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80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向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温度调节功能的转向盘。
背景技术
当在外部温度的影响下,例如,车辆的转向盘的表面温度 过高或过低时,驾驶人员不仅在触摸转向盘时受到干扰,而且在某些 情况下还无法操控转向盘。据此,已经提出了几种带温度调节功能的 转向盘,可以调节转向盘的表面温度。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8-10354披露了一种转向盘, 其包括环部和加热器。环部包括合成树脂部和木质部,以及加热器用 于升高合成树脂部的表面温度。然而,这种转向盘没有用于升高木质 部的表面温度的装置。因此,当木质部的表面温度太低时,无法升高 木质部的表面温度。这样,不利于减少驾驶人员触摸转向盘时所感受 到的温度不适。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盘,适合于减少驾驶 人员触摸转向盘时所感受到的温度不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以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 了一种转向盘,其包括具有表面的盘缘、第一温度调节器、第二温 度调节器、以及控制部。盘缘包括具有表面的第一盘缘部、以及具有 表面的第二盘缘部。部分盘缘表面由第一盘缘部的表面形成,而其余 盘缘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二盘缘部的表面形成。第一盘缘部的表面 具有的导热率不同于第二盘缘部的表面的导热率。第一温度调节器设 置在第一盘缘部的表面内侧。通电时,第一温度调节器调节第一盘缘 部的表面温度。第二温度调节器设置在第二盘缘部的表面内侧。通电时,第二温度调节器调节第二盘缘部的表面温度。控制部相互独立地 控制第一温度调节器的通电和第二温度调节器的通电。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示例方式对本发明原理 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更为明了。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转向盘的正视图; 图2A是沿图1中线A-A的剖视图2B是图示图1中所示转向盘的一个第一加热器部的展开图; 图3A是沿图1中线B-B的剖视图3B是图示图1中所示转向盘的一个第二加热器部的展开图4是图示图1的转向盘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5是图示用于控制图1所示转向盘的第一加热器部和第二加 热器部的通电的流程图;以及
图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改进的转向盘的一对第一加热器部和第 二加热器部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向盘11,安装在车 辆驾驶座的前面。转向轴12与转向盘11的中央相联结,以使其与转 向盘ll整体方式转动。转向轴12与转向轮相联结。转向盘11包括环形盘缘13、垫板14、以及盘辐15。操 控转向盘ll时,驾驶人员握持盘缘13。盘缘13围住垫板14。盘辐 15将盘缘13与垫板14连接起来。垫板14结合有电控单元(ECU) 16。芯部17设置在盘缘13和盘辐15内。在与盘辐15对应的芯部 17的彼此相交的部位上设置垫板14。盘缘13包括第一盘缘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覆皮部 20;以及,第二盘缘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木纹部18。各覆皮部 20的表面由皮片19形成。各木纹部18的表面由一对带木纹饰面的装饰件31形成。覆皮部20分别对称设置在转向盘11的左部和右部。
木纹部18则分别设置在转向盘11的上部和下部。芯部17中与盘缘13相对应的部分是环形盘芯21。如图 2A所示,在与盘芯21的中心线P相垂直的截面中,盘芯21具有圆 形。盘芯21包括环形芯件22和包围芯件22的包围件23。在与盘芯 21的中心线P相垂直的截面中,芯件22具有开口向下的槽状外形。 包围件23由软材料(弹性材料)如发泡聚氨酯形成。在各覆皮部20中,盘芯21的外周21a覆盖有第一温度调 节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温度调节器即为第一加热件24。各皮片 19覆盖对应的第一加热件24的外周。各第一加热件24包括第一 导热片25,由无纺织物形成;以及,第一加热线26,缝在第一导热 片25中。各第一导热片25粘附于对应皮片19的内表面。第一加热 线26与盘芯21的外周21a接触。如图2B所示,各第一导热片25在展开成平面时具有伸 长的矩形形状。各第一导热片25的横向尺寸Tl大于盘芯21的外周 长Sl (参见图2A)。盘芯21的外周长Sl指盘芯21外形在与盘芯 21中心线P相垂直的截面中的圆的周长。各第一加热线26以连续波 浪形式在对应的第一导热片25上延伸,但在整个长度上加热线自身 并不接触或交叉。各第一加热线26的两端通过第一端子27与第一电 线28相连接。各第一端子27具有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其电阻随
温度升高而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由热敏电阻形 成。各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包括温度感测部,其与对应的第一加热 线26接触,并输出与第一加热线26的温度相对应的电压值。各第一 温度感测元件29所感测的温度,与对应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并不相 同。这是因为由各第一加热线26产生的焦耳热向对应覆皮部20的表 面的传导,要受到对应皮片19的储热性能和导热率的影响。第一电线28的与连接至第一端子27的端部相反的端部, 全部与公共第一连接器30相连接。也就是,尽管图2B只示出一个 与第一连接器30相连接的第一加热件24,但转向盘11的所有第一加热件24都与公共第一连接器30电连接。第一连接器30是设置在 ECU16中的第一联接器(未示出)。如图3A所示,在各木纹部18中, 一对装饰件31设置在 盘芯21周围。各装饰件31包括合成树脂基部31a和木质面部31c。 各基部31a在与盘芯21的中心线P相垂直的截面上具有半圆形状。 各木质面部31c结合至对应基部31a的外表面31b。沿图1中双头箭 头X所示的转向盘11的周向,将各对装饰件31弯成弧形之后,用 例如粘合剂使各对装饰件31互相结合。装饰件31的导热率大于皮片 19的导热率,并且装饰件31的热容量低于皮片19的热容量。第二温度调节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二加热件32,其安 装于各装饰件31的内表面31d。各第二加热件32位于对应的装饰件 31与盘芯21之间。各第二加热件32包括第二导热片33和第二加热 线34,第二加热线34缝在第二导热片33中。第二导热片33由与第 一加热件24的第一导热片25相同的无纺织物形成。第二加热线34 的材料与第一加热件24的第一加热线26的材料相同。各第二导热片 33粘附于对应装饰件31的内表面31d。第二加热线34与盘芯21的 外周21a接触。如图3B所示,各第二导热片33在展开成平面时具有伸 长的矩形形状。各第二导热片33的横向尺寸T2大于对应装饰件31 的内周长S2 (参见图3A)。各装饰件31的内周长S2指装饰件 31的外形在与盘芯21的中心线P相垂直的截面中的半圆的周长。各 第二导热片33上第二加热线34的布置样式,与各第一导热片25上 第一加热线26的布置样式不同。各第二加热线34在对应第二导热片 33上从第一端33a延伸至第二端33b,同时以直角重复弯曲但自身并 不接触或交叉,之后从第二端33b返回至第一端33a。各第二加热线 34的两端都通过第二端子35与第二电线36相连接。各第二端子35 具有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由热敏电阻形 成。各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包括温度感测部,其与对应的第二加热 线34相接触,并输出与第二加热线34的温度相对应的电压值。各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所感测的温度,与对应木质部18的表面温度并不 相同。这是因为由各第二加热线34产生的焦耳热向对应木质部18 的表面的传导,要受到对应装饰件31的储热性能和导热率的影响。第二电线36的与连接至第二端子35的端部相反的端部, 全部与公共第二连接器38相连接。也就是,尽管图3B只示出一个 与第二连接器38相连接的第二加热件32,但转向盘11的所有第二 加热件32都与公共第二连接器38电连接。第二连接器38是设置在 ECU16中的第二联接器(未示出)。下面,说明用于控制第一加热件24和第二加热件32的电 气结构。如图4所示,ECU16具有中央处理单元(CPU) 40和只 读存储器(R0M)41,并控制转向盘11中各种执行机构的操作。ROM 41用于存储数据,例如控制执行机构的操作所需的程序。ECU 16与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和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 电连接。ECU16接收第一电压值V1和第二电压值V2,第一电压值 VI是由各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响应于对应的第一加热线26的温度 输出的电压值,第二电压值V2则是由各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响应 于对应的第二加热线34的温度输出的电压值。ECU 16获得基于对应 的第一电压值VI的各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以及基于对应的第二 电压值V2的各木质部18的表面温度。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和第二 温度感测元件37具有相同的输出特性。ECU 16与第一加热件24和第二加热件32电连接。ECU 16 独立地向第一加热件24和第二加热件32输出指令。当各第一加热件 24收到来自ECU 16的接通指令时,用第一预定电量为对应的第一加 热线26通电。结果,第一加热线26所产生的焦耳热升高对应覆皮部 20的表面温度。当各第一加热件24收到来自ECU 16的断开指令时, 停止向对应的第一加热线26通电。另一方面,当各第二加热件32 收到来自ECU 16的接通指令时,用第二预定电量为对应的第二加热 线34通电,第二预定电量小于第一预定电量。结果,第二加热线34 所产生的焦耳热升高木纹部18的表面温度。当各第二加热件32收到来自ECU 16的断开指令时,停止向对应的第二加热线34通电。也 就是,ECU16具有控制部(控制装置)的作用,能够相互独立地控 制第一加热件24和第二加热件32的通电。ROM 41存储第一目标电压值vl和第二目标电压值v2, 第一目标电压值vl用于判断是否需要接通第一加热件24,而第二目 标电压值v2则用于判断是否需要接通第二加热件32。当对应覆皮部 20的表面温度达到目标值时,考虑了皮片19的储热性能和导热率, 使第一目标电压值vl等于预测的从各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输出的电 压值。当对应木纹部18的表面温度达到目标值时,考虑了装饰件31 的储热性能和导热率,使第二目标电压值v2等于预测的从各第二温 度感测元件37输出的电压值。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的目标值和木纹 部18的表面温度的目标值是相同值,并且将该值设定为当驾驶人员 触摸覆皮部20或木纹部18时不会产生温度不适的温度。具体而言, 将此目标温度设定为正常体温,大约36'C至37。C。接着,说明ECU 16控制第一加热件24和第二加热件32 的通电的过程。当起动车辆发动机时,车载ECU(未示出)向ECU16发 送起动信号。响应该信号,ECU16开始控制第一加热件24和第二加 热件32的通电。首先,在步骤S1, ECU 16将自第一温度感测元件 29发送的第一电压值VI和自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发送的第二电压 值V2临时存储在ROM41中。然后,在步骤S2, ECU16判断各第 一电压值VI是否大于第一目标电压值vl。当确定存在一个第一电压 值VI大于第一目标电压值vl时,ECU 16进行至步骤S3,并向对应 的第一加热件24发送断开指令。也就是,ECU 16断开对应的第一加 热件24。当确定存在一个第一电压值VI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电压值 vl时,ECU 16进行至步骤S4,并向对应的第一加热件24发送接通 指令。也就是,ECU 16接通对应的第一加热件24。向各第一加热件24输出断开指令或接通指令之后,在步 骤5, ECU 16判断各第二电压值V2是否大于第二目标电压值v2。 当确定存在一个第二电压值V2大于第二目标电压值v2时,ECU 16进行至步骤S6,并向对应的第二加热件32发送断开指令。也就是, ECU 16断开对应的第二加热件32。当确定存在一个第二电压值V2 低于或等于第二目标电压值v2时,ECU 16进行至步骤S7,并向对 应的第二加热件32发送接通指令。也就是,ECU 16接通对应的第二 加热件32。向各第二加热件32输出断开指令或接通指令之后,ECU 16返回步骤S1。在收到来自车载ECU的起动信号的同时,ECU 16 重复由图5的流程图所表示的过程。所以,即使由来自ECU16的断 开指令停止对任何一个第一加热件24的第一加热线26的通电,当确 定由对应的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输出的第一电压值VI低于或等于 第一 目标电压值vl时,则ECU 16向己断开的第一加热件24输出接 通指令。据此,恢复对该第一加热件24的第一加热线26的通电。类 似地,即使由来自ECU 16的断开指令停止对任何一个第二加热件32 的第二加热线34的通电,当确定由对应的第二温度感知元件37输出 的第二电压值V2低于或等于第二目标电压值v2时,ECU 16向已断 开的第二加热件32输出接通指令。据此,恢复对该第二加热件32 的第二加热线34的通电。当停止发动机时,车载ECU向ECU 16发送停止信号。 据此,ECU 16向第一加热件24及第二加热件32输出断开指令,并 停止对第一加热件24及第二加热件32的通电控制。例如,当在非常冷的天气泊车时,转向盘11的表面温度 在外部温度的影响下降低。如果驾驶人员上车并在这种条件下起动发 动机,ECU 16如上述那样开始控制第一加热件24及第二加热件32 的通电。结果,通过用第一预定电量进行通电,在各第一加热件24 的第一加热线26中产生焦耳热,以及,通过用第二预定电量进行通 电,在各第二加热件32的第二加热线34中产生焦耳热。各第一加热 件24的第一加热线26中所产生的焦耳热,经由对应的第一导热片 25传导至对应的皮片19,从而,升高对应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各 第二加热件32的第二加热线34中所产生的焦耳热,经由对应的第二 导热片33传导至对应的装饰件31,从而,升高对应木纹部18的表面温度。所以,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和木纹部18的表面温度大致同 时达到相同的目标值。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ECU 16相互独立地控制设置在覆皮部20中的第一加热件 24的通电、以及设置在木纹部18中的第二加热件32的通电。这有 利于减小覆皮部20与木纹部18之间表面温度的差异。所以,本实施 方式有利于减少当驾驶人员同时触摸转向盘11覆皮部20的任意部分 和木纹部18的任意部分时所感受到的温度不适。由于ECU 16接收由各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响应于对应 第一加热线26的温度而输出的电压值,使得ECU 16易于执行对应 第一加热件24的温度的反馈控制。这有利于ECU 16精确调节覆皮 部20的表面温度。由于ECU 16接收由各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响应于对应 第二加热线34的温度而输出的电压值,使得ECU 16易于执行对应 第二加热件32的温度的反馈控制。这有利于ECU 16精确调节木纹 部18的表面温度。在控制第一加热件24和第二加热件32的通电中所使用的 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的目标值和木纹部18的表面温度的目标值是相 同的。这样特别有利于减少驾驶人员同时触摸转向盘11覆皮部20 的任意部分和木纹部18的任意部分时所体验的温度不适。装饰件31的导热率大于皮片19的导热率。因此,将ECU 16向对应的第二加热件32发送接通指令时供至第二加热线34的电 量,设定成小于ECU 16向对应的第一加热件24发送接通指令时供 至第一加热线26的电量。这样能够减小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达到目 标温度所需时间与木纹部18的表面温度达到相同目标温度所需时间 之间的差异。用无纺织物制成的第一导热片25将各第一加热线26安装 于对应的皮片19的内表面。这样使驾驶人员在抓握覆皮部20时,仅 感受到温度而不会注意到第一加热线26。用无纺织物制成的第二导热片33将各第二加热线34安装于对应装饰件31的内表面。这样使驾驶人员在抓握木纹部18时,仅
感受到温度而不会注意到第二加热线34。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更改。在图5所示流程的步骤S3中,取代断开第一加热件24, ECU 16也可以用小于第一预定电量的电量来使第一加热件24的第 一加热线26通电,以维持对应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例如,当经过 预定时间之后,再停止通电。在图5所示流程的步骤S6中,取代断开第二加热件32, ECU 16也可以用小于第二预定电量的电量来使第二加热件32的第 二加热线34通电,以维持对应木纹部18的表面温度。例如,当经过 预定时间之后,再停止通电。在步骤Sl之后,ECU 16可以同时执行步骤S2和步骤S5, 也就是,同时执行步骤S2的判断和步骤S5的判断。在第一加热件24的通电控制中使用的覆皮部20的表面温 度的目标值、与在第二加热件32的通电控制中使用的木纹部18的表 面温度的目标值并不一定相同,也可以不同。然而,优选的是,覆皮 部20的表面温度的目标值与木纹部18的表面温度的目标值之间的差 异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才不会使驾驶人员同时触摸覆皮部20的任意 部分和木纹部18的任意部分时感到温度不适。各第一导热片25上的第一加热线26的布置样式没有特别 限制,也可以成网状。取代粘附于对应皮片19的内表面,各第一加热件24也可 以粘附于盘芯21的外周21a。各第一加热件24的第一加热线26和第一导热片25的位 置可以互换。换而言之,第一导热片25可以位于第一加热线26内侧。各第二导热片33上的第二加热线34的布置样式没有特别 限制,也可以成网状。取代粘附于对应装饰件31的内表面,各第二加热件32也 可以粘附于盘芯21的外周2Ia。各第二加热件32的第二加热线34及第二导热片33的位置可以互换。换而言之,第二导热片33可以位于第二加热线34内侧。
第一加热件24之一的第一导热片25与第二加热件32之 一的第二导热片33可以成一体。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加热线53 可以缝进半个导热片50 (图6中右半部)中,而第二加热线52则可 以缝进同一个导热片50的另一半(图6中左半部)中。在这种情况 下,半个导热片50和第一加热线51形成第一加热件53,而另一半 导热片50和第二加热线52则形成第二加热件54。第一加热线51的 通电和第二加热线52的通电互相独立地执行。这种结构使得易于将 第一加热件53和第二加热件54—起处理,而且,也因此容易将其安 装在转向盘中。在图6所示更改中,第一加热线51的两端都与第一端子 55相连接,而第二加热线52的两端则都与第二端子56相连接。第 一端子55和第二端子56分别经由第一电线57和第二电线58与ECU 电连接。第一端子55和第二端子56相互靠近设置。更具体地,在更 靠近第一加热件53的导热片50的一侧50a处,第一端子55和第二 端子%以集中方式布置。因此,当将第一加热件53和第二加热件 54安装在转向盘中时,第一端子55和第二端子56都靠近于ECU设 置。这使得第一加热件53和第二加热件54都易于和ECU相连接。各覆皮部20中的第一温度调节器可以是珀尔帖元件,以 取代第一加热件24。例如,代替第一加热件24,将日本专利公开 No.2007-153026中所披露的珀尔帖元件与热管一起使用,其中热管 用于与珀尔帖元件进行热交换,珀尔帖元件的通电将升高或降低覆皮 部20的表面温度。在升高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的情况下、与降低覆 皮部20的表面温度的情况下,供至珀尔帖元件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各木纹部18中的第二温度调节器可以是珀尔帖元件,以 取代第二加热件32。例如,代替第二加热件32,将日本专利公开 No.2007-153026中所披露的珀尔帖元件与热管一起使用,其中热管 用于与珀尔帖元件进行热交换,珀尔帖元件的通电将升高或降低木纹 部18的表面温度。在升高木纹部18表面温度的情况下、与降低木纹 部18表面温度的情况下,供至珀尔帖元件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
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可以位于盘缘13外侧。在这种情况 下,各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可以直接检测对应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 这种结构相当有利于由ECU 16获得各覆皮部20的表面温度。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可以位于盘缘13外侧。在这种情况 下,各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可以直接检测对应木纹部18的表面温度。 这种结构相当有利于由ECU 16获得各木纹部18的表面温度。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和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可以具有不 同的输出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当设定第一目标电压值W和第二目 标电压值v2时,需要分别考虑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的输出特性和第 二温度感测元件37的输出特性。第一温度感测元件29和第二温度感测元件37可以省略。 在这种情况下,ECU 16基于存储在ROM41中的预定通电控制模式, 控制第一加热件24和第二加热件32的通电。存储在ROM 41中的通 电控制模式包括第一加热件24的通电量和通电时间、以及第二加热 件32的通电量和通电时间。当起动车辆发动机时,ECU 16开始控制 第一加热件24和第二加热件32的通电。当自通电控制开始经过了预 定时间后,ECU16停止通电控制。盘缘13中第一盘缘部的表面和第二盘缘部的表面可以由 相同材料形成。取代木纹部18,盘缘13的第二盘缘部也可以是覆皮部。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第二盘缘部的表面的皮片,优选比形成第一盘缘 部的表面的皮片具有更高的导热率。盘缘13中第一盘缘部的表面和第二盘缘部的表面可以具 有相同的热容量。也就是,装饰件31可以具有比皮片19更大的导热 率、以及与皮片19相同的热容量。第二盘缘部的表面的热容量可以大于第一盘缘部的表面 的热容量。也就是,装饰件31可以具有比皮片19大的导热率、以及 比皮片19大的热容量。盘缘13中的第一盘缘部的表面和第二盘缘部的表面可以 具有相同的导热率。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第二盘缘部的表面的热容量大于第一盘缘部的表面的热容量。盘芯21的包围件23可以由硬质材料如聚丙烯形成。盘芯21的包围件23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盘芯21 只由芯件22形成。在与盘芯21的中心线P相垂直的截面中,盘缘13可以呈 完全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盘芯21的芯件22可以由金属如铁、铝、镁、以及这些金 属的合金形成。芯件22也可以由树脂形成。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除车辆之外的可移动装置的转向盘。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盘,包括具有表面的盘缘,所述盘缘包括具有表面的第一盘缘部、以及具有表面的第二盘缘部,其中部分盘缘表面由所述第一盘缘部的表面形成,而其余盘缘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第二盘缘部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盘缘部的表面具有的导热率不同于所述第二盘缘部的表面的导热率;第一温度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盘缘部的表面内侧,其中,当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器通电时,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器调节所述第一盘缘部的表面温度;第二温度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盘缘部的表面内侧,其中,当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器通电时,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器调节所述第二盘缘部的表面温度;控制部,相互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器的通电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器的通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进一步包括 第一温度感测元件,其用于感测所述第一盘缘部的温度;以及 第二温度感测元件,其用于感测所述第二盘缘部的温度, 其中,根据所述感测的第一盘缘部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感测元件输出一数值,基于该数值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器的 通电,以及其中,根据所述感测的第二盘缘部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 感测元件输出一数值,基于该数值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温度调节 器的通电。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盘,其中所述控制 部调节所述第一盘缘部的表面温度使其达到一个目标值,以及,调节 所述第二盘缘部的表面温度使其达到相同的目标值。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盘,其中所述第二盘缘部的表面 具有的导热率和热容量大于第一盘缘部的表面所具有的导热率和热容量,其中所述控制部以第一预定电量执行对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器的 通电,以及,所述控制部以第二预定电量执行对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器 的通电,所述第二预定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电量。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盘,其中所述第一 温度调节器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器具有共用导热片,并且还分别具有 第一加热线和第二加热线,所述第一加热线和所述第二加热线设置在 所述导热片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盘,其中所述第一 温度调节器和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器分别通过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与 所述控制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靠近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盘,包括盘缘、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以及控制部。盘缘包括覆皮部和木纹部。覆皮部表面所具有的导热率不同于木纹部表面所具有的导热率。各第一加热件设置在对应覆皮部的表面内侧。当第一加热件通电时,各第一加热件调节对应覆皮部的表面温度。各第二加热件设置在对应木纹部的表面内侧。当第二加热件通电时,各第二加热件调节对应木纹部的表面温度。控制部相互独立地控制第一加热件的通电和第二加热件的通电。
文档编号B62D1/06GK101683865SQ20091017602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5日
发明者安田哲雄, 政次美德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