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及其应用的汽车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61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及其应用的汽车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构造,尤其涉及一种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 造及其应用的汽车构造。
背景技术
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汽车车身构造100多年来没有发生根本的设计变 化。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车身设计拥有完整的设计流程和成熟的设计结构,但目的在 于追求安全的钢铁结构和多层加固板材,以及高昂的设计开发费用和模型制作费用让很多 有志进军汽车领域的企业望而却步。生产制作的门槛很高,高额的生产设备及零部件生产 模具更是阻碍了这些企业。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在电机、电控、电池、电源管理及充电设备等作为车辆的 核心部件上与传统汽油车相比已经有本质的区别。但电动汽车与传统汽油车在动力上的差 异,决定了电动汽车必须在轻质车身的设计上要有革命性的突破。同时,参与电动汽车这一 新兴产业的企业,往往是新的企业,如何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同时也提高自身的 竞争,便成为众多厂家考虑的问题。传统底盘、车身的制作工艺和方法已经成为制约电动汽 车发展的一个因素;而按照市场规律,新型底盘、车身的昂贵开发试制费用最终会转加到消 费者身上;另一方面,传统的汽油车刚刚走向千家万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从性价比上 提高电动汽车的吸引力,而是单纯依靠国家的产业政策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其 过程将是非常漫长的。基于以上考虑,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车身设计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 是直接采用传统汽车的车身制作流程及设计理念;然而采用这种方式,上述传统汽车所面 对的生产制作高门槛、以及高额的生产设备及零部件生产模具等难题对电动汽车来说仍 然不能避免,而且目前电动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一个刚刚萌芽、消费者需求尚未明确 的市场,将大额资金投入到市场还未启动的电动汽车项目上,显而易见存在非常大的投资 风险;同时,按照传统汽车的制作模式,其整车装备重量是很难降低的,这样在有限的电池 能源供应条件下,整车的性价比会大幅下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会同比下降。第二种方式 则是采用玻璃钢造型的车身整体以及简单骨架衬托的内部设计;这种方案虽然能降低先期 的投资成本,缓解一定的投资风险,然而其也存在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消费者的安全不 能得到很好保障,这也是该方案发展与推广的必然阻碍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电动汽车底盘和车身的安全性及简化制造工艺提供一 种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及其应用的汽车构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 构造,包括较短的一对前立柱、一对后立柱,分别设于车身的前部、后部;[0008]较长的一对中立柱,设于车身的中部;并且,所述一对前立柱、所述一对后立柱、所述一对中立柱相应地分别设于车身前部、车 身后部、车身中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一对前立柱之间、所述一对后立柱之间、所述一对中立柱之间相应地分别在 顶部通过前立柱顶梁、后立柱顶梁、中立柱顶梁连接;位于车身同一侧的前立柱与中立柱之间在所述前立柱顶梁和所述中立柱顶梁的 外侧相应位置通过第一顶梁连接管连接;位于车身同一侧的中立柱与后立柱之间在所述中 立柱顶梁和所述后立柱顶梁的外侧相应位置通过第二顶梁连接管连接;所述前立柱、后立柱、中立柱、前立柱顶梁、后立柱顶梁、中立柱顶梁均由多层箔 片叠压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出一种应用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的汽车 构造,包括上述的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还包括平板式汽车底盘,通过所述前立柱、后立柱及中立柱的底盘连接孔与所述汽车车 身构造固定连接;前支架组件和后支架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平板式汽车底盘的前部和后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及其应用的汽车构 造,其关键结构件采用可抵消撞击冲力的多层箔片叠压式设计,并构成鸟笼型的框架结构, 从而对乘坐空间进行有效保护;另外,多层箔片的加工工艺以及鸟笼型框架的紧固结构都 非常简便,使得制造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减轻整体重量的同时节省了成本,从而大大优化 了汽车的性价比。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A、图2B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支撑立柱的侧面及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的汽车构造实施例结构 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汽车底盘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1为本实用新型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的实施例结构图,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构造10包括较短的一对前立柱111 112、一对后立柱121 122, 分别设于车身10的前部、后部;较长的一对中立柱131 132,设于车身10的中部。并且, 如图所示,一对前立柱111 112分别设于车身前部的左右两侧;一对后立柱121 122分 别设于车身后部的左右两侧;一对中立柱131 132则分别设于车身中部的左右两侧。继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构造10还包括前立柱顶梁113、后立柱顶 梁123、中立柱顶梁133、第一顶梁连接管141 142、第二顶梁连接管151 152。其中,一 对前立柱111 112之间在顶部通过前立柱顶梁113连接;一对后立柱121 122之间在 顶部通过后立柱顶梁123连接;一对中立柱131 132之间则在顶部通过中立柱顶梁133连接。并且,同位于车身10左侧(或右侧)的前立柱111 (或112)与中立柱131 (或132) 之间在前立柱顶梁113和中立柱顶梁133左端(或右端)的外侧相应位置通过第一顶梁连 接管141 (或142)连接;位于车身左侧(或右侧)的中立柱131 (或132)与后立柱121 (或 122)之间在中立柱顶梁133和后立柱顶梁123左端(或右端)的外侧相应位置通过第二顶 梁连接管151 (或15 连接。由图中可以看出,这里的第一顶梁连接管141 142和第二 顶梁连接管151 152都弯曲成弧形,以使车身构造复合传统的流线型形状,在实际设计中 还可以根据需求产生各种不同的车身外观形状。在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构造10中,上述的前立柱111 112、后立柱121 122、 中立柱131 132、前立柱顶梁113、后立柱顶梁123、中立柱顶梁133均由多层箔片叠压制 成,且多层箔片沿车身由内向外的方向叠压。此处,多层箔片采用铝合金或铝镁合金,并且 箔片与箔片之间设有保温材料层,其中添加一些保温材料,当然也可以添加一些防水、密封 性质的特殊材料。多层箔片叠压后通过金属棒穿插紧固,并且根据造型的需要可以对叠压 后的箔片进行二次加工,以达到设计要求。另外,本实施例的汽车车身构造10还应该包括车门16,图1中即以阴影部分对车 门16加以简略示意。上述实施例的汽车车身构造,采用鸟笼型设计,能够大大简化车门的制作工艺及 制作费用,将复杂的车门制作工艺简化成简单零件的组装;同时结合关键构件的箔片叠压 式设计,使得该构造在强度方面大大优于传统设计方式,从而能够有效吸收撞击时的撞击 能量,最大程度保护乘坐者生命安全。因此该构造尤其符合现阶段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图2A为上述实施例中支撑立柱的侧面示意图,这里,前立柱111 112、后立柱 121 122、中立柱131 132都应具有相类似的结构,是以此处的说明仅统称为支撑立柱, 而并不加以区分。如图2A所示,这些支撑立柱在各自的侧面均开设有顶梁连接孔21,用 于插接第一顶梁连接管141/142或第二顶梁连接管151/152 ;箔片锁紧孔22,用于锁紧固定 叠压的多层箔片;以及底盘连接孔23,用于与汽车底盘固定连接(下文的汽车构造中另有 说明)。并且,这里的顶梁连接孔21和底盘连接孔23也同时兼具多层箔片叠压的固定锁紧 作用。图2B显示了支撑立柱的正面示意图,如图所示箔片Ml (图中以阴影示意)的两两 之间添加有由诸如保温材料等之制成的特殊材料层对2(图中以空白示意);实际上本实施 例的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中各个构件的多层箔片叠压式设计均和此处图2B显 示的相近。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的汽车构造实施例结构 图,为保持图面整洁,该图中省略了车身内部的动力系统及乘客座椅等设备。如图所示,本 实施例的汽车构造30,除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10外,还包 括平板式汽车底盘31,其通过前立柱111 112、后立柱121 122及中立柱131 132 的底盘连接孔23与汽车车身构造10相固定连接,其侧面示意图恰如图4所示;前支架组件 32和后支架组件33,分别设于平板式汽车底盘31的前部和后部。其中,前支架组件32包括以下构件一对扇形前立架321 322,垂直于平板式汽 车底盘31的平面而分别设于平板式汽车底盘31前部的左右两侧;弧形前横架323,平行于 平板式汽车底盘31的平面而连接在一对扇形前立架321 322的顶部之间,且该弧形前横 架323的弧形朝向平板式汽车底盘31的前部弯曲。
6[0030]相应地,后支架组件33包括以下构件一对扇形后立架331 332(图中未显示 出扇形后立架33 ,垂直于平板式汽车底盘31的平面而分别设于平板式汽车底盘31后部 的左右两侧;弧形后横架333,平行于平板式汽车底盘31的平面而连接在一对扇形后立架 331 332的顶部之间,且该弧形后横架333的弧形朝向平板式汽车底盘31的后部弯曲。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汽车构造30中,前支架组件32和后支架组件33的构件也均 由多层箔片叠压制成。此处的多层箔片叠压式设计与上述汽车车身构造10中前立柱111 112等构件的设计相似,同样采用铝合金或铝镁合金,并且箔片与箔片之间添加诸如保温材 料等特殊材料,此处不再加以赘述。由于采用这种设计能够吸收撞击冲击力,从而前支架组 件32可起到相当于传统汽车安全气囊的作用,同时造型也可随意变化;同时结合多层箔片 叠压式鸟笼型构造的汽车车身构造,可以吸收来自两侧及头部的撞击力,保证乘坐空间内 的乘客生命安全;而后支架组件33则可吸收来自后方的撞击冲力,从而防止追尾造成的生 命安全威胁。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及其应用的汽车构造中,关键 结构件采用可抵消撞击冲力的多层箔片叠压式设计方式,同时结合鸟笼型的设计方案,具 有以下优点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及其应用 的汽车构造,其关键结构件采用可抵消撞击冲力的多层箔片叠压式设计,并构成鸟笼型的 框架结构,从而对乘坐空间进行有效保护,在交通运行过程中能够可靠保证乘坐者的生命 安全。同时,多层箔片的加工不需要大型加工设备就可以实现,并且还相应简化了汽车 门窗的制作过程,车身的密闭型也能得到可靠保证;而鸟笼型框架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螺栓 紧固就可以实现大部分车身的制作;以上实现了加工制作工艺的简化。另一方面,多层箔片 的材质采用铝合金或铝镁合金,在保证了强度的前提下,也使车体的重量大大降低,在有限 的电池能源供应下,消费者关心的续航里程也会大大提高。整车的性能得到提高,在市场推 广的过程中优异的性价比会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依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想到一些雷同、替代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较短的一对前立柱、一对后立柱,分别设于车身的前部、后部; 较长的一对中立柱,设于车身的中部;并且,所述一对前立柱、所述一对后立柱、所述一对中立柱相应地分别设于车身前部、车身后 部、车身中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一对前立柱之间、所述一对后立柱之间、所述一对中立柱之间相应地分别在顶部 通过前立柱顶梁、后立柱顶梁、中立柱顶梁连接;位于车身同一侧的前立柱与中立柱之间在所述前立柱顶梁和所述中立柱顶梁的外侧 相应位置通过第一顶梁连接管连接;位于车身同一侧的中立柱与后立柱之间在所述中立柱 顶梁和所述后立柱顶梁的外侧相应位置通过第二顶梁连接管连接;所述前立柱、后立柱、中立柱、前立柱顶梁、后立柱顶梁、中立柱顶梁均由多层箔片叠压 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箔片与箔片 之间设有保温材料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箔片沿 车身由内向外的方向叠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后立 柱、中立柱在各自的侧面均开设有顶梁连接孔,用于插接所述第一顶梁连接管或第二顶梁连接管; 箔片锁紧孔,用于锁紧固定所述叠压的多层箔片;以及 底盘连接孔,用于与汽车底盘固定连接。
5.一种应用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的汽车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 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还包括平板式汽车底盘,通过所述前立柱、后立柱及中立柱的底盘连接孔与所述汽车车身构 造固定连接;前支架组件和后支架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平板式汽车底盘的前部和后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的汽车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架组件包括以下构件一对扇形前立架,垂直于所述平板式汽车底盘的平面而分别设于所述平板式汽车底盘 前部的左右两侧;弧形前横架,平行于所述平板式汽车底盘的平面而连接在所述一对扇形前立架的顶部 之间,且所述弧形前横架的弧形朝向所述平板式汽车底盘的前部弯曲。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的汽车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支架组件包括以下构件一对扇形后立架,垂直于所述平板式汽车底盘的平面而分别设于所述平板式汽车底盘 后部的左右两侧;弧形后横架,平行于所述平板式汽车底盘的平面而连接在所述一对扇形后立架的顶部 之间,且所述弧形后横架的弧形朝向所述平板式汽车底盘的后部弯曲。
8.如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的汽车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组件和所述后支架组件的构件均由多层箔片叠压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包括较短的一对前立柱、一对后立柱,分别设于车身的前部、后部;较长的一对中立柱,设于车身的中部;还包括前立柱顶梁、后立柱顶梁、中立柱顶梁、第一顶梁连接管、第二顶梁连接管;并且,所述的前立柱、后立柱、中立柱、前立柱顶梁、后立柱顶梁、中立柱顶梁均由多层箔片叠压制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相应的汽车构造。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箔片叠压式鸟笼型汽车车身构造及其应用的汽车构造,其关键结构件采用可抵消撞击冲力的多层箔片叠压式设计,并构成鸟笼型的框架结构,从而对乘坐空间进行有效保护;同时还在减轻整体重量的同时节省了成本,从而大大优化了汽车的性价比。
文档编号B62D25/00GK201849534SQ201020219320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4日
发明者刘文起, 朱西广, 林森, 郭永民 申请人:刘文起, 朱西广, 林森, 郭永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