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带式折叠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197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带式折叠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特别涉及一种可携带式折叠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前轮架、一握把、一坐垫架、一底架及一后轮架,前、后轮架分别设有前、后轮,并于底架后端设有一引擎,以驱动车体行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把的底端设有半圆突耳,并于前轮架顶端设有一齿轮,使突耳套固于齿轮后,形成握把的可转动状,两设有螺孔的锥状齿块套合于齿轮两端,并以一快拆器穿设螺孔,使齿块固持于齿轮或由齿轮脱离,以构成卡合装置;该后轮架与坐垫架则分别设有透孔及螺丝,螺丝连接于螺孔或由螺孔旋离,以构成扣持装置,藉由卡合、扣持装置的固定或脱离,使摩托车构成骑乘状或折叠状,以利携带和搬运。
所述的坐垫架与底架以及底架与后轮架间分别设有一圆杆及避震器,以构成固持及避震效果。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合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扣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2所示,卡合装置10是于前轮架1顶端设有一齿轮12,并于握把架2底端设有半圆突耳21,使突耳21锁合于齿轮12呈转动状,使两锥状齿块6套合于齿轮12两端后,以一快拆器7穿设齿块6之螺孔61,将其锁固以防滑动,而当快拆器7松脱时,则齿块6由齿轮12脱离,以利于握把架2之转动。
请参阅图3所示,扣持装置30是设有一具螺栓81之旋钮8,并于其中之底架4设有透孔43,以及于坐垫架3设有螺孔32,使螺栓81穿设弹簧82后穿设于透孔43,使其构成对坐垫架3螺孔32之锁固或由螺孔脱离,以利于折叠。
请再参阅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于折叠时,是将前述之卡合、扣持装置10、30解扣,使坐垫架3及握把架2得以拗折形成折叠状,以利于携带、搬运,而当使用时,则将卡合、扣持装置10、30固定,呈骑呈状态,以供乘坐于坐垫架3并开动引擎骑乘。
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带式折叠摩托车,其包括有一前轮架(1)、一握把架(2)、一坐垫架(3)、一底架(4)及一后轮架(5),其中,该前、后轮架(1)、(5)分别设有前、后轮(11)、(51),底架(4)后端设有一引擎(42),其特征在于前轮架(1)的顶端与握把架(2)的连接处设有一卡合装置(10);坐垫架(3)与底架(4)的连接处设有一扣持装置(30);其中的卡合装置(10)是于前轮架(1)顶端设有一齿轮(12),于握把架(2)底端设有半圆突耳(21),该突耳(21)锁合于齿轮(12)呈转动状,两锥状齿块(6)套合于齿轮(12)两端,一快拆器(7)穿设齿块(6)的螺孔(61)而锁固;当快拆器(7)松脱时,齿块(6)由齿轮(12)脱离,以利握把架(2)转动;扣持装置(30)是设有一具螺栓(81)的旋钮(8),并于底架(4)设有透孔(43),坐垫架(3)设有螺孔(32),螺栓(81)穿设弹簧(82)后穿设于透孔(43),螺栓(81)可旋入或旋出坐垫架(3)的螺孔(3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携带式折叠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坐垫架(3)与底架(4)间设有圆杆(31);所述的底架(4)与后轮架(5)之间设有一避震器(4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携带式折叠摩托车,主要包含一前轮架1、一握把架2、一坐垫架3、一底架4及一后轮架5,其中,该前轮架1与握把架2之连接处设有由齿轮12及锥状齿块6组成之卡合装置10,该前轮架1与底架4之连接处,则设有由弹簧82及螺栓81组成之扣持装置30,并于该坐垫架3与底架4间设有一圆杆31,使摩托车100得以藉由卡合、扣持装置10、30于固定状态时,得以呈坐垫微翘之摩托车以供骑乘,而当该卡合、扣持装置10、30于脱离状态时,则可使摩托车100折叠,以利于携带、搬运。
文档编号B62K15/00GK2568524SQ0224013
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1日
发明者高传富, 陈桃清 申请人:高传富, 陈桃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