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及其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371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机车及其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车及其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内燃机会产生振动和摆动,如果内燃机的振动和摆动幅度较大,会对车辆运行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减缓振动对车体的冲击,缓冲内燃机的摆动。现有技术中采用减震结构来减缓内燃机的振动和摆动。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减震结构的橡胶件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撕裂及脱落问题,这就无法保证减震功能,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减震结构容易损坏,车辆的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及其减震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震结构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弧形凹槽;安装头,安装头放置在弧形凹槽内,安装头上设置有与弧形凹槽相适配的弧形面。
[0006]进一步地,弧形凹槽为球形槽,弧形面为球形面。
[0007]进一步地,减震结构还包括:连接柱,连接柱的一端与安装头连接,连接柱的另一端用于与震源连接。
[0008]进一步地,连接柱沿弧形面的径向延伸。
[0009]进一步地,减震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一安装座的远离安装头的一端放置在安装槽内;缓冲件,缓冲件夹设在第一安装座的外周壁与安装槽的侧壁之间。
[0010]进一步地,缓冲件为环形,缓冲件套设在第一安装座上。
[0011]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之间的间隙为朝向安装槽的底部逐渐内缩的锥形间隙。
[0012]进一步地,减震结构还包括:垫板,垫板上设置有限位槽,第二安装座的远离第一安装座的一端放置在限位槽内。
[0013]进一步地,限位槽与第二安装座的位于限位槽内的一端间隙配合。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上的内燃机,机车还包括:减震结构,减震结构为上述的减震结构;其中,内燃机通过减震结构安装在车体上。
[0015]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安装头,由于安装头通过其上的弧形面安装在第一安装座的弧形凹槽内,并且,将震源与该安装头连接,并将第一安装座安装在车体上,这样,当震源发生振动或摆动时,安装头会在弧形凹槽内转动以缓冲震源的偏移或扭转,且可以对减震结构的各部位的连接处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该减震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19]10、第一安装座;20、安装头;30、连接柱;40、第二安装座;50、缓冲件;60、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结构,请参考图1,该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10,第一安装座10上设置有弧形凹槽;安装头20,安装头20放置在弧形凹槽内,安装头20上设置有与球形凹槽相适配的弧形面。
[0022]本实施例中的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10和安装头20,由于安装头20通过其上的弧形面安装在第一安装座10的弧形凹槽内,并且,将震源与该安装头20连接,并将第一安装座10安装在车体上,这样,当震源发生振动或摆动时,安装头20会在弧形凹槽内转动以缓冲震源的偏移或扭转,且可以对减震结构的各部位的连接处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该减震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3]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凹槽为球形槽,弧形面为球形面。这样,可以使安装头20在球形槽内多方向运动,进而有利于缓冲震源的偏移或扭转。
[0024]在本实施例中,减震结构还包括:连接柱30,连接柱30的一端与安装头20连接,连接柱30的另一端用于与震源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柱30,可以比较方便地使该安装头20与震源连接。优选地,连接柱30与安装头20螺纹连接。
[002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30沿球形面的径向延伸。这样,有利于保证安装头20与弧形凹槽的配合,保证连接柱30与安装头20的连接效果。
[002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减震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座40,第二安装座40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一安装座10的远离安装头20的一端放置在安装槽内;缓冲件50,缓冲件50夹设在第一安装座10的外周壁与安装槽的侧壁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缓冲件50用于减缓振动,球形的安装头20用于缓冲摆动。
[0027]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50为环形,缓冲件50套设在第一安装座10上。这样,可以使缓冲件50较稳定地安装在第一安装座1和第二安装座40之间。优选地,缓冲件50为橡胶圈。
[0028]为了提高缓冲件50对震动的缓冲效果,第一安装座10与第二安装座40之间的间隙为朝向安装槽的底部逐渐内缩的锥形间隙。为了与该锥形间隙相配合,本实施例中的缓冲件为锥形环。
[0029]在本实施例中,减震结构还包括:垫板60,垫板60上设置有限位槽,第二安装座40的远离第一安装座10的一端放置在限位槽内。这样设置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该减震结构的安装。
[003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与第二安装座40的位于限位槽内的一端间隙配合。
[0031]为了实现上述间隙配合,第二安装座40的位于限位槽内的一端的形状与限位槽的形状相同,限位槽的尺寸大于第二安装座的端部的尺寸。这样,当震源发生偏移或扭转时,第二安装座40可以在限位槽内移动,进而起到减小振动的作用。
[003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上的内燃机,机车还包括:减震结构,减震结构为上述的减震结构;其中,内燃机通过减震结构安装在车体上。
[0033]本实施例中的机车包括上述的减震结构,这使得该机车的减震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0034]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头置于下凹的第一安装座内,缓冲件置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第二安装座置于垫板内,安装头通过螺柱与内燃机安装底座相连接,下垫板可通过螺栓与车体地板面相连接。
[0035]本实施例中缓冲件可减缓内燃机振动对车体的冲击,将缓冲件夹设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抗压和抗拉性能。
[0036]将缓冲件装入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的环形间隙内,可大大地改善其受力情况,解决了缓冲件在使用过程出现的撕裂及脱落问题。
[0037]球形的安装头可多方向转动,可有效缓冲内燃机的偏移及扭转,也可对缓冲件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0038]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39]本实施例中的减振结构可以解决内燃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多维振动、扭转、摆动、噪音的问题,减振、隔振,可使柴油机平稳运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降低了噪音,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座(10),所述第一安装座(10)上设置有弧形凹槽; 安装头(20),所述安装头(20)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内,所述安装头(20)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适配的弧形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为球形槽,所述弧形面为球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连接柱(30),所述连接柱(3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头(20)连接,所述连接柱(30)的另一端用于与震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0)沿所述弧形面的径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 第二安装座(40),所述第二安装座(40)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座(10)的远离所述安装头(20)的一端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缓冲件(50),所述缓冲件(50)夹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0)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50)为环形,所述缓冲件(50)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0)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0)之间的间隙为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底部逐渐内缩的锥形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 垫板(60),所述垫板(60)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安装座(40)的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座(1)的一端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0)的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一端间隙配合。10.一种机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车还包括: 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结构; 其中,所述内燃机通过所述减震结构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车及其减震结构,该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弧形凹槽;安装头,安装头放置在弧形凹槽内,安装头上设置有与弧形凹槽相适配的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减震结构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IPC分类】B61C5/00
【公开号】CN205365601
【申请号】CN201620008161
【发明人】战红红, 李来彬, 苏义, 袁博, 孙彦, 汪秀平, 徐翠强, 邢智源, 郝正一, 鄂慧宁
【申请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