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74072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

背景技术: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况,必须具有转向和摇摆功能,以便根据行驶工况调整机器姿态,同时为了能够满足贴边压实工况,必须具有蟹行功能,能够使整机前后钢轮错开行驶,避免转向过程中的拖尾、剐蹭路牙石等现象。传统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前后车架之间的铰接结构采用单轴布置结构,如图1、图2所示,由前车架连接架1、摇摆架2、铰接架3和后车架连接架4四部分组成:前车架连接架1与摇摆架2之间采用(A)-(A)轴连接,起摇摆作用;摇摆架2与铰接架3之间采用(B)-(B)轴连接,起蟹行作用;铰接架3与后车架连接架4之间采用(C)-(C)轴连接,起转向作用。三轴独立布置,其中(B)-(B)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然后(C)-(C)轴与(B)-(B)轴同向旋转同角度旋转实现蟹行功能。上述的铰接结构,整体尺寸偏大,占据了车架总体近三分之一的空间,蟹行功能的控制方式较为繁琐,需要进行两步操作,且很难实现任意位置的蟹行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将摇摆轴与转向轴合并为一体结构,缩小整体铰接架尺寸,改变转向轴与蟹行轴单独控制的原理,利用四连杆机构,进行同向同角度蟹行控制,实现任意位置的蟹行状态。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包括前车架连接架和后车架连接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支架和十字轴,所述十字轴包括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所述过渡支架通过第一连接轴与前车架连接架相连,所述过渡支架与十字轴的第二连接轴相连,十字轴的第三连接轴与后车架连接架相连,前车架连接架的左端和十字轴的左端之间设置有左转向油缸,前车架连接架的右端和十字轴的右端之间设置有右转向油缸,前车架连接架和过渡支架之间设置有蟹行油缸。优选,第三连接轴与后车架连接架之间的连接为自由状态。优选,所述十字轴顶部设置有连杆,左转向油缸和右转向油缸分别设置在连杆的两端。优选,左转向油缸和右转向油缸分别平行设置在过渡支架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由于将摇摆轴与转向轴设计为一体结构(即十字轴),形状尺寸与传统铰接架相比缩小近三分之一;第二、改变转向轴与蟹行轴单独控制的原理,利用转向油缸锁紧状态与过渡支架形成的四连杆机构,进行同向同角度蟹行控制,单步操作即可实现蟹行功能,简化了传统设计的两步操作,同时实现了可任意位置蟹行状态。第三、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适应不同的路况。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铰接机构的中位主视图;图2是传统铰接机构的中位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的中位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的中位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的左转向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的右转向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的蟹行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的局部示意图;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1:前车架连接架;2:摇摆架;3:铰接架;4:后车架连接架;5:过渡支架;6:十字轴;7:左转向油缸;8:右转向油缸;9:蟹行油缸;10:第一连接轴;11:第二连接轴;12:第三连接轴;13: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图3和4所示,一种紧凑型前后车架的铰接机构,主要包括前车架连接架1、后车架连接架4、过渡支架5、十字轴6、左转向油缸7、右转向油缸8和蟹行油缸9,其中,十字轴6又称十字节,即万向接头,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连接轴,分别将竖直方向的连接轴称为第二连接轴11,将水平方向的连接轴称为第三连接轴12。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铰接点。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所述过渡支架5通过第一连接轴10(即图中的(X)-(X)轴)与前车架连接架1相连,所述过渡支架5与十字轴6的第二连接轴11(即图中的(Y)-(Y)轴,也即转向轴)相连,过渡支架5其位置布置在(X)-(X)轴与(Y)-(Y)轴之间,起支撑和连接的作用。十字轴6的第三连接轴12(即图中的(Z)-(Z)轴,也即摇摆轴)与后车架连接架4相连,前车架连接架1的左端和十字轴6的左端之间设置有左转向油缸7,前车架连接架1的右端和十字轴6的右端之间设置有右转向油缸8,前车架连接架1和过渡支架5之间设置有蟹行油缸9。优选,第三连接轴12与后车架连接架4之间的连接为自由状态,比如第三连接轴12和后车架连接架4之间采用关节轴承连接,两者之间的左右运动根据地面高低情况自由相对转动。如图8所示,所述十字轴6顶部设置有连杆13,左转向油缸7和右转向油缸8分别设置在连杆13的两端,左转向油缸7和右转向油缸8分别平行设置在过渡支架5的两侧。转向功能的实现:当进行左转向操作的时候,如图5所示,左转向油缸7缩短,右转向油缸8伸长,同时蟹行油缸9处于锁紧状态,使前车连接架1与过渡支架5连接的(X)-(X)轴处于锁紧状态,过渡支架5与十字轴6相对(Y)-(Y)连接轴向左侧进行转向。当进行右转向的时候,如图6所示,左转向油缸7伸长,右转向油缸8缩短,同时蟹行油缸9处于锁紧状态,使前车连接架1与过渡支架5连接的(X)-(X)轴处于锁紧状态,过渡支架5与十字轴6相对(Y)-(Y)连接轴向右侧进行转向。摇摆功能的实现:十字轴6与后车架连接架4的连接为自由状态,当前车部分和后车部分地面在左右方向存在高度差时,十字轴6与后车架连接架4可沿摇摆轴(Z)-(Z)轴左右扭转以适应该工况。蟹行功能的实现:当进行右蟹行功能的时候,如图7所示,左转向缸7与右转向缸8均处于锁紧状态,蟹行油缸9缩短,前车连接架1,过渡支架5、十字轴6、左转向油缸7和右转向油缸8组成四连杆机构,同时围绕铰接点①、铰接点②、铰接点③、铰接点④、连接轴(X)-(X)轴与连接轴(Y)-(Y)轴进行旋转运动,实现前车部分向右侧偏移,与后车形成右蟹行状态。当进行左侧蟹行功能的时候,整体动作与上述情况相反,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由于将摇摆轴与转向轴设计为一体结构(即十字轴),形状尺寸与传统铰接架相比缩小近三分之一;第二、改变转向轴与蟹行轴单独控制的原理,利用转向油缸锁紧状态与过渡支架形成的四连杆机构,进行同向同角度蟹行控制,单步操作即可实现蟹行功能,简化了传统设计的两步操作,同时实现了可任意位置蟹行状态。第三、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适应不同的路况。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