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2441阅读:1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扭杆弹簧是悬架弹性元件的一种,其本身是由一根弹簧钢制成的扭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汽车的悬架中,在轿车、货车及越野汽车中都有采用。扭杆弹簧单位质量的储能量是钢板弹簧的三倍,比螺旋弹簧也高。因此采用扭杆弹簧的悬架质量较轻,结构也比较简单,也无需润滑。如图1所示,扭杆弹簧调节机构4包括扭杆弹簧1、调节杆螺栓2和调整臂3,采用扭杆弹簧式独立悬架的汽车,车身高度可通过调整调节杆螺栓2的螺纹长度进行调节。

参照图2,扭杆弹簧总成5包括扭杆弹簧1、扭杆座6和调整臂3,扭杆弹簧1的前端卡在扭杆座6里,与扭杆座6通过第一花键7连接,通过扭杆座6安装在上摆臂9上;扭杆弹簧1的后端卡在调整臂3里,与调整臂3通过第二花键8连接,通过调整臂3安装在车架上的调整臂安装支架21上,调整臂3与扭杆弹簧1配合安装在车架上后,调整臂3与调整臂安装支架21之间存在一个安装角度α,现有的生产线安装中,依靠经验来判断该安装角度α的大小。

依靠经验来判断安装角度α的大小,不够准确,可能因安装角度α偏差较大有时需要拆除调整臂3,重新装配调整,造成返工,影响整车装配的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调整臂与调整臂安装支架之间的安装角度依靠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导致偏差较大,容易造成返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包括调整臂支撑件、扭杆弹簧支撑件、扭杆座固定件和底座,所述调整臂支撑件上设有用于支撑调整臂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水平面成设定夹角;所述扭杆弹簧支撑件上设有支撑扭杆弹簧的支撑部;所述扭杆座固定件上设有与扭杆座固定配合的固定部;所述调整臂支撑件、所述扭杆弹簧支撑件和所述扭杆座固定件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

优选地,所述调整臂支撑件和所述扭杆座固定件对称设于所述扭杆弹簧支撑件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扭杆弹簧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凹槽和固定板,所述扭杆座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扭杆座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板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为倒三角凹槽。

优选地,所述扭杆弹簧支撑件为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扭杆座固定件为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调整臂支撑件、所述扭杆弹簧支撑件和所述扭杆座固定件与所述底座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包括调整臂支撑件、扭杆弹簧支撑件、扭杆座固定件和底座,扭杆座固定件起到固定扭杆座的作用,扭杆座被固定住后,扭杆弹簧一端插入到扭杆座内,与扭杆座通过第一花键固定连接,随后将扭杆弹簧的中部放置在扭杆弹簧支撑件上,接着将调整臂置于调整臂支撑件的定位面上,调整调整臂的位置,保证调整臂的底面与定位面紧密贴合的前提下,使扭杆弹簧的另一端恰好插入调整臂,通过第二花键与调整臂固定配合。最后对放置在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上的扭杆弹簧、扭杆座和调整臂做标记,沿扭杆弹簧的轴线在扭杆弹簧与扭杆座和扭杆弹簧与调整臂配合处划线,划线完成后将三者拆掉,根据划线位置,将三者装配在整车上,装配完成后,根据几何关系可知调整臂与调整臂安装支架之间安装角度即为定位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根据设计计算确定安装角度后,定位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设定为该安装角度,则利用该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进行装配的扭杆弹簧总成中的调整臂的安装角度都为该设定角,就可以保证扭杆弹簧总成的安装角度在每一台车上都是相同的,整车姿态可确定,因零部件及车架精度问题,对调节杆螺栓进行微调就可以保证整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不仅可以提高装配有效性,还能避免因整车高度调整不到位而造成的调整臂拆解重装返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扭杆弹簧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扭杆弹簧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的划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花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扭杆弹簧,2-调节杆螺栓,3-调整臂,4-扭杆弹簧调节机构,5-扭杆弹簧总成,6-扭杆座,7-第一花键,8-第二花键,9-上摆臂,10-安装孔,11-固定板,12-调整臂支撑件,13-扭杆弹簧支撑件,14-扭杆座固定件,15-底座,16-定位面,17-支撑部,18-固定部,19-第一凹槽,20-第二凹槽,21-调整臂安装支架,α-安装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包括调整臂支撑件12、扭杆弹簧支撑件13、扭杆座固定件14和底座15,其中,调整臂支撑件12上设有用于支撑调整臂3的定位面16,定位面16与水平面成设定夹角,扭杆弹簧支撑件13上设有支撑扭杆弹簧1的支撑部17,扭杆座固定件14上设有与扭杆座6固定配合的固定部18,调整臂支撑件12、扭杆弹簧支撑件13和所述扭杆座固定件14均与底座15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4和图6,本实施例的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首先通过扭杆座固定件14对扭杆座6加以固定,随后把扭杆弹簧1一端的第一花键7插入到扭杆座6中,利用第一花键7连接扭杆弹簧1与扭杆座6,接着把扭杆弹簧1的中部放置在扭杆弹簧支撑件13上,随后将调整臂3放置在调整臂支撑件12的定位面16上,使调整臂3的底面与定位面16紧密贴合,并且在此前提下将调整臂3的位置进行微调,以使扭杆弹簧1的另一端的第二花键8能恰好与调整臂3的安装孔10进行良好的配合,然后保持扭杆弹簧1处于水平放置,扭杆弹簧1两端分别与扭杆座6和调整臂3配合良好,并且调整臂3底面紧贴定位面16的稳定状态,如图5所示,对调整臂3、扭杆弹簧1和扭杆座6三者在配合的位置分别划线以作标记,划线完毕后将三者从本实施例上拆下,根据划线位置,将调整臂3、扭杆弹簧1和扭杆座6装配在整车上,在整车上将扭杆弹簧1与扭杆座6的位置复原为划线时的位置,接着根据划线配合调整臂3和扭杆弹簧1,二者恢复到划线时的位置时,调整臂3的安装角度即为支撑调整臂的定位面16与水平面的夹角大小。

在本实施提供的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中,根据设计计算确定合理的安装角度数值后,将定位面16与水平面的夹角设定为该数值,就可利用本实施例获得调整臂3处于该安装角度时,扭杆弹簧1与调整臂3和扭杆座6的装配位置,并且通过划线标记该状态下的扭杆弹簧1与调整臂3和扭杆座6的配合处的相对位置,在整车装配时再复原三者的装配位置,当调整臂3在整车上恢复到了在工装上时的状态,调整臂3与调整臂安装支架之间的安装角度即为设定值。本实施例有利于保证扭杆弹簧总成5的调整臂3安装角度在每一台车上都是已知的相同的设定值,并且在安装角度确定后,整车姿态可确定,因零部件及车架精度问题,对调节杆螺栓进行微调就可以保证整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既提高了装配有效性,又能避免因整车高度调整不到位而造成的调整臂3拆解重装的返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定位面16与水平面的夹角优选为50°,根据设计计算,扭杆座6水平放置时,调整臂3在车架上安装角度为50°时,整车姿态满足设计要求,不再需要对调节杆的螺栓进行调节,提高了整车装配的效率。

为了使扭杆弹簧1受力更加均匀,扭杆弹簧1与扭杆座6和调整臂3的装配更加便利,本实施例中的调整臂支撑件12和扭杆座固定件14对称设于所述扭杆弹簧支撑件13的两侧。

进一步地,为了使扭杆弹簧1获得更稳定的支撑,提高工装装配的效率,支撑部17设有第一凹槽19,扭杆弹簧1容置于第一凹槽19内。

第一凹槽19优选为圆弧形凹槽,以增加扭杆弹簧1与第一凹槽19的接触面积,减少应力集中,使扭杆弹簧1的受力更加均匀。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18包括第二凹槽20和固定板11,所述扭杆座6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0内,所述扭杆座6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板11抵接,有利于固定部18对扭杆座6进行更加稳固的定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扭杆座6和固定部18连接的可靠性,更好的适应扭杆座6的形状,满足扭杆座6的定位要求,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凹槽20为倒三角凹槽。

为了缩短本实施例的扭杆弹簧总成装配工装的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扭杆弹簧支撑件13可以为板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扭杆座固定件14也优选为板状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加工方便,便于大批量生产。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连接强度,简化工艺,所述调整臂支撑件12、所述扭杆弹簧支撑件13、所述扭杆座固定件14与所述底座15均为焊接连接。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