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804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的构件,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折叠式自行车视需求而具有各种不同折叠形态,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具有一车架,在该车架的前、后两端分别可区分为一前轮架及一后轮架,并可在该前轮架及该后轮架分别加装一前轮及一后轮,并在该前轮架及后轮架之间设置有一折叠部,使该车架能够以该折叠部为支点进行折叠后,使该前轮架及后轮架叠合,以此缩短该车架的长度并让该车架体积缩小,易于收纳。现有的该车架的该折叠部至该前轮架及后轮架的距离并不相同,使得该前轮架与该后轮架在折叠后的体积较为庞大,又由于该前、后轮架无法调整,该前轮与该后轮之间形成前、后错位的情况,造成使用者较不易携行,实有改善加强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的车架的前、后轮架折叠后的体积较为庞大以及无法调整改善前、后轮的错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在后轮架本体装设有限位件及滑动机构,并可搭配不同的结合扣具将后轮架组装或解除扣合状态,使后轮架本体能够折叠调整,进而缩小折叠后的体积,及可解决前、后轮的错位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包括有:一后轮架本体,其包括有一杆体及一后叉架,该杆体在其一端的底部凸设有一枢接部,该后叉架以一枢轴枢接结合于该杆体的枢接部,使该杆体与该后叉架形成可展开状态;—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一滑槽,该限位件的一端设置于该后叉架之内,设有该滑槽的一端穿设于该杆体之内,另在杆体内设有一穿设于该滑槽的固定销;一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包括有一固定座、一推杆及一滑块,该固定座设置于该杆体内并位于该限位件的下方,该推杆穿过该固定座呈直立的侧部,并连接至该滑块,该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固定座,并在一侧连接有一设置于该杆体外部的推钮,通过该推钮可推动该滑块远离该限位件下方并解除该限位件作动。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中在该杆体的外周顶端凸设形成有一组合座,在该组合座的内部形成有一组装空间,该后叉架在对应该杆体的组合座的位置凸设有一扣合座,在该后叉架的内部形成有对应该杆体的组装空间的一扣接空间。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中于该后轮架本体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结合扣具,该结合扣具分别设置于该杆体的组合座及该后叉架的扣合座,且该结合扣具呈可扳动分离的状态。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中该后轮架本体的杆体在其顶部形成有一固定座,在该固定座的一侧凸设有一对枢转座,异于设有枢转座的另一侧设有一卡固座,该后轮架本体的后叉架则在对应该杆体的固定座的位置凸设有一扣接座。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中该后轮架本体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结合扣具,该结合扣具分别设置于该杆体的该对枢转座,并可包围于该后叉架的扣接座,并固定于该杆体的卡固座,且该结合扣具呈可扳动分离的状态。本实用新型利用所提供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可以获得的功效改进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后轮架本体的杆体及后轮架之间装设有限位件及滑动机构,使后轮架本体能够利用限位件将杆体及后轮架拆合展开,并以滑动机构固定限位件,以调整后轮架的位置,并可搭配结合扣具扣装固定,进而搭配前轮架使来改变前、后轮间的位置,以配合自行车的折叠,而能达到缩小自行车折叠后体积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在扣合状态的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在扣合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在扣合状态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解除结合扣具的扣合状态的动作流程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解除结合扣具的扣合状态的动作流程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外观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另一视角外观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在扣合状态的外观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后轮架本体及结合扣件的局部分解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开启结合构件的动作流程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在展开状态的外观图。附图标号说明:10、IOA后轮架本体11、11A杆体111枢接部1110枢轴孔112组合座1120穿孔113组装空间114滑口115固定座1151定位槽116枢转座117卡固座1171凹缘118扣固件119容置空间12、12A后叉架121枢轴122扣合座1221靠槽1222扣槽123扣接空间124扣接座1241定位块1242扣接凹部20、20A结合扣具21弹扣件210枢孔211转轴[0042]212钩部213按压部214弹簧22拉扣件221连接杆2210枢接部222抵压件2221抵压面223弹簧224固定螺帽23拉柄231凸轮部24枢转架241第一端242第二端243置放槽25扳钮251枢接端252枢接槽26扳扣件261穿孔262卡杆263扣接空间30限位件31滑槽32固定销40滑动机构41固定座
410穿孔42推杆43弹簧44滑块441 推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其包括有一后轮架本体10、一结合扣具20、一限位件30及一滑动机构40,其中:如图1及图2所示,该后轮架本体10包括有一杆体11及一后叉架12,如图3及图4所示,该杆体11是呈弯弧状的矩形杆体且在其一端的底部凸设有一枢接部111,该枢接部111具有一枢轴孔1110,并在该杆体11的外周顶端凸设形成有一组合座112,该组合座112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穿孔1120,在该组合座112的内部形成有一组装空间113,该杆体11在其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一呈长条状的滑口 114,在该杆体11的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119,该杆体11以该枢接部111枢接结合于该后叉架12的一端底部,并以一枢轴121穿设该枢接部111的枢轴孔1110,使该后叉架12能够以该枢轴121为转动中心枢转,该后叉架12在对应该杆体11的组合座112的位置凸设有一扣合座122,该扣合座122在其中央凹陷形成有一靠槽1221,并在该扣合座122的侧面两端分别形成有凹陷的一扣槽1222,在该后叉架12的内部形成对应该杆体11的容置空间119的一扣接空间123。如图2及图3所示,该结合扣具20设置于该后轮架本体10的顶端,该结合扣具20包括有一弹扣件21、一拉扣件22及一拉柄23,该弹扣件21为截面呈倒U形的块体,在该弹扣件21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枢孔210,该弹扣件21设置于该组合座112的组装空间113内,并以一转轴211穿设该组合座112的两穿孔1120及该弹扣件21的两枢孔210,使该弹扣件21枢设结合于该组合座112,该弹扣件21在其一端形成有弯钩状的一钩部212,并在异于钩部212的一端为一按压部213,在该按压部213的底部连接结合一弹簧214的一端,在该弹簧214以异于连接该弹扣件21的一端结合固定于该杆体11的顶面,当按压该弹扣件21的按压部213时,能够使该弹扣件21的钩部212翘起,并在解除按压时,由该弹簧214将该弹扣件21回复至原定位。如图3及图4所示,该拉扣件22穿设结合于该弹扣件21的转轴211,该拉扣件22包括有一连接杆221、一抵压件222、一弹簧223及一固定螺帽224,该连接杆221在其一端具有一枢接部2210,在该连接杆221的杆身套设结合该抵压件222及该弹簧223,该抵压件222为中空圆柱体并在朝向该枢接部2210的一侧形成有凹陷的一抵压面2221,并使该连接杆221以异于设有该枢接部2210的一端穿设该弹扣件21的转轴211,并螺锁连接该固定螺帽224,使该弹簧223及该固定螺帽224分别抵靠于该转轴211的两侧;该拉柄23以一凸轮部231以偏心枢接结合于该连接杆221的枢接部2210,且该凸轮部231可抵靠于该抵压件222的抵压面2221。如图3及图4所示,该结合扣具20在扣合状态下以该弹扣件21扣住该扣合座122的扣槽1222,并以该拉扣件22靠置于该扣合座122的靠槽1221内,将该拉柄23扳动至呈水平状态,使该拉柄23以该凸轮部231推抵该拉扣件22的抵压件222迫紧抵靠于该扣合座122的内侧面,使该杆体11及该后叉架12能够受力而相靠合。如图3及图4所示,该限位件30为呈中空弯弧状的块体,并具有一与该外形相对应的弯弧形滑槽31,该限位件30—端设置于该后叉架12的扣接空间123内,并以另一端容置于该杆体11的容置空间119,并以一固定销32穿设于该限位件30的滑槽31,使该后叉架12与该杆体11的展开角度能够受到该限位件30的限制。如图3及图4所示,该滑动机构40固设于该杆体11之内,该滑动机构40包括有一固定座41、一推杆42、一弹簧43及一滑块44,该固定座41为L形的座体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19内,并设置于该限位件30的下方,该固定座41在呈直立的侧部沿轴向开设有一穿孔410,并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一滑轨411,该推杆42以一端穿设于该固定座41的穿孔410,并套设该弹簧43后结合该滑块44,该滑块44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滑轨411上,在该滑块44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推钮441,该推钮441设置于该杆体11的外侧,并穿设该杆体11的滑口114以连接至该滑块44,该滑动机构40在后轮架呈如图6的展开状态下时,该滑块44位于该限位件30下方,可限制该限位件30的作动,使该后叉架12与该杆体11能够被限制固定于展开状态,当推动该推钮441将该滑块44推离该限位件30的下方,使该限位件30解除限制,而能够自由地作动,而松开该推钮411时,该滑块44将会受到该弹簧43的弹力而推抵该限位件30,如图4所示,如此通过滑块44的推抵可提供限位件30 —卡制定位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如图5至图8所示:如图5所示,其为解除扣合状态的动作流程,首先将该拉柄23朝向逆时钟方向扳起,使该拉柄23的凸轮部231脱离该抵压件222的抵压面2221,该抵压件222少了该拉柄23的推力后,即会受到该弹簧223的推力而脱离该扣合座122的内侧面,使该拉扣件22呈现可扳动的状态,随后再将该拉扣件22以该转轴211为转动中心朝逆时钟方向扳动,使该拉扣件22脱离该扣合座122。如图6所示,然后可轻压该弹扣件21的按压部213,使该弹扣件21的钩部212脱离该扣合座122的扣槽1222,该杆体11与该后叉架12由于少了结合扣具20的拘束,加上该后叉架12本身的重量向下拉动,使该后叉架12能够以该枢轴121为转动中心沿顺时钟方向展开,而由于该限位件30的结合因素,使该后叉架12展开至特定角度后,即无法继续开启,此时该滑块44受到该弹簧43的弹力作用推至该限位件30的下方,以固定该后叉架12的展开状态,即能够得到如图7及图8所示的呈现展开状态的后轮架本体1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后轮架本体10,使得该后叉架12能够调整与该杆体11的位置并展开至特定角度,以调整前、后轮间的距离,以搭配后叉架12的展开来调整至与前轮架相对应,使前、后轮能够重合,以达成减小车架整体体积以及容易携行的主要需求,相当地方便实用,并且该杆体11与该后叉架12能够结合于前、后轮之间,由于前、后方同时受力的状况下,因此在骑乘时,即使没有以该结合扣具20扣合固定,该杆体11与该后叉架12也会因前后受力而相对呈互相靠近的结构形态,故不会随意开启而产生分离,安全性没有疑虑。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如图9至图12所示,其中的限位件30及滑动机构40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差异在于后轮架本体IOA与结合扣具20A的结合方式不同,其中:如图9及图10所示,该后轮架本体IOA的杆体IlA在其顶部形成有一固定座115,该固定座115不同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组合座112,在该固定座115的内侧形成凹陷状的一定位槽1151,并在该固定座115的一侧凸设有一对枢转座116,异于设有枢转座116的另一侧设有一卡固座117,该卡固座117具有一用于卡制的凹缘1171,并在该固定座115的顶部枢设有一扣固件118 ;该后轮架本体IOA的后叉架12A则在对应该杆体IlA的固定座115的位置凸设有一扣接座124,该扣接座124是呈半圆柱状的座体,在该扣接座124的内部呈平坦状处凸设有一定位块1241,该定位块1241可对应卡制定位于该固定座115的定位槽1151,在该扣接座124的顶部凹陷形成有一扣接凹部1242,该杆体IlA的扣固件118可对应卡扣于该扣接凹部1242,使该杆体IlA与该后叉架12A能够互相卡固扣合。该结合扣具20A为三点结合并由侧向卡制的扣具,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合扣具20的扣合形态不同,该结合扣具20A可扳动翻转地枢设结合于杆体IlA的该对枢转座116上,该结合扣具20A包括有一枢转架24、一扳钮25及一扳扣件26,该枢转架24是呈弯弧形的架体并具有一第一端241及一第二端242,且该枢转架24以该第一端241可转动地枢设于该对枢转座116,且可对应扣装卡合于该扣接座124的外周,该枢转架24在其外侧凹陷形成有一置放槽243,该扳钮25的外形对应于该枢转架24的弯弧形,并具有一枢接端251及一邻近于该枢接端251的枢接槽252,该扳钮25以该枢接端251可转动地枢接于该枢转架24的第二端242,并可置入于该枢转架24的置放槽243,该扳扣件26呈弯弧状且以一端枢设结合于该扳钮25的枢接槽252内,在该扳扣件26异于枢设的一端形成有一矩形的穿孔261,在该穿孔261内穿设有一卡杆262,并使该卡杆262与该穿孔261之间形成有可供扣合的扣接空间263,该扳扣件26能够以该卡杆262卡制于该卡固座117的凹缘1171,并使该扣接空间263置入该卡固座117形成定位。如图9及图10所示,当该后轮架本体IOA呈连接状态时,该杆体IlA与该后叉架12A以该扣固件118扣合至该扣接座124以进行固定,并且同时以该结合扣具20A包围于该扣接座124的外围,并扣合至该卡固座117产生固定;如图11所示,欲使该后轮架本体IOA产生分离时,将该结合扣具20A的扳钮25扳起,并朝向该卡固座117的位置推动,使该扳扣件26的卡杆262能够脱离该卡固座117的凹缘1171,并使该扳扣件26整个脱离该卡固座117,再将该枢转架24以该杆体IlA的该对枢转座116为转动中心朝外翻转后,此时该杆体IlA及该后叉架12A能够完全解除该结合扣具20A的拘束后,扳开该扣固件118使其脱离该后叉架12A的扣接座124,即能够使该后轮架本体IOA如图12所呈现展开状态,其他有关所述的限位件30及滑动机构40的作动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完全相同,故不多加详细说明。其次,因该结合扣具20A的扣合方向与自行车载重方向相互垂直,故该结合扣具20A在扣合后,不会因自行车行驶时的载重、震动等因素而受力松脱,可提高整体后轮架结构的稳定性及骑乘安全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后轮架本体,其包括有一杆体及一后叉架,该杆体在其一端的底部凸设有一枢接部,该后叉架以一枢轴枢接结合于该杆体的枢接部,使该杆体与该后叉架形成可展开状态; 一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一滑槽,该限位件的一端设置于该后叉架之内,设有该滑槽的一端穿设于该杆体之内,另在杆体内设有一穿设于该滑槽的固定销; 一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包括有一固定座、一推杆及一滑块,该固定座设置于该杆体内并位于该限位件的下方,该推杆穿过该固定座呈直立的侧部,并连接至该滑块,该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固定座,并在一侧连接有一设置于该杆体外部的推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特征在于,在该杆体的外周顶端凸设形成有一组合座,在该组合座的内部形成有一组装空间,该后叉架在对应该杆体的组合座的位置凸设有一扣合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特征在于,在该后轮架本体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结合扣具,该结合扣具分别设置于该杆体的组合座及该后叉架的扣合座,且该结合扣具呈可扳动分离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特征在于,该结合扣具包括有一弹扣件、一拉扣件及一拉柄,该弹扣件以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组合座的组装空间内,并以一端扣住于该扣合座,该拉扣件穿设结合于该弹扣件的转轴,且包括有一连接杆、一抵压件及一弹簧,该连接杆以一端固定于该转轴,该抵压件及该弹簧套设于该连接杆,该弹簧的一端抵住该转轴,在另一端抵合于该抵压件,该拉柄以一凸轮部以偏心枢接结合于该连接杆异于固定该转轴的一端,且该凸轮部可抵靠于该抵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特征在于,该后轮架本体的杆体在其顶部形成有一固定座,在该固定座的一侧凸设有一对枢转座,异于设有枢转座的另一侧设有一卡固座,该后轮架本体的后叉架则在对应该杆体的固定座的位置凸设有一扣接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特征在于,该后轮架本体的顶部进一步设有一结合扣具,该结合扣具分别设置于该杆体的该对枢转座,并可包围于该后叉架的扣接座,并固定于该杆体的卡固座,且该结合扣具呈可扳动分离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特征在于,该结合扣具为三点结合并由侧向卡制的扣具,且包括有一枢转架、一扳钮及一扳扣件,该枢转架以一端可转动地枢设于该对枢转座,且可对应扣装卡合于该扣接座的外周,该扳钮以一端可转动地枢接于该枢转架异于连接该对枢转座的一端,该扳钮具有一枢转槽,该扳扣件以一端枢设结合于该扳钮的枢接槽内,并在另一端卡制扣固于该杆体的卡固座。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座的顶部枢设有一扣固件,在该扣接座的顶部凹陷形成有一扣接凹部,该杆体的扣固件可对应卡扣于该扣接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座的内侧形成有凹陷状的一定位槽,在该扣接座的内部凸设有一定位块,该定位块可对应卡制定位于该固定座的定位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后轮架,主要包括有一后轮架本体、一限位件及一滑动机构,该后轮架本体包括有一杆体及一后叉架,该杆体可转动地局部枢接于该后叉架,该限位件一端固定于该后叉架的内侧,并以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杆体的内侧,该滑动机构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杆体的内侧底面,且抵靠于该限位件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在其后轮架本体装设有该限位件及该滑动机构,并可搭配不同的结合扣具将后轮架组装或解除扣合状态,使后轮架本体呈现可折叠状态,以此调整前、后轮的相对位置,更加方便携行。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2944504SQ201220535299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发明者王耀钦 申请人:王耀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