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10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灯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装置,尤其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安装在围罩上设置的规定位置的车辆用灯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将方向指示灯等灯具装置埋设在防护乘坐者不受行驶风干扰的围罩上而进行安装的车辆。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结构的二轮机动车用闪光灯装置,方向指示灯(闪光灯)利用透镜覆盖收纳有灯泡的基体部件,在将方向指示灯安装在围罩的左右时,使灯泡的灯座部从基体部件的背面侧突出,并且在方向指示灯安装时,将该灯座部插入到形成于围罩侧的贯通孔中。根据该装置,能够降低从围罩表面突出的方向指示灯的整体高度,因此可降低因方向指示灯而产生的空气的阻力,并且可提高围罩与方向指示灯的一体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35149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通过准确并且可靠地将灯具装置结合在围罩的规定位置上从而赋予外观连续性的方法未作任何的公开或者暗示,例如,虽然在围罩的方向指示器的安装面平整时并不明显,但是在安装面突出时,若安装面与方向指示器的位置偏差,则外观上的偏差就很明显了。这样,为了得到将方向指示灯和围罩由连续且一体的曲面形成时所必须的结合精度,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灯具装置准确地安装在围罩上设有的规定位置上的车辆用灯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装置,其由安装于车辆的围罩表面的基体部件、安装于所述基体部件上的透镜以及灯泡构成,该灯泡被所述基体部件支承,面对所述基体部件及所述透镜围绕而成的空间,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基体部件的背面形成的、相对于所述围罩的结合用突起和定位用突起,所述定位用突起与所述围罩上形成的卡合孔卡合,所述结合用突起从所述围罩背面进行螺纹固定。
另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结合用突起在端部设有所述螺纹固定用的螺纹固定用孔,该端部与在螺纹固定用螺钉贯通的所述围罩表面的结合用孔周边形成的垂直结合面抵接。
另外,本发明第三方面,在所述透镜上沿外周部立设有肋部,在所述基体部件上设有与所述肋部卡合的卡合槽,所述定位用突起与位于所述卡合槽背侧的所述基体部件的凸部局部重叠。
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定位用突起设置在所述结合用突起的周边。
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定位用突起在所述基体部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相互分离形成有多个。
本发明第六方面,所述定位用突起为柱状、且在端部外形变细的带台阶形状,在所述台阶部分与所述围罩表面抵接。
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基体部件的外周边部分与所述围罩表面共面。
本发明第八方面,设定所述结合用突起的突出长度,以在所述基体部件的外周边部分的端部与所述围罩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由于具有在所述基体部件的背面形成的、相对于围罩的结合用突起和定位用突起,并且定位用突起与围罩上形成的卡合孔卡合,结合用突起从所述围罩背面进行螺纹固定,因此能够准确且可靠地将灯具装置相对于围罩进行定位。由此,可在围罩侧的规定位置上准确地配置方向指示灯,二者无偏差或台阶差,能够提高围罩整体的外观连续性和高级感。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由于结合用突起在端部设有所述螺纹固定用的螺纹固定用孔,该端部与在螺纹固定用螺钉贯通的围罩表面的结合用孔周边形成的垂直结合面抵接,因此,通过由螺钉进行紧固,可在紧固方向上进行准确地定位,可提高车辆用灯具装置与围罩的结合精度。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由于在透镜上沿其外周部立设有肋部,在基体部件上设有与肋部卡合的卡合槽,定位用突起与位于卡合槽背侧的基体部件的凸部局部重叠,因此,可缩短定位用突起,降低弯折等破损的可能性,并且可减少形成定位用突起所需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由于定位用突起设置在结合用突起的周边,故能够在将基体部件和围罩结合的结合用突起的周边准确且可靠地进行定位,可防止在由小螺钉紧固时在基体部件上产生偏载荷。另外,可进一步提高车辆用灯具装置与围罩的结合精度。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由于定位用突起在基体部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相互分离形成有多个,故即使在基体部件形成为细长形状时,在其两端部也能够准确地定位、结合,可防止在向围罩安装时在基体部件上产生偏载荷。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由于定位用突起为柱状、且在端部外形变细的带台阶形状,在台阶部分与围罩表面抵接,因此能够向定位用突起的轴向、即插入围罩的卡合孔的方向准确地定位。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由于基体部件的外周边部分与围罩表面共面,故可提高外观的连续性,使车辆用灯具装置与围罩的一体感提高,提高高级感。另外,与二者存在偏差或台阶差的情况相比,可降低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由于设定结合用突起的突出长度,以在基体部件的外周边部分的端部与围罩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可防止由于基体部件与围罩相干涉而相互刮伤或在基体部件与围罩之间贮存水等。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前围的正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前围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前围的右侧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方向指示灯的侧面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方向指示灯的基体部件的侧面图。
图7是图2的A-A线剖面图。
图8是图6的B-B线剖面图。
图9是图6的C-C线剖面图。
图10是图6的D-D线剖面图。
图11是图6的E-E线剖面图。
图12是图6的F-F线剖面图。
图13是图6的G-G线剖面图。
图14是图6的H-H线剖面图。
图15是图6的I-I线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20前围;25a安装面;25R伸出部;52a肋部;52R透镜;61定位用突起;61a台阶部;61b插入部;41垂直面部;70接合线;85密封垫;93凸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装置的二轮机动车1的侧面图。在二轮机动车1的车架2的前方侧接合有可转动地轴支承左右一对前叉4、4的头管3。在可由掌舵手柄15掌舵的前叉4、4的下端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着前轮WF。在车架2的下方悬架有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6。发动机6利用经空气滤清器7吸入的空气和燃料生成的混合气体的燃烧而运转,其排气从车体后方侧安装的消声器14排出。发动机6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链13向后轮WR传递。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后轮WR的摆臂12通过被后缓冲单元11垂吊而以发动机6后方配设的枢轴16为轴自如摆动。另外,在发动机6的上方安装有燃料箱5,在其后方配置有座位8以及座位围罩9。在座位围罩9的后端部安装有将尾灯和后侧的方向指示灯一体化构成的尾灯单元10。
在掌舵手柄15的车体前方侧,通过与头管3的前面部接合的围罩杆(未图示)而支承前围20。在前围20上安装有前照灯单元21、风窗玻璃22以及左右一对方向指示灯50L、50R(右侧未图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装置适用该方向指示灯50L、50R。
图2是前围20的正面图。在通过树脂等薄板部件形成的前围20的背面侧形成有与未图示的围罩杆接合的安装杆26。在前围20的中央部安装有具有灯泡23的前照灯单元21和位置灯单元24。位置灯单元24上部配置的风窗玻璃22通过左右一对后侧安装杆22a、22a以及前侧安装杆22b、22b而固定在前围20的背面侧形成的凸台(参照图3)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方向指示灯50L、50R,分别安装在前照灯单元21下方侧的左右。方向指示灯50L、50R分别构成由透镜52L、52R覆盖收纳有灯泡53L、53R的基体部件51L、51R的上方的左右对称的结构。
在前围20上,在安装方向指示灯50L、50R的部分形成有伸出部25L、25R。若将方向指示灯50L、50R安装在该伸出部25L、25R上,则在车体前方侧,二者的表面共面,在前围20的前面部上形成圆滑的曲线。另外,在前围20的下端部也安装有向所述围罩杆安装的安装杆27。
图3是前围20的立体图。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收纳有所述前照灯单元21的开口部21a的上方形成有开口部24a,该开口部24a设有支承位置灯单元24的安装杆28。如图所示,若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装置,则方向指示灯50L、50R的前侧端部和伸出部25L、25R的前侧端部在接合线70共面并由圆滑的曲线连接,对前围20以及方向指示灯50L、50R的外观赋予高级感,并且也降低了由行驶风带来的空气阻力。
图4是前围20的右侧面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前围20的背面侧形成有与所述风窗玻璃22的后侧安装杆22a(参照图2)卡合的凸台34和与风窗玻璃22的前侧安装杆22b卡合的凸台35。并且,在为了安装右侧的方向指示灯50R而形成的右侧伸出部25R上形成有平坦状的安装面25a。本实施方式的方向指示灯50L、50R以及前围20左右对称地构成,因此在下文中着重于右侧的方向指示灯50R以及右侧的安装面25a进行说明。
在安装面25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右侧灯泡53R的灯座(参照图7)插入的大径的灯座插入孔29。在灯座插入孔29的车体前后方向上形成有具有垂直面部43的接合用孔33和具有垂直面部42的接合用孔32。垂直面部42、43成为与所述基体部件51R背面侧形成的接合用突起(参照图6)的端部抵接的座。另外,在接合用孔33的下方形成有具有垂直面部41的卡合孔31,并且在接合用孔32的车辆后方侧形成有不带垂直面部的卡合孔30。本实施方式的方向指示灯50L、50R通过使用上述的共计五处的孔而能够准确地安装在安装面25a的规定位置上。
图5是方向指示灯50R的侧面图。如前所述,方向指示灯50R利用透镜52R覆盖收纳有灯泡53R的基体部件51R的上方。在灯泡53R的车辆后方侧安装有使灯泡53R的照射光不向车辆后方侧漏出而是向车体前方侧反射的反射镜54。反射镜54与杆54a一体形成,该杆54a与在基体部件51R上设置的反射镜用定位突起65卡合,反射镜54通过安装螺钉64而与基体部件51接合。另外,透镜52R使用在透镜52R背面侧形成的连接用突起66、67,通过从基体部件51R背面侧进行螺纹固定的安装螺钉(参照图14)而紧固在基体部件51R上。
另外,基体部件51L、51R可以由与前围20同色或任意颜色的树脂等形成,透镜52L、52R可以由无色透明或有色透明的树脂等形成。另外,基体部件51L、51R可由任意的颜色涂色。例如,若前围20的涂色为与方向指示灯的亮灯类似的橙色时选择亮度低的黑色等,则透镜52L、52R的周边部通过基体部件51L、51R修边而增强反差,因此,可提高方向指示灯50L、50R的被识别性。
图6是基体部件51R的侧面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基体部件51R的表面侧实施用于反射灯泡53R的照射光的镀敷或者涂敷处理。在该图中,由双点划线表示在基体部件51R背面侧设置的定位用突起等的配置。在灯泡53R的前后方向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安装面25a接合的接合用突起62、63。并且,在接合用突起62的左侧上方形成与所述卡合孔30卡合的定位用突起60,而在接合用突起63的左侧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卡合孔31卡合的定位用突起61。后文中对各剖面线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图2的A-A线剖面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基体部件51R的背面侧形成有圆筒状的延伸部68,在该延伸部68的端部安装有经由橡胶等形成的支承物81而保持灯泡53R的灯座80。在灯座80上连接有向灯泡53R供给电力的配线82、83,所述延伸部68以及灯座82插入到前围20的安装面25a上设置的灯座插入孔29中。由此,可降低方向指示灯的厚度,减少方向指示灯50R相对前围20的突出量。另外,在基体部件51的表面侧经由防止水等从外部侵入的密封垫85而安装有透镜52R。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基体部件51R和透镜52R为了形成连续的表面,在基体部件51R和前围20的车体前方侧的接合线70处也能够无台阶地、可靠地形成连续表面。
图8是图6的B-B线剖面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前围20的安装面25a相对于垂直方向较大地倾斜,而灯泡53R以及支承灯泡的灯座80与车体水平或大致水平地配置。另外,在基体部件51R的上下形成的反射面95a、95b为了使灯泡53R的照射光向上下方向均匀地反射而形成上下对称的形状,与灯座80连接的配线82、83被包覆管84捆扎。
图9是图6的C-C线剖面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基体部件51R的背面侧,在其长度方向的后方侧形成有带台阶部60a的定位用突起60。在将方向指示灯50R安装在安装面25a上时,通过将台阶部60a前端侧的小径插入部60b卡合到卡合孔30中,进行方向指示灯50R后端侧的定位。此时,由于在卡合孔30上未形成垂直面部,故台阶部60a在其上侧的一部分与安装面25a接触。另外,定位用突起60与收纳有密封垫85的凸部93重合而形成。在基体部件51R的前围20侧,为了设置透镜52R的肋部52a插入的卡合槽92而在整周上形成凸部93。通过利用该凸部93的一部分而可缩短定位用突起60,因此可减小弯折等破损的可能性,并且可减少形成定位用突起60所需的材料。
图10是图6的D-D线剖面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基体部件51R的背面侧,在其长度方向的前方侧形成有带台阶部61a的柱状定位用突起61。在将方向指示灯50R安装在安装面25a上时,通过将在台阶部61a的前端侧外径变细的插入部61b卡合到卡合孔31中,进行方向指示灯50R前端侧的定位。此时,由于定位用突起61的台阶部61a与卡合孔31周围的垂直面部41整周抵接,故相对前围20的方向指示灯50R在水平方向上也能够稳定地定位。由此,在接合线70中在基体部件51R与前围20上设置的间隙通过将后述的螺纹固定用螺钉紧固而总是确保规定量。由于可防止由于基体部件51R的周边部与安装面25a的周边部相互干涉而相互刮伤或水等贮存在基体部件51R与安装面25a之间的问题,在基体部件51R的整个周边部上形成该间隙。
图11是图6的E-E线剖面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基体部件51R的背面侧形成有大致圆柱状的接合用突起62、63。位于车体后方侧的接合用突起62构成为插入固定有嵌入式螺母86的前端平面部与垂直面部42抵接,若从前围20的背面侧紧固螺纹固定用螺钉87则将二者稳定地支承。另外,位于车体前方侧的接合用突起63构成为插入固定有嵌入式螺母86的前端面与垂直面部43抵接。若从前围20的背面侧紧固螺纹固定用螺钉87则将二者稳定地支承。并且,如图6所示,在接合用突起62、63附近分别设有定位用突起60、61,因此,在各自的位置进行定位,可防止在将螺纹固定用螺钉87、87紧固时基体部件51受到偏载荷。另外,尤其是在车体前方侧,通过定位用突起61准确并可靠地进行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定位,提高接合精度。因此,由一体的曲线形成自透镜52R到前罩20的伸出部25R的轮廓线,并且尤其在前面部提高共面的精度,由此可提高由曲面形成的前围20整体的外观连续性。
图12是图6的F-F线剖面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反射镜54的外侧端部延伸到透镜52R的内壁附近,使灯泡53R的照射光不向车体后方侧漏出。另外,反射镜54通过在其反射镜面内侧端部形成的反射镜用定位突起54b而与基体部件51R卡合,并且通过贯通杆54a的安装螺钉64而接合在基体部件51R上。
图13是图6的G-G线剖面图。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反射镜54的杆54a上设有与基体部件51R上形成的反射镜用定位突起65卡合的反射镜用卡合孔54c。即,反射镜54使用安装螺钉64、反射镜用定位突起54b以及反射镜用定位突起65这三个要素来支承基体部件51R。由此,反射镜54相对于基体部件51R一体地固定,可得到即使行驶时发生振动也不摇晃的反射镜54。
图14、图15分别是图6的H-H线剖面图以及I-I线剖面图。基体部件51R和透镜52R在车辆后方侧和前方侧两处的紧固部进行接合。在透镜52R的车辆后方侧形成有圆柱状的紧固用突起66,使该紧固用突起66与基体部件51R上形成的圆筒状的嵌合部90嵌合而通过安装螺钉88进行紧固。另一方面,在透镜52R的车辆前方侧形成有紧固用突起67,使该紧固用突起67与具有圆环状的肋部91a的嵌合部91嵌合而构成。嵌合部90、91与所述接合用突起62、63同样,由于分别设置在所述定位用突起60、61的周围,故可防止在安装透镜52R时对嵌合部90、91施加偏载荷,可准确地将透镜52R相对基体部件51R进行定位。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装置,通过基体部件上设置的接合用突起将方向指示灯与前围接合,并且,使接合用突起周边设置的定位用突起与前围的卡合孔卡合,因此,可准确地进行方向指示灯的定位。
另外,灯具装置可以是前照灯或尾灯等任意形式,围罩只要不影响车辆的外观,也可以是罩等。方向指示灯或前围的形状、基体部件背面侧形成的接合用突起或定位用突起的形状或个数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将突起与孔的关系颠倒,进行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灯具装置,由安装于车辆的围罩表面的基体部件、安装于所述基体部件上的透镜以及灯泡构成,该灯泡被所述基体部件支承,面对所述基体部件及所述透镜围绕而成的空间,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基体部件的背面形成的、相对于所述围罩的结合用突起和定位用突起,所述定位用突起与所述围罩上形成的卡合孔卡合,所述结合用突起从所述围罩背面进行螺纹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用突起在端部设有所述螺纹固定用的螺纹固定用孔,该端部与在螺纹固定用螺钉贯通的所述围罩表面的结合用孔周边形成的垂直结合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上沿外周部立设有肋部,在所述基体部件上设有与所述肋部卡合的卡合槽,所述定位用突起与位于所述卡合槽背侧的所述基体部件的凸部局部重叠。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用突起设置在所述结合用突起的周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灯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用突起在所述基体部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相互分离形成有多个。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用突起为柱状、且在端部外形变细的带台阶形状,在所述台阶部分与所述围罩表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件的外周边部分与所述围罩表面共面。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结合用突起的突出长度,以在所述基体部件的外周边部分的端部与所述围罩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装置,能够将灯具装置准确地安装在围罩上设置的规定位置上。方向指示灯(50R)在透镜(52R)与基体部件(51R)之间收纳灯泡并且从前围的表面侧进行安装,在基体部件(51R)背面侧设置的结合用突起的周边形成定位用突起(61)。在定位用突起(61)上设置有与安装面(25a)的垂直面部(41)抵接的台阶部(61a)。通过将插入部(61b)卡合到安装面(25a)的卡合孔(31)中,能够准确并且可靠地相对于前围进行定位,可使伸出部(25R)与基体部件(51R)的接合线(70)附近共面。若以与在卡合透镜(52R)的卡合槽(92)背面侧设置的凸部(93)局部重叠的方式形成定位用突起(61),则能够缩短定位用突起(61)的长度。
文档编号B62J6/00GK101041368SQ200710088548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3日
发明者山手直之, 松浦弘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