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的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9439阅读:1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的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的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自行车的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的组合装置,主要是在竖管的中央孔内固设以中央具螺孔的结合条块,而能在穿套把手固定杆的结合环管后,可利用螺固元件螺结为一体,这样,不但可避免对竖管内壁产生磨擦造成损坏,并在螺结同时作为竖管的补强肋,以提高竖管的损坏。
摩托车虽然较自行车具有速度快的优点,但是所排放的废气却会造成空气污染,但自行车就完全不会有污染现象,且骑乘自行车又兼具有健身效果,加上材料科学不断的进步,可使自行车的重量减到最低限度,使自行车功能及舒适性大大提高,而对大众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已有较多的人改用自行车作为短途的交通工具。
一般自行车,皆在车架的中央上方螺设坐垫,下方接设踏板,而车架的前侧则接设一个前叉,前叉的上方接设竖管,再接设把手,下方接设前轮,车架后侧并接设后轮,且踏板以链条连接至后轮,而能在踩动踏板后驱动后轮而带动前轮,以使自行车行进,其中,竖管与把手的结合,是将竖管上端穿套在一个把手固定杆上,并螺设一个螺固元件,而完全结合,现有自行车的竖管与把手的结合,是将竖管套接在一个把手固定杆后,再利用一个螺固元件由把手固定杆螺入,使竖管与把手固定杆螺结为一体,而能在把手固定杆上螺套把手,而现有的螺固元件1,如图1所示,由帽头11、螺杆12、顶块13、扩张环14及挤迫块15构成,其中,顶块13的底侧为一个上大下小的锥环体,而螺杆12穿套在顶块13的中孔后,再由顶块13利用上侧周面的螺纹螺设在帽头11的中孔处,同时螺杆12的底侧端并由顶块13下方伸出,再将扩张环14上侧的中孔贴靠在顶块13底侧的锥环体,且螺杆12底侧并穿过扩张环14的中孔而螺设在挤迫块15的螺孔处,使挤迫块15上侧较小的外径端抵靠在扩张环14的中孔底侧,扩张环14的周面开设一槽缝,使用时,如图2所示,先将竖管2的上端穿套在把手固定杆3后侧结合环管31内,再将螺固元件1由结合环管31的上方塞入,而利用帽头11的环缘抵靠在结合环管31的上侧端面,以防止螺固元件1整个进入结合环管31内,接着,以六角扳手旋转螺杆12,随着螺杆12原地的转动状态,即迫使挤迫块15往上升,在挤迫块15上升,顶块13底侧的锥环体及挤迫块15的锥面就向扩张环14深入,而使扩张环14在被挤迫下利用周面的槽缝而扩张其外径,以使扩张环14的周面紧抵在竖管2的管壁上,如图3所示,使竖管2与把手固定杆3组合为一体,达到螺结目的,亦即利用扩张环14的扩张使竖管2与把手固定杆3相螺结固定,以便于把手固定杆3的另一端头螺设把手(此处未绘出)。
亦可使用另一种螺固元件4,如图4所示,其由螺杆41、帽环42、弹簧43、垫片44、上环管45、下环管46及螺体47构成,其中上环管45及下环管46的周面为凹凸状,且二个环管的相对端面为对应的斜面状,螺杆41依序穿过帽环42、弹簧43、垫片44、上环管45及下环管46后,再螺设在螺体47结合为一体,使用时如图5所示,同样的将竖管2上侧端穿套于把手固定杆3的结合环管31处,再将螺固元件4由结合环管31的通孔上端塞入,并由帽片42抵顶在结合环管31的上侧端面,则当转动螺杆41后,即迫使螺体47向上旋转,则随着螺体47的上旋,就对上环管45及下环管46产生挤推力,而使其相对端面因而错开藉而使其外径扩张,故能以周面的凹凸面抵顶在竖管2的管壁上,如图6所示,以达到螺结固定目的,以便于把手固定杆3的另一侧端头螺设把手。
竖管与把手固定杆3由螺固元件的螺设,已能利用螺固元件外径的扩张,达到螺固结合功能,但是,当骑车时因路面的颠簸造成的震动力集中在竖管处,而此应力会使螺合固元件与竖管的管壁产生磨擦,以致在使用一段时间容易造成松动,而导致二者间的螺固力降低,甚至发生把手固定杆3由竖管脱落的弊病,故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竖管与把手固定杆间发生松动的自行车的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的组合装置,利用竖管内固设一个结合条块,以螺固元件将竖管与把手固定杆螺结为一体,以防止震动时的应力对竖管的管壁造成磨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竖管强度的自行车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的组合装置,利用竖管内固设一个结合条块,由结合条块作为竖管的补强肋,达到提高竖管强度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的组合装置,包括一个自行车竖管及一个把手固定杆;竖管穿套在把手固定杆的结合环管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结合条块,结合条块塞套在竖管内,结合条块的中央设有一个螺孔,供螺固元件螺设在结合条块的螺孔处,使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结合为一体。
其中,还可包括一个垫片,其中间具有与所述结合条块的螺孔相应的通孔,以螺固在所述竖管的端部;所述结合条块为外周面具有可与所述竖管的管壁呈面与面接触的几何形状。
其中,所述结合条块可为其中二个对应侧凸出圆弧,另二个对应侧凹入圆弧的长条状块体。
其中,所述结合条块可由纤维材料包覆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在铝合金材料处设有螺孔。
其中,所述结合条块可由较轻的合金材料一体成型,中央设有螺孔。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详细说明如下
图1现有螺固元件的分解图。
图2图1中螺固元件插合后的示意图。
图3图1中螺固元件螺固后的示意图。
图4另一种现有螺固元件的分解图。
图5图4中螺固元件插合后的示意图。
图6图4中螺固元件螺固后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中结合条块插入竖管后的上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中结合条块被螺设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7、8,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一个结合条块5塞套在竖管6内粘固结合为一体,以便与把手固定杆7螺固结合,结合条块5为其中二个对应侧凸出圆弧,另二个对应侧凹入圆弧的长条状块体,其最大外径恰与竖管6的孔径相当,结合条块5的中央设有一个贯穿的螺孔51,螺孔51上侧孔口并为锥形面,以利于螺固元件的螺入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结合条块5可使外周面为纤维材料而中间处为铝合金材料,故能在中间的铝合金材料处设置贯穿的螺孔,但亦可为整支皆以比重小的合金材料一体成型,且外形可为外周面具有圆弧面的其他几何形状,使结合条块5能与竖管6的中孔有较大的接触面,而非为点接触状,以使结合条块5的外周面在涂抹粘剂塞入竖管6中孔后,可使两者稳固地粘结为一体。
如图9所示,组合时,同样将竖管6的上侧端穿套于把手固定杆7的结合环管71的通孔处,并由一个螺固元件72穿套垫片73后,螺设在结合条块5的螺孔51处,即能使竖管6与把手固定杆7相互螺结固定,而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结合条块5在塞套在竖管6的中孔粘固后,形成一体状,故当骑车时因路面颠簸产生震动力,并传导至竖管6后,并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点,而不致使竖管6的管壁因而发生磨擦现象,因此,能够避免竖管6因磨耗导致螺合力降低,以保持稳固的结合状态,同时,也因为在竖管6内塞套结合条块5,故如图8的上视图所示,结合条块5可形成竖管6的补强肋,可提高竖管6的强度,更能防止竖管6因震动造成断折现象。
因为自行车型式不同,竖管6的长度也因而有所不同,故制造商所成型的竖管6皆取最大长度,而自行车商再依需求裁切适当的长度以供组合,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合条块5的长度亦可不是整支竖管6的长度,而较短长度的块状,可于竖管6内以间隔方式粘固数块结合条块5,则当裁切后若上方结合条块5的端头恰好与竖管6的上侧端头平齐,自然将螺固元件72穿套垫片73后螺设在结合条块5的螺孔51上,完成组合加工步骤,当因裁切后,上侧结合条块5的端头与竖管6的上侧端头仍有些微间距时,如图11所示,可以长度较长的螺固元件72穿套垫片73后进行螺固,同样可达到稳固的结合,且结合条块5虽为块状,但同样可形成竖管7的补强肋,以提高竖管6的强度,可有足够的强度承受震动力,以避免折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的组合装置,由于竖管增设了结合条块可使竖管与把手固定杆达到稳固的结合,并可形成竖管的补强肋,提高竖管的强度,可有足够的强度承受震动力,以避免折断。
以上叙述是借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的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的组合装置,包括一个自行车竖管及一个把手固定杆;竖管穿套在把手固定杆的结合环管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结合条块,结合条块塞套在竖管内,结合条块的中央设有一个螺孔,供螺固元件螺设在结合条块的螺孔处,使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结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垫片,其中间具有与所述结合条块的螺孔相应的通孔,以螺固在所述竖管的端部;所述结合条块为外周面具有可与所述竖管的管壁呈面与面接触的几何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条块为其中二个对应侧凸出圆弧,另二个对应侧凹入圆弧的长条状块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条块由纤维材料包覆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在铝合金材料处设有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条块由较轻的合金材料一体成型,中央设有螺孔。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的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的组合装置,包括一个自行车竖管及一个把手固定杆;竖管穿套在把手固定杆的结合环管中;还包括一个结合条块,结合条块塞套在竖管内,结合条块的中央设有一个螺孔,供螺固元件螺设在结合条块的螺孔处,使竖管与把手固定杆结合为一体;本组合装置可避免对竖管内壁产生摩擦,结合条块可提高竖管的强度。
文档编号B62K21/12GK2405852SQ0020109
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6日
发明者叶祯华 申请人:锦祥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