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362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车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篷不能收缩和不方便存放的问题,包括左右两支架,覆盖在两支架上的篷布,所述支架由三段或三段以上构成,两端以转轴式固定于车身两侧,至少在一端设有止动装置,段与段活动连接且至少在一处连接处设有止动装置或以金属软管连接,至少有一段分为两节或两节以上,节与节相互套接且设有止动装置,篷布可折叠且至少与一侧支架可拆卸连接。实用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和四轮车等小型车辆。
【专利说明】车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车篷。
【背景技术】
[0002]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两轮车遮阳篷。包括呈弧形壮的左右两金属支架,车身前后固定有两根套管,金属支架前后两端分别插入套管中,金属支架上固定覆盖有玻璃钢或塑料板,弧形篷只能整体地安装上去或取下来,无法收缩,取下后放置也不方便。另外,现在生活中应用的小型电动三轮车或四轮车车篷也与上诉两轮车遮阳篷相似,无法收缩和不方便存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收缩的又方便存放的车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收缩的又方便存放的车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车篷,包括左右两支架,覆盖在两支架上的篷布,所述支架由三段或三段以上构成,两端以转轴式固定于车身两侧,至少在一端设有止动装置,段与段活动连接且至少在一处连接处设有止动装置或以金属软管连接,至少有一段分为两节或两节以上,节与节相互套接且设有止动装置,篷布可折叠且至少与一侧支架可拆卸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连接有支撑篷布的支撑装置,且所述支撑装置可绕其一端转动至与收缩后的且与之相连的一侧支架平行,另一端与对侧支架可拆卸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呈弧形壮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车篷至少在车身一侧设有凹槽。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优点和进步,由于篷布可折叠,支架为可收缩结构,不使用时,支架收缩后变短可放置在车身两侧,篷布折叠后可放在车身一侧的凹槽中,既可收缩又方便存放,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适用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和四轮车等小型车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本实用新型与电动自行车结合图(篷布未画出);
[0011]图2,本实用新型段与段间接头处放大图;
[0012]图3,本实用新型接头6处放大图;
[0013]图4,本实用新型段内节与节套接示意图;
[0014]图5,本实用新型与电动自行车结合收缩时示意图;
[0015]图6,本实用新型展开图(篷布未画出);
[0016]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0017]I——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一固定点,4——第二固定点,5——第一接头,6——第二接头,7——扁平金属条,8——金属套,9——第三固定点,10——第四固定点,11——调节螺钉,12——金属片,13——第五固定点,14——缺口,15——固定螺钉,
16——扭柄,17——小孔,18——金属条,1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电动自行车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19]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车篷,包括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可用不锈钢等金属或塑料制作,第一支架I两端以转轴式固定于电动自行车两侧第一固定点3和第二固定点4处,第一支架I的前端和后端各固定一短金属管,该金属管垂直于第一支架I所在平面,用与该金属管相适应的短段圆形金属条穿过孔该金属管作轴,第一支架I可绕轴转动,然后用另一金属条一端与轴焊接为一体,另一端与车架焊接,为防止端部从轴上滑脱并使第一支架I稳定,在车架前端轴上或后端轴上至少有一端轴上设有止动装置,一种方法是将轴近车身一侧的直径设计成大于第一支架I端部金属管的直径,再将支架I端部穿到轴上,轴远离车身一端设有螺纹,然后用一螺帽转紧固定,第一支架I端部就只能转动而不能有其他运动。车篷的宽度由轴的倾斜度决定,越向车身外倾斜,车篷越宽。所述支架I和支架2均由三段或三段以上构成,每段为圆形或其他形管状结构,段与段之间可通过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结构与市场上流行的自行车万向伞架上半部份的软管相似,受外力可向需要的方向弯曲,同时因有一定硬度能承受一定力量,只要选择合理的硬度,就既使第一支架I能弯曲,同时在车篷展开时第一支架I也足够承受相应重力,从而满足使用要求。这种方式有明显不足,金属软管太软,无法满足受力要求,金属软管太硬,展开或收缩第一支架I时又比较费力。另一种方法是,段与段间活动连接,如图2,将接头处分别弄扁穿孔后以销轴固定,使其可自由转动,同时至少在一个连接处设有止动装置,止动装置可有多种设计,其中一种如图2所不,止动装置分为扁平金属条7和金属套8,金属条7插入金属套8中,可在金属套8中运动,金属条7和金属套8各有一端穿孔后通过销轴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架I相邻的不同段上的第三固定点9和第四固定点10上,金属套8上有小孔,小孔中设调节螺钉11,扭动调节螺钉11向内运动,调节螺钉11抵紧扁平金属条7后,段与段接头处就被固定不能转动,第一支架I形状就被固定;扭动螺钉11向外运动,调节螺钉11端部不再抵压扁平金属条7时,扁平金属条7可在金属套8中自由运动,段与段接头处也就能自由转动。由于电动自行车车身的轮廓特点,第一接头5和第二接头6处转动的角度较大,本处止动装置与其他接头处止动装置有不同特点,如图3,金属片12 —端通过销轴固定于第一支架I 一段上的第五固定点13上,可自由转动,另一端有缺口 14,在支架相邻的另一段上有固定螺钉15,其上有垫圈和扭柄16,垫圈大于缺口 14,第一支架I展开后,转动金属片12使固定螺钉15进入缺口14,然后扭转扭柄16使垫圈紧压住金属片12,第一支架I相邻两段就被固定;如要使第一支架I该相邻两段能转动,则反向转动扭柄16,垫圈不再压住金属片12,将金属片12反向转动使金属片12有缺口 14 一端离开固定螺钉15,该止动装置不再有止动作用,第一支架I相邻段即可自由转动。构成第一支架I的分段中,至少有一段分为两节或两节以上,并相互套节且设有止动装置。为增大第一支架I展开后的长度进而满足高度要求,优选为每一段都分为两节或两节以上并相互套接且设有止动装置,其结构原理与折叠伞伞柄相似,如图4在相对小的节上设有弹簧钉16,在相对大的节上设有对应的小孔17,第一支架I展开时,弹簧钉16弹入对应的小孔17,节与节间被固定,第一支架I就不能伸缩,长度被固定;要使第一支架I收缩,只需按压弹簧钉16使其脱离对应的小孔17,并用手握住两节向中部用力即可。第二支架2与第一支架I结构和操作方法相同。篷布可折叠,且至少与一侧支架可拆卸连接。可用系带或粘连布将篷布固定在第一支架I或第二支架2上,篷布与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均可拆卸连接,也可只与一侧支架可拆卸连接,若有一侧不可拆卸,与该侧支架连接时应不阻挡该支架的操作和运动。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如要展开车篷,先使一侧第一支架I展开,用手握住第一支架I向两端向上同时用力,向两端用力第一支架I逐步变长,向上用力逐步变高,第一支架I两端向车身两端转动,第一支架I伸长的过程中,当弹簧钉16全部弹出进入对应的小孔17中时,第一支架I伸到最大长度,如第一支架I上段与段间是金属软管连接,则可将每段金属软管用力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则第一支架I就全部展开,用相同方法将对侧第二支架2展开;如段与段间以其他方式活动连接,则当第一支架I伸到最大程度时,还应调节止动装置使支架固定。两侧支架展开后,再将篷布覆盖上去并用系带固定在支架上即可。如要将车篷收缩,先将系带解开,将篷布放置一边,先将一侧第一支架I上弹簧钉16压下,如段与段间有止动装置,还应同时松开止动装置,然后用力使节与节间收缩变短,同时向下用力,第一支架I最终变短并回到车身一侧,用相同方法将另一侧第二支架2收缩到车身另一侧,将篷布折叠后用其上的系带绑在一侧支架上即可;如篷布有一侧不能从支架上拆卸,可先拆开对侧,先将该侧支架收缩到车身一侧,由于篷布是柔软的,且与另一侧支架连接可选用适当方式,使其不阻挡对该侧支架的操作,因而另一侧支架也能与对侧一样收缩到车身另一侧,然后将篷布折叠用系带绑在该侧支架上即可。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和四轮车的安装与操作与上述方法相似。
[0020]为使篷布展开得更加完好,可增加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可用金属条18,一端与一侧支架活动连接,且金属条18可绕端部转动到与收缩后的支架平行,另一端与对侧支架可拆卸连接。可将金属条18—端端部打扁穿孔,用短金属条作轴,将轴两端固定在支架上,固定位置应不阻挡支架的伸缩,另一端可做成分叉壮,分为两只呈钳形,其中一只在分叉处为转轴连接,叉部末端打孔后穿上螺钉,两支架展开后,将金属条18向对侧支架转动至另一端叉住对侧支架后旋紧螺钉即可;支架要收缩时,松开螺钉,将金属条18反向转动,金属条18就与对侧支架分离,当与金属条18相连一侧支架收缩到车身侧面时,金属条18可转动到与该支架相平行,或紧贴该支架。为有更好的防雨效果,应试支撑装置向上弯曲。将金属条18分为两段,端部打扁穿孔用转轴活动连接,并设止动装置,具体结构与图2 —致。
[0021]为使车篷形状更加完美,要求支架展开后呈弧形壮,应使构成支架的每一段呈弧形,同一段相互套接的分节弧度应一致,才能顺利伸缩。段与段间的止动装置也应呈反向的弧形以不妨碍段与段相接处正常运动为准。
[0022]为使篷布折叠后方便放置,如图1,图5,图6,在放篷布一侧设置凹槽19,凹槽内可存放篷布和支架,凹槽口可加上盖子;为保持车身对称性,可在对侧也设置凹槽19,其内可存放对侧的支架。此时第二固定点4可设在凹槽19后端。
【权利要求】
1.车篷,包括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覆盖在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上的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由三段或三段以上构成,两端以转轴式固定于车身两侧,至少在一端设有止动装置,段与段活动连接且至少在一处连接处设有止动装置或以金属软管连接,至少有一段分为两节或两节以上,节与节间相互套接且设有止动装置,篷布可折叠且至少与一侧支架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上连接有支撑篷布的支撑装置,且所述支撑装置可绕其一端转动至与收缩后的且与之相连的一侧支架平行,另一端与对侧支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架(I)或第二支架(2)呈弧形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篷,其特征是:至少在车身一侧设有凹槽(19)。
【文档编号】B62J17/08GK203410553SQ201320203771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2日
【发明者】杨定刚 申请人:杨定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