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托架和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支承托架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079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承托架和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支承托架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特别是涉及构成该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用于相对于车体支承转向柱的支承托架。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对机动车的转向轮(通常是前车轮)赋予转向角的转向装置,普及有将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来实现转向力降低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图14示出了日本特开2011 - 131682号公报等所记载的以往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一例。在该结构中,将方向盘I的旋转传递给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随着该输入轴3的旋转推拉左右一对的转向横拉杆4,来对转向轮赋予转向角。方向盘I支承固定于转向轴5的后端部,该转向轴5在沿轴向插通了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下,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转向柱6。另外,转向轴5的前端部经由万向接头7a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该中间轴8的前端部经由另外的万向接头7b与输入轴3连接。另外,所说的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是指向车体安装的状态下的车体的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所说的关于宽度方向的左右是指关于车辆在前进状态下的行驶方向的左右。转向柱6的前端部与构成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壳体9连接。在该壳体9内收纳有转矩检测器、蜗杆减速器等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在壳体9的外表面上支承有构成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辅助动力源即电动马达10。另外,为了构成用于调节方向盘I的高度位置的倾斜机构,相对于车体11,以能够将沿车体宽度方向配置的枢轴12作为中心进行摆动位移的方式支承壳体9,而且相对于支承在车体11上的后部支承托架13,以能够进行上下位置的调节的方式支承转向柱6的中间部靠后端的部分。另外,关于该倾斜机构的具体结构已知有各种结构,关于相对于后部支承托架13的上下位置的调节机构也与本发明的重要构成没有关系,故省略详细图示以及说明。为了构成具备倾斜机构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如上述那样,需要相对于车体11,以能够将沿宽度方向配置的枢轴12作为中心进行摆动位移的方式来支承结合了转向柱6的前端部的壳体9。为此,需要在车体11上固定支承托架14,利用枢轴12来结合该支承托架14与壳体9。支承托架14由于经由收纳或安装有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的壳体9来支承转向柱6的前端部,所以,需要将该支承托架14的强度以及刚性设定为充分大。另一方面,为了抑制具备倾斜机构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成本,如日本特开2005 -219641号公报等所记载的那样,优选对钢板等的具有所需强度以及刚性的金属板实施依靠冲压的冲裁加工以及弯曲加工来制作支承托架14。其中,若在确保支承托架14的所需强度以及刚性的同时由金属板进行制作,则板设计加工性并不充分,容易在材料即金属板上产生浪费。而为了将支承托架14的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就需要有效利用该金属板来使材料的成品率提高。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未实现能够应对这样要求的结构的金属板制的支承托架。
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13168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 - 2196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支承托架,该支承托架由金属板制成并可确保充分的强度以及刚性,而且材料的成品率良好,能够实现充分的低成本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涉及用于与收纳或者安装有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的壳体一起将转向柱支承于车体的支承托架。本发明的支承托架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裁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一体地制作成左右非对称的形状。本发明的支承托架的特征在于,具备基板部,该基板部沿宽度方向设在后端部;左右一对的后部安装板部,该后部安装板部设在该基板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该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从上述后部安装板部的前端缘分别向前方伸出;第一侧板部,该第一侧板部从第一伸出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向上方弯折;第二侧板部,该第二侧板部从第二伸出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向上方弯折;第一前部安装板部,该第一前部安装板部以从第一侧板部的上端缘朝宽度方向外方弯折的状态设置;以及第二前部安装板部,该第二前部安装板部以从第二侧板部的上端缘朝宽度方向外方弯折的状态设置。优选的是,本发明的支承托架还具备第一加强板部,该第一加强板部从第一前部安装板部的前端缘向前下方伸出,并具有经由弯折部与第一前部安装板部的前端缘连续的后端缘、和经由弯折部与第一侧板部的上端缘连续的宽度方向端缘;以及第二加强板部,该第二加强板部从第二前部安装板部的后端缘向后下方伸出,并具有经由弯折部与第二前部安装板部的后端缘连续的前端缘、和经由弯折部与第二侧板部的上端缘连续的宽度方向端缘。作为用于支承上述转向柱的结构,在一个例子中,在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各自的前端部为了支承枢轴而设有圆孔,该枢轴用于支承上述转向柱。另外,优选的是构成为,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朝宽度方向内方偏置,第一侧板部与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的间隔比第一侧板部与第二侧板部的中间部以及后部的间隔小。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与第二侧板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经由倾斜板部连续,且在上述第二侧板部的中间部与倾斜板部相连续的弯折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设有关于弯折方向朝内方突出的加强肋。本发明的支承托架可通过以下制造方法制得,该制造方法具备形成通过对平板状的还件进行冲裁成形而获得且整体为平板状的中间还件的第一工序;对该中间还件进行弯折加工的第二工序。更具体来讲,在第一工序中形成中间坯件,该中间坯件整体为平板状,具备存在于与上述基板部对应的部分的坯件基板部、从该坯件基板部的左右两侧的端部的前端缘分别向前方伸出的坯件第一伸出部以及坯件第二伸出部、从坯件第一伸出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向宽度方向中央侧伸出的坯件第一侧板部、和从坯件第二伸出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坯件第二侧板部。接着,在第二工序中,将坯件第一侧板部的基端部相对于坯件第一伸出部、将坯件第二侧板部的基端部相对于坯件第二伸出部分别关于上述中间坯件的厚度方向朝相同方向以直角弯折,形成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将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的宽度方向端部关于宽度方向朝外侧相互向相反方向弯折,由此形成第一前部安装板部以及第二前部安装板部。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关于上述中间坯件的宽度方向的、从坯件第一侧板部的基端部与坯件第一伸出部的弯折部直到坯件第一侧板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缘为止的距离,设定得比从坯件第二侧板部的基端部与坯件第二伸出部的弯折部直到坯件第二侧板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为止的距离大。本发明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具备转向柱、壳体和支承托架,该壳体与该转向柱的前端部结合并且收纳或者安装有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该支承托架将上述转向柱与上述壳体一起支承固定于车体。特别是,在本发明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作为上述支承托架使用本发明的支承托架。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利用架设在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彼此之间的枢轴,将上述转向柱的前端部以能够摆动位移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车体。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支承托架中,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朝宽度方向内方偏置,第一侧板部与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的间隔比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的中间部以及后部的间隔小,上述构成部件配置在具有较大的宽度方向的空间的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的中间部以及后部之间。进而,优选的是,上述构成部件配置在比第一侧板部与第二侧板部之间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更加向第二侧板部的一侧偏移了的位置上。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以高的板设计加工性低成本地制作具有所需强度以及刚性的支承托架。更具体来讲,由于下功夫进行了设计,使得构成支承托架的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相对于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的弯折方向在中间坯件的阶段为相同方向,所以,确保了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的关于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而且在中间坯件的阶段能有效利用存在于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之间的材料。为此,可确保金属板的成品率,将支承托架的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另外,由于确保了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的关于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所以,本发明的支承托架相对于在该方向所施加的负荷的强度以及刚性高。为此,在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彼此之间架设枢轴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支承托架能够充分承受经由枢轴施加的转向柱以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的重量。


图1是以从斜后上方观看的状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组装的支承托架的立体图。图2是以从关于宽度方向与图1相反的一侧观看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支承托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支承托架的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支承托架的左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支承托架的右视图。图6是以从图4的右方观看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支承托架的后端面图。图7是表示在用于制作图1所示的支承托架的第一工序中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而得到的中间坯件的俯视图。图8是以从左后斜下方观看的状态表示组装了图1所示的支承托架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左视图。图10是以从图9的右方观看的状态表示图8所示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后端面图。图11是以从图9的左方观看的状态表示图8所示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前端面图。图12是表示与图1所示的支承托架组合的以前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左视图。图13是用于说明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与支承于转向柱的前端部的支承托架的位置关系的、以从与图3相同的方向观看的状态表示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以往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一例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包括本例在内,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用于将转向柱6a与用以对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进行支承的壳体9a—起支承于车体11 (参照图14)的支承托架14a的结构以及其制造方法。此外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基本构成与以往的装置同样。支承托架14a通过对如钢板、不锈钢板那样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以及刚性的金属板实施依靠冲压的冲裁加工以及弯曲加工,一体地制成为左右非对称的形状。金属板的厚度是根据所使用的材料综合判断强度、刚性以及加工性等而适当选择的,例如在使用SUS304等的不锈钢板的情况下为2. Omm 4. Omm左右。这样的支承托架14a具备基板部
15、左右一对的后部安装板部16a、16b、第一伸出部17、第二伸出部18、第一侧板部19、第二侧板部20、左右一对的前部安装板部21a、21b。其中的基板部15沿宽度方向设在支承托架14a的后端部,具备宽度方向中央的平板部22、和从该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缘分别向宽度方向外方连续并随着离开该平板部22而在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的左右一对的倾斜板部23,整体的形状呈山形。并且,将从这些倾斜板部23的宽度方向外端缘连续出来的部分,作为第一后部安装板部16a以及第二后部安装板部16b。从这些后部安装板部16a、16b的宽度方向内端缘起,分别以向上朝内方倾斜弯折的状态,连续形成倾斜板部23,因而后部安装板部16a、16b的弯曲刚性得到充分确保。另夕卜,这些后部安装板部16a、16b与平板部22相互平行。这些后部安装板部16a、16b用于相对于车体11支承固定支承托架14a,而且相对于支承托架14a以在二次碰撞时能够向前方脱离的方式支承柱支承托架24(参照图8 图10)。在具有这样功能的后部安装板部16a、16b,分别形成有用于供螺栓25 (参照图14)或者双头螺栓插通的一对通孔26。这些通孔2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长的长孔,以便即使部件加工精度不是特别高也能够使向车体11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如上述那样,由于后部安装板部16a、16b的弯曲刚性充分高,因而,利用了这些后部安装板部16a、16b的支承托架14a相对车体11的支承刚性、以及柱支承托架24相对该支承托架14a的支承刚性都能够得到充分提高。另外,第一伸出部17以及第二伸出部18分别从第一后部安装板部16a以及第二后部安装板部16b的前端缘向前方伸出。并且,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使各自的基端部(后端部)从第一伸出部17以及第二伸出部18的侧缘(本例的情况下为宽度方向左侧缘)向上方呈直角弯折,而且从各自的中间部使末端部(前端部)比第一伸出部17以及第二伸出部18的前端缘更进一步地向前方伸出。关于支承托架14a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分别从第一伸出部17以及第二伸出部18的相同侧(关于宽度方向内外为相反侧,本例的情况下为宽度方向左侧)的侧缘向上方弯折。即,第一侧板部19的基端部从第一伸出部17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向上方呈直角弯折。相对于此,第二侧板部20从第二伸出部18的宽度方向外侧缘向上方呈直角弯折。通过充分确保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充分确保了支承托架14a的上下方向的强度以及刚性。具体来讲,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关于支承托架14a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在将包括后部安装板部16a、16b的下表面的下侧假想平面与包括前部安装板部21a、21b之中存在于上方的前部安装板部21a的上表面的上侧假想平面的间隔、设为支承托架14a的高度尺寸H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将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之中包括前部安装板部21a、21b的部分的高度尺寸h19、h2(l相对于该支承托架14a的高度尺寸H的比例分别设为2/3以上(h19彡2H/3、h20彡2H/3),但根据周边部件的配置状态不同,在能够确保支承托架14a的强度以及刚性的范围内也可以任意设定。另外,将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的上端缘,分别朝向支承托架14a的宽度方向外方相互朝相反方向呈直角弯折,形成第一前部安装板部21a以及第二前部安装板部21b。这些前部安装板部2la、2Ib作为用于相对于车体11支承固定支承托架14a的构成,分别形成有供螺栓或者双头螺栓(未图)插通的通孔28。关于这些通孔28,也形成为在前后方向长的长孔部件,以便即使加工精度不是特别高也使向车体11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另夕卜,分别设有从第一前部安装板部21a的前端缘向前下方伸出的第一加强板部47a、和从第二前部安装板部21b的后端缘向后下方伸出的第二加强板部47b。第一加强板部47a使其后端缘经由弯折部与第一前部安装板部21a的前端缘连续,使其宽度方向内端缘经由弯折部与第一侧板部19的上端缘连续。另外,第二加强板部47b使其前端缘经由弯折部与第二前部安装板部21b的后端缘连续,使其宽度方向内端缘经由弯折部与第二侧板部20的上端缘连续。因此,前部安装板部21a、21b相对于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的强度以及刚性、特别是弯曲刚性能够得到充分提高。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使第二侧板部20的末端部(前端部)向宽度方向内方偏置。即,将该第二侧板部20的中间部朝向宽度方向内方弯折不足90°、优选的是60° 80°而作为倾斜板部29,而且将该倾斜板部29的末端部朝向前方以相同角度(与第二侧板部20的后部平行)弯折而作为末端板部30。在第二侧板部20的后部与倾斜板部29的连续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形成关于弯折方向朝内方突出的加强肋31,确保了该倾斜板部29的弯曲刚性。在本例的情况下,通过这样使第二侧板部20的末端部向宽度方向内方偏置,使该第二侧板部20的末端部与第一侧板部19的末端部的间隔比这些侧板部20、19的从中央部到后部的间隔小。反过来说,这些侧板部20、19的末端部彼此的间隔止步于为了架设用于能够摆动地支承转向柱6a (参照图8 图10、图12)的前端部的枢轴12a (参照图8、图9、图11)所需的大小,并且,确保侧板部19、20的中间部以及后部彼此的间隔为能够配置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程度。另外,在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各自的末端部,相互同心地形成有用于支承枢轴12a的两端部的圆孔32。通过按顺序进行对金属板制的坯件实施依靠冲压的冲裁加工以及弯曲加工的以下的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制作这样的支承托架14a。在第一工序中,通过对从开卷机等拉出的钢板、不锈钢板等的平板状的坯件实施冲裁加工,获得图7所示那样的中间坯件33。该中间坯件33整体为平板状,具备坯件基板部34、坯件第一伸出部35以及坯件第二伸出部36、坯件第一侧板部37以及坯件第二侧板部38。坯件基板部34为应成为基板部15以及后部安装板部16a、16b的部分,在与该基板部15对应的中间坯件33的后端部分中跨宽度方向存在。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坯件基板部34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与中间还件33同时冲裁成形出通孔26。另外,坯件第一伸出部35以及坯件第二伸出部36从坯件基板部34的左右两侧的端部的前端缘分别向前方伸出。这些坯件伸出部35、36的形状分别与完成后的支承托架14a的第一伸出部17、第二伸出部18的形状相同。另外,坯件第一侧板部37使其基端部从坯件第一伸出部35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向宽度方向中央侧伸出,进而从其中间部使末端部(前端部)比该坯件第一伸出部35更为向前方伸出。进而,坯件第二侧板部38使其基端部从坯件第二伸出部36的宽度方向外侧缘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进而从其中间部使末端部(前端部)比该坯件第二伸出部36更为向前方伸出。另外,在坯件第一侧板部37以及坯件第二侧板部38的末端部,分别与中间坯件33同时冲裁成形出圆孔32。其中,关于通孔28,并不在对该中间坯件33进行冲裁成形时形成,而是在通过下述的第二工序形成了前部安装板部21a、21b以及加强板部47a、47b之后在这些前部安装板部21a、21b形成的。在通过第一工序形成了中间坯件33之后,在接下来的第二工序中,对坯件基板部34在宽度方向四处位置进行弯曲加工,形成山形的基板部15。另外,将图7中以点划线A D表示的部分向规定方向分别呈直角弯折,而且冲裁形成通孔28,形成支承托架14a。用于将坯件基板部34形成为基板部15的加工为单纯的弯曲加工,关于其弯曲方向也可以通过比较图7和图1 图6而容易理解。另外,通孔28的冲裁加工是在形成了前部安装板部21a、21b之后进行的,防止随着这些前部安装板部21a、21b的形成作业造成通孔28的形状变形。这些通孔28的加工方法也能容易理解。进而,对于弯曲加工坯件第二侧板部38的前半部而形成倾斜板部29、末端板部30、加强肋31的加工方向,也可通过比较图7与图1 图6而容易理解。因此,对于这些各个部分的加工方法省略详细说明。
接下来,对第一侧板部19、第二侧板部20、第一前部安装板部21a、第二前部安装板部21b、第一加强板部47a以及第二加强板部47b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为了形成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相对于第一基本伸出板部35以及第二基本伸出板部36,将还件第一侧板部37以及坯件第二侧板部38分别在点划线A、B部分向图7的近前侧、即关于中间坯件的厚度方向朝相同方向呈直角弯折。其结果,形成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另外,将弯折了的状态的坯件第一侧板部37以及坯件第二侧板部38 (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的宽度方向端部,关于宽度方向朝外侧相互向相反方向弯折。即,将坯件第一侧板部37的宽度方向端部在图7的点划线C部分朝图7的近前侧呈直角弯折,形成第一前部安装板部21a以及第一加强板部47a。另外,将坯件第二侧板部38的宽度方向端部在图7的点划线D部分朝图7的背面侧呈直角弯折,形成第二前部安装板部21b以及第二加强板部47b。然后,在这些前部安装板部21a、21b分别形成通孔28,作为支承托架24完成。另外,弯折点划线A、B部分的工序和弯折点划线C、D部分的工序不分前后。在本例的情况下,将关于中间坯件33的宽度方向的、从坯件第一侧板部37的基端部与坯件第一伸出部35的弯折部(图7的点划线A部分)直到该坯件第一侧板部37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图7的左侧缘)为止的距离L37,设定得比从坯件第二侧板部38的基端部与坯件第二伸出部36的弯折部(图7的点划线B部分)直到坯件第二侧板部38的宽度方向外侧缘(图7的左侧缘)为止的距离L38大(L37 > L38)ο坯件基板部34的宽度尺寸W与关于坯件第一侧板部37的距离L37相比充分大(W L37),因而即使进行这样的板设计加工,坯件侧板部37、38彼此也不会发生干涉。另外,通过将作为中间坯件33整体的宽度尺寸W抑制得小,实现了板设计加工性的提高,即能够减小成为废料的部分而使得材料的成品率得益提高。在本例的情况下,使坯件第一侧板部37的基端部从坯件第一伸出部35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向宽度方向中央侧伸出,并且使坯件第二侧板部38的基端部从坯件第二伸出部36的宽度方向外侧缘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即,使坯件第一侧板部37和坯件第二侧板部向相同方向伸出,特别是使宽度尺寸更大的坯件第一侧板部37形成在坯件第一伸出部35与坯件第二伸出部36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中间坯件33的中央部)。这样,确保了成为坯件的金属板的高的板设计加 工性。具有上述那样的形状并如上述那样制作出的支承托架14a,如图8 图11所示那样,以能够摆动位移的方式支承如图12所示那样的转向柱6a的前端部。该转向柱6a以能够进行轴向位移的方式使后侧的外部柱39的前端部与前侧的内部柱40的后端部嵌合,组合成能够使全长伸缩。外部柱39的靠前端部分的内径能够弹性地缩放,而且设有在外部柱39的轴向长的前后方向长孔41。另外,转向柱6a在内部柱40的前端部结合固定有用于收纳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减速器等的壳体9a。并且,在该壳体9a上支承固定有用于供枢轴12a插通的管状部件42。为了经由支承托架14a将转向柱6a支承于车体,在后部安装板部16a、16b的下侧以能够利用二次碰撞时所施加的碰撞负荷向前方脱离的方式支承柱支承托架24,而且将后部安装板部16a、16b以及前部安装板部21a、21b支承固定于车体11 (参照图14)。另外,将在管状部件42插通的枢轴12a的两端部支承于分别形成在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的前端部的圆孔32。由此,转向柱6a的前端部相对于支承托架14a经由壳体9a能够进行以枢轴12a为中心的摆动位移地得到支承。进而,相对于柱支承托架24,通过在设于该柱支承托架24的上下方向长孔43和前后方向长孔41插通的调节棒44来支承外部柱39。外部柱39相对于柱支承托架24的上下位置以及前后位置、还有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a的后端部的方向盘I (参照图14)的上下位置以及前后位置,在调节棒44可在上下方向长孔43以及前后方向长孔41内进行位移的范围中能够进行调节。另外,该调节可否进行,通过设在该调节棒44的端部的调节杆45的操作来进行切换。另外,对于这样的调节机构,以往熟知有各种结构的机构,由于并非本发明的重要构成,故省略详细说明。如上述那样,在将转向柱6a的前端部支承于支承托架14a的状态下,收纳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即减速器等的壳体9a、或安装在该壳体9周围的电动马达10a、控制器46等的重量物,如图13所示那样,关于支承托架14a的宽度方向,配置在第一侧板部19与第二侧板部20之间。这些侧板部19、20的高度尺寸h19、h20得到充分确保,而且关于重量物支承的侧板部19、20的强度以及刚性充分大。因此,能够由支承托架14a以确保了充分的刚性的状态将转向柱6a的前端部支承于车体,不会由于行驶时所施加的振动等造成在转向柱6a的支承部产生不快的振动或噪音。另外,在图10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电动马达IOa是其中心轴的方向与转向柱6a的中心轴的方向呈直角的朝向,且设置在该转向柱6a的上侧。其中,电动马达IOa的设置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该转向柱6a的中心轴倾斜的方向,另外还可以配置在该转向柱6a的侧方或者下侧。另外,支承托架14a如上述那样,对成为坯件的金属板的板设计加工性下工夫进行研究,以将材料浪费抑制为最小限度的状态,通过对该金属板实施冲裁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成一体,因而能够将支承托架14a的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特别是在本例的结构的情况下,将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配置在比侧板部19、20之间部分的中央位置更为向第二侧板部20的一侧偏移(图10的靠左、图13的靠右)的位置上。对应于此,形成于该第二侧板部20的上端缘部的第二前部安装板部21b的设置位置也相对于支承托架14a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偏移。总之,在本例中,使包括电动马达IOa在内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的设置位置偏移,相应地对支承托架14a的构成各部分的位置下工夫进行研究,可使板设计加工性提高,能够充分降低该支承托架14a的成本。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图示的例子就在不仅组装了用于调节方向盘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还组装了用于调节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中适用了本发明的结构来示出了本发明。但是,由于本发明以将转向柱的前端部支承于支承托架的结构为前提,所以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伸缩机构,进而还可以省略倾斜机构。附图标记说明I 方向盘2转向齿轮单元3输入轴4转向横拉杆5、5a 转向轴6、6a 转向柱
7a、7b万向接头8 中间轴9、9a 壳体10、IOa 电动马达11 车体12、12a 枢轴13后部支承托架14、14a支承托架15基板部16a第一后部安装板部16b第二后部安装板部17第一伸出部18第二伸出部19第一侧板部20第二侧板部21a第一前部安装板部21b第二前部安装板部22平板部23倾斜板部24柱支承托架25 螺栓26 通孔28 通孔29倾斜板部30末端板部31加强肋32 圆孔33 中间坯件34坯件基板部35坯件第一伸出部36坯件第二伸出部37坯件第一侧板部38坯件第二侧板部39外部柱40内部柱41前后方向长孔42管状部件43上下方向长孔44调节棒
45调节杆46控制器47a第一加强板部47b第二加强板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承托架,该支承托架是转向柱支承用的支承托架,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裁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一体地制作成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部,该基板部沿宽度方向设在后端部; 左右一对的后部安装板部,该后部安装板部设在该基板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 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该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从上述后部安装板部的前端缘分别向前方伸出; 第一侧板部,该第一侧板部从第一伸出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向上方弯折; 第二侧板部,该第二侧板部从第二伸出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向上方弯折; 第一前部安装板部,该第一前部安装板部以从第一侧板部的上端缘朝宽度方向外方弯折的状态设置;以及 第二前部安装板部,该第二前部安装板部以从第二侧板部的上端缘朝宽度方向外方弯折的状态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托架,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加强板部,该第一加 强板部从第一前部安装板部的前端缘向前下方伸出,并具有经由弯折部与第一前部安装板部的前端缘连续的后端缘、和经由弯折部与第一侧板部的上端缘连续的宽度方向端缘;以及 第二加强板部,该第二加强板部从第二前部安装板部的后端缘向后下方伸出,并具有经由弯折部与第二前部安装板部的后端缘连续的前端缘、和经由弯折部与第二侧板部的上端缘连续的宽度方向端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托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各自的前端部设有用于支承枢轴的圆孔,该枢轴用于支承上述转向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托架,其特征在于,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朝宽度方向内方偏置,第一侧板部与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的间隔比第一侧板部与第二侧板部的中间部以及后部的间隔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托架,其特征在于,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与第二侧板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经由倾斜板部连续,在上述第二侧板部的中间部与倾斜板部相连续的弯折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设有关于弯折方向朝内方突出的加强肋。
6.一种支承托架的制造方法,该支承托架的制造方法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托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 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形成中间坯件,该中间坯件通过对平板状的坯件进行冲裁成形而获得,且整体为平板状,并具备:存在于与上述基板部对应的部分的坯件基板部、从该坯件基板部的左右两侧的端部的前端缘分别向前方伸出的坯件第一伸出部以及坯件第二伸出部、从坯件第一伸出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向宽度方向中央侧伸出的坯件第一侧板部、和从坯件第二伸出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坯件第二侧板部;以及 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将坯件第一侧板部的基端部相对于坯件第一伸出部、将坯件第二侧板部的基端部相对于坯件第二伸出部分别关于上述中间坯件的厚度方向朝相同方向以直角弯折,形成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将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的宽度方向端部关于宽度方向朝外侧相互向相反方向弯折,由此形成第一前部安装板部以及第二前部安装板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承托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关于上述中间坯件的宽度方向的、从坯件第一侧板部的基端部与坯件第一伸出部的弯折部直到坯件第一侧板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缘为止的距离,设定得比从坯件第二侧板部的基端部与坯件第二伸出部的弯折部直到坯件第二侧板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缘为止的距离大。
8.—种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向柱、壳体和支承托架,该壳体与该转向柱的前端部结合并且收纳或者安装有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构成部件,该支承托架经由上述壳体将上述转向柱的前端部支承固定于车体,该支承托架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托架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架设在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彼此之间的枢轴,将上述转向柱的前端部以能够摆动位移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车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朝宽度方向内方偏置,第一侧板部与第二侧板部的前端部的间隔比第一侧板部与第二侧板部的中间部以及后部的间隔小,上述构成部件配置在第一侧板部以及第二侧板部的中间部以及后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构成部件配置在比第一侧板部与第二侧板部之间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更加向第二侧板部的一侧偏移了的位 置上。
全文摘要
实现支承托架的结构,其以金属板制成且能确保充分的强度以及刚性,而且材料的成品率良好,能达成充分的低成本化。用于经由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壳体(9a)以能够摆动位移的方式支承转向柱(6a)的前端部的支承托架(14a),通过对金属板实施依靠冲压的冲裁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通过对各部分的尺寸以及弯曲方向下工夫进行设计,确保了用于保证重量物的支承刚性所需的第一侧板部(19)以及第二侧板部(20)的高度尺寸等,同时使材料的成品率提高。
文档编号B62D1/18GK103079930SQ201280000623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菊田知行 申请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