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越野后转向桥油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170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四驱越野后转向桥油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转向油缸总成安装机构,尤其涉及了四驱越野后转向桥油缸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叉车后转向驱动桥总成一般均是不带驱动的驱动桥,整车的越野性、驱动力、爬坡能力都较差,从而导致最终的工作效率较差,另一方面,国内转向油缸总成安装机构安装在转向桥的内侧腹板上,采用螺栓固定,使用时间过长易发生松动,而且安装空间小,拆卸不方便;油缸偏心距小、转向节臂短,使叉车的转弯半径小,机动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转向油缸转力性能差、叉车机动性能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油缸转力性能良好、叉车机动性能好的四驱越野后转向桥油缸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四驱越野后转向桥油缸结构,包括后驱动桥体,后驱动桥体上固定有油缸安装座,油缸安装座内通过螺钉固定套有转向油缸总成,转向油缸总成包括转向油缸和活塞杆,转向油缸上的的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杆销铰接有连杆,连杆通过第二连杆销铰接转向节臂,转向节臂内安装有衬套。油缸安装座对转向油缸起定位作用,使转向油缸和后转向驱动桥不易变形,转向油缸工作时推出活塞杆,活塞杆沿转向油缸轴向运动,推动连杆使转向节臂旋转。

作为优选,还包括桥壳,桥壳与转向节臂之间安装有衬套,转向节臂通过衬套轴向固定在桥壳上。

作为优选,转向节臂通过圆柱销和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向节,转向节臂带动转向节摆动,转向节的下端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向节安装座,转向节安装座上安装有角接触关节轴承,转向节安装座通过角接触关节轴承固定在桥壳上。因整车重量通过桥壳作用在关节轴承上,在不平整的路平,桥壳对角接触关节轴承产生不同方向的冲击力,角接触关节轴承能够将叉车承受的不同方向的侧向力转化为轴向力。

作为优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均为六角法兰面螺栓。

作为优选,螺钉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只受拉应力的作用,屈服强度大而且不易松动,安装拆卸方便。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转向油缸套入油缸安装座后用六角圆柱头螺钉固定,以保证转向油缸轴线与两圆柱销轴连线平行,避免两转向轮最大偏转误差;转向油缸工作时推出活塞杆,活塞杆沿转向油缸轴向运动,推动连杆使转向节臂旋转,转向节臂与圆柱销为一整体固定于转向节上,本发明减少了转向油缸的受力,提高了转向油缸的转力性;而且减少了转弯半径,改善了叉车的机动性能;转向油缸、后驱动桥与转向节之间运动时稳定性好,增加了后转向桥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A位置的剖面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转向油缸、2—螺钉、3—后驱动桥体、4—连杆、5—衬套、6—转向节臂、7—圆柱销、8—转向节、9—桥壳、10—角接触关节轴承、11—转向节安装座、12—第二螺栓、13—第一连杆销、14—第一螺栓、15—第二连杆销、16—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四驱越野后转向桥油缸结构,如图1~图3所示,图1体现了活塞杆16左右移动时时转向节臂6所处的两个状态,包括后驱动桥体3,后驱动桥体3上固定有油缸安装座,油缸安装座内通过螺钉2固定套有转向油缸总成,螺钉2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本实施例采用的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的规格为M12×45,转向油缸总成包括转向油缸1和活塞杆16,转向油缸1上的的活塞杆16通过第一连杆销13铰接有连杆4,连杆4通过第二连杆销15铰接转向节臂6,转向节臂6内安装有衬套5,还包括桥壳9,桥壳9与转向节臂6之间安装有衬套5,转向节臂6通过衬套5轴向固定在桥壳9上。

转向节臂6通过圆柱销7和第一螺栓14固定连接有转向节8,转向节臂6带动转向节8摆动,转向节8的下端通过第二螺栓12固定连接有转向节安装座11,转向节安装座11上安装有角接触关节轴承10,转向节安装座11通过角接触关节轴承10固定在桥壳9上,第一螺栓14和第二螺栓12均为六角法兰面螺栓。因整车重量通过桥壳9作用在关节轴承上,在不平整的路平,桥壳9对角接触关节轴承10产生不同方向的冲击力,角接触关节轴承10能够将叉车承受的不同方向的侧向力转化为轴向力。

转向油缸1工作时推出活塞杆16,活塞杆16沿转向油缸1轴向运动,推动连杆4使转向节臂6旋转,转向节臂6与圆柱销7为一整体固定于转向节8上,

转向油缸1套入油缸安装座后用六角圆柱头螺钉固定,以保证转向油缸1轴线与圆柱销7轴线的连线平行,避免两转向轮最大偏转误差,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只受拉应力的作用,屈服强度大而且不易松动,安装拆卸方便;转向油缸1的偏心距为80mm,转向节臂6长为140mm,以减少转向油缸1的受力,提高转向油缸1的转力性能,最大内转角达62度,以减少转弯半径,改善机动性能。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