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床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104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婴儿床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品的设计制造,即一种婴儿床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婴儿的成长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在婴儿床上,婴儿既可玩耍也可躺睡,人们平时借助睡床带着婴儿外出,或休闲散步,或逛街购物,亦或纳凉等,在降低人们照料婴儿劳动强度的同时,也给家长的育儿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所以在众多的婴儿用品中,婴儿床属于不可缺少的重要用品。一般婴儿床的底架固定有四只车轮以方便婴儿床移动。婴儿床的上层为上围管和固定于上围管的手把,其中凹形吊床两侧软带的外端卡钩挂接于上围管;手把下管固定于上围管,手把上管与手把下管活动连接,以调节手把上管的使用高度,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们握住手把上管以推动婴儿床。婴儿床四角处分别有直立杆固定连接着婴儿床的上层和底架,每两支相邻立杆之间的侧面围有透风可视且可预防婴幼儿掉落的软网,婴儿床底架一般还置有底板,婴儿可在底板上或站或坐玩耍。由于上围管的高度被固定,也就是说婴儿睡床的高度始终固定,当人们需要把婴儿抱出或放入睡床时,睡床的固定高度不能给予不同身高的人以同等的最大方便;生产商也必须为市场提供多种固定高度的婴儿床,以适应不同身高顾客的采购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任务提供一种婴儿床的升降装置,以增强婴儿床使用功能,给家长育儿带来更多方便。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婴儿床的升降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和辅助结构,主体结构为相互对称的、分别对应于婴儿床左右侧上围管的两独立结构,每一独立结构包括外盖、内盖、管套、扳手、扭簧等部件,内盖和外盖夹上围管的一段于内部并与之固定铆接,管套的头部扣于后脚管顶端,管套的管径穿过外盖的长槽孔抵达内、外盖合体的内部,管径上依次穿接扳手和扭簧,扭簧一端的短头弯钩挂接于扳手的小孔,扭簧另一端的长头弧抵于内盖水平片的上侧面,扳手以管径为轴可作一定程度的旋转,内盖和外盖均布有系列档位,以相应于扳手的钩头;辅助结构为呈X型交叉的前、后脚管,且前、后脚管的下端与婴儿床底架、前脚管的水平段与上围管后端均以U形夹连接。内盖的系列档位和外盖的系列档位结构相同,在内、外盖的合体中处于相同位置, 即它们的档位合为一体。婴儿床两侧的前脚管和前脚管水平段由2支管材拼合。本发明升降装置主体结构的装配步骤是1、管套的头部扣于后脚管顶端,管径穿过外盖长槽孔,并使外盖的上侧扣贴于婴儿床上围管;2、管径穿过扳手的通孔和扭簧的圈孔,扭簧的短头弯钩挂入扳手的小孔;
3、令铆钉穿过管套头部(同时穿过了后脚管顶端)、管套的管径(同时穿过了扳手通孔和扭簧圈孔)后铆接(从而限定了扳手、扭簧不会从管径上脱落);4、将内盖对扣于外盖,扭簧的长头弧抵于内盖水平片的上侧面;5、使用两组铆钉将内盖、外盖相互固定,其中一组铆钉穿过上围管。本发明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人的手指沿内上方向适当加力于扳手,扳手以管径为轴旋转,扳手的钩头离开内外盖合为一体后的系列档位下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婴儿床的上层(上围管和固定于上围管的手把,还包括挂接于上围管的凹形吊床)下降,同时仍保持有人工指力的扳手在内外盖下侧面的长平孔内移动;由于扭簧的短头弯钩固定在扳手的小孔内、扭簧的长头弧抵于内盖水平片的上侧面,所以当婴儿床上层降至合适高度而松开扳手上的外加力时,扭簧的回弹力令扳手反向旋转,使得扳手的钩头自动挂合于内外盖合体的某一档位,婴儿床的上层重量(包括此时可能有的婴儿重量)使得钩头对档位的挂合愈加可靠,婴儿床的上层重量由扳手传至管套的管径、传至管套头、传至后脚管、传至婴儿车底架直至地面。在以上婴儿床上层高度的变动过程中,前、后脚管与底架的U形活动连接予以配合,前脚管的水平段与上围管的U形活动连接予以配合。至此本发明装置可靠地完成了婴儿床上层高度的一次调整。本发明装置基于主体结构的独特设计及辅助结构的良好配合,操作者稍加用力于扳手即可调整婴儿床高度,婴儿床正常使用时的高度则被扳手可靠锁定,本发明装置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婴儿床产品存在的功能性不足问题,且主体结构的薄形外观充分简洁。


图1具备本发明升降装置的婴儿床示意图(兼摘要附图)图2图1局部断面图本发明升降装置的一侧独立结构图3直观图具有关联构造的外盖和内盖的比对(水平对齐)图4本发明升降装置一侧独立结构的拆分图5直观图扳手工作状态之一图6侧面透视图扳手工作状态之二图7平面图扳手的侧面图8图1局部前、后脚管与底架的U型连接图9前脚管的水平段与上围管的U型连接及其连接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发明升降装置的主体结构为安装于上围管(1)的两独立对称结构,每一独立对称结构的外盖⑵位于上围管⑴外侧,内盖⑶位于上围管⑴内侧。参见图2,外盖(2)和内盖(3)夹上围管(1)的一段于内,外盖(2)侧面有一长槽孔(4),外盖(2)和内盖(3)合体下侧的长平孔(5)为扳手(6)的水平移动范围。铆钉(7) 将外盖O)、内盖⑶和上围管⑴铆接在一起,铆钉⑶将外盖⑵和内盖⑶的下半部铆合在一起。外盖⑵和内盖(3)内部结构的比对参见图3 外盖O)内侧和内盖(3)内侧的
4档位(9)同形,数量对等,在产品完成装配后,外盖( 和内盖(3)的档位(9)合为一体。对比图5和图2,及参见图4:铆钉(10)穿过管套(11)头部(同时穿过了后脚管 (13)的顶部)、穿过管径(12)(同时穿过了外盖(2)的长槽孔(4)、扳手(6)的中心孔(16) 和扭簧(17)的中心孔(18))后,将管套(11)、后脚管(13)、扳手(6)、扭簧(17)铆接在一起。参见图8,前、后脚管(14、13)与底架(18)以U型夹(19)活动连接底架(18)的管子穿过U型夹(19)的下半部并被铆接固定,前脚管(14)和后脚管(1 的下端活动铆接于U型夹(19)的上口,即前脚管(14)和后脚管(13)以铆钉为轴可转动。参见图9,前脚管(14)的水平段02)与上围管⑴以U型夹Q0)活动连接前脚管(14)的水平段02)穿过U型夹OO)下半部中间的圆柱套并被铆接固定,上围管(1)的一段被U型夹OO)上口夹持于内并铆接固定,即前脚管(14)水平段02)相对于 U型夹OO)可转动。比对图5和图6,并参见图4、图7 无外力加于扳手(6)时,由于扭簧(17)的短头弯钩03)固定于扳手(6)的小孔05)内、扭簧(17)的长头弧04)抵于内盖(3)水平片 (26)的上侧面,在扭簧(17)两头回弹力的作用下,扳手(6)的钩头(XT)自挂合于内外盖合体的某一档位(9)(见图5所示情形),则婴儿床的此时高度被锁定。当人的手指加力于扳手(6),扳手(6)绕管径(12)旋转使得钩头(XT)离开内外盖合体的档位(9)(见图6所示情形),此时扳手(6)连同后脚管(13)的上端在外盖(2)长槽孔⑷内前移或后移,即婴儿床的高度在变动中。在此过程中,图8、图9所示的U型连接方式恰当地配合着婴儿床的高度变动。下面继续说明本发明为便于产品装配,婴儿床两侧的前脚管(14)和前脚管水平段0 由2支管材拼合,每支管材为90度折弯件,拼接面位于圆柱套内,圆柱套与拼接面两侧的管端铆接。参见图1,凹形吊床08)通过其两侧软带09)外端的卡钩(30)挂接于上围管 ⑴。对比图1中的虚线部分及其对应的实线部分手把下管(31)固定于上围管(1); 手把上管(3 与手把下管(31)由关节(3 活动连接,以调节手把上管(3 的使用高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床的升降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和辅助结构,主体结构为相互对称的、分别对应于婴儿床左右侧上围管的两独立结构,每一独立结构包括外盖、内盖、管套、扳手、扭簧等部件,内盖和外盖夹上围管的一段于内部并与之固定铆接,管套的头部扣于后脚管顶端,管套的管径穿过外盖的长槽孔抵达内、外盖合体的内部,管径上依次穿接扳手和扭簧,扭簧一端的短头弯钩挂接于扳手的小孔,扭簧另一端的长头弧抵于内盖水平片的上侧面,扳手以管径为轴可作一定程度的旋转,内盖和外盖均布有系列档位,以相应于扳手的钩头;辅助结构为呈X型交叉的前脚管和后脚管,前脚管和后脚管的下端与婴儿床底架、前脚管的水平段与上围管后端均以U形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床的升降装置,其特征是内盖的系列档位和外盖的系列档位结构相同,在内盖和外盖的合体中处于相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床的升降装置,其特征是婴儿床两侧的前脚管和前脚管水平段由2支管材拼合。
全文摘要
一种婴儿床的升降装置涉及童婴用品领域,其主体为分别固定于婴儿床上围管左、右侧的两独立对称结构,每一独立结构的部件包括外盖、内盖、管套、扳手、扭簧等,铆钉将管套连接着的后脚管顶端、外盖、扳手、扭簧合并在一起,其中扳手和扭簧被穿接于内外盖合体内的管套的管径上;辅助结构为交叉的前、后脚管,前、后脚管的下端与婴儿床底架、前脚管的水平段与上围管后端均以U形夹连接。使用中,扭簧的回弹力保证了婴儿床理想高度的稳定性,手指加力于扳手使得钩头离开档位时则可任意调整婴儿床高度。本设计装置较好地解决了婴儿床的自由升降问题。
文档编号B62B7/12GK102370375SQ2010102501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4日
发明者凌贤平, 张国峰, 杜荣明 申请人:安徽省舒城三乐童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