动摩托车3,依靠其动力推动轨道运输工具沿铁轨4行进,以转运物料,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物料转运效率。
34.参见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轨道轮11包括第一轮体和连接所述第一轮体的第一限位圆板111,所述第一限位圆板111的边沿伸出所述第一轮体,所述第二轨道轮12包括第二轮体和连接所述第二轮体的第二限位圆板121,所述第二限位圆板121边沿伸出所述第二轮体,如此,方便两个限位圆板限位支撑在铁轨4上。
35.如此,第一限位圆板111和第二限位圆板121分别限位于两个铁轨4上,防止轨道运输工具高速运行时,轨道运输工具的轨道轮脱离铁轨4,提高了行进稳定性和安全性。
36.参见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圆板111设置在所述第一轮体背离所述第二轮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圆板121设置在所述第二轮体背离所述第一轮体的一侧。如此,第一限位圆板111和第二限位圆板121分别限位在铁轨4的两侧。两个铁轨4位于第一限位圆板111和第二限位圆板121之间。轮体支撑在铁轨4上,限位圆板支撑在铁轨4的侧部。
37.参见4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运输架1包括矩形框架13和中部加强梁14,所述中部加强梁14位于所述矩形框架13内,且所述中部加强梁1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矩形框架13相对设置的两个框边上。
38.本实施方案中,运输架1结构简单,通过矩形框架13和中部加强梁14即可快速装配出运输架1,其中,矩形框架13可以是矩形钢管及角钢焊接制成。
39.参见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矩形框架13包括两个长框边和两个短框边,长框边沿垂直铁轨4的方向延伸,一所述短框边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轨道轮11,另一所述短框边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第二轨道轮12,共设置四个轨道轮提高了支撑稳定性。
4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2垂直连接于一所述长框边上,所述车轮避让槽沿垂直所述长框边的方向延伸设置。车轮避让槽避让摩托车的前车轮,即摩托车的前车轮贯穿所述车轮避让槽设置。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2还能起到保护前车轮的作用。
4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2包括端板22和两个长框板21,两个所述长框板21相平行,两个所述长框板21均一端连接于所述长框边上,两个所述长框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端板22连接。端板22的设置,提高了摩托车连接框架2的结构强度。摩托车连接框架2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摩托车3上,例如通过绑带固定在摩托车3上。
42.可选的,高铁施工用轨道运输工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摩托车连接框架2两侧的两个侧部加强梁23,所述侧部加强梁23一端和所述长框边相连接,另一端和相应的长框板21相连接。通过设置两个侧部加强梁23,提高了摩托车连接框架2的结构强度,也增加了摩托车连接框架2和运输架1的连接稳定性,延长了轨道运输工具的使用寿命。其中,摩托车连接框架2和运输架1可以焊接固定。
43.参见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侧部加强梁23包括两个斜梁231,两个所述斜梁231的倾斜角度不同,两个所述斜梁231均一端和所述长框边相连接,另一端和相应的长框板21相连接。通过设置两个斜梁231,既增加了结构强度,同时还提供了连接固定点位,利于通过连接件和摩托车车架部分连接固定。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