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2601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实现联动顺序操作的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造前的风动阻车器和风动挡车器操作时需要单独操作,操作程序繁琐,易造成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包括阻车器活塞缸、挡车器活塞缸和换向阀,所述的换向阀上设有进气口A、出气口B、过气口P、过气口R,进气管I和进气管II并联后与过气口P连通,出气管I和出气管II并联后与过气口R连通。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后的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少操作程序,简化操作步骤,减少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事故发生。
【专利说明】
一种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轨道运输联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矿井轨道运输系统中的道岔、阻车器等轨道安全设施已经基本改造成为风动操作方式。在矿井斜坡轨道运输系统中,要求上变坡点处安装一套风动阻车器,防止罐车误入井筒,在变坡点稍下的位置需要安装一组风动挡车器,再向下一列车长度的位置再安装一组风动挡车器,两套风动挡车器之间要求实现联动。这样,在斜坡轨道上变坡点处就需要安装一套风动阻车器和两套风动挡车器,即使优化后的风动联动挡车器也要用一个风动活塞缸驱动,现场设备复杂,操作繁琐。当上平道的车辆挂好后需要先将风动阻车器关闭,然后开动绞车下放车辆,当车辆接近变坡点时再手动开启第一道风动挡车器,当车辆通过第一道风动挡车器后,第一道风动挡车器落下,同时打开第二道风动挡车器,车辆通过上变坡点安全设施后继续下放。这样的操作方式复杂繁琐,需要操作人员紧盯罐车、阻车器和挡车器的运行状态,操作稍有失误就会造成事故,撞坏安全设施或车辆掉道翻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造前的风动阻车器和风动挡车器操作时需要单独操作,操作程序繁琐,易造成安全事故,提供一种实现联动顺序操作的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包括阻车器活塞缸、挡车器活塞缸和换向阀,所述的换向阀上设有进气口A、出气口B、过气口P、过气口R,与阻车器活塞缸相连设有进气管I和出气管1、与挡车器活塞缸相连设有进气管II和出气管II,进气管I和进气管II并联后与过气口 P连通,出气管I和出气管II并联后与过气口R连通。
[0005]所述的阻车器活塞缸内的活塞I将阻车器活塞缸分割为左缸室I和右缸室I,所述的进气管I与左缸室I连通,右缸室I与出气管I连通;所述的挡车器活塞缸内的活塞II将挡车器活塞缸分割为左缸室II和右缸室II,左缸室II与进气管II连通,右缸室II与出气管II连通。
[0006]阻车器活塞缸的活塞杆I 一端与活塞I连接,另一端设有推柄I设有推杆I,挡车器活塞缸的活塞杆II一端与活塞II连接,另一端设有推杆II。
[0007]所述的换向阀的进气口A通过气管与气缸连接。
[0008]所述的换向阀上设有操作手柄。
[0009]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矿井轨道运输系统上平道轨道安全设施的集成顺序联动操作,可有效减少操作程序,简化操作步骤,减少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避免事故发生。在矿井轨道运输系统推广实施以来,应用效果良好,完美的实现了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风动挡车器和风动阻车器的联动顺序操作,两套设施共用一套操作阀,简化了驱动系统,增加了可靠性,减少了成本投入,简化了操作步骤,能有效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为矿井斜坡轨道提升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1 ]图2是阻车器和挡车器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挡车器关闭状态示意图;
[0013]图4是挡车器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阻车器活塞缸1、挡车器活塞缸2和换向阀4,所述的换向阀4上设有进气口 A5、出气口B6、过气口P7、过气口R8,与阻车器活塞缸I相连设有进气管117和出气管118、与挡车器活塞缸2相连设有进气管1127和出气管1128,进气管117和进气管1127并联后与过气口P7连通,出气管118和出气管1128并联后与过气口R8连通。
[0015]所述的阻车器活塞缸I内的活塞113将阻车器活塞缸I分割为左缸室111和右缸室112,所述的进气管117与左缸室Ill连通,右缸室112与出气管118连通;所述的挡车器活塞缸2内的活塞1123将挡车器活塞缸2分割为左缸室1121和右缸室1122,左缸室1121与进气管1127连通,右缸室1122与出气管1128连通。
[0016]阻车器活塞缸I的活塞杆116—端与活塞113连接,另一端设有推柄119设有推杆115,挡车器活塞缸2的活塞杆1126—端与活塞1123连接,另一端设有推杆1125。
[0017]所述的换向阀4的进气口A5通过气管与气缸连接。
[0018]所述的换向阀4上设有操作手柄41。
[0019]本实用新型改造前的风动阻车器和风动挡车器使用各自独立的动力及操作系统,换向阀和气动活塞相对独立,操作时需要单独操作,操作程序繁琐。优化整合后,两套系统共用一个换向阀,完成风动阻车器和风动挡车器的顺序动作。如图1所示,换向阀上进气口A5、出气口 B6两个位置分别是风管的进气口和回气口,过气口P和过气口 R分别控制气动活塞缸的推出和收缩。如图2所示,风动阻车器32在变坡点33的上方,变坡点33下方设置挡车器34,挡车器34安装在挡车器横梁35上,挡车器活塞缸2上设有滑轮31,挡车器和相对应的车道上固定一根钢丝绳35,推杆1125通过钢丝绳带动挡车器抬起或落下,安装在挡车器上的活塞杆II收缩时,钢丝绳伸长,挡车器关闭,活塞杆II伸长时,钢丝绳缩短,挡车器打开。
[0020]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原风动阻车器的换向阀,其工作原理为:当换向阀处于停止位置时,换向阀上的进气口 A5、出气口 B6、过气口 P7、过气口 R8均为截止状态,阻车器活塞缸I和挡车器活塞缸2两端的气压处于平衡状态,推柄119和推柄1129推杆静止不动,当挡车器活塞缸2的推柄1129向前推时,活塞II处于左位,进气口A5、出气口B6、过气口P7、过气口R8联通,压缩气体从进气口 A5流向过气口 P7,经进气管II27进入挡车器活塞缸2,推动活塞II向右移动,挡车器落下关闭。挡车器活塞缸2右缸室112内的多余气体经过气口 R8、出气口 B6回流大气,减少气缸回程阻力。当换向阀向左移动时,气口 A5、出气口 B6、过气口 P7、过气口R8联通,压缩气体推动活塞II向左移动,挡车器抬起。由于阻车器进气管117与挡车器进气管II27并联连接,当挡车器活塞缸移动时,阻车器活塞缸做相应移动。由于挡车器活塞缸体积大,阻车器活塞缸体积小,再加上阻车器上安装的扭转弹簧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挡车器和阻车器的联动顺序操作。即操作挡车器的推柄1129,挡车器先抬起,当挡车器抬起到位后,阻车器活塞左缸室Ill空腔里建立起压力,推动阻车器开启,车辆通过后,扳动换向阀,泄掉阻车器活塞缸压力,阻车器在扭转弹簧和压缩气体的共同作用下快速关闭,随后挡车器关闭,从而实现联动顺序操作。
【主权项】
1.一种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阻车器活塞缸(I)、挡车器活塞缸(2)和换向阀(4),所述的换向阀(4)上设有进气口A(5)、出气口B(6)、过气口 P(7)、过气口 R(8),与阻车器活塞缸(I)相连设有进气管1(17)和出气管1(18)、与挡车器活塞缸(2)相连设有进气管11(27)和出气管11(28),进气管1(17)和进气管11(27)并联后与过气口P(7)连通,出气管1(18)和出气管11(28)并联后与过气口R(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车器活塞缸(I)内的活塞1(13)将阻车器活塞缸(I)分割为左缸室I(Il)和右缸室1(12),所述的进气管1(17)与左缸室I(Il)连通,右缸室1(12)与出气管1(18)连通;所述的挡车器活塞缸(2)内的活塞11(23)将挡车器活塞缸(2)分割为左缸室11(21)和右缸室11(22),左缸室11(21)与进气管11(27)连通,右缸室11(22)与出气管11(28)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车器活塞缸(I)的活塞杆1(16)—端与活塞1(13)连接,另一端设有推柄1(19),挡车器活塞缸(2)的活塞杆II(26)—端与活塞II(23)连接,另一端设有推柄11(2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阀(4)的进气口 A(5)通过气管与气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斜坡轨道变坡点阻车器与挡车器联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阀(4)上设有操作手柄(41)。
【文档编号】B61K7/16GK205652148SQ201620448447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7日 公开号201620448447.X, CN 201620448447, CN 205652148 U, CN 205652148U, CN-U-205652148, CN201620448447, CN201620448447.X, CN205652148 U, CN205652148U
【发明人】郭广生, 王国保, 张乾, 刘志伟, 牛灿辉, 陈腾, 晁青松
【申请人】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九煤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