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及铰接机构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47123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及铰接机构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铰接机构安装座结构,特别是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及铰接机构安装座。
【背景技术】
[0002]现代低地板有轨电车为满足通过小半径曲线的需要,均采用短车体模块设计,各模块间通过铰接机构连接。铰接机构承载车辆重量及车辆牵引和制动力,同时通过约束和释放车辆模块间的自由度使车辆能够顺利、快速的通过小半径曲线,保证车辆平稳运行,因此铰接机构是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关键部件。
[0003]供安装铰接机构用的安装座由于承受铰接机构复杂的动态载荷,因此承载能力强是首要满足的条件。现有铰接机构安装座分为焊接和铸造两部分,尽管承载能力满足,但是存在结构设计复杂、生产制造工序麻烦、安装维护不方便等缺点。
[0004]本专利提出一种新型的铸造一体的铰接机构安装座,既能满足较强的承载能力要求,又能克服上述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重量轻、承载能力强,且结构简单、制造及安装维护方便的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及铰接机构安装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两个支撑柱,上底板和下底板相互平行设置,且上底板的长度小于下底板的长度;两个支撑柱将上底板和下底板相连接,每个支撑柱均呈“人”字形;每个支撑柱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曲形弧面,两个曲形弧面相聚合的一端与上底板固定连接,两个曲形弧面的另一端与下底板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曲形弧面能形成一个U形槽;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
[0008]每个所述支撑柱上均设置有第二减重孔。
[0009]所述下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减重孔。
[0010]所述下底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圆柱销孔。
[0011]所述梯形连接块的各个拐角部位均设置为圆弧过渡。
[0012]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铰接机构安装座,包括至少一个梯形连接块和至少一个铰接安装件,每个铰接安装件均用于与铰接机构的配合安装,每个梯形连接块的上底板固定连接一个所述铰接安装件。
[0013]所述铰接安装件为带有安装槽的工型筋板。
[0014]所述工型筋板包括U形上底板和U形下底板,所述安装槽也呈U形。
[0015]所述铰接安装件为主要由若干块安装板围合形成的中空框体。
[0016]包括两个梯形连接块和两个铰接安装件,两个梯形连接块并列排放。
[0017]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上述梯形连接块为整体铸造结构,受力集中,同时,“人”字形支撑柱的设计,与受力传递方向一致,使本申请的梯形连接块及铰接机构安装座的承载能力增强,且结构紧凑,制造及安装维护方便。另外,上述多个减重孔的设计,使得在承载能力强的同时,有利于减轻整体质量,安装及维护方便,且有利于有效利用材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显示了本申请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显示了图中1中梯形连接块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显示了本申请的安装座与车体模块和铰接结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有:
[0023]1.上底板;
[0024]11.第一螺栓孔;
[0025]2.下底板;
[0026]21.第一减重孔;22.第二螺栓孔;23.圆柱销孔;
[0027]3.支撑柱;
[0028]31.第二减重孔;32.曲形弧面;33.聚合端;34.分散端;
[0029]4.U 形槽;
[0030]5.梯形连接块;
[0031]6.铰接机构;
[0032]7.车体模块;
[0033]8.支撑座;
[0034]9.工型筋板;
[0035]10.中空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包括上底板1、下底板2和两个支撑柱3。
[0038]上述上底板1和下底板2相互平行设置,且上底板1的长度小于下底板2的长度。
[0039]上底板1主要用于后续与铰接机构6的连接,优选为长方形,上底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11,优选为四个,分别设置在上底板1的四个边角处。
[0040]下底板2为车体安装板,用于后续与车体模块7的安装,也为一块长方形板,下底板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减重孔21、若干个第二螺栓孔22和若干个圆柱销孔23。第一减重孔21优选三个,第二螺栓孔22优选为四个,设置在下底板2的两端,圆柱销孔23优选为两个。
[0041]两个支撑柱3将上底板1和下底板2相连接,两个支撑柱3构成梯形连接块5的两个梯形腰,且两个支撑柱3对称设置,也即梯形连接块5类似一个等腰梯形。
[0042]每个支撑柱3均呈“人”字形;每个支撑柱3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曲形弧面32。
[0043]两个曲形弧面32相聚合的一端,也即聚合端33,与上底板1固定连接,优选与上底板1 一体设置。
[0044]两个曲形弧面32的另一端,也即分散端34,与下底板2固定连接,优选与下底板2
一体设置。
[0045]相邻的两个曲形弧面32能形成一个U形槽4。对同一个梯形连接块5来说,相邻的两个曲形弧面32,也即两个支撑柱3相向的一侧,形成一个U形槽4,此时的U形槽4,能使梯形连接块5的重量减轻,且与与受力传递方向一致,结构紧凑,制造及安装维护方便。
[0046]进一步,每个支撑柱3上均设置有第二减重孔31。
[0047]进一步,梯形连接块5的各个拐角部位均设置为圆弧过渡,能避免应力集中。
[0048]如图3所示,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铰接机构安装座,包括至少一个梯形连接块5和至少一个铰接安装件。优选,包括两个梯形连接块5和两个铰接安装件,两个梯形连接块5并列排放。此时,两个梯形连接块5相向一侧的两个曲形弧面32形成一个U形槽4,此时的U形槽4,作为铰接机构6的安装槽,为铰接机构6的安装提供空间。
[0049]每个铰接安装件均用于与铰接机构6的配合安装,每个梯形连接块5的上底板1通过螺栓与铰接安装件固定连接,每个梯形连接块5的下底板2通过相应数量的螺栓和圆柱销,将本申请的安装座与车体模块7固定连接。根据车体类型以及车体高度要求,根据需要,也可通过支撑座8将梯形连接块5的下底板2与车体模块7固定连接。
[0050]上述铰接安装件有如下两种优选实施例:
[0051]1.第一种为带有安装槽的工型筋板9,该工型筋板9包括U形上底板和U形下底板,安装槽也呈U形。
[0052]2.第二种主要由若干块安装板围合形成的中空框体10。
[0053]上述梯形连接块为整体铸造结构,受力集中,同时,“人”字形支撑柱的设计,与受力传递方向一致,使本申请的梯形连接块及铰接机构安装座的承载能力增强,且结构紧凑,制造及安装维护方便。另外,上述多个减重孔的设计,使得在承载能力强的同时,有利于减轻整体质量,安装及维护方便,且有利于有效利用材质。
[0054]以上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两个支撑柱,上底板和下底板相互平行设置,且上底板的长度小于下底板的长度;两个支撑柱将上底板和下底板相连接,每个支撑柱均呈“人”字形;每个支撑柱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曲形弧面,两个曲形弧面相聚合的一端与上底板固定连接,两个曲形弧面的另一端与下底板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曲形弧面能形成一个U形槽;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柱上均设置有第二减重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减重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圆柱销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连接块的各个拐角部位均设置为圆弧过渡。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连接块组合形成的低地板有轨电车用铰接机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梯形连接块和至少一个铰接安装件,每个铰接安装件均用于与铰接机构的配合安装,每个梯形连接块的上底板固定连接一个所述铰接安装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地板有轨电车用铰接机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安装件为带有安装槽的工型筋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地板有轨电车用铰接机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型筋板包括U形上底板和U形下底板,所述安装槽也呈U形。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地板有轨电车用铰接机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安装件为主要由若干块安装板围合形成的中空框体。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地板有轨电车用铰接机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梯形连接块和两个铰接安装件,两个梯形连接块并列排放。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梯形连接块及铰接机构安装座,包括相平行的上底板与下底板、以及两个支撑柱,且上底板的长度小于下底板长度;每个支撑柱均呈“人”字形;每个支撑柱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曲形弧面,两个曲形弧面相聚合的一端与上底板固定连接,两个曲形弧面的另一端与下底板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曲形弧面能形成一个U形槽;上底板和下底板均设有若干个螺栓孔。采用上述结构后,梯形连接块为整体铸造结构,受力集中,“人”字形支撑柱的设计,与受力传递方向一致,承载能力增强,且结构紧凑,制造及安装维护方便。另外,上述多个减重孔的设计,在承载能力强的同时,有利于减轻整体质量,安装及维护方便,且有利于有效利用材质。
【IPC分类】B61G5/02
【公开号】CN204956507
【申请号】CN201520741368
【发明人】王媛媛, 张弛, 张德峰, 王维, 韦海菊, 李娜
【申请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