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及多座自行车后座的骑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191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两座及多座自行车后座的骑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座以上车座自行车后部的骑行装置,它由主车架、副车架、绞链、车座水平支撑叉、独立传动机构、可前后摆动的圈形车把组成,主车架上装有弧形定位柱、绞链及轴后上叉,副车架上装有大齿盘、定位装置、绞链和活动安装的车座,副车架通过绞链安装到主车架上可做俯仰活动,车座水平支撑叉的加入,使车座在副车架做俯仰活动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副车架上的大齿盘可通过副链条与副飞轮组成独立的传动机构,对车轴做功,使该骑行装置上的人可以和前边的人同频登踏,也可以区别于前边的人异频登踏,该骑行装置在骑行当中可改变骑行姿势,使在该骑行装置上的骑者疲劳的身体得以缓解,可摆动圈形车把使骑者在副车架座做俯仰活动时始终有车把可握。
【专利说明】
两座及多座自行车后座的骑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座及多座自行车后部的骑行装置,尤其是后座的人在骑行当中不用停车就可以改变骑行姿势的骑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在人们为了身体健康、为了减少污染大多喜欢骑自行车去近途骑行、近郊踏青或是中远程的耐力骑行。他们所用的大多是单座自行车,两座及多座自行车也随处可见,但都是以身体前俯一种姿势骑行,时间长了不免产生疲劳的感觉,尤其是臀部更是难受,对那些身体处于亚健壮的人群来说更是如此,停下来休息就耽误行程,不停下来身体又吃不消,很难受。仰卧姿势骑行的自行车也有多种款式,但是该型自行车骑不了很远。还有其它多种自行车面市,但都是以发挥个人技能而设计制造的。经捡索发现一种多功能自行车,申请(专利)号为;200820064540.6,该专利摘要介绍该多功能自行车只是在原有自行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可随意调整倾斜角度的靠背,该靠背安装在座管上,骑行者的骑行姿势可由稍微前倾变为稍微后仰,从而使骑行者感到轻松省力。但是该多功能自行车只在车座后方增加了一个靠背,其它没做任何调整,效果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0003]本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两座及多座自行车后座骑行的人,不必停车就可以改变骑行姿势,使疲劳的身体得以缓解的多座自行车后部的骑行装置。
[0004]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普通两座及多座自行车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改造两座及多座自行车后部的主车架,去掉原有大齿盘及齿盘轴管,曾加了一个装有大齿盘和车座可以活动的副车架,该副车架通过绞链安装在重新制作的主车架上,副车架相对于重新制作主车架可以做俯仰活动。
[0005]本发明对两座及多座自行车的主车架进行了重新制作,去掉主车架后部的车座和大齿盘及齿盘轴管,后立管下端前移,将后下叉前端肩部加宽后与后下管后端、后立管下端的下三叉结合点下移至原车架后部的大齿盘位置下边沿以下,并向前移,主、副链条的来回链条都在后下叉肩部的上方、右叉腿的里侧运行,给副车架的大齿盘、链条系统在调整骑行姿势时上行留出空间,后下叉两腿中部固定安装有绞链的一半,紧贴后立管装有一弧形多齿定位柱,后立管配合多齿定位柱也成弧形,重新制作的主车架后轴向后上方有一轴后上叉,轴后上叉的上端与沿长的后上管的后端相连,轴后上叉及沿长后上管的加入是为了增加主车架的强度,后上管后端与轴后上叉上端连接处有一后档块,该挡块在副车架后仰到最大限度时与副车架上的凸块接触,起附加支撑做用,增加副车架的稳定性,后上管至下三叉结合点之安装弧形多齿定位柱,该定位柱用于副车架俯仰活动时与副车架上的定位装置配合进行多挡定位,下三叉结合点处有一固定托架,该托架在副车架前俯到最大限度时与副车架上的副下叉前端与双管副立管下端结合部的下端面接触,起附加支撑做用,增加副车架的稳定性。
[0006]本发明的副车架是由副上叉、副下叉、双管副立管组成的立体车架,副下叉前端与双管副立管下端结合处固定安装有大齿盘及定位装置,副上叉上端与双管副立管上端分别进行连接并在各端部安装绞链的一半,该绞链的一半与车座前部支撑点上安装的绞链的一半活动连接,车座前部支撑点下边有一向后凸块,该凸块在副车架后仰到最大限度时与副后上管后端与向后上叉上端连接处的挡块相接触起附加支撑做用,增加副车架的稳定性,副下叉后端与副上叉下端分别进行连接,并在端点各固定装有绞链的一半,副车架跨车轮及后上管通过副下叉后端与副上叉下端连接点安装的绞链的一半与重新制作的主车架后下叉上安装的绞链的一半进行活动连结,副车架相对重新制作的主车架即可进行俯仰活动,通过副车架上的定位装置与重新制作车架上的弧形多齿定位柱相配合可进行多挡定位。当副车架向后活动到最大限度时,副车架上定位装置的销子插入弧形多齿定位柱最上一个齿槽中将副车架的状态锁定,同时车座前支撑点下边的向后凸块与重新制作车架上的轴后上叉上端与座后上管后端连接处的后挡块相接触,形成附加支撑增加副车架的稳定性,当副车架向前活动到最大限度时副车架上定位装置的销子插入弧形多齿定位柱最下一个齿槽中,同时副下叉前端与双管副立管下端的结合部落在重新制作主车架下三叉结合点处的托架上,形成附加支撑,增加了整车强度。
[0007]本发明为了在正常骑行时后座的人进行骑行姿势使副车架前后运动时不影响前边的人骑行,又能同时为车轴作功,为此采用了双飞轮结构,车轴上并肩安装一主一副两个飞轮,主飞轮与主链条为后座之前的人登踏传动,副飞轮与副链条专为后座的人登踏传动,后座之前的大齿盘均为三盘调速形,后座大齿盘为大号单盘,后座之前的人调速相对于副车架大齿盘也在调速。
[0008]本发明为了后座骑行的人能在行进当中平稳可靠的进行骑行姿势的调整,采用了前后可调、多挡锁定的圈形车把,该圈形车把能使后座骑行的人在骑行姿势调整期间都有把手可握,增强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两座及多座自行车后部的骑行装置的侧视图。
[0010]图2是本发明改造后的两座及多座自行车主车架的透视图。
[0011]图3是本发明副车架的透视图。
[0012]图4是本发明两座及多座自行车后部的骑行装置前俯状态的侧视图。
[0013]图5是本发明两座及多座自行车后部的骑行装置后仰装态的侧视图。
[0014]图6是本发明车轴结构图。
[0015]图7是本发明圈形车把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中AA以前的部分就是一般的自行车在这里不做赘述),图1所示重新制作多座自行车后部的骑行装置侧视图。首先对两座及多座自行车车架的后部进行改造见图2,将两座及多座自行车的后座和后大齿盘及大齿盘管去掉,后下叉101的前端肩部加宽然后与后立管102的下端及后下管103的后端连接成下三叉结合点104,并前移,该下三叉结合点104处下移至原后大齿盘位置下沿以下,主、副链条的来回链条都在后下叉101肩部以上、后下叉101右叉腿以里运行,给副车架2做俯仰调节时带动大齿盘207、副链条208上升运动创造了条件。下三叉结合点104至后上管之间装有一弧形多齿定位柱108,后立管102也随弧形多齿定位柱108成弧形,后下叉101两叉腿各上装有绞链3的半片,车轴112向后上方装有一轴后上叉109,轴后上叉109的上端与后上管105的沿长管110后端相连,轴后上叉109的上端有一后挡块111,轴后上叉109与后上管105沿长管110的加入是为了增加多座自行车车架的强度,由此成为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
[0017]图3所示副车架2是由副上叉201、副下叉202、双管副立管203组成的立体车架,副上叉201的两个叉管上端与双管副立管203的两个叉管上端分别连接,连接点204的左右两个端点与车座4下边的前支点401活动连接,连接点204处安装一向后凸块211,双管副立管203下端与副下叉202前端连接,连接点205安装有大齿盘207及定位销子208,副上叉201两个叉的上端与副下叉202两个叉的下端连接,各安装有绞链3的半片。
[0018]图4、图5所示将副车架2跨过车轮113及后上管105的沿长管110,副车架2上安装的绞链3的半片与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上安装的绞链3的半片活动连接,副车架2相对于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可以做俯仰活动,车座4与多座自行车架I之间有一车座水平支撑叉5,该水平支撑叉5平行于副上叉201活动连接于车座4下边的后支撑点402与轴后上叉109下端处,其做用是使车座4在副车架2进行俯仰活动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同时副车架2上的定位装置208与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上的弧形多齿定位柱108相配合,可在副车架2做俯仰活动过程中进行多挡定位。副车架2是以使骑行者前俯状态骑行为常规装态,此时定位装置208锁定在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上的弧形多齿定位柱108最下一个齿槽中,副车架2的下连接点205的下端面正好落在重新制作的多座自行车架I的下连接点104处的托架114上,形成附加支撑,增强其前俯骑行的稳定性。副车架2以绞链3为轴在做俯仰活动时即可以同时带动车座4、大齿盘207及副链条212 —同活动,车座4以水平状态向后下方移动,大齿盘207及副链条209向上做弧线运动,当副车架2向后运动到最大限度时,车座5向后运动到最后,大齿盘207活动到最高处,此时定位装置208锁定在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上的弧形定位柱108最上一个齿槽中,于此同时副车架2上的向后凸块211正好落在多座自行车架I上的后挡块111上,形成附加支撑,增强其后仰骑行的稳定性。
[0019]图6所示为后轴112上并排安装两个飞轮;即一个原飞轮116和一个副飞轮210,副飞轮210和副链条209用于副车架2的动力传输,原飞轮116和原链条117是用于后座4以前的齿盘动力传输,该两套动力传输系统可以同时做工,也可以单独做工,在同时做工时前后骑行者可以同频登踏也可以异频登踏,重新制作的多座自行车架I上前边的大齿盘均为三级调速齿盘,副车架上的大齿盘为大号单盘,后座骑行者可以相对于前边的骑行者进行同频登踏,也可以相对前边的骑行者异频登踏。
[0020]图7所示为可以前后摆动的圈形车把6,该圈形车把6通过轴602与重新制作的车架I上的后上管105后部活动连接,由锁定装置601进行多挡锁定,圈形车把6与副车架2配合使用,可使后座骑行者在骑行当中改变骑行姿势时始终有车把可握。
【权利要求】
1.一种两座及多座自行车后座部分的骑行装置,包括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弧形多齿定位柱(108)、副车架(2)、副车架定位装置(208)、大齿盘(207)、绞链(3)、车座(4)、车座水平支撑叉(5)、可摆动圈形车把¢)、圈形车把定位装置(601)组成,其特征在于;副车架(2)通过绞链(3)与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做活动连接,副车架(2)带着大齿盘(207)车座(4)在可摆动圈形车把¢)的配合下,以绞链(3)为轴相对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可以做前后摆动,车座水平支撑叉(5)使车座(4)在副车架做前后摆动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是由原两座及多座自行车架去掉后部的大齿盘及齿盘轴管,后下叉(101)前端肩部加宽与后立管(102)下端、后下管(103)下端相连接形成下三叉结合点(104),后下叉(101)的肩部及下三叉结合点(104)处下移至原大齿盘位置下沿以下,后下叉(101)的两叉腿上各固定安装有绞链(3)的一半,后上管(105)上端与后立管(102)上端的上结合点(107)处至所述下三叉结合点(104)处有一弧形多齿定位柱(108),后立管(102)随弧形多齿定位柱(108)也成弧形,车轴(112)处向后上方有一轴后上叉(109),轴后上叉(109)的上端与后上管(105)向后的延长管(110)的后端连接而成,并装有一档块(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副车架(2)是由副上叉(201)、副下叉(202)、双管副立管(203)及副下叉(202)前端与双管副立管(203)下端结合处(205)处安装的大齿盘(207)及定位装置(208),和所述副上叉(201)下端与副下叉(202)后端连接,其两端点上各固定安装有绞链(3)的一半所组成,所述副上叉(201)上端与双管副立管(203)上端的结合处(204)处与车座(4)的前支点(40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副车架(2)上的大齿盘(207)通过副链条(209)副飞轮(210)连接车轴(113),所述副飞轮(210)与原飞轮并排安装,所述副链条(209)与原链条的来回链条都在所述后下叉(101)肩部上方、右叉腿里侧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平支撑叉(5)的上端与车座(4)的后支点(402)做活动连接,水平支撑叉(5)下端与轴后上叉(109)的下端做活动连接,所述水平支撑叉(5)平行于副上叉(201)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的圈形车把(6)通过轴(602)活动安装在后上管(105)上,轴¢02)附近装有锁定装置¢0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制作的主车架(I)上的弧形多齿定位柱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弧形定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2)与车轴(112)之间有一套由大齿盘(207)、副链条(209)、副飞轮(210)、链条张力器(212)组成的独立传动机构,副飞轮(201)与主飞轮(116)并排安装在后轴(1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4)安装有一可调高度可调角度的靠背。
【文档编号】B62M9/00GK104417689SQ201310376997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刘强 申请人:刘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