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及汽车转向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696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及汽车转向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柱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及汽车转向柱。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柱是汽车上重要的部件,通常由柱管和多个支架共同组成。现有的汽车转向柱制造过程是先将下支架以及其他零件焊接到柱管上形成柱管分总成,再将上支架与柱管分总成固定。图I为现有技术中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上支架I与柱管分总成2之间的固定是通过焊接在柱管分总成2上的下支架21实现的,上支架 ·I为结构对称的冲压件,上支架I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边板11,边板11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上支架I跨骑在柱管22上,下支架21也为结构对称的冲压件,下支架21的两侧也设置有连接孔,通过在上述安装孔和连接孔内穿设紧固螺栓5将上支架I与下支架21固定。具体地,紧固螺栓5的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母3,紧固螺栓5的另一端与手柄总成4相连。手柄总成4锁紧时,上支架I夹紧下支架21,整个转向柱为紧固状态。在将转向柱安装在整车上时,通常需要对转向柱进行高度或深度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先将手柄总成4松开,上支架I的边板11发生向外的回弹,再对转向柱进行调整。但是,现有的转向柱当手柄总成4松开后,由于上支架I的边板11与下支架之间产生的间隙过小,导致在调整过程中,上支架I与下支架2会发生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及汽车转向柱,以解决现有转向柱在与整车装配时,上支架与下支架发生干涉的问题,提高装配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包括柱管分总成和上支架,所述柱管分总成包括柱管;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焊接固定在所述柱管的外壁面,所述下支架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其中所述上支架包括两个对称的侧板,所述两个侧板朝外张开,且分别与该上支架的中心轴线具有设定的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1° ;两个侧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依次穿设在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安装孔中;所述紧固螺栓的第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手柄总成。如上所述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上支架之间还设置有压力轴承,所述压力轴承套设在所述紧固螺栓上。[0012]如上所述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压力轴承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套设在所述紧固螺栓上。如上所述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压力轴承之间设置有波形垫圈。如上所述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夹角为O.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柱,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及汽车转向柱设置上支架的两个侧板与上支架中心轴线带有设定的夹角,当对转向柱进行深度或高度调整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留有间隙,从而不会发生干涉,提高了装配质量。
图I为现有技术中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中上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手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中上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包括柱管分总成和上支架I,其中,柱管分总成由柱管22和焊接在柱管22外壁面的下支架21组成,下支架21为对称结构的冲压件,其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上支架I也为对称结构的冲压件,包括两个对称的侧板12,呈八字形设置,即两个侧板12朝外张开,且分别与该上支架I的中心轴线具有设定的夹角,该夹角的范围是大于0°,小于或等于1°,优选的是该夹角为0.6° ;两个侧板1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3和第二安装孔14。该连接装置还包括紧固螺栓5,依次穿设在第一安装孔13、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安装孔14中;紧固螺栓5的第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母3,第二端固定连接手柄总成4。手柄总成4锁紧时,手柄总成4与紧固螺母3共同作用,将上支架I的两个呈八字形设置的侧板12向内压紧,此时整个转向柱为紧固状态。当转向柱与整车进行装配时,放松手柄总成4,作用在侧板12上的压力释放,侧板12弹性回弹,在上支架I与下支架21之间释放出间隙,从而在进行转向柱深度或高度调整时,下支架21随着柱管22摆动,不会刮蹭到上支架侧板12的内壁面,使上支架I与下支架21之间不会发生干涉,提高了装配质量。图4为手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手柄总成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相同,包括手柄41和与手柄41固定的凸轮片42,凸轮片42与紧固螺栓5固定在一起,且凸轮片42上设置有凸起421,同时在上支架I的侧板12上设置有与凸轮片42相配合的凸轮结构(未图示)。当凸轮片42上的凸起421与凸轮结构上的高点配合时,手柄总成4会顶紧上支架I的侧板12,该顶紧力与紧固螺母3的拧紧力配合,实现上支架I的夹紧。当凸轮片42上的凸起421与凸轮结构上的低点配合时,手柄总成4松动,上支架I的侧板12回弹。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紧固螺母3与上支架I之间可以设置压力轴承6,压力轴承6套设在紧固螺栓5上,以保证紧固螺栓5的转动灵活性。进一步地,当上支架I的侧板12被释放后,该侧板12与下支架21之间的间隙仍要限定在设置范围内。如果该间隙过大,会影响转向柱深度或高度调整的准确性。因此,优选的是,在紧固螺母3与压力轴承6之间设置弹性装置7,如弹性垫圈或波形垫圈。以波形垫圈为例,当手柄总成4锁紧时,波形垫圈被压紧,甚至可能被压成平垫圈;当手柄总成4放松后,之前被压的波形垫圈会释放一定的预紧力,控制上支架I的侧板12回弹,进而控制上支架I的侧板12与下支架21之间的间隙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柱,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及汽车转向柱通过设置上支架的两个侧板分别与上支架中心轴线带有设定夹角,当对转向柱进行深度或高度调整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留有间隙,从而不会发生干涉,提高了装配质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包括柱管分总成和上支架,所述柱管分总成包括 柱管; 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焊接固定在所述柱管的外壁面,所述下支架上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架包括两个对称的侧板,所述两个侧板朝外张开,且分别与该上支架的中心轴线具有设定的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1° ;两个侧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依次穿设在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安装孔中;所述紧固螺栓的第一端设置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手柄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上支架之间还设置有压力轴承,所述压力轴承套设在所述紧固螺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压力轴承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套设在所述紧固螺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压力轴承之间设置有波形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O. 6°。
6.一种汽车转向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及汽车转向柱,该连接装置包括柱管分总成和上支架,柱管分总成包括柱管和下支架,下支架焊接固定在柱管的外壁面,下支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孔,其中上支架包括两个对称的侧板,两个侧板朝外张开,且分别与该上支架的中心轴线具有设定的夹角;两个侧板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连接装置还包括紧固螺栓,依次穿设在各安装孔和连接孔中;紧固螺栓两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母和手柄总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柱管分总成与上支架的连接装置及汽车转向柱通过将上支架的两个侧板设置成八字形,当对转向柱进行深度或高度调整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留有间隙,从而不会发生干涉,提高了装配质量。
文档编号B62D1/18GK202754012SQ20122045004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5日
发明者李明辉 申请人:蒂森克虏伯富奥汽车转向柱(长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