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罩以及具备机罩的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0143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机罩以及具备机罩的拖拉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罩以及具备机罩的拖拉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在农田中使用的拖拉机(例如专利文献1)。这样的拖拉机在前部设有机罩,该机罩容纳有发动机。机罩具有前格栅。

再者,在前格栅的附近配置有灯单元。此外,在灯单元的附近配置有上罩和下罩。因此,机罩有时由于这些构成零件的装配位置的偏移而导致整体组装精度降低。因此,希望获得构成零件的装配位置难以偏移、使组装精度提高的机罩。此外,为了实现优质的操作感,进一步希望获得刚性提高的机罩。

另外,由于拖拉机在泥泞地或坡地行驶,因此行驶方向容易偏移。因此,需要操作员一边修正行驶方向的偏移一边操纵至目的地。但是,在目标路线沿着垄等情况下,有时由于行驶方向的微小偏移,会碾坏农作物。因此,希望获得能易于确定行驶方向、适当地修正行驶方向的偏移的拖拉机。进而,希望获得能容易操纵的拖拉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303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成零件的装配位置难以偏移、使组装精度提高的机罩。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实现优质的操作感,进一步提供一种使刚性提高的机罩。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易于确定行驶方向、适当地修正行驶方向的偏移的拖拉机。进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操纵的拖拉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拖拉机的机罩,具有:前格栅、灯单元以及上罩,其中,具备中柱,所述前格栅装配于所述中柱,所述灯单元装配于所述前格栅,所述上罩由所述中柱支承。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在第一方案的机罩中,具备:侧架以及下罩,所述侧架装配于所述中柱,所述下罩至少装配于所述上罩和所述侧架。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案的机罩中,具备:中间构件,固定于所述上罩的中途部背面;端部构件,固定于所述上罩的后端部背面;中心梁;以及机罩铰链,所述中心梁连结所述中间构件和所述端部构件,所述机罩铰链装配于所述端部构件和所述中心梁。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在第三方案的机罩中,具备压缝条,所述压缝条装配于所述端部构件,与配置于该端部构件附近的空气隔板相接。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在第三方案的机罩中,具备:压缝条以及固定于所述上罩的后端部背面的支撑板,所述压缝条装配于所述支撑板,与配置于该支撑板附近的空气隔板相接。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是,在第一或者第二方案的机罩中,具备配置于所述上罩的上部的中心标记,所述中心标记沿着观察目标路线的操作员的视线配置,其棱线描绘出向上侧凸起的弧。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是,在第六方案的机罩中,在所述上罩设有开口部,具备堵住所述开口部的设计面板,所述中心标记固定于所述设计面板。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涉及一种拖拉机,具备第一至第七中任一方案的机罩。

发明效果

作为本申请发明的效果,取得了以下所示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本发明的机罩具有:前格栅、灯单元以及上罩。而且,本发明的机罩具备中柱。前格栅装配于中柱,灯单元装配于前格栅,上罩由中柱支承。由此,该机罩的前格栅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中柱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此外,灯单元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中柱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而且,上罩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中柱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本发明的机罩具备:侧架以及下罩。侧架装配于中柱,下罩至少装配于上罩和侧架。由此,该机罩的下罩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中柱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本发明的机罩具备:固定于上罩的中途部背面的中间构件、固定于上罩的后端部背面的端部构件、中心梁以及机罩铰链。中心梁连结中间构件和端部构件,机罩铰链装配于端部构件和中心梁。由此,该机罩的上罩的刚性提高,并且由力矩产生的应力不会集中于端部构件的附近,而是被分散于中间构件的附近,因此,机罩不会产生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本发明的机罩具备压缝条。压缝条装配于端部构件,与配置于该端部构件附近的空气隔板相接。由此,该机罩的压缝条的装配位置明确,该压缝条的装配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即使操作员窥视上罩的内侧,由于被压缝条封闭,因此也看不见发动机等,能实现机罩的优质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本发明的机罩具备:压缝条以及固定于上罩的后端部背面的支撑板。压缝条装配于支撑板,与配置于该支撑板附近的空气隔板相接。由此,该机罩的压缝条的装配位置明确,该压缝条的装配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即使操作员窥视上罩的内侧,由于被压缝条封闭,因此也看不见发动机等,能实现机罩的优质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本发明的机罩具备配置于上罩的上部的中心标记。中心标记沿着观察目标路线的操作员的视线配置,其棱线描绘出向上侧凸起的弧。由此,无论操作员的身高的高矮,具备该机罩的拖拉机都容易在中心标记的延长线上捕捉目标路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本发明的机罩在上罩设有开口部,具备堵住开口部的设计面板。中心标记固定于设计面板。由此,具备该机罩的拖拉机将中心标记作为把手,因此,设计面板的拆装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本发明的拖拉机具备方案一至七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罩。由此,本拖拉机相比于以往的拖拉机,在上述方面占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拖拉机的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X观察的图。

图3是从图1的箭头Y观察的图。

图4是从图1的箭头Z观察的图。

图5是表示机罩的图。

图6是从图5的箭头X观察的图。

图7是从图5的箭头Y观察的图。

图8是从图5的箭头Z观察的图。

图9是表示中心标记和设计面板的图。

图10是从图9的箭头X观察的图。

图11是从图9的箭头Y观察的图。

图12是从图9的箭头Z观察的图。

图13是表示操作员的视野的图。

图14是表示操作员的视线的图。

图15是表示设计面板的拆装作业的图。

图16是表示机罩中的空气流的图。

图17是表示机罩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18是表示机罩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19是表示机罩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20是表示机罩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21是表示机罩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22是表示机罩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23是表示机罩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24是表示机罩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25是表示机罩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26是表示机罩完成后的状态的图。

图27是从图26的箭头M观察的图。

图28是从图26的箭头N观察的图。

图29是表示图28的A-A剖面的图。

图30是表示打开机罩后的状态的图。

图31是表示闭合机罩后的状态的图。

图32是将图31中的区域P放大后的图。

图33是表示从驾驶室观察处于闭合状态的机罩的景象的图。

图34是表示两个下罩的图。

图35是表示装配下罩的工序的图。

图36是表示装配下罩的工序的图。

图37是表示各机罩完成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还能适用于所有农业机械车辆和建筑机械车辆。

首先,对拖拉机1进行简单说明。

图1表示拖拉机1。图2是从图1的箭头X观察的图,图3是从图1的箭头Y观察的图。此外,图4是从图1的箭头Z观察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拖拉机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拖拉机1主要由车架11、发动机12、变速器13、前桥14以及后桥15构成。此外,在拖拉机1除了设有保护操作员免受风雨的驾驶室16,还设有保护发动机12免受风雨的机罩2。

车架11形成拖拉机1的骨架。以下所说明的发动机12等装配于车架11。

发动机12将使燃料燃烧而得到的热能转换为动能。就是说,发动机12通过燃烧燃料产生旋转动力。需要说明的是,在发动机12连接有控制装置。当操作员操作油门踏板时,控制装置根据其操作来改变发动机12的运转状态。此外,在发动机12具备排气净化装置12E。排气净化装置12E使排气中所包含的粒子(PM)、一氧化碳(CO)、烃(HC)氧化。

变速器13将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前桥14或后桥15。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经由连结机构输入至变速器13。需要说明的是,在变速器13具备无级变速装置。当操作员操作变速杆时,无级变速装置根据其操作来改变变速器13的工作状态。

前桥14将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前轮胎141。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经由变速器13输入至前桥14。需要说明的是,在前桥14并设有转向装置。当操作员操作驾驶盘时,转向装置根据其操作来改变前轮胎141的转向角。

后桥15将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后轮胎151。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经由变速器13输入至后桥15。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桥15设有PTO输出装置。当操作员操作开关时,PTO输出装置向所牵引的作业机械输入旋转动力。

接着,对机罩2进行说明。

图5表示机罩2。图6是从图5的箭头X观察的图,图7是从图5的箭头Y观察的图。此外,图8是从图5的箭头Z观察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拖拉机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机罩2具有:上罩2以及一对下罩22。此外,机罩2在其前表面具有前格栅23。

上罩21是覆盖发动机12的上方的外装零件。上罩21从其前端点Ua向上方隆起,从中点Ub向下方折入。然后,在开口部21h的后方,描绘出直至后端点Uc的平滑曲线。而且,上罩21从其前端点Ua向侧方变宽,描绘出将侧端点Uw设为最大宽度部分的平滑曲线。需要说明的是,在上罩21,从前端点Ua直至中点Ub形成有特征线C1,以从中点Ub向侧方变宽的方式形成有特征线C2。在两条特征线C2之间呈大致楔形地形成有开口部21h。然后,开口部21h被设计面板41堵住。

下罩22是覆盖发动机12的侧方的外装零件。下罩22从其前端点La向侧方变宽,描绘出将侧端点Lw设为最大宽度部分的平滑曲线。而且,下罩22的上半部分以向外侧凸起的曲面为基调,与此相对,下罩22的下半部分以向内侧凹入的曲面为基调。需要说明的是,在下罩22形成有从前端点La通过侧端点Lw的特征线C3。在特征线C3的上侧呈大致菱形地形成有开口部22ha,在特征线C3的下侧呈大致菱形地形成有开口部22hb。另外,下罩22的前侧上部形成为与远光灯单元(high beam light unit)24的形状相匹配。此外,下罩22的前侧下部形成为与近光灯单元(low beam light unit)25的形状相匹配。

前格栅23是覆盖发动机12的前方的外装零件。前格栅23是在格栅框架231贴合有金属网232的构造。格栅框架231具有:从其规定点Sp向斜上方延伸的横梁部231L、231R以及从其规定点Sp向下方延伸的支柱部231P。横梁部231L、231R以及支柱部231P随着远离规定点Sp而逐渐变细,与框架部231G相连。金属网232覆盖如下三个部位:由横梁部231L、231R以及框架部231G所围成的范围;由横梁部231L、支柱部231P以及框架部231G所围成的范围;由横梁部231R、支柱部231P以及框架部231G所围成的范围。另外,前格栅23的上部两侧形成为与远光灯单元24的形状相匹配。此外,前格栅23的下部两侧形成为与近光灯单元25的形状相匹配。

而且,本机罩2具有以下的特征。即,在上罩21的上部以纵切开口部21h的方式配置有大致呈I字形的中心标记31。此外,在前格栅23的前表面,以覆盖横梁部231L、231R以及支柱部231P的方式配置有大致呈Y字形的徽标32。需要说明的是,对中心标记31和徽标32实施具有光泽的镀敷处理。其目的在于,采用优异的设计,并且给第三者强烈的印象、提高被视觉确认性。

接着,对中心标记31和设计面板41进行详细说明。

图9表示中心标记31和设计面板41。图10是从图9的箭头X观察的图,图11是从图9的箭头Y观察的图。此外,图12是从图9的箭头Z观察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拖拉机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在本拖拉机1中,中心标记31固定于设计面板41。详细而言,中心标记31以其中心线31L与设计面板41的中心线41L重合的方式固定于该设计面板41(参照图12)。因此,当设计面板41装配于规定位置时,中心标记31配置成与机罩2的中心线2L重合(参照图8)。进而,配置成与拖拉机1的中心线1L重合(参照图4)。

在本拖拉机1中,中心标记31是由金属形成的零件。中心标记31描绘出从其前端点Ca向上方隆起,朝向中点Cb逐渐变缓的曲线。然后,在中点Cb的后方,描绘出直至后端点Cc向下方下降的圆弧状的曲线。就是说,从前端点Ca直至后端点Cc的棱线31R描绘出向上侧凸起的弧。需要说明的是,棱线31R由从该棱线31R向左右下降的两个曲面31Sa、31Sb形成。因此,当从驾驶室16中观察时,中心标记31看起来是向上方变尖的形状(参照图13)。

在本拖拉机1中,设计面板41是由树脂形成的零件。设计面板41描绘出从其前端点Da向上方隆起,朝向后端点Db变缓的曲线。而且,设计面板41呈从其前端点Da向侧方变宽的大致楔形。需要说明的是,设计面板41在其背侧设有多个钩爪41C。因此,设计面板41以将钩爪41C钩在上罩21的开口部21h的状态装配。另外,设计面板41设有多个贯通孔41h。因此,设计面板41能供空气从机罩2的内部向外部、或者从外部向内部通过(参照图16)。

接着,对中心标记31的功能进行说明。

图13表示操作员的视野。图14表示操作员的视线。需要说明的是,双点划线DH表示身高较高的操作员的视线,双点划线DL表示身高较矮的操作员的视线。

如上所述,中心标记31配置成与拖拉机1的中心线1L重合。因此,从操作员角度观察,中心标记31始终指向拖拉机1的行驶方向。因此,操作员以中心标记31与目标路线Tr重合的方式操纵,由此能确定行驶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心标记31看起来是向上方变尖的形状,因此,即使目标路线Tr的宽度狭窄,也容易重合。例如,即使目标路线Tr是垄r与垄r的狭窄的间隙,也容易重合。

此外,在中心标记31偏离目标路线Tr时,操作员能认识到行驶方向发生偏移。这时,操作员再次以中心标记31与目标路线Tr重合的方式操纵,由此能适当地修正行驶方向的偏移。需要说明的是,中心标记31看起来是向上方变尖的形状,因此,即使目标路线Tr的宽度狭窄,也容易获知中心标记31发生偏离。例如,即使目标路线Tr是垄r与垄r的狭窄的间隙,也容易获知中心标记31发生偏离。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备配置于上罩21的上部的中心标记31。然后,中心标记31成为用于供操作员确定行驶方向的瞄准器。由此,具备该机罩2的拖拉机1能容易地确定行驶方向,适当地修正行驶方向的偏移。因此,本拖拉机1的操纵变得容易。

另外,操作员乘坐在拖拉机1的中心标记31的延长线上。因此,可以说中心标记31沿着观察目标路线Tr的操作员的视线配置。因此,操作员能以自然的姿势观察中心标记31。需要说明的是,中心标记31描绘出棱线31R向上侧凸起的弧,因此,即使观察该中心标记31的角度不同,也会看起来是向上方变尖的形状。具体而言,中心标记31对于身高较高的操作员来说,看起来是以点Ra为顶点的变尖的形状,对于身高较矮的操作员来说,看起来是以点Rb为顶点的变尖的形状。

如此,中心标记31沿着观察目标路线Tr的操作员的视线配置。然后,其棱线31R描绘出向上侧凸起的弧。由此,无论操作员的身高的高矮,具备该机罩2的拖拉机1都容易在中心标记31的延长线上捕捉目标路线Tr。

接着,对中心标记31的其他功能进行说明。

图15表示设计面板41的拆装作业。所谓的拆装作业,是指制造时的装配作业、维修时的拆卸作业以及装配作业。

如上所述,中心标记31固定于设计面板41。此外,设计面板41以将钩爪41C钩在上罩21的开口部21h的状态装配。因此,中心标记31和设计面板41以成为一体的状态相对于上罩21拆装自如。这时,操作者能摘掉中心标记31来进行拆装作业。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备堵住开口部21h的设计面板41。然后,中心标记31固定于设计面板41。由此,具备该机罩2的拖拉机1,将中心标记31作为把手,因此,设计面板41的拆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具备该机罩2的拖拉机1将中心标记31作为把手,因此,制造时、维修时的工作效率提高。此外,即使在中心标记31、设计面板41破损的情况下,也能容易进行更换。而且,即使在中心标记31、设计面板41弄脏的情况下,也能容易进行清扫。

接着,对设计面板41的功能进行说明。

图16表示机罩2中的空气流。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箭头Fa、Fb表示向机罩2进行供给的空气流,图中的箭头Fc、Fd表示从机罩2排出的空气流。

如上所述,设计面板41设有多个贯通孔41h。因此,设计面板41能供空气从机罩2的内部向外部、或者从外部向内部通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设计面板41中,贯通孔41h是小直径的圆孔(直径2mm的圆孔),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四角孔或三角孔。此外,贯通孔41h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就是说,设计面板41能供空气通过即可。

如此,设计面板41设有一个或者多个贯通孔41h。由此,由于具备该机罩2的拖拉机1将设计面板41作为通风路,因此,发动机12的热难以蓄积。

另外,由于具备该机罩2的拖拉机1将设计面板41作为通风路,因此,发动机12的热平衡性能提高。由此,适当地保持润滑油温度,发动机12的耐久性提高。此外,能适当地保持燃料温度,防止发动机12的输出功率降低。需要说明的是,设计面板41是独具匠心的设计。其目的在于,采用优异的设计,并且给第三者强烈的印象、提高被视觉确认性。

以下,对机罩2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17至图25表示机罩2的组装工序。此外,图26表示机罩2完成后的状态。图27是从图26的箭头M观察的图,图28是从图26的箭头N观察的图。而且,图29表示图28的A-A剖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仅对主要工序进行说明。此外,工序的顺序并不限定。

第一工序是将侧架52和下撑档53装配于中柱51的工序(参照图17)。详细而言,是将侧架52装配于中柱51,将下撑档53装配于该侧架52的工序。使用螺栓52B将侧架52固定于中柱51的下端。使用螺栓53B将下撑档53固定于侧架52的下表面。

第二工序是在第一工序中所组装的组件M1装配前格栅23和徽标32的工序(参照图18)。详细而言,是将前格栅23装配于中柱51,将徽标32装配于该前格栅23的工序。使用螺栓23B将前格栅23固定于中柱51的前表面。使用螺栓32B将徽标32固定于前格栅23的前表面。

第三工序是在第二工序中所组装的组件M2装配远光灯单元24和近光灯单元25的工序(参照图19)。详细而言,是将远光灯单元24装配于前格栅23,将近光灯单元25同样装配于前格栅23的工序。使用螺栓24B将远光灯单元24固定于前格栅23的背面。使用螺栓25B将近光灯单元25也固定于前格栅23的背面。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螺钉25S将近光灯单元25也固定于远光灯单元25的后表面。

第四工序是将尖端构件61、中间构件62、以及端部构件63装配于上罩21的工序(参照图20)。详细而言,是将尖端构件61装配于上罩21、将中间构件62同样装配于上罩21、将端部构件63同样装配于上罩21的工序。使用粘接剂将尖端构件61固定于上罩21的顶端部背面。使用粘接剂和紧固件62F(参照图29)将中间构件62固定于上罩21的中途部背面。使用粘接剂和紧固件63F(参照图29)将端部构件63固定于上罩21的后端部背面。需要说明的是,预先将中心梁631焊接于端部构件63。使用螺栓631B将中心梁631固定于中间构件62的下表面。

第五工序是在第四工序中所组装的组件M4装配底板64和机罩铰链65的工序(参照图21)。详细而言,是将底板64装配于上罩21,将机罩铰链65装配于端部构件63的工序。使用粘接剂和紧固件64F(参照图27)将底板64固定于上罩21的后端部背面。使用螺栓65B将机罩铰链65固定于端部构件63的下表面。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螺栓65B将机罩铰链65也固定于中心梁631的下表面。

第六工序是将在第三工序中所组装的组件M3和在第五工序中所组装的组件M5合为一体的工序(参照图22)。详细而言,是将构成组件M3的中柱51和构成组件M5的尖端构件61连结为一个组件M6的工序。使用螺栓51B连结中柱51和尖端构件61。

第七工序是在第六工序中所组装的组件M6装配下罩22的工序(参照图23)。详细而言,是将下罩22装配于上罩21、侧架52、端部构件63等的工序。使用紧固件22F将下罩22固定于上罩21、侧架52、端部构件63。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螺母22N(参照图29)将下罩22也固定于远光灯单元24。此外,使用紧固件22F(参照图29)将下罩22也固定于近光灯单元25。而且,使用紧固件22F(参照图28、图29)将下罩22也固定于下撑档53。

第八工序是在第七工序中所组装的组件M7装配压缝条66、67、68、69的工序(参照图24)。详细而言,是将压缝条66、67、68、69装配于下撑档53、下罩22、端部构件63等的工序。压缝条66嵌入下撑档53和下罩22的下边。压缝条67嵌入下罩22的内侧的肋。而且,压缝条68嵌入端部构件63的后边(仅机罩铰链65的右侧)。然后,压缝条69嵌入底板64的后边(仅机罩铰链65的左侧)。

第九工序是在第八工序中所组装的组件M8装配设计面板41的工序(参照图25)。详细而言,是将设计面板41装配于上罩21的开口部21h的工序。如上所述,设计面板41以将钩爪41C钩在上罩21的开口部21h的状态装配。需要说明的是,预先将中心标记31固定于设计面板41。

如此,机罩2完成(参照图26、图27、图28、图29)。

接着,对本机罩2的构造上的特征进行描述。

作为第一特征,本机罩2具有中柱51。中柱51是构成机罩2的各零件或者零件组(在上述称为“组件”)的组装基准。以下所说明的侧架52等直接地或者间接地装配于中柱51。

作为第二特征,侧架52装配于中柱51(参照图17)。就是说,侧架52直接地装配于作为组装基准的中柱51。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有侧架52。然后,侧架52装配于中柱51。由此,该机罩2的侧架52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中柱51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

作为第三特征,下撑档53装配于侧架52(参照图17)。详细而言,本机罩2在作为组装基准的中柱51装配侧架52。然后,下撑档53装配于侧架52。就是说,下撑档53间接地装配于作为组装基准的中柱51。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有下撑档53。然后,下撑档53装配于侧架52。由此,该机罩2的下撑档53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侧架52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进而,下撑档53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中柱51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下撑档53直接地装配于中柱51。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起到同样的效果。

作为第四特征,前格栅23装配于中柱51(参照图18)。就是说,前格栅23直接地装配于作为组装基准的中柱51。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有前格栅23。然后,前格栅23装配于中柱51。由此,该机罩2的前格栅23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中柱51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

作为第五特征,远光灯单元24和近光灯单元25装配于前格栅23(参照图19)。详细而言,本机罩2在作为组装基准的中柱51装配前格栅23。然后,远光灯单元24和近光灯单元25装配于前格栅23。就是说,远光灯单元24和近光灯单元25间接地装配于作为组装基准的中柱51。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有灯单元(远光灯单元24以及近光灯单元25)。然后,灯单元(24、25)装配于前格栅23。由此,该机罩2的灯单元(24、25)的装配位置相对于前格栅23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进而,灯单元(24、25)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中柱51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需要说明的是,灯单元(24、25)也可以直接地装配于中柱51。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取得同样的效果。

作为第六特征,上罩21由中柱51支承(参照图22)。就是说,上罩21由作为组装基准的中柱51直接地支承。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有上罩21。然后,上罩21由中柱51支承。由此,该机罩2的上罩21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中柱51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

作为第七特征,下罩22至少装配于上罩21和侧架52(参照图23)。详细而言,本机罩2在作为组装基准的中柱51支承上罩21。此外,在作为组装基准的中柱51装配侧架52。然后,下罩22至少装配于上罩21和侧架52。就是说,下罩22间接地装配于作为组装基准的中柱51。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有下罩22。然后,下罩22至少装配于上罩21和侧架52。由此,该机罩2的下罩22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上罩21和侧架52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进而,下罩22的装配位置相对于中柱51难以偏移,组装精度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机罩2中,下罩22也装配于灯单元(24、25)、下撑档53。这是为了提高下罩22的刚性。

以下,对机罩2所采用的开闭自如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30表示打开机罩2后的状态。图31表示闭合机罩2后的状态。此外,图32是将图31中的区域P放大后的图。然后,图33表示操作员观察到的处于闭合状态的机罩2的景象。

在机罩2的内部容纳有空气隔板26。空气隔板26配置成堵住机罩2的后端,防止发动机12的热和噪音传向驾驶室16。此外,空气隔板26具有支承机罩铰链65的作用。

而且,在机罩2的内部容纳有侧梁27。侧梁27相对于空气隔板26垂直地配置,防止发动机12的热交换器12R振动。此外,侧梁27具有支承隔热板12H的作用。

另外,在机罩2的内部容纳有气弹簧28。气弹簧28的一端部装配于侧梁27。此外,气弹簧28的另一端部装配于中间构件62。然后,气弹簧28在将中间构件62向上方推上去的方向上施加载荷。因此,只要轻轻推上去就能打开机罩2。

再者,通过自重使要向下方转动的力矩M1作用于上罩21(参照图30)。反之,通过气弹簧28使要向上方转动的力矩M2作用于上罩21(参照图30)。因此,对于上罩21要求不会因对立的两个力矩M1、M2而变形的刚性。此外,已知在上罩21的刚性较低的情况下,无法获得优质的操作感。例如,在闭合机罩2时,该机罩2细微地振动,或者闭合机罩2时的音质变差。

接着,对本机罩2的构造上的特征进行描述。

作为第一特征,中心梁631连结中间构件62和端部构件63(参照图20)。就是说,中心梁631的一端装配于中间构件62,其另一端装配于端部构件63。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备中心梁631。然后,中心梁631连结中间构件62和端部构件63。由此,该机罩2的上罩21的刚性提高,因此,机罩2不会产生变形。而且,能实现机罩2的优质的操作感。

作为第二特征,机罩铰链65装配于端部构件63和中心梁631(参照图21)。就是说,机罩铰链65的一端装配于端部构件63,其另一端装配于中心梁631。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备机罩铰链65。然后,机罩铰链65装配于端部构件63和中心梁631。由此,该机罩2的由力矩M1、M2产生的应力不会集中于端部构件63的附近,而是被分散到中间构件62的附近,因此,机罩2不会产生变形。

作为第三特征,压缝条68装配于端部构件63,与配置于该端部构件63附近的空气隔板26相接(参照图27、图32)。就是说,压缝条68以装配于端部构件63的状态堵住该端部构件63与空气隔板26的间隙。需要说明的是,在机罩铰链65的右侧和左侧,空气隔板26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不同(参照图27)。在将空气隔板26中的机罩铰链65的右侧设为“空气隔板26R”的情况下,压缝条68堵住端部构件63和空气隔板26R的间隙。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备压缝条68。然后,压缝条68装配于端部构件63,与配置于该端部构件63附近的空气隔板26(26R)相接。由此,该机罩2的压缝条68的装配位置明确,该压缝条68的装配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即使操作员窥视上罩21的内侧,由于被压缝条68封闭,因此也看不见发动机12等,能实现机罩2的优质的外观(参照图33)。

另外,对于具备该机罩2的拖拉机1,通过考虑压缝条68的形状(通过缩短压缝条68的长度、有意地设有间隙等),能使空气从所希望的位置通过。由此,将端部构件63和空气隔板26(26R)的间隙作为通风路,因此,发动机12的热难以蓄积。该情况下,相比于在上罩21设有通风路的情况,水或灰尘不会进入机罩2的内部。

作为第四特征,压缝条69装配于底板64,与配置于该底板64附近的空气隔板26相接(参照图27、图32)。就是说,压缝条69以装配于底板64的状态堵住该底板64和空气隔板26的间隙。需要说明的是,在机罩铰链65的右侧和左侧,空气隔板26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不同(参照图27)。在将空气隔板26中的机罩铰链65的左侧设为“空气隔板26L”的情况下,压缝条68堵住端部构件63与空气隔板26L的间隙。

如此,本发明的机罩2具备压缝条69和底板64。然后,压缝条69装配于底板64,与配置于该底板64附近的空气隔板26(26L)相接。由此,该机罩2的压缝条69的装配位置明确,该压缝条69的装配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即使操作员窥视上罩21的内侧,由于被压缝条69封闭,因此也看不见发动机12等,能实现机罩2的优质的外观(参照图33)。

另外,对于具备该机罩2的拖拉机1,通过考虑压缝条69的形状(通过缩短压缝条69的长度、有意地设有间隙等),就能使空气从所希望的位置通过。由此,将底板64和空气隔板26(26L)的间隙作为通风路,因此发动机12的热难以蓄积。该情况下,相比于在上罩21设有通风路的情况,水或灰尘不会进入机罩2的内部。

以下,对能降低机罩2的成本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34表示两个下罩22A、22B。图35表示装配下罩22A的工序,图36表示装配下罩22B的工序。然后,图37表示各机罩2完成后的状态。

下罩22具有向下方延伸的挡板部22S。在本下罩22中,存在挡板部22S较长的下罩以及挡板部22S较短的下罩。在此,将挡板部22S较长的下罩设为“下罩22A”(参照图34的(A)),将挡板部22S较短的下罩设为“下罩22B”(参照图34的(B))。

下罩22A的挡板部22S较长,该挡板部22S的下边与下撑档53的下边位于相同的高度。换言之,下罩22A的下边与从下撑档53的下边延长出来的假想线Lv相接。因此,使用该下罩22A而构成的机罩2,不可缺少下撑档53。因此,在装配下罩22A的工序中,在前格栅23的下方配置有下撑档53(参照图35)。

下罩22B的挡板部22S较短,该挡板部22S的下边与前格栅23的下边位于相同的高度。换言之,下罩22B的下边与从前格栅23的下边延长出来的假想线Lv相接。因此,使用该下罩22B而构成的机罩2,不需要下撑档53。因此,在装配下罩22B的工序中,在前格栅23的下方未配置有下撑档53(参照图36)。

通过以上,上罩21和前格栅23至少能在两个机型中兼用。详细而言,除了上罩21和前格栅23以外,对于灯单元(24、25),也至少能在两个机型中兼用(参照图37)。而且,对于构成机罩2的中柱51和侧架52,当然也能兼用。

接着,对本机罩2的特征进行描述。

作为第一特征,通过改变下罩22中的挡板部22S的长度,上罩21和前格栅23至少能在两个机型中兼用(参照图34至图37)。因此,上罩21和前格栅23被共同使用在至少两个机型中,因此,预计生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称为批量生产)。

如此,通过改变下罩22中的挡板部22S的长度,上罩21和前格栅23至少能在两个机型中兼用。由此,通过上罩21和前格栅23的批量生产,能降低该机罩2的成本。

作为第二特征,在挡板部22S较长的情况下,在前格栅23的下方配置下撑档53。然后,下罩22A的下边与从下撑档53的下边延长出来的假想线Lv相接(参照图34)。因此,机罩2的高度尺寸变大,因此,也适用于搭载有大发动机12的机型。

如此,在挡板部22S较长的情况下,下罩22(22A)的下边与从下撑档53的下边延长出来的假想线Lv相接。由此,该机罩2能对应于搭载有大发动机12的机型,而不会损坏其外观,能兼用上罩21或前格栅23。

作为第三特征,在挡板部22S较短的情况下,在前格栅23的下方未配置下撑档53。然后,下罩22B的下边与从前格栅23的下边延长出来的假想线Lv相接(参照图34)。因此,机罩2的高度尺寸变小,因此,也适用于搭载有小发动机12的机型。

如此,在挡板部22S较短的情况下,下罩22(22B)的下边与从前格栅23的下边延长出来的假想线Lv相接。由此,该机罩2能对应于搭载有小发动机12的机型,而不会损坏其外观,能兼用上罩21或前格栅23。

作为第四特征,下撑档53设有一个或者多个贯通孔53h(参照图35、图37)。因此,下撑档53能供空气从机罩2的内部向外部,或者从外部向内部通过。

如此,下撑档53设有一个或者多个贯通孔53h。由此,该机罩2由于将下撑档53作为通风路,因此发动机12的热难以蓄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利用于机罩以及具备机罩的拖拉机的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 拖拉机

11 车架

12 发动机

13 变速器

14 前桥

15 后桥

16 驾驶室

2 机罩

21 上罩

21h 开口部

22 下罩

22A 下罩

22B 下罩

22S 挡板部

23 前格栅

231 格栅框架

232 金属网

24 远光灯单元(灯单元)

25 近光灯单元(灯单元)

26 空气隔板

27 侧梁

28 气弹簧

31 中心标记

31R 棱线

32 徽标

41 设计面板

41h 贯通孔

51 中柱

52 侧架

53 下撑档

53h 贯通孔

61 尖端构件

62 中间构件

63 端部构件

631 中心梁

64 支撑板

65 机罩铰链

66 压缝条

67 压缝条

68 压缝条

69 压缝条

Tr 目标路线

r 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