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机构和便携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23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驱动机构和便携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踏板式驱动机构,可利用这种踏板式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便携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环保便捷的出行方式,始终为人们所钟爱。传统的跨骑式自行车因动作幅度较大而不适合优雅的女性骑行,特别是不适合裙装女性骑行。而现有的踏板式自行车车速较慢,驱动机构的传动比不高,又导致不太适合普通路面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驱动机构和应用这种驱动机构的便携式自行车,其不但能够提供优雅的骑行姿态,还能够达到普通自行车的骑行速度。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自行车,其最大可能利用折叠空间,折叠起来可以装在一个普通的背包中。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质的自行车,其主体由碳素纤维制成。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非常方便,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折叠的机械结构。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骑姿优雅的踏板式自行车。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机构,其中,包括:支架,其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支撑端,且所述支撑端一侧设置有容纳盒;驱动杆件,其一端与所述连接端枢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齿条;齿轮,其枢接在所述容纳盒处,且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第一轮盘,其为中空盘体,外边缘设有一圈尖齿;单向轴承,其嵌入到第一轮盘的中空部分中,单向轴承的外圈与第一轮盘中空部分的内壁紧贴在一起,而内圈与齿轮禁锢在一起;第二轮盘,其为中空盘体,外边缘设有一圈尖齿;第二轮盘的中空部分套设有输出轴上,且输出轴枢接至所述支架的支撑端;其中,环形链条套设在第一轮盘的尖齿上和第二轮盘的尖齿上。优选的是,所述的驱动机构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轮子,且所述支架包括彼此间隔开一定间隙的两个L型支架杆,且两个L型杆的一侧连接在一起,其中连接在一起的一侧为所述支撑端,而未连接在一起的一侧为所述连接端,所述轮子位于两个L型支架杆之间的、位于支撑端的间隔间隙处,所述输出轴为所述轮子的中心轴。优选的是,所述的驱动机构中,所述驱动杆件为一对,分别与两个L型支架杆的连接端枢接,其中,驱动杆件的一端包括彼此间隔开一定间隙的两个凸耳,L型支架杆的连接端插入到两个凸耳之间,凸耳上包括彼此相对的销孔,L型支架杆上也设置有销孔,第一销轴穿过这些销孔,形成驱动杆件与L型支架杆的枢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驱动机构中,所述L型支架杆的连接端设置有向上弯折一定角度的止挡构件,当驱动杆件相对于L型支架杆旋转一定角度时,止挡构件抵顶在两个凸耳之间的部分处。优选的是,所述的驱动机构中,两个驱动杆件之间设置有车架,车架的底端设置有通孔,穿过凸耳和L型支架杆的第一销轴也穿过车架底端的通孔,且穿过凸耳、L型支架杆和车架的第一销轴端头的中部为设置有螺纹的中空结构,通过螺栓旋拧入该中空结构。优选的是,所述的驱动机构中,还包括驱动杆件复位弹簧,其由两段彼此沿相反方向缠绕的弹簧段构成,两段弹簧段套在第一销轴上,且分别位于车架的两侧,其中,两个弹簧段的一端结成一体,结成一体的一端向后紧套在车架上,另一端分别固定至两个驱动杆件的一端,驱动杆件相对于L型支架杆向上旋转为复位弹簧的释放过程,而向下旋转为复位弹簧的储能过程。优选的是,所述的驱动机构中,凸耳的销孔内均设置有轴承,第一销轴从轴承的内环穿过,且驱动杆件的凸耳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塑料隔环,第一销轴也穿过塑料隔环。优选的是,所述的驱动机构中,所述容纳盒为前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齿轮设置在中空结构中,且从前端开口中伸出以与齿条相互啮合。优选的是,所述的驱动机构中,容纳盒的两侧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容纳盒轴承,所述齿轮中设置有通孔,第二销轴的一端穿过容纳盒轴承内环、齿轮中通孔和单向轴承内环,且第二销轴的这一端的中部为设置有螺纹的中空结构,通过螺栓旋拧入该中空结构,由此将容纳盒轴承、齿轮、单向轴承夹紧联动,且容纳盒轴承紧贴在单向轴承的内环上。优选的是,所述的驱动机构中,连接在一起的L型支架杆上设置有通孔,支架杆轴承设置在通孔内,输出轴插入到支架杆轴承内圈中,实现与支架支撑端的枢接。优选的是,所述的驱动机构中,齿轮和齿条的齿数比为39: 20,或齿条中的有效齿为36齿且齿轮中的齿数为20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驱动机构的自行车,其中,包括:驱动机构;一对脚踏板,其分别固定在每个驱动杆件上,以通过足部施力带动驱动杆件运动;所述轮子为自行车的后车轮,两个驱动杆件之间设置有车架,自行车的前车轮设置在车架的前端,通过前车叉连接到车架上,前车叉上端设置有竖梁,竖梁上端连接有车把梁,车把梁上端设置有车把,竖梁和车把梁的连接处与支架支撑端之间固接有斜梁。斜梁、支架、车架和竖梁组成的支撑结构非常稳定。优选的是,所述的自行车中,还包括:车座结构,其中包括:车座;可调节车座高度的伸缩梁,其顶端连接车座,底端固接至斜梁;支撑梁,其一端固接至可调节车座高度的伸缩梁,另一端固接至竖梁和车把梁的连接处。优选的是,所述的自行车中,脚踏板与驱动杆件之间通过枢轴连接,且脚踏板与驱动杆件之间设置有卷簧,折叠时脚踏板向上翻折且在卷簧作用下保持上翻状态;车架与竖梁之间枢接,斜梁为间隔一定距离的双杆结构,折叠时车架围绕第一销轴收缩至两个L型支架杆之间的间隙中,此时车架与竖梁之间的枢接点靠近后车轮,由此再将竖梁向前折叠,斜梁扣在竖梁的上方,前车轮穿过斜梁中双杆结构的中间。优选的是,所述的自行车中,所述车把梁也为中空双杆结构,折叠时前车轮也穿过车把梁的中空双杆结构的中空部,且车把从两侧向中间旋转,向下搭再后车轮上方。优选的是,所述的自行车中,前车叉与竖梁之间设置有一动式拆卸机构,一动式拆卸机构包括:下连接板,其连接至前车叉的顶端,下连接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下连接板的第二端设置有一对下弯曲的钩部;上连接板,其连接在竖梁的底端,上连接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且上连接板的第一端与下连接板的第一端枢接,上连接板的第二端设置有一对凸起,每个凸起上设置有一个圆孔和位于圆孔下方的一个长条孔;拆卸把,其为长条形状且设置有上销孔和下销孔,拆卸把位于所述一对凸起之间,第三销轴穿过上连接板上的圆孔和拆卸把的上销孔,第四销轴穿过上连接板上的长条孔和拆卸把的下销孔,且下连接板的钩部勾在第四销轴上;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拆卸把上,另一端固定在竖梁上,以向拆卸把施加远离竖梁的力。优选的是,所述的自行车中,下连接板中心设置有通孔,螺栓通过该通孔旋拧入前车叉中,以将下连接板与前车叉连接在一起;下连接板的第一端设置有通孔,上连接板的第一端也设置有通孔,上连接板的第一端扣在下连接板的第一端的外侧,销轴穿过下连接板第一端和上连接板第一端的通孔,形成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的枢接。优选的是,所述的自行车中,第四销轴穿过上连接板的两端由卡簧止挡,以免脱落。优选的是,所述的自行车中,车把和车把梁之间的结构如下:车把梁的顶端设置有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前撑板和后撑板,前撑板和后撑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孔,中间设置有螺栓孔,两个L型车把的连接端插入且固定到两端的圆孔中,且两个L型车把的连接端设置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贯通孔,在前撑板和后撑板之间的间隔内两个圆筒杆插入到所述两个贯通孔中,其中还设置有一个折叠把,折叠把包括手柄,手柄的上端为凸轮结构,和与凸轮结构枢接的螺杆,螺杆穿过止档块插入到螺栓孔中,其中止档块介于手柄凸轮结构和后撑板之间,且具有突起上缘。优选的是,所述的自行车中,还包括卷簧,卷簧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圆筒杆的位于L型车把之间的预定位置处,且两个圆筒杆在前撑板和后撑板之间的中部对接,且对接处的下部存在豁口,以供螺杆穿过。优选的是,所述的自行车中,螺杆穿过螺栓孔由螺母固定,且螺杆中部还穿设有弹簧和调位圈,圆筒杆的外端设置有封堵盖,两个圆筒杆的位于L型车把之间的预定位置处旋拧有螺钉,螺钉上设置有孔,卷簧的两端插入孔中。优选的是,所述的自行车中,自行车主结构由碳素纤维材料制成。本发明的驱动机构传动比高,如果用在自行车上,采用20寸的轮径的轮子,其奔跑速度与普通24自行车相仿。并且其结构非常稳定、可靠、寿命长。如果用碳素纤维制造,重量能够控制在3kg左右,体积控制在60X30X10mm,可以放在一个不太大的背包中,可以随着用户便利地移动。并且自行车的每个拆卸部分只需要一只手操作即可,且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开启或关闭折叠,非常简便。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组合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利用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组合图;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折叠图;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前车叉和竖梁折叠部分的分解图;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前车叉和竖梁折叠部分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前车叉和竖梁折叠部分的折叠状态图;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车把梁和斜梁折叠部分的分解图;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车把梁和斜梁折叠部分的使用状态图;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车把梁和斜梁折叠部分的折叠状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组合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本发明公开的驱动机构,包括:支架104,其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支撑端,且所述支撑端一侧设置有容纳盒109 ;支架用来支撑车架和后车轮,连接端和车架连接,而支撑端用于支撑后车轮。驱动杆件114,其一端与支架104的所述连接端枢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齿条102 ;驱动杆件114是被施力的构件,如果驱动杆件上安装了脚踏板,则通过脚踏板踩踏驱动杆件,带动齿条102运动。驱动杆件114 一端与支架104连接,这一端就保持不动。有齿条102的另一端围绕这一端转动。齿条上下运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IlOc运动。齿轮110c,其枢接在所述容纳盒109处,且与所述齿条102相互啮合。容纳盒109是一个支撑机构,用于支撑齿轮110c。因此容纳盒109可以是任意形状的支撑构件,优选是个开口的壳体。第一轮盘IlOe,其为中空盘体,外边缘设有一圈尖齿;单向轴承110d,其嵌入到第一轮盘IlOe的中空部分中,单向轴承IlOd的外圈与第一轮盘IlOe中空部分的内壁紧贴在一起,而内圈与齿轮IlOc禁锢在一起。驱动杆件114向上运动一定的角度(限定方法后叙),向下运动到与支架104相互抵触。因此可以在支架104上安装数个缓冲垫,以避免剧烈碰触。这样,齿条102的运动为上下往复运动,由此使得齿轮IlOc也是顺时针和逆时针双向旋转运动。为了让齿轮IlOc带动的第一轮盘IlOe稳定地单向运动,也就是向一个方向旋转,需要安装一个单向轴承110d。单向轴承IlOd的外圈与第一轮盘IlOe过盈配合,内圈与齿轮IlOc紧靠在一起。这样齿轮IlOc双向旋转时,能够带动单向轴承IlOd的内圈也双向旋转运动,但是根据单向轴承IlOd的性质,其外圈仅向一个方向转动。由此带动第一轮盘IlOe也只向一个方向转动。第二轮盘112,其为中空盘体,外边缘设有一圈尖齿;第二轮盘的中空部分套设有输出轴108d上,且输出轴108d枢接至所述支架104的支撑端;输出轴108d是驱动机构的输出。驱动杆件114的运动通过齿轮IlOc传递给第一轮盘110e,并且由往复运动转换为单向转动。再通过环形链条107由第一轮盘IlOe传递给第二轮盘112。第二轮盘112带动输出轴108d转动。其中,环形链条107套设在第一轮盘IlOe的尖齿上和第二轮盘112的尖齿上。所述的驱动机构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轮子105,轮子105上可以有多根辐条106。且所述支架104包括彼此间隔开一定间隙的两个L型支架杆,且两个L型杆的一侧连接在一起,形成倒U型结构。其中连接在一起的一侧为所述支撑端,而未连接在一起的一侧为所述连接端,所述轮子105位于两个L型支架杆之间的、位于支撑端的间隔间隙处,所述输出轴108d为所述轮子的中心轴。输出轴转动,就会带动轮子转动。所述的驱动机构中,所述驱动杆件114为一对,分别与两个L型支架杆的连接端枢接,其中,驱动杆件114的一端包括彼此间隔开一定间隙的两个凸耳116,凸耳116可以通过包覆套111包覆固定在驱动杆件114上。L型支架杆的连接端插入到两个凸耳116之间,凸耳116上包括彼此相对的销孔115,L型支架杆上也设置有销孔104a,第一销轴115d穿过这些销孔,形成驱动杆件114与L型支架杆的枢接。第一销轴115d穿过L型支架杆、驱动杆件114和车架201,将这些构件都穿在一起,形成枢接状态。所述的驱动机构中,所述L型支架杆的连接端设置有向上弯折一定角度的止挡构件117,当驱动杆件114相对于L型支架杆旋转一定角度时,止挡构件117抵顶在两个凸耳116之间的部分处。这样就限制了驱动构件114向上旋转的角度,使得驱动构件114在这个角度和与支架104相抵触的范围之间转动。所述的驱动机构中,两个驱动杆件114之间设置有车架201,车架的底端设置有通孔201a,穿过凸耳116和L型支架杆的第一销轴115d也穿过车架201底端的通孔201a,且穿过凸耳116、L型支架杆和车架201的第一销轴115d端头的中部为设置有螺纹的中空结构,通过螺栓115a旋拧入该中空结构。第一销轴115d的一端比较宽,而另一端又通过螺栓115a进行了加粗,这样能保证第一销轴115a不从通孔中脱落出来。所述的驱动机构中,还包括驱动杆件复位弹簧118,其由两段彼此沿相反方向缠绕的弹簧段构成,两段弹簧段套在第一销轴115d上,且分别位于车架201的两侧,其中,两个弹簧段的一端结成一体,结成一体的一端向后紧套在车架201上,也就是车架201对两个弹簧结成一体的这一端执行拉紧作用。另一端分别固定至两个驱动杆件114的一端,驱动杆件114相对于L型支架杆向上旋转为复位弹簧118的释放过程,而向下旋转为复位弹簧的储能过程。这样驱动杆件114向下旋转需要施加较大的力,而向上旋转属于复位过程,只需放松驱动杆件即可。在驱动杆件114上安装脚踏板的情况下,用户的后脚跟向下用力,踩踏驱动杆件114向下旋转运动,而后脚跟抬起,则驱动杆件114向上旋转运动。所述的驱动机构中,凸耳116的销孔115内均设置有轴承115b,以利于第一销轴115d的转动。第一销轴115d从轴承116b的内环穿过,且驱动杆件114的凸耳116与支架104之间设置有塑料隔环115c,第一销轴116d也穿过塑料隔环115c。塑料隔环115c既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也能够调节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的驱动机构中,所述容纳盒109为前端开口 109A的中空结构,齿轮IlOc设置在中空结构中,且从前端开口 109A中伸出以与齿条102相互啮合。齿条102通过齿条架101固定在驱动构件114的一端,例如通过两个螺栓112进行固定连接。齿条102和齿条架101的连接可通过三个螺钉103来完成。在两个L型支架杆之间还可以设置加强筋113。所述的驱动机构中,容纳盒109的两侧设置有通孔110,通孔110内设置有容纳盒轴承IlOb,所述齿轮中设置有通孔,第二销轴IlOa的一端穿过容纳盒轴承IlOb内环、齿轮IlOc中通孔和单向轴承IlOd内环,且第二销轴IlOa的这一端的中部为设置有螺纹的中空结构,通过螺栓IlOf旋拧入该中空结构,由此将容纳盒轴承110b、齿轮110c、单向轴承IlOd夹紧联动,且容纳盒轴承IlOb紧贴在单向轴承的内环上。为了更加平衡和稳定,车轮115两侧为对称结构,在此只对一侧进行描述。螺栓IlOf与第二销轴IlOa夹紧了齿轮、单向轴承,由此使得齿轮能够将运动传递给单向轴承。单向轴承又与第一轮盘IlOe过盈配合,因此能够带动第一轮盘转动。所述的驱动机构中,连接在一起的L型支架杆上设置有通孔108,支架杆轴承108b设置在通孔108内,支架杆轴承108c设置在另一侧的通孔108中。输出轴108d插入到支架杆轴承108b和108c内圈中,实现与支架支撑端的枢接。输出轴108d的一端也被螺栓108a旋拧。支架杆轴承108b可以套在轮子105的中部,第二轮盘112再套在支架杆轴承108b的外部,输出轴108d与支架杆轴承108b的内圈是紧配合或通过其它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驱动机构中,齿轮和齿条的齿数比为39: 20,或齿条中的有效齿为36齿且齿轮中的齿数为20齿。因为当齿轮运动到齿条的边缘的时候,齿轮与齿条不能只有一个齿相接触,这样会造成损害的发生,因此齿条两端的一两个齿起到托起齿轮的作用,而不是啮合传动的作用。下面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利用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机构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组合图;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折叠图。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驱动机构的自行车,其中,包括:驱动机构;一对脚踏板202,其分别固定在每个驱动杆件114上,以通过足部施力带动驱动杆件114运动;所述轮子为自行车的后车轮105,后车轮上有挡泥瓦盖209。两个驱动杆件之间设置有车架201,自行车的前车轮202设置在车架201的前端,通过前车叉203连接到车架201上,前车叉203上端设置有竖梁205,竖梁205上端连接有车把梁206,车把梁206上端设置有车把209,竖梁205和车把梁207的连接处与支架支撑端之间固接有斜梁208。所述的自行车中,还可以包括:车座结构,其中包括:车座211 ;可调节车座高度的伸缩梁212,其顶端连接车座211,底端固接至斜梁208 ;支撑梁213,其一端固接至可调节车座高度的伸缩梁212,另一端固接至竖梁205和车把梁206的连接处。这种自行车最大化地利用了空间进行折叠,具体如下:所述的自行车中,脚踏板202与驱动杆件114之间通过枢轴连接,且脚踏板202与驱动杆件114之间设置有卷簧(图中未示出),折叠时脚踏板向上翻折且在卷簧作用下保持上翻状态;车架201与竖梁205之间枢接,车架201下方还可以枢接一个小小的车撑子203,折叠时车撑子205向上折叠。斜梁208为间隔一定距离的双杆结构,折叠时车架围绕第一销轴115d收缩至两个L型支架杆之间的间隙中,此时车架201与竖梁205之间的枢接点靠近后车轮115,由此再将竖梁205向前折叠,斜梁208扣在竖梁205的上方,前车轮202穿过斜梁208中双杆结构的中间。所述的自行车中,所述车把梁206也为中空双杆结构,折叠时前车轮也穿过车把梁206的中空双杆结构的中空部,且车把207从两侧向中间旋转,向下搭再后车轮105上方。由此折叠形成的自行车长宽高可以控制在60mm、30mm和10mm。请参见图5、图6和图7.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前车叉和竖梁折叠部分的分解图;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前车叉和竖梁折叠部分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前车叉和竖梁折叠部分的折叠状态图。所述的自行车中,所有拆卸部分均可以为一动式拆卸机构,即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够完成拆卸和折叠。在此以前车叉和竖梁之间的结构进行说明。前车叉与竖梁之间设置有一动式拆卸机构,一动式拆卸机构包括:下连接板204a,其连接至前车叉203的顶端。可以在前车叉203顶端内腔设置太阳花式连接件,再通过螺栓将下连接板204a拧入太阳花式连接件中。下连接板204a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下连接板的第二端设置有一对下弯曲的钩部204d ;上连接板204b,其连接在竖梁205的底端,上连接板204b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且上连接板的第一端与下连接板的第一端枢接,上连接板的第二端设置有一对凸起,每个凸起上设置有一个圆孔204h和位于圆孔下方的一个长条孔204g ;拆卸把204,其为长条形状且设置有上销孔和下销孔,拆卸把位于所述一对凸起之间,第三销轴204j穿过上连接板上的圆孔204h和拆卸把的上销孔,第四销轴204k穿过上连接板上的长条孔204g和拆卸把的下销孔,且下连接板的钩部204d勾在第四销轴上;弹簧2041,其一端固定在拆卸把204上,另一端固定在竖梁205上,以向拆卸把204施加远离竖梁205的力。拆卸把204的顶端通常还具有突起部204η,目的是由突起部204η靠近竖梁205,而拆卸把204底端相对远离竖梁205,在两者之间用手进行操作。也就是方便用户操作拆卸把204的底端。自行车在使用状态下,弹簧2041向外抵顶拆卸把204。以第三销轴204j为转轴,拆卸把204的顶端向靠近竖梁的方向倾斜,而底端向远离竖梁的方向倾斜。这样第四销轴204k卡在下连接板的钩部204d内,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不能脱离。而要拆卸时,用户克服弹簧弹力,用手将拆卸把204的底端向竖梁方向搬,这样拆卸把204的顶端突起部204η向远离竖梁的方向运动,第四销轴204k脱离下连接板的钩部204d,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可以围绕第一端的枢轴旋转打开,实现折叠操作。所述的自行车中,下连接板中心设置有通孔204c,螺栓204e通过该通孔204c旋拧入前车叉203中,以将下连接板204a与前车叉203连接在一起;下连接板204a的第一端设置有通孔,上连接板204b的第一端也设置有通孔,上连接板的第一端扣在下连接板的第一端的外侧,销轴204f穿过下连接板第一端和上连接板第一端的通孔,形成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的枢接。所述的自行车中,第三销轴204j通过螺栓204i锁定,而第四销轴204k穿过上连接板的两端由卡簧204p止挡,以免脱落。不在第四销轴204k —端通过螺栓204i锁定的原因是为了防止锁紧导致第四销轴的枢转障碍。请参考图8、图9和图10。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车把梁和斜梁折叠部分的分解图;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车把梁和斜梁折叠部分的使用状态图;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踏板自行车的车把梁和斜梁折叠部分的折叠状态图。所述的自行车中,车把207和车把梁206之间的结构如下:车把梁206的顶端设置有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前撑板和后撑板,前撑板和后撑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孔207h,中间设置有螺栓孔207i,两个L型车把209的连接端插入且固定到两端的圆孔207h中,且两个L型车把209的连接端设置有彼此相对的两个贯通孔207f,在前撑板和后撑板之间的间隔内两个圆筒杆207b插入到所述两个贯通孔中,其中还设置有一个折叠把,折叠把包括手柄208,手柄208的上端为凸轮结构208a,和与凸轮结构208a枢接的螺杆208b,螺杆208b穿过止档块207g插入到螺栓孔207i中,其中止档块207g介于手柄凸轮结构208a和后撑板之间,且具有突起上缘。骑行状态下,手柄208向下弯折,凸轮结构208a压住止档块207g的突起上缘,这样使得后撑板被挤压靠近前撑板,两者之间的缝隙变小,圆筒杆207b被压紧在前撑板和后撑板之间,不会发生向上的转动,这样车把就不会转动。而在折叠状态下,手柄208向上打开,凸轮结构208a不再压迫止档块207g,后撑板和前撑板之间的缝隙变大,当用户向内收拢两个车把209时,圆筒杆207b向上翘起,由水平方向变成竖直方向,实现了车把209的聚拢。为了进一步避免骑行状态下车把209不会聚拢,在所述的自行车中,还包括卷簧207e。卷簧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圆筒杆的位于L型车把209之间的预定位置处,这个位置通常是圆筒杆207b与车把209交汇处偏向两个车把209之间的一侧。且两个圆筒杆在前撑板和后撑板中间的间隔处的中部对接,且对接处的下部存在豁口,以供螺杆208b穿过。也就是说,圆筒杆207b的对接端头可以是具有台阶的圆,也就是上半部分的圆形处于圆筒杆的边缘,而下半部分的圆形向内缩进一定的距离,这样两个端头对接之后,在下部留出一个空隙,供螺杆208b穿过。当车把209处于展开位置时,卷簧207e压迫车把209进一步向两侧张开,而当车把209从展开位置想聚拢位置运动时,当超过卷簧207e的变换点,卷簧207e又对车把209施加聚拢力。所述的自行车中,螺杆208b穿过螺栓孔207i由螺母207η固定,且螺杆208b中部还穿设有弹簧207 j和调位圈,圆筒杆207b的外端设置有封堵盖207a,两个圆筒杆的位于L型车把之间的预定位置处旋拧有螺钉207c,螺钉上设置有孔,卷簧207e的两端插入孔中。车把209通过螺钉207m和固定碗207k固定在前撑板和后撑板上。弹簧207 j能够使得螺杆208b上套设的构件保持涨紧状态。螺钉207c拧在车把209上,目的是为了在螺钉207c上设孔,让弹簧插入到所设的孔中,而节约在圆筒杆上直接钻孔或设置突起的加工成本。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机构,其中,包括: 支架,其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支撑端,且所述支撑端一侧设置有容纳盒; 驱动杆件,其一端与所述连接端枢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齿条; 齿轮,其枢接在所述容纳盒处,且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 第一轮盘,其为中空盘体,外边缘设有一圈尖齿; 单向轴承,其嵌入到第一轮盘的中空部分中,单向轴承的外圈与第一轮盘中空部分的内壁紧贴在一起,而内圈与齿轮禁锢在一起; 第二轮盘,其为中空盘体,外边缘设有一圈尖齿;第二轮盘的中空部分套设有输出轴上,且输出轴枢接至所述支架的支撑端; 其中,环形链条套设在第一轮盘的尖齿上和第二轮盘的尖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轮子,且所述支架包括彼此间隔开一定间隙的两个L型支架杆,且两个L型杆的一侧连接在一起,其中连接在一起的一侧为所述支撑端,而未连接在一起的一侧为所述连接端,所述轮子位于两个L型支架杆之间的、位于支撑端的间隔间隙处,所述输出轴为所述轮子的中心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杆件为一对,分别与两个L型支架杆的连接端枢接,其中,驱动杆件的一端包括彼此间隔开一定间隙的两个凸耳,L型支架杆的连接端插入到两个凸耳之间,凸耳上包括彼此相对的销孔,L型支架杆上也设置有销孔,第一销轴穿过这些销孔,形成驱动杆件与L型支架杆的枢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L型支架杆的连接端设置有向上弯折一定角度的止挡构件,当驱动杆件相对于L型支架杆旋转一定角度时,止挡构件抵顶在两个凸耳之间的部分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两个驱动杆件之间设置有车架,车架的底端设置有通孔,穿过凸耳和L型支架杆的第一销轴也穿过车架底端的通孔,且穿过凸耳、L型支架杆和车架的第一销轴端头的中部为设置有螺纹的中空结构,通过螺栓旋拧入该中空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还包括驱动杆件复位弹簧,其由两段彼此沿相反方向缠绕的弹簧段构成,两段弹簧段套在第一销轴上,且分别位于车架的两侧,其中,两个弹簧段的一端结成一体,结成一体的一端向后紧套在车架上,另一端分别固定至两个驱动杆件的一端,驱动杆件相对于L型支架杆向上旋转为复位弹簧的释放过程,而向下旋转为复位弹簧的储能过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凸耳的销孔内均设置有轴承,第一销轴从轴承的内环穿过,且驱动杆件的凸耳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塑料隔环,第一销轴也穿过塑料隔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容纳盒为前端开口的中空结构,齿轮设置在中空结构中,且从前端开口中伸出以与齿条相互啮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容纳盒的两侧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容纳盒轴承,所述齿轮中设置有通孔,第二销轴的一端穿过容纳盒轴承内环、齿轮中通孔和单向轴承内环,且第二销轴的这一端的中部为设置有螺纹的中空结构,通过螺栓旋拧入该中空结构,由此将容纳盒轴承、齿轮、单向轴承夹紧联动,且容纳盒轴承紧贴在单向轴承的内环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连接在一起的L型支架杆上设置有通孔,支架杆轴承设置在通孔内,输出轴插入到支架杆轴承内圈中,实现与支架支撑端的枢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齿轮和齿条的齿数比为39: 20,或齿条中的有效齿为36齿且齿轮中的齿数为20齿。
12.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的自行车,其中,包括: 驱动机构,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一对脚踏板,其分别固定在每个驱动杆件上,以通过足部施力带动驱动杆件运动; 所述轮子为自行车的后车轮,两个驱动杆件之间设置有车架,自行车的前车轮设置在车架的前端,通过前车叉连接到车架上,前车叉上端设置有竖梁,竖梁上端连接有车把梁,车把梁上端设置有车把,竖梁和车把梁的连接处与支架支撑端之间固接有斜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其中,还包括: 车座结构,其中包括: 车座; 可调节车座高度的伸缩梁,其顶端连接车座,底端固接至斜梁; 支撑梁,其一端 固接至可调节车座高度的伸缩梁,另一端固接至竖梁和车把梁的连接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机构和应用该驱动机构的自行车,驱动机构包括支架,其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支撑端,且所述支撑端一侧设置有容纳盒;驱动杆件,其一端与所述连接端枢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齿条;齿轮,其枢接在所述容纳盒处,且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第一轮盘,其为中空盘体,外边缘设有一圈尖齿;单向轴承,其嵌入到第一轮盘的中空部分中,单向轴承的外圈与第一轮盘中空部分的内壁紧贴在一起,而内圈与齿轮禁锢在一起;第二轮盘,其为中空盘体,外边缘设有一圈尖齿;第二轮盘的中空部分套设有输出轴上,且输出轴枢接至所述支架的支撑端;环形链条套设在第一轮盘的尖齿上和第二轮盘的尖齿上。这种驱动机构传输稳定,传动比高。
文档编号B62M1/24GK103158821SQ20131010544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欧阳湘林 申请人:北京健行天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