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45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车架,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单后减震器的摩托车抗震车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驾驶时产生振动是一个相当普遍而且非常严重的问题,摩托车振动的振源主要有发动机激励和道路激励两类。发动机激励包括气缸爆发压力、往复惯性力和离心惯性力。气缸爆发压力主要引起缸体等部件的振动响应,并向车架传播,所以是引起车架振动的原因之一。若车架的固有频率在发动机的转动频率的范围内,则可能引起共振现象的发生。在发动机往复惯性力中,一阶往复惯性力起主导作用,它引起整个摩托车以转速为基频的振动。摩托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如果车轮撞上石头,摩托车可能跃起后落地,虽然轮胎的振动会经减振而后传递到车架上,但减振器的减振频响特性与车架的频响特性难以完全匹配。这要求在摩托车设计时,要把摩托车车架的动态特性与减震器设计共同考虑。
从振动能量的角度出发,振动幅值的大小体现了能量的大小,而振动辐值的均匀则体现了能量释放的均匀性。振动辐值越均匀则其对系统内、外的破坏性也最小。从人体对振动的感觉出发,振动振幅、频率、振动方向等是人体主观评价振动的主要因素,由于人体对高频的敏感性低(人体最为敏感的频率为4~8HZ),很难感觉出高频振动较小范围内的辐值差异,因此高频振动辐值的均匀性是影响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解决摩托车振动而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增加车架的刚度来增强车架的抗震动性能,但是增加了车架的重量和体积,由于摩托车本身的重量和体积相对较小,因此增加重量和体积会带来很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增加摩托车架的重量和体积的情况下,明显地减弱摩托车驾驶时产生的振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震车架,包括一个四边形的前车架、线形的后车架和弹性部件,所述前车架的一边的一端与后车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前车架的一边的另一端与后车架中部利用所述弹性部件连接。
所述后车架为直线形或折线形。所述后车架的一端与前车架的中部通过转轴铰接。所述弹性部件为充气液压式减震器或聚胺脂橡胶体。
因此,本发明具有在不增加摩托车架的重量和体积的情况下,明显地减弱摩托车驾驶时产生地振动的优点。


图1为本发明抗震车架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抗震车架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抗震车架充气液压式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抗震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抗震车架安装发动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抗震车架安装行驶时受发动机活塞震动的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前车架1为菱形,在前车架1的中部即“菱形”两边的交点处即一边的一个端点处为第一连接点11,前车架1下部即一边的另一个端点处为第二连接点12。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后车架2为折线形(亦可为直线形),前端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23,中部的连接点为第四连接点24。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充气液压式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当充气液压式减震器3的连杆30受压下滑时,阀座31界面以下的油液32和高压氮气33同时受压。受压油液32通过阀座31上的开合孔34冲开阀片37进入上腔。高压氮气33因有变刚度变体积的特性而收缩。当复原行程时,阀片37盖住了阀座31上的开合孔34,油液32只经活塞38上的常通孔39回流,阻尼力大大增加。而高压氮气33因阀座31界面下的油液32压力减小而增大体积产生反向阻尼力。充气液压式减震器3上部的连接点为第五连接点35,下部的连接点为第六连接点36。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抗震车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2,前车架1的第一连接点11通过转轴4与后车架2的第三连接点23铰接,前车架1的第二连接点12与充气液压式减震器3的第六连接点36连接,后车架2的第四连接点24与充气液压式减震器3的第五连接点35连接,组成本发明的抗震车架。充气液压式减震器可以由聚胺脂橡胶体等弹性材料代替。本发明抗震车架安装发动机5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行驶时本发明抗震车架受发动机活塞震动的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
在行驶时,发动机5活塞向上运动时产生的力为Ff1,发动机5活塞向下运动时产生的力为Ff2;充气液压式减震器3压缩向上运动时产生的力为Fj1,充气液压式减震器3拉伸运动时产生的力为Fj2。力Ff1产生时被动产生力Fj2。力Ff1的水平分力Ff1x与力Fj1的水平分力Fj1x方向相同,叠加在一起而加强为力Fx1;而力Ff1的竖直分力Ff1y与力Fj1的竖直分力Fj1y方向相反,叠加在一起而减弱为力Fy1。力Ff2产生时被动产生力Fj1,力Ff2的水平分力Ff2x与力Fj1的水平分力Fj1x方向相同,叠加在一起而加强为力Fx2;而力Ff1的竖直分力Ff1y与力Fj2的竖直分力Fj2y方向相反,叠加在一起而减弱为力Fy2。
因此,行驶时发动机往复运动产生的震动可以明显被减弱。同理,摩托车因路面不平引起的颠簸震动通过充气液压式减震器传递给车架和发动机,因其均为刚体,所以摩托车因路面不平引起的颠簸震动与发动机活塞往复运动产生的震动同理可由上述分析得出路面产生的震动亦可被明显减弱。
因此,本发明利用充气液压式减震器或其他减震结构技术配合分体式车架技术,设计成一种自带减震结构的车架,可以明显削弱引起震动的两种主要的因素a、发动机活塞往复运动产生的震动(被发动机安装支承传递到前车架);b、因路面不平引起的颠簸(被中心后减震器传递到前车架)。这两类震动因为被“圈限”在前车架内,只有极少部份传递到骑乘者的臀部和臂部。极大地减小车架尾部上下震动的频率和幅值,提高车架的抗震动性能,使骑乘者明显减弱对震动的感受。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抗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四边形的前车架、线形的后车架和弹性部件,所述前车架的一边的一端与后车架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前车架的一边的另一端与后车架中部利用所述弹性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为直线形或折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的一端与前车架的中部通过转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充气液压式减震器或聚胺脂橡胶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车架,包括一个四边形的前车架、线形的后车架和弹性部件,前车架的一边的一端与后车架的一端活动连接,前车架的一边的另一端与后车架中部利用弹性部件连接。后车架为直线形或折线形。后车架的一端与前车架的中部通过转轴铰接。弹性部件为充气液压式减震器或聚胺脂橡胶体。因此,本发明具有在不增加摩托车架的重量和体积的情况下,明显地减弱摩托车驾驶时产生地振动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K11/02GK1647991SQ20041009866
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0日
发明者刘彦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