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电机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2424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列车电机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系统,尤其是用于给列车车底牵引电机实现降温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在快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在满足人性化需求的同时,还会要求在不减少交通运量的前提下,降低车体的总体体积,尤其是现在很多车辆,如地铁或是动车,其车箱内的地板表面基本与站台平齐,为运量不变车体体积减小的目标,这就要求只能尽量降低车辆地板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压缩转向架的空间结构,要求转向架设计的尽量小,使车底的各部分结构扁平化,在各主要部件小型化的同时,要求电机功率提高,提高功率带来了发电机发热的增加,这就要求电机的散热效率要更高。
[0003]为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目前广泛采用的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采用风冷方式的电机冷却系统通常包括电机、轴流电机、风罩、冷却风道等部件,在电机周围设计冷却风道,通过风机对电机进行风冷降温,导致电机的轴向长度一般做的比较大,占用体积较大,而且风冷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有限、效率低。
[0004]还有一种水冷的冷却方式,包括水箱、电机、散热风扇、水管、水栗等部件,利用风扇对水箱外表面吹风降温、散热,水管对电机进行降温散热,但这种冷却方式,各部件排布分散,占用了大量不必要的空间,而且部件之间由于接口比较多,需要非常严谨的防水密封,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在尽量占用小空间的同时,提高电机散热效率,实现结构的经济性、连接的可靠性的列车电机冷却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列车电机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车体底部转向架构架上的多个电机、与车体水箱连通的进水管与回水管、连通于各个电机之间的冷却管路,冷却管路包括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水总管及与回水管连通的回水总管,进水总管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分成多支由多段冷却水管组成的制冷管路,每个冷却水管分别将多个电机进行串联降温,完成降温后的冷却水管汇集形成回水总管或与所述回水总管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电机的外壳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分别固定连接一段所述冷却水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与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通过过盈的方式插接固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总管及回水总管通过快速接头与水箱上的进水管及回水管相连通。
[0011 ]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接头卡固在固定座的通孔中,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转向架构架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转向架构架一体成型或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转向架构架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通过管卡固定在所述转向架构架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将位于车体同侧的电机进行串联降温。
[0015]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进水总管、回水总管以及进水管、回水管为不锈钢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与进水总管、回水总管之间焊接固定连通。
[00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列车电机冷却系统,采用水冷降温方式,直接与车体上的水箱连接,用冷却水管代替风冷风道,取消电机本身的风机,可使电机本体体积变小,冷却系统体积变小,从多方向实现压缩转向架空间、车底结构扁平化的目标;冷却水管通过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高速气流直接冷却,对水箱进行降温处理,结构简单,散热效率好,成本低;各电机间用冷却管路串联,使得冷却管路排布简单;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以及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无需密封,可有效防止冷却水泄露;通过管卡和固定座固定转向架构架,不会因列车行进过程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
[0018]图1:本实用新型列车电机冷却系统冷却水冷却路径示意图;
[0019]图2:本实用新型列车电机冷却系统整体示意图;
[0020]图3:图2中A-A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1]图4:图2中D区放大图;
[0022]图5:本实用新型列车电机冷却系统走管布局示意图
[0023]图6:图5中F区放大图。
[0024]其中:电机1,冷却水管2,转向架构架3,进水总管4,回水总管5,固定座6,通孔7,快速接头8,进水口 9,出水口 10,管卡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6]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列车电机冷却系统,包括在车体底部转向架构架3上的多个电机1、与车体水箱连通的进水管与回水管、连通于各个电机1之间的冷却管路,冷却管路包括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水总管4及与回水管连通的回水总管5,进水总管4 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分成多支由多段冷却水管2组成的制冷管路,每个冷却水管2分别将多个电机1进行串联降温,完成降温后的冷却水管2汇集形成回水总管5。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在列车每节车厢的转向架构架3上,对称设有四个电机1,车厢左右两侧(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各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其中同侧的两个电机1之间,在转向架构架3上通过螺钉固定或一体成型有一个固定座6,推荐固定座6与转向架构架3 —体成型,可加强固定效果。在固定座6上设有并列的两个通孔7,两个快速接头8分别卡固在两个通孔7中,其中一个快速接头8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和进水总管4,另一个快速接头8的两端分别连接回水管和回水总管5。进水管与进水总管4、回水管与回水总管5之间可直接连接,也可如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样,通过固定座上的快速接头8相互连通。通过设置固定座6,使进水总管4与回水总管5固定在转向架构架3上,使得在行车过程中,增加冷却管路的稳定性,尤其是增加接口处的稳定性,降低冷却系统的损坏风险及维修率。
[0028]如图4所示,进水总管4 一端通过快速接头8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分成多个分支,即在进水总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多路制冷管路,每路制冷管路包括多段冷却水管2,每段支冷却水管2均与不同的部件连接,实现电机1的水冷降温,或多段冷却水管2将多个电机串联后实现水冷降温,在整个冷却系统中,有多段冷却水管2,每段冷却水管2连接不同的部件。
[0029]如图3所示,在每个电机1的外壳上均设有进水口 9和出水口 10,分别与电机内的冷却通道(图中未示出)连通,进水口 9和出水口 10分别与一段冷却水管2连通,在本实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冷却水管2分别将多个电机进行串联降温,即如图1和5所示,当水箱内的冷却水经进水管、快速接头8、进水总管4、冷却水管2,通过进水口 9进入到电机1的冷却通道中,再经出水口 10流出进入下一段冷却水管2中,再以相同的路径及方式进入下一个电机1中,以此循环,通过多段冷却水管2串联多个电机1,进行多个电机1之间的串联水冷降温。由于进水总管4未端形成的每路制冷管路均可通过冷却水管2可完成一个串联降温的操作,冷却水从最后一个电机1的出水口 10出来后进行与出水口 10连接的冷却水管2中,会有多段冷却水管2需要与回水管连接,使冷却水回流到水箱内,因此,每路制冷管路完成冷却降温后的末段冷却水管2汇集在一起,形成回水总管或同时与回水总管5固定连接,冷却水经回水总管5、快速接头8、回水管,回到水箱中。
[0030]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机1共有4个,分别为电机la、电机lb、电机lc、电机ld,如图2所不,电机la、电机lb在车体的同侧(车体长度方向),电机lc、电机Id在车体的另一侧,且电机la、电机lc在车体前进方向的同一向。固定座6设置在电机la、电机lb之间的转向架构架3上,进水总管4未与快速接头8连接的一端分成两路制冷管路,每路制冷管路包括多段冷却水管2,即进水总管4的未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