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式转向机构及驱动转向轮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02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式转向机构及驱动转向轮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液压来使操控驱动轮方向的液压式转向机构,以及一种支撑有由驱动源驱动而动作且可转向的驱动转向轮的驱动转向轮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用拉杆(转向横拉杆)连接配设于桥壳两端部的一对转向壳(操舵ケ一ス),同时利用液压作动装置使上述一对转向壳中的一个绕转向轴(キングピン軸)转动,由此来操控一对驱动轮转向的液压式转向机构一直以来都是众所周知的。
但是,以往的液压式转向机构在减小由上述液压作动装置产生的转向力的问题上,并没有充分地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使转向壳绕转向轴转动的液压作动装置的小型化、且结构简单的液压式转向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由驱动源传动驱动且可转向的驱动转向轮进行支撑的、结构简单的驱动转向轮支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式转向机构,具备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撑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输入轴的轴承部、并收容一对传动连结于上述输入轴上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差动叉轴(デブヨ一ク)的桥壳;可绕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向轴自由转动地被装设在该桥壳的两端部的一对第1及第2转向壳,且是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撑传动连结于对应的差动叉轴上的第1及第2驱动车轴的一对第1及第2转向壳;分别被设置在上述一对第1及第2转向壳上的第1及第2臂;被设置在上述桥壳上的第3臂;具有通过液压的作用而相互相对移动的液压缸和活塞的液压作动装置;以及使上述第1及第2转向壳连带动作的拉杆;其中,上述第1及第2臂具有用于安装上述拉杆的拉杆安装部;上述第1及第2臂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用于安装上述液压作动装置的上述液压缸及活塞中的一方的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上述第3臂具有用于安装上述液压作动装置的上述液压缸和活塞中的另一方的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上述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在车辆大体为直行状态的平面图中,比上述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更远离上述差动叉轴的轴线。
优选为上述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夹着上述输入轴而与上述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反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拉杆安装部、上述第1、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及上述轴承部被配置在上述桥壳的车辆长度方向的同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为,在车辆大体为直行状态的平面图中,上述拉杆安装部比上述第1、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更靠近上述差动叉轴的轴线;上述拉杆安装部及上述第1、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被配置成,使得在正视图中上述拉杆及上述液压作动装置位于上述输入轴的更下方,并且,上述液压作动装置的可动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上述拉杆的更上方。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为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被配置成,使得上述液压作动装置在正视图中随着从被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支撑的部分向被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支撑的部分前进而逐渐向下方倾斜。
另外,本发明又提供一种驱动转向轮支撑结构,是支撑被驱动源驱动动作且可转向的驱动转向轮的驱动转向支撑机构,其具备收容传动连结于上述驱动源的差动叉轴的固定壳部件,且是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中空的转向轴部的固定壳部件;支撑传动连结于上述驱动转向轮的车轴的可动部件,且是具有可供上述转向轴部从上方插入的中空的转动部的可动部件;以上端部传动连结于上述差动叉轴、且下端部向上述转向轴部的更下方延伸的那样,被贯穿于该转向轴部的传动轴;连结上述传动轴及上述车轴的齿轮组;以及被介设于上述转向轴部及上述转动部之间,使该转动部可绕该转向轴部自由转动的上部轴承及下部轴承。
上述上部轴承及下部轴承分别具有沿轴向不可移动地配合在上述转动部上的外环体、内环体、以及介设于该外环体和内环体之间的滚动体。
上述转向轴部具有在被从上方插入到上述转动部内时、与上述上部轴承及下部轴承的上述内环体配合的内环体用配合部。
优选为,进一步具备以与上述下部轴承的上述内环体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样、可自由拆装地装设在上述转向轴部上的下部轴承用固定件。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具备以与上述下部轴承的外环体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样设置在上述转动部上的上向第2阶梯部;在上述上部轴承及下部轴承之间延伸的间隔垫;及以与上述上部轴承的外环体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样可拆装地装设在上述转动部上的上部轴承用固定件。
在这种实施例中,通过上述上向第2阶梯部、上述间隔垫及上述上部轴承用固定件,上述上部轴承及上述下部轴承被设为相对于上述转动部沿轴向不可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具备以与上述上部轴承的外环体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样设置在上述转动部上的上向第1阶梯部。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具备以分别与上述上部轴承及上述下部轴承的内环体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样被设置在上述转向轴部上的下向第1阶梯部及下向第2阶梯部。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具备以分别与上述上部轴承及上述下部轴承的外环体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样、被设置在上述转动部上的上向第1阶梯部及上向第2阶梯部;以与上述上部轴承的内环体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样,被拆装自如、且沿轴向不可移动地锁固在上述转向轴部上的间隔垫;以与上述上部轴承的外环体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样、被拆装自如地装设在上述转动部上的上部轴承用固定件;及以分别与上述上部轴承及下部轴承的内环体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样、被设置在上述转向轴部上的下向第1阶梯部及下向第2阶梯部。


图1是本实施例的液压式转向机构的从斜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压式转向机构的局部横剖平面图。
图3是图1及图2所示的液压式转向机构的后视图。
图4是图1~图3所示的液压式转向机构的第1固定壳部附近的纵剖后视图。
图5是图1~图4所示的液压式转向机构的第1转向壳的立体图。
图6是图1~图4所示的液压式转向机构的平面图,显示了使转向壳向绕转向轴的一个方向最大限度的转动之后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液压式转向机构的第1固定壳部附近的纵剖后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第1固定壳部附近的纵剖后视分解图。
标号说明1 液压式转向机构 10 桥壳20a、20b第1转向壳、第2转向壳30a、30b第1臂、第2臂40 第3臂50 液压作动装置51 液压缸52 活塞130差动叉轴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图1是本实施例的液压式转向机构1A的从斜后方看的立体图,图2和图3分别是本实施例的液压式转向机构1A的局部横剖平视图和后视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式转向机构1A包括桥壳10、分别设置于该桥壳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第1及第2转向壳20a、20b、分别设置于上述一对第1及第2转向壳20a、20b上的第1及第2臂30a、30b、设于上述桥壳10上的第3臂40、包括液压缸51及活塞52的液压作动装置50、以及使上述第1及第2转向壳20a、20b连带动作的拉杆60。
上述桥壳10被构成为可收容一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差动叉轴130(参照图2)。
进而,该桥壳10在朝向车辆长度方向内侧的面上还设有轴承部15(参照图1及图2)。
该轴承部15支撑传动连结于车辆驱动源(省略图示)的输入轴110以使其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绕轴线自由地转动,并容许从上述输入轴110的向上述一对差动叉轴130的驱动力传递。
另外,本实施例的液压式转向机构1A以操控车辆的一对前轮进行转向的方式构成。因此,上述轴承部15设置在上述桥壳10的朝向车辆长度方向后方的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从上述输入轴110向上述一对差动叉轴130的动力传递,是通过收容于上述桥壳10内的差动齿轮装置120来进行的。
具体而言,上述桥壳10具有收容上述第1及第2差动叉轴130a、130b的本体部11、和设置在该本体部11的两端部的第1及第2固定壳部12a、12b。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本体部11具有分别收容第1及第2差动叉轴130a、130b的中空的第1及第2部分11a、11b。
该第1及第2部分11a、11b的相互对向的端部的开口宽度被设为大于上述差动齿轮装置120的直径,以挟持该差动齿轮装置120的状态,使该对向的端部对接连结,由此,可收容该差动齿轮装置120。
图4是上述第1固定壳部12a附近的纵剖后视图。
如图4所示,上述第1固定壳部12a具有中空的第1基端部13a和中空的第1转向轴部14a,该第1基端部13a被连结于上述第1部分11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部,该第1转向轴部14a从上述第1基端部13a开始沿着大致上下方向延伸。
同样,上述第2固定壳部12b具有中空的第2基端部13b和中空的第2转向轴部14b(参照图1)。
在上述第1及第2转向轴部14a、14b内分别可绕轴线自由转动地贯穿有连结在上述第1及第2差动叉轴130a、130b上的第1及第2传动轴140a、140b(第2传动轴140b省略图示)。
具体而言,在上述第1及第2传动轴140a、140b的上端部,不可相对转动地设有斜齿轮141,该斜齿轮141与不可相对转动地设于对应的差动叉轴130上的斜齿轮131啮合。
并且,该第1及第2传动轴140a、140b,其上端部通过轴承201而分别被第1及第2转向轴部14a、14b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并且其下端部分别从上述第1及第2转向轴部14a、14b向下方延伸。
如图1~图3所示,上述第1及第2转向壳20a、20b分别以绕转向轴自由转动的状态而被连结于上述桥壳10的两端部。
另外,上述第1及第2转向壳20a、20b实质上具有相同的构成。
因此,关于第1转向壳20a的下述说明也适用于第2转向壳20b。
图5是第1转向壳20a的立体图。
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第1转向壳20a包括第1转动部21a和从该第1转动部21a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第1外侧部22a,上述第1转动部21a被可自由转动地外插在上述第1固定壳部12a的第1转向轴部14a上。
上述第1转动部21a上方部形成开口。也就是说,该第1转动部21a被从下方外插在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上。
另外,上述第1转动部21a的下方部被封闭,该第1转动部21a的下方部通过轴承202而支撑上述第1传动轴140a的下端部自由转动。
上述第1外侧部22a支撑对应的第1车轴150a自由转动,同时收容使上述第1传动轴140a与该第1车轴150a连带动作的传动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1外侧部22a具有与上述第1转动部21a形成为一体的基端部23a、以及可自由拆装地连结在该基端部23a上的盖部24a。
并且,上述基端部23a和盖部24a构成为支撑着构成上述传动部件的末端传动齿轮160。
该末端传动齿轮160动作地连结于上述第1传动轴140a,同时不可相对转动地被上述车轴150a支撑。
在此,就相对于上述第1固定壳部12a的上述第1转向壳20a的防脱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4所示,上述第1转向壳20a的第1转动部21a,通过沿上下方向间隔配置的上部轴承210及下部轴承220,可绕轴线自由转动地外插在上述第1固定壳部12a的第1转向轴部14a上。
具体而言,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在其外周面上具有与上述上部轴承210的内环的上面配合的下向第1阶梯部18、及与上述下部轴承220的内环的上面配合的下向第2阶梯部19。
另一方面,上述第1转动部21a,在其内周面上具有与上述上部轴承210的外环的下面配合的上向第1阶梯部28、以及与上述下部轴承220的外环的下面配合的上向第2阶梯部29。
也就是说,上述上部轴承210被上述下向第1阶梯部18和上述上向第1阶梯部28所夹持,上述下部轴承220被上述下向第2阶梯部19和上述上向第2阶梯部29所夹持。
最好是上述下向第1阶梯部18、上向第1阶梯部28、下向第2阶梯部19及上向第2阶梯部29遍及周面方向大体全部区域而形成。
由于具有上述这种构成,可将施加于上述上部轴承210及下部轴承220上的荷载平均化,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损坏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具有设置成与上述上部轴承210的内环的下面相配合的间座71及保持该间座71的锁固部件72,以防止上述第1转动部21a从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上脱落。
上述间座71最好形成可外插在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上的环状。
根据上述的最佳构成,可遍及周向全部区域地保持上述上部轴承210的内环。
上述锁固部件72可拆装地固定在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的周壁上。该锁固部件72被锁固在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上,以配合配合保持上述间座71的下面。
上述锁固部件72被设为在将上述第1转动部21a外插在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上的状态下可从外侧操作。
具体来说,是在上述第1转动部21a的周壁上形成相对于上述锁固部件72的操作开口73。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锁固部件72被锁固在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的外侧面上。
因此,上述操作开口73被形成在上述第1转动部21a的外侧面上,以便能够操作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的外侧面。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该操作开口73与在上述第1外侧部22a上形成的车轴插通开口25相连通,操作者可通过该车轴插通开口25和上述操作开口73对上述锁固部件72进行操作。
上述锁固部件72可有各种各样的结构,但是,从作业性等的观点来看,最好选用螺栓。
另外,图4中的标号75是防止上述上部轴承210向上方移动的止动环。
该止动环75,在将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插入上述第1转向壳20a的第1转动部21a内之前,被预先设置在该第1转动部21a内。
也就是说,在连结上述第1转动部21a与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时,首先将下方轴承220插入到上述第1转动部21a内,以载置于上述上向第2阶梯部29上,然后,插入上述间座71,此时,该间座71在上述下方轴承220上方被卡固。
之后,将上述上部轴承210插入到上述第1转动部21a内以与上述上向第1阶梯部28配合,利用上述止动环75实现防脱。
在该状态下,将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插入到上述第1转动部21a内,通过上述操作开口73锁固上述锁固部件72,将上述间座71固定到规定位置。
上述第1及第2臂30a、30b分别从上述第1及第2转向壳20a、20b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
如图1和图5等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1及第2臂30a、30b分别与第1及第2转向壳20a、20b形成为一体。
该第1及第2臂30a、30b分别具有用于安装上述拉杆60的拉杆安装部31。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液压式转向机构1A中,通过安装在上述第1及第2臂30a、30b上的上述拉杆60,可使上述第1及第2转向壳20a、20b绕对应的转向轴连带地转动。
如上所述,上述液压作动装置50具有液压缸51和活塞52。
上述活塞52具有可自由移动地收容于上述液压缸51内的活塞本体、和从该活塞本体向液压缸的外侧突出的活塞杆53活塞杆。
该液压作动装置50,通过对上述液压缸51内的液室供给排出压力液,使液压缸51及活塞52之间相对地发生相对移动。
也就是说,该液压作动装置50,若将上述液压缸51和活塞52(活塞杆53)的一方作为被固定的固定部件,则随着对上述液室的压力液的供给排出,该液压缸51和活塞52(活塞杆53)的另一方作为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作往复运动的可动部件而动作。
上述第1及第2臂30a、30b的至少任意一方(在图示中为第1臂30a),除上述拉杆安装部31外,还具有用于安装上述液压作动装置50的液压缸51和活塞杆53中的一方(在图示中为活塞杆53)的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
并且,液压作动装置50的液压缸51和活塞杆53的另一方(在图示中为液压缸51)被安装在设置于上述第3臂40上的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45上。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控制对上述液压作动装置50的压力液的供给排出,从而使对应的转向壳20(在图示中为第1转向壳20a)由该液压作动装置50的可动部件带动而绕转向轴转动。
在本实施例的液压式转向机构1A中,如图2所清楚显示的那样,在车辆大体为直行状态的平面视图中,上述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比上述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45更远离上述差动叉轴130的轴线,由此,可实现上述液压作动装置50的小型化。
也就是说,从设有上述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的上述第1及第2臂30a、30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在图示中为第1臂30a)、以及设有上述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45的第3臂40所要求的强度的观点来看,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45最好靠近上述差动叉轴130的轴线而设置。
另一方面,从与上述液压作动装置50连结的一侧的转向壳20(在图示中为第1转向壳20a,下述称为操作侧转向壳)转动所需的力的观点来看,最好使上述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离开上述差动叉轴130的轴线。
也就是说,上述操作侧转向壳,通过上述液压作动装置50的可动部件的往复运动,绕着转向轴转动。该转向轴的轴线,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位置,与上述差动叉轴130的轴线大致相同。因此,通过使液压作动装置50的可动部件与上述操作侧转向壳的连结位置(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的位置)离开转向轴,则以较小的力就能使操作侧操作壳绕转向轴转动,其结果可实现液压作动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其构成为将上述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45,夹着上述输入轴110而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配置于上述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的相反侧,由此,可更顺利地进行上述操作侧转向壳的转动。
也就是说,由于具有上述构成,所以能够抑制在使上述操作侧转向壳绕转向轴转动时的上述液压作动装置50的绕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的摆动角度。因此,可更顺利地进行利用液压作动装置50实现的操作侧转向壳的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拉杆安装部31、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45以及上述轴承部15配置在上述桥壳10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相同侧(参照图2等)。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拉杆安装部31、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45设置在与输入轴110相同的一侧(即车辆长度方向的内侧),由此,缩短了包含该液压式转向机构1A在内的车辆整体的纵长方向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以上述桥壳10为基准,将上述拉杆安装部31、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45以及上述轴承部15配置于车辆的纵长方向的同一侧的形态下,为防止上述各部件之间的干扰,同时尽可能地控制车辆高度,因而还具有下述构成。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辆大体为直行状态的平面视图中,使上述拉杆安装部31比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45更加靠近于上述差动叉轴130的轴线(参照图2)。另外,在正视图中,上述拉杆安装部31、及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45,被配置成,使得上述拉杆60及上述液压作动装置50位于比上述输入轴110偏下方的位置,并且,使得上述液压作动装置50的可动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比上述拉杆60更偏上方的位置(参照图3)。
根据上述构成,不需确保在上述输入轴110的上方设置液压式转向机构1A的空间,因此,能够尽可能地控制车辆的高度。
另外,在最大程度地使操作侧转向壳(在图示中为第1转向壳20a)转动时,也能有效地防止液压作动装置50与拉杆60之间的干涉(参照图6)。
更优选地,上述液压作动装置50,可将该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35、45设置为,使得在正视图中,随着从被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支撑的部分向被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45支撑的部分前进而逐渐向下方倾斜(参照图3)。
根据上述构成,能防止液压作动装置50的干涉,同时能将输入轴110尽可能地向下方设置,还能够提高涉及到车辆高度等的设计自由度。
实施例2下面参照图7和图8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较佳实施例。
图7是本发明的液压式转向机构1B的固定壳部附近的纵剖后视图。
另外,图8是该固定壳部及转向壳的纵剖后视分解图。
另外,图中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或相当的部件使用同样的标号,故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的液压式转向机构1B,只有上述第1固定壳部12a和上述第1转向壳部20a的防脱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其他方面实质上具有相同的构成。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液压式转向机构1B,代替上述实施例1中的上述间座71和锁固部件72,而具有在上述上部轴承210及下部轴承220之间延伸的间座76、及防止沿第1转向轴部14a和上述第1转动部20a的上下方向发生相对移动的止动环77。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固定壳部12a与第1转向壳20a的连结状态(参照图7)下,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的下端部较上述下部轴承220的下面向更下方延伸,可从外面对该转向轴部14a的下端部进行操作处理。
也就是说,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第1转向壳20a上设置朝向外侧的开口78,以容许从上述第1传动轴140a向上述末端斜齿轮160的动力传递。
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的下端部,可在与上述第1转向壳20a相连结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开口78而从外侧进行操作处置。
上述止动环77与上述转向轴部14a的下方延长部连结,以便与上述下部轴承220的内环的下面配合。
上述间座76被设置在上述第1转向壳20a的第1转动部21a内,以使得其上端面与上部轴承210的外环的下面配合,同时其下端面与上述轴承220的外环的上面配合。
最好是该间座76被设为遍及周向大体全部区域地上与上述上部轴承210及下部轴承220配合。
在此,参照图8对将第1转向壳20a组装到上述第1固定壳部12a上的顺序加以说明。
首先,使上述下部轴承220配合到上述第1转动部21a的上述上向第2阶梯部29上。然后,将上述间座载置在该下部轴承220的上面。
此时,该间座76也起到将上述下部轴承220准确地载置到上述上向第2阶梯部29上的夹具的作用。
然后,使上述上部轴承210配合在该间座76及上述第2上向阶梯部28上,并设置上述止动环75。
在该状态下,从上述第1转动部21a的上方将上述第1转向轴部14a插入,并将上述止动环77连结在该第1转向轴部14a的下部延伸部上。
然后,在支撑有上述末端斜齿轮160的状态下,将上述盖部24a连结到上述基端部23a上。
根据具有上述防脱结构的液压式转向机构1B,能够更加牢固准确地支撑来自上述桥壳10的高载荷。
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例1中,利用上述锁固部件72这一点来支撑施加于上述间座71上的载荷,但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以上述的下部轴承220整体支撑施加于上述间座76上的载荷,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支撑高载荷。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式转向机构,因为使安装有液压作动装置的可动部件的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比安装有该液压作动装置的固定部件的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从车辆大体直行状态下的平面图看,更加远离差动叉轴的轴线,所以,能够实现使转向壳转动的上述液压作动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如果将上述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夹着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向桥壳传递输入的输入轴,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配置于与上述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相反的一侧,则可抑制上述液压作动装置的绕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的摆动角度,由此,可顺利的进行由液压作动装置实现的转向壳的转动。
进而,假设在将拉杆及液压作动装置配置于与上述输入轴相同的一侧的形态下,使拉杆安装部,在车辆大体为直行状态的平面图中,比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更靠近上述差动叉轴的轴线;并将上述拉杆安装部及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配置为,使得上述拉杆及上述液压作动装置在正视图中位于上述输入轴的更下方,并且,上述液压作动装置的可动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上述拉杆的更上方,则能有效地抑制车辆长度及车辆高度。另外,假设将上述液压作动装置,将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配置为,使得在正视图中,随着从被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35支撑的部分向被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45支撑的部分前进逐渐向下方倾斜,则能将输入轴尽可能地向下方设置,提高设计自由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式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桥壳,其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撑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输入轴的轴承部,并收容一对传动连结于上述输入轴上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差动叉轴;一对第1及第2转向壳,是被绕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向轴转动自如地装设在该桥壳的两端部上的一对第1及第2转向壳,其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撑传动连结于对应的差动叉轴上的第1及第2驱动车轴;第1及第2臂,分别被设置在上述一对第1及第2转向壳上;第3臂,被设置在上述桥壳上;液压作动装置,其具有通过液压的作用而相互相对移动的液压缸和活塞;以及使上述第1及第2转向壳连带动作的拉杆;其中,上述第1及第2臂具有用于安装上述拉杆的拉杆安装部;上述第1及第2臂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用于安装上述液压作动装置的上述液压缸及活塞中的一方的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上述第3臂具有用于安装上述液压作动装置的上述液压缸和活塞中的另一方的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上述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在车辆大体为直行状态的平面图中,比上述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更远离上述差动叉轴的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夹着上述输入轴而沿车辆宽度方向配置在与上述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相反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式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拉杆、上述第1、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及上述轴承部被配置在上述桥壳的车辆长度方向的同一侧;在车辆大体为直行状态的平面图中,上述拉杆安装部比上述第1、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更靠近上述差动叉轴的轴线;上述拉杆安装部及上述第1、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被配置成,使得在正视图中,上述拉杆及上述液压作动装置位于上述输入轴的更下方,并且,上述液压作动装置的可动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上述拉杆的更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式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及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被配置成,使得上述液压作动装置在正视图中随着从被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支撑的部分向被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支撑的部分前进而逐渐向下方倾斜。
5.一种驱动转向轮支撑机构,是对由驱动源传动驱动且可转向的驱动转向轮进行支撑的驱动转向支撑机构,其具备固定壳部件,是对传动连结于上述驱动源的差动叉轴进行收容的固定壳部件,其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中空的转向轴部;可动部件,是对传动连结于上述驱动转向轮的车轴进行支撑的可动部件,其具有可供上述转向轴部从上方插入的中空的转动部;传动轴,以上端部传动连结于上述差动叉轴、并且下端部向上述转向轴部的更下方延伸的那样,被贯穿在上述转向轴部中;连结上述传动轴及上述车轴的齿轮组;以及上部轴承及下部轴承,被介设于上述转向轴部及上述转动部之间,使该转动部可绕该转向轴部自由转动;其中,上述上部轴承及下部轴承分别具有沿轴向不可移动地配合在上述转动部上的外环体、内环体、以及介设于该外环体和内环体之间的滚动体;上述转向轴部具有内环体用配合部,当其被从上方插入到上述转动部内时,该内环体用配合部与上述上部轴承及下部轴承的上述内环体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转向轮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以与上述下部轴承的上述内环体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样、可自由拆装地装设在上述转向轴部上的下部轴承用固定件。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驱动转向轮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以与上述下部轴承的外环体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样设置在上述转动部上的上向第2阶梯部;在上述上部轴承及下部轴承之间延伸的间隔垫;以及以与上述上部轴承的外环体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样可拆装地装设在上述转动部上的上部轴承用固定件;通过上述上向第2阶梯部、上述间隔垫及上述上部轴承用固定件,上述上部轴承及上述下部轴承被设为相对于上述转动部沿轴向不可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转向轮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以与上述上部轴承的外环体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样设置在上述转动部上的上向第1阶梯部。
9.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转向轮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下向第1阶梯部及下向第2阶梯部,其以分别与上述上部轴承及上述下部轴承的内环体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样被设置在上述转向轴部上。
10.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驱动转向轮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上向第1阶梯部及上向第2阶梯部,其以分别与上述上部轴承及上述下部轴承的外环体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样被设置在上述转动部上;间隔垫,其以与上述上部轴承的内环体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样,被拆装自如、且沿轴向不可移动地锁固在上述转向轴部上;上部轴承用固定件,其以与上述上部轴承的外环体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样被拆装自如地装设在上述转动部上;以及下向第1阶梯部及下向第2阶梯部,其以分别与上述上部轴承及下部轴承的内环体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样被设置在上述转向轴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现使转向壳绕转向轴转动的液压作动装置的小型化、且结构简单的液压式转向机构。在车辆大体为直行状态的平面图中,安装有液压作动装置的可动部件的第1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比安装有该液压作动装置的固定部件的第2液压作动装置安装部更加远离差动叉轴的轴线。
文档编号B62D7/18GK1572623SQ200410046179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日
发明者长田健太郎, 鸟取宽, 冢本道雄, 石井宣广 申请人: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