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折便携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309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折便携自行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折叠结构改进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三折便携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代步工具,其种类繁多,适用于不同领域使用,比如:山地骑行的越野车、比赛时骑行的竞速车等,而有一类自行车也发展迅速,即折叠自行车,虽然车架可以做的较小,车轮也可以采用较小尺寸的直径,但过小的车架、车轮会造成骑行时不舒适,转向时不稳定等问题,所以人们通过研究在现有车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在车架的主梁上安装转动折叠机构,其包括铰轴和锁紧扳手,通过折叠,将前叉、前轮等前部的部件向鞍座方向折叠,从而使整车的结构缩小,这样可以放置在汽车的后备箱中、搬运到楼上,甚至放在旅行包内随身携带。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车头向后折叠,体积缩小有限,所以有些厂家在车架上安装另一个折叠机构,使车尾向车头方向折叠,由此形成了三折自行车,但前轮和后轮分别位于车架的两端,使折叠后的厚度大大增加,仍然会导致存放或搬运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后轮向主梁下方折叠、车头向主梁旁侧折叠且厚度较小的一种三折便携自行车。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折便携自行车,包括主梁、前轮和后轮,前轮安装在主梁前端所装的前叉套管下方,后轮安装在主梁后方所装的鞍座套管后方设置的后轮支撑结构上,所述主梁上设置一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套管下端处设置一铰轴,该铰轴连接后轮支撑结构的前端,该后轮支撑结构的上端通过一挂钩和锁钩与鞍座套管上端连接,所述铰轴用于使后轮支撑结构与后轮向所述主梁下方摆转或向后摆转复位。

而且,所述鞍座套管下端的前侧、后侧设置一基座,该基座上穿装所述铰轴。

而且,所述鞍座套管下端部穿装所述铰轴。

而且,所述后车轮支撑结构包括后平叉、斜梁和立梁,后平叉的前端和立梁的下端共同连接所述铰轴两端所装的摆转座上,所述后平叉的后端安装所述后轮和所述斜梁的下端,所述斜梁的上端与所述立梁的上端连接,在斜梁上端和立梁上端的连接处设置一挂钩,与该挂钩相对位的鞍座套管上端设置一用于卡住所述挂钩的自动复位的锁钩。

而且,所述斜梁上端和立梁上端的连接处啮合穿装一长螺栓,该长螺栓的头部即为所述挂钩且其在后轮向上摆转复位后嵌入鞍座套管上端外缘所装的管箍的开口内,所述开口两侧的端板内穿装一快拆,该快拆外缘套装一扳手的上端,该把手下端向下伸出所述开口,在扳手靠近螺栓的头部的表面制出一用于卡住靠近螺杆的头部端面的锁钩,在扳手上端旁侧的快拆上安装至少一个扭簧,该扭簧用于卡住所述扳手并使其沿着快拆摆转后自动向上方复位。

而且,在斜梁上端和立梁上端的连接处安装分别位于后轮两侧的两个滚轮。

而且,所述后轮上方安装后挡泥板,该后挡泥板上安装一支撑轮。

而且,所述斜梁上安装后座架,该后座架后侧安装一支撑轮。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中,在鞍座套管的前侧、后侧或其下端部穿装一铰轴,该铰轴两侧安装摆转座,摆转座通过后平叉和斜梁连接后轮,斜梁和立梁的上端处设置一由长螺栓的头部形成的挂钩,在鞍座套管上端的管箍的开口内所装的快拆上铰装一扳手,该扳手上设置挂钩,当后轮向上摆转复位后,螺栓的头部摆转并嵌入开口内,此时扳手上的锁钩可卡住螺栓的头部靠近螺杆的端面,由此将后轮固定在该位置,折叠时,拨动扳手,使锁钩脱开,然后向主梁下方折叠后轮,再将前轮向后轮方向折叠,使整车形成三折状态,由于后轮位于主梁下方,整体厚度较小,而且整体长度也较小,再将车把向下方折叠,使整车高度也较小,这样能有效的降低车辆的体积,提高其存放时、搬运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轮向主梁下方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后轮处安装后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I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截面图;

图6是图5的扳手被拨动并使螺栓的头部脱开的状态图;

图7是图6的扳手自动向上复位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三折便携自行车,如图1~7所示,包括主梁9、前轮15和后轮23,前轮安装在主梁前端所装的前叉套管13内安装的前叉14的下端部,后轮安装在主梁后方所装的鞍座套管8后方设置的后轮支撑结构上,所述主梁上设置一折叠机构11,该折叠机构使主梁前端12能向后轮方向摆转,鞍座套管上端内嵌装鞍座立管7,鞍座套管与主梁之间安装加强梁10,本发明的创新在于:所述鞍座套管下端处设置一铰轴19,该铰轴连接后轮支撑结构的前端,该后轮支撑结构的上端通过一挂钩和锁钩41与鞍座套管上端连接,所述铰轴用于使后轮支撑结构与后轮向所述主梁下方摆转或向后摆转复位。

本实施例中,铰轴可以有多个安装位置,具体是:

1.鞍座套管下端的前侧如图1所示的设置一基座17,该基座一体制出在链盘16旁侧的鞍座套管表面,在基座上穿装所述铰轴。

2.鞍座套管下端的后侧设置一基座,该基座一体制出在中轴18后侧的鞍座套管后侧表面,在基座上穿装所述铰轴。

3.鞍座套管下端部内穿装铰轴。

上述三种结构中,铰轴的安装位置不同,但作用相同,其安装位置可以根据车架的整体形状及尺寸设定。

所述后车轮支撑结构包括后平叉22、斜梁5和立梁21,后平叉的前端和立梁的下端共同连接所述铰轴两端所装的摆转座20上,所述后平叉的后端的安装板24上安装所述后轮和所述斜梁的下端,所述斜梁的上端与所述立梁的上端连接,在斜梁上端和立梁上端的连接处6设置一挂钩,与该挂钩相对位的鞍座套管上端设置一用于卡住所述挂钩的自动复位的锁钩。

挂钩和锁钩的具体结构及位置关系是:

斜梁上端和立梁上端的连接处设置一底板35,该底板内啮合穿装一长螺栓36,该长螺栓的头部37即为所述挂钩且其在后轮向上摆转复位后嵌入鞍座套管上端外缘所装的管箍26的开口38内,所述开口两侧的端板33内穿装一快拆34,该快拆外缘套装一扳手25的上端,该把手下端向下伸出所述开口,在扳手靠近螺栓的头部的表面制出一用于卡住靠近螺杆的头部端面的锁钩41,在扳手上端旁侧的快拆上安装至少一个扭簧39,该扭簧用于卡住所述扳手并使其沿着快拆摆转后自动向上方复位。

在长螺栓外缘套装一弹性保护体28,在斜梁上端和立梁上端的连接处安装分别位于后轮两侧的两个滚轮27。所述后轮上方安装后挡泥板3,该后挡泥板的下端与后平叉内侧23固定,该后挡泥板上通过轮座2安装一支撑轮1。在斜梁上安装后座架31,该后座架上端32与斜梁上端与立梁上端的连接处固定,该后座架的下端29与斜梁表面连接,在后座架后侧的弧形段30处安装位于后轮两侧的两个支撑轮27。

本发明使用时:

1.折叠过程如图6、7所示,首先拨动扳手26,使其向鞍座套管8方向摆转,锁钩41脱开螺栓的头部37,整个后轮及其余结构沿着铰轴向主梁下方摆转,直至摆转到位即完成了整车后部的折叠,再将主梁前端向主梁后方的方向折叠,完成整车的头部的折叠,两次折叠后的整车呈三折状态。

2.复原过程正好相反,将后轮向复位方向摆转,然后拨动扳手,使螺栓的头部嵌入管箍的开口内,然后松开扳手,扳手在一个或多个扭簧的作用下向上方摆转,锁钩回到螺栓的头部旁边并卡住其靠近螺杆的端面,使整车后部完成复原,头部的复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描述。

本发明中,在鞍座套管的前侧、后侧或其下端部穿装一铰轴,该铰轴两侧安装摆转座,摆转座通过后平叉和斜梁连接后轮,斜梁和立梁的上端处设置一由长螺栓的头部形成的挂钩,在鞍座套管上端的管箍的开口内所装的快拆上铰装一扳手,该扳手上设置挂钩,当后轮向上摆转复位后,螺栓的头部摆转并嵌入开口内,此时扳手上的锁钩可卡住螺栓的头部靠近螺杆的端面,由此将后轮固定在该位置,折叠时,拨动扳手,使锁钩脱开,然后向主梁下方折叠后轮,再将前轮向后轮方向折叠,使整车形成三折状态,由于后轮位于主梁下方,整体厚度较小,而且整体长度也较小,再将车把向下方折叠,使整车高度也较小,这样能有效的降低车辆的体积,提高其存放时、搬运时的便捷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