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运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30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踏式运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骑行车辆,具体说是脚踏式运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四轮(或更多轮)脚踏式骑行车辆(例如四轮儿童车),为尽量简化结构,通常均没有类似弹性支架结构的设计,因此车轮不能浮动着地,当遇到路面不平时,各个轮子无法同时着地,因此平稳性不够,容易导致车辆倾斜,会出现稳定性差、无法正常驱动等问题,影响安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脚踏式运动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后车轮作为着地基准,前车轮实现横向浮动,能够满足不同场地条件下(平地、坡地、沙滩等)的四轮抓地要求,稳定性好,易于骑乘,安全性更好。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脚踏式运动车,包括与后车轮连接的外管1,与前车轮连接的内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I的截面呈矩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圆形的中心孔,所述内管2的截面呈圆形,内管2插装在外管I的中心孔内,销轴3垂直的依次穿过外管1、内管2后,与螺母4连接,使内管2限位于外管I内,外管I上用于穿装销轴3的通孔与销轴3紧配合或过盈配合,内管2上用于穿装销轴3的通孔的孔径大于销轴3的直径,形成限位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销轴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孔使前车桥横向浮动的角度限制在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式运动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后车轮作为着地基准,前车轮实现横向浮动,能够满足不同场地条件下(平地、坡地、沙滩等)的四轮抓地要求,稳定性好,易于骑乘,安全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图1脚踏式运动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外管和内管横截面示意图,图3前车轮实现横向浮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0]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式运动车,包括:与后车轮连接的外管1,与前车轮连接的内管2,座椅、脚踏和车把的设置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实施,不再详述,所述外管I的截面呈矩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圆形的中心孔,所述内管2的截面呈圆形,内管2插装在外管I的中心孔内,销轴3垂直的依次穿过外管1、内管2后,与螺母4连接,使内管2限位于外管I内,外管I上用于穿装销轴3的通孔与销轴3紧配合或过盈配合,内管2上用于穿装销轴3的通孔的孔径大于销轴3的直径,形成限位孔。该限位孔即前车桥横向转动的限位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销轴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孔使前车桥横向浮动的角度限制在15°。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角度是测试儿童车稳定性的安全极限,在大于15°的坡地,不适于儿童车辆骑行。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脚踏式运动车,包括与后车轮连接的外管(1),与前车轮连接的内管(2),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管(I)的截面呈矩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圆形的中心孔, 所述内管(2)的截面呈圆形, 内管(2)插装在外管(I)的中心孔内, 销轴(3)垂直的依次穿过外管(I)、内管(2)后,与螺母(4)连接,使内管(2)限位于外管(I)内, 外管(I)上用于穿装销轴(3)的通孔与销轴(3)紧配合或过盈配合, 内管(2)上用于穿装销轴(3)的通孔的孔径大于销轴(3)的直径,形成限位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运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运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使前车桥横向浮动的角度限制在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骑行车辆,具体说是脚踏式运动车,包括与后车轮连接的外管,与前车轮连接的内管,所述外管的截面呈矩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圆形的中心孔,所述内管的截面呈圆形,内管插装在外管的中心孔内,销轴垂直的依次穿过外管、内管后,与螺母连接,使内管限位于外管内,外管上用于穿装销轴的通孔与销轴紧配合或过盈配合,内管上用于穿装销轴的通孔的孔径大于销轴的直径,形成限位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踏式运动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后车轮作为着地基准,前车轮实现横向浮动,能够满足不同场地条件下(平地、坡地、沙滩等)的四轮抓地要求,稳定性好,易于骑乘,安全性更好。
文档编号B62K9/00GK203032840SQ20132006861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蒋宝康 申请人:宁波佳丰车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