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脚踏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896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跨骑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脚踏起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跨骑型车辆,已知一种结构,其通过与内燃机的主体连接且配置在后轮侧方的传动箱、和安装在传动箱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传动箱罩而形成在内部收纳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带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传动箱罩上设有吸入来自外部的冷却风的冷却风吸入口、和与该冷却风吸入口相比在导风路径的下游侧将带室的内外连通的冷却风入口,在传动箱罩上支承有脚踏起动装置,该脚踏起动装置具有:驱动部件,其在脚踏轴上设有脚踏驱动齿轮;动力传递部件,其在动力传递轴上设有由脚踏驱动齿轮驱动的脚踏被动齿轮、及向内燃机的曲轴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齿轮;和弹簧部件,其滑动自如地安装在动力传递部件上,动力传递部件以贯穿冷却风入口的方式设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0734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脚踏起动装置中,由于在导风路径上设置弹簧部件,所以弹簧部件上容易附着灰尘等。当灰尘等的附着增加时,将变得难以通过弹簧部件以适当的摩擦来支承动力传递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脚踏起动装置,即使为在导风路径上设有弹簧部件的结构,也能通过弹簧部件以适当的摩擦来支承动力传递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用动力单元的脚踏起动装置,其通过与内燃机20的内燃机主体24连接且配置在后轮14侧方的传动箱55、和安装在该传动箱55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传动箱罩56而形成有在内部收纳带式无级变速器22的带室59,在所述传动箱55或传动箱罩56的至少一方上设有吸入来自外部的冷却风的冷却风吸入口85,在所述传动箱罩56上支承有脚踏起动机构61,该脚踏起动机构61具有:驱动部件90,其在脚踏轴100上设有脚踏驱动齿轮101;动力传递部件92,其在动力传递轴93上设有由所述脚踏驱动齿轮101驱动的脚踏被动齿轮102、及向所述内燃机20的曲轴23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齿轮103;和弹簧部件94,其滑动自如地安装在形成于该动力传递部件92的滑动部104上,所述脚踏起动机构61中的至少所述滑动部104设置在从所述冷却风吸入口85吸入的冷却风的导风路径88上,上述脚踏起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箱罩56上设有保护壁120,其沿所述动力传递轴93的轴向延伸、且从所述滑动部104的外周侧覆盖该滑动部104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保护壁在冷却风的导风路径上设于传动箱罩上且从外周侧覆盖动力传递部件的滑动部,通过该保护壁,能够保护导风路径上的滑动部避免沾染灰尘等。因此,能够防止灰尘等附着到滑动部上,并能通过弹簧部件以适当的摩擦来支承动力传递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脚踏起动装置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保护壁120以在所述导风路径88上与所述滑动部104相比介于上游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保护壁以在导风路径上与滑动部相比介于上游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所以相对于滑动部能够在冷却风的上游侧通过保护壁来保护滑动部,能够有效地保护滑动部避免沾染灰尘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脚踏起动装置中,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传动箱罩56上设有所述冷却风吸入口85、和与该冷却风吸入口85相比在所述导风路径88的下游侧将所述带室59的内外连通的冷却风入口58a,所述动力传递部件92贯穿所述冷却风入口58a,并且所述滑动部104形成在与所述导风路径88上的所述冷却风入口58a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动力传递部件贯穿与冷却风吸入口相比位于下游侧的冷却风入口,并且滑动部形成在与冷却风入口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由此,与滑动部的位置对应地能够缩小保护壁相对于传动箱罩的延伸量,从而能够谋求小型化。另外,由于保护壁的延伸量变小,所以能够防止保护壁阻碍从冷却风入口通过的冷却风的流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脚踏起动装置中,还可以构成为:在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103相比靠所述传动箱罩56侧的位置,所述滑动部104以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103相比为小径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与动力传递齿轮相比靠传动箱罩侧的位置上,滑动部以与动力传递齿轮相比为小径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与小径的滑动部配合地沿径向紧凑地设置保护壁。另外,能够与滑动部的位置配合地缩小保护壁相对于传动箱罩的延伸量。因此,能够使保护壁沿滑动部的径向及轴向紧凑化,并能防止保护壁阻碍冷却风。

另外,在本发明的脚踏起动装置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动力传递齿轮103具有相对于所述动力传递轴93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部位106、和沿所述动力传递轴93的轴向延伸的第二部位107,所述保护壁120与所述第一部位106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保护壁与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部位相对,所以能够与第一部位的尺寸配合地沿径向紧凑地形成保护壁。另外,通过第一部位及保护壁来覆盖滑动部,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滑动部避免沾染灰尘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脚踏起动装置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滑动部104与所述脚踏被动齿轮102相比形成在所述传动箱罩56侧。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滑动部与脚踏被动齿轮相比形成在传动箱罩侧,所以能够与滑动部的位置配合地缩小保护壁相对于传动箱罩的延伸量,从而能够使保护壁紧凑。另外,由于滑动部与动力传递齿轮及脚踏被动齿轮相比位于传动箱罩侧,所以能够从传动箱罩侧向滑动部上进行弹簧部件的组装。

另外,在本发明的脚踏起动装置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保护壁120覆盖所述滑动部104、和所述脚踏被动齿轮102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保护壁覆盖滑动部、和脚踏被动齿轮的至少一部分,所以能够沿轴向增大保护壁覆盖滑动部的范围,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滑动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脚踏起动装置,能够防止向滑动部上附着灰尘等,并能通过弹簧部件以适当的摩擦来支承动力传递部件。

另外,能够通过滑动部的上游侧的保护壁有效地保护滑动部。

另外,能够使保护壁紧凑,并能防止保护壁阻碍冷却风的流动。

进一步地,能够使保护壁沿滑动部的径向及轴向紧凑化。

另外,能够通过第一部位及保护壁有效地保护滑动部避免沾染灰尘等。

另外,能够从传动箱罩侧向滑动部上进行弹簧部件的组装。

另外,能够用保护壁覆盖脚踏被动齿轮,并能沿轴向增大保护壁覆盖滑动部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后部的左视图。

图2是图1的ⅱ-ⅱ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脚踏起动机构的周边部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臂部的局部的ⅳ-ⅳ剖视图。

图5是从车宽方向的内侧观察到的传动箱罩的图。

图6是从车宽方向的内侧观察到的传动箱罩及驱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4中的脚踏起动机构工作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跨骑型车辆

14后轮

15a脚踏起动装置

20发动机(内燃机)

22带式无级变速器

23曲轴

24曲轴箱(内燃机主体)

55传动箱部(传动箱)

56传动箱罩

58a冷却风入口

59带室

61脚踏起动机构

85冷却风吸入口

88导风路径

90驱动部件

92动力传递部件

93动力传递轴

94弹簧部件

100脚踏轴

101脚踏驱动齿轮

102脚踏被动齿轮

103动力传递齿轮

104滑动部

106第一部位

107第二部位

120保护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若无特别记载的话,则前后左右及上下的这些方向的记载与相对于车身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附图标记fr表示车身前方,附图标记up表示车身上方,附图标记lh表示车身左方。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后部的左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设为左右一对的部件仅图示左侧部件。

跨骑型车辆1是具有供落在座椅10上的乘员放置脚的低底盘的脚踏板11的踏板式二轮摩托车,在车身架12的前方具有前轮(未图示),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4轴支承在配置于车辆后部的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5(动力单元)上。

车身架12具备:设置在前端的头管(未图示);从该头管向下方延伸之后再向后方延伸的主车架16;和从主车架16的后端向后上方延伸至车身后端部的左右一对的座椅架17、17。

各座椅架17具备:从主车架16向后上方延伸的倾斜架18、和在倾斜架18的后端折曲且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后部架19。

支承上述前轮的前叉(未图示)操舵自如地轴支承在上述头管上。

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5是将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20与支承后轮14的臂部21一体化的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在臂部21的内部收纳有后述的带式无级变速器22(图2)。后轮14轴支承在臂部21的后端部的后轮车轴14a上。在臂部21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以手动起动发动机20的脚蹬起动踏板37。

发动机20具备:收纳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曲轴23的曲轴箱24(内燃机主体)、和从曲轴箱24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汽缸部25。

汽缸部25从曲轴箱24侧起依次具备汽缸块25a、汽缸头25b及汽缸盖25c。

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5经由与曲轴箱24前部的下部连结的连接部件26而与主车架16的后部连结,并以设置在连接部件26上的枢轴27为中心而上下自由摆动。在臂部21的后端部与左侧的座椅架17之间架设有后悬架28。

发动机20的进气装置具备:空气滤清器盒29、和配置在空气滤清器盒29下游的节气门体30。

空气滤清器盒29由臂部21支承,且配置在臂部21的上表面与左侧的座椅架17之间。节气门体30配置在空气滤清器盒29的前方且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5的上方。节气门体30的上游部与空气滤清器盒29连接,下游部与汽缸头25b上表面的进气口连接。

排气管31在从汽缸头25b的下表面向下方引出之后向右后方延伸,并与配置在后轮14右侧方的消音器32连接。

在发动机20的上方,于左右的倾斜架18、18之间设有能够收纳头盔等物品的储物箱33。

燃料箱34在储物箱33的后方配置于左右的后部架19、19之间。

座椅10从上方覆盖储物箱33及燃料箱34。从上方覆盖后轮14的后挡泥板35配置在燃料箱34的下方。

跨骑型车辆1具备从外侧覆盖储物箱33、燃料箱34及座椅架17、17等的车身罩36。

侧支架38安装在主车架16的后部。主支架39安装在曲轴箱24的下部。

图2是图1的ⅱ-ⅱ剖视图。

曲轴箱24是左右划分的曲轴箱,由一侧(左侧)曲轴箱41和另一侧(右侧)曲轴箱42结合而形成。

一侧曲轴箱41及另一侧曲轴箱42具备与曲轴23正交的支承壁41a及支承壁42a,支承曲轴23的左右的轴承43、43设于支承壁41a及支承壁42a上。在支承壁41a与支承壁42a之间形成有曲轴室46。

在汽缸块25a内往复运动的活塞44经由连杆47在曲轴室46内与曲轴23连结。

曲轴箱24在曲轴室46的另一侧(右侧)侧方具备发电机室45。发电机室45由风扇罩48封闭。

曲轴23在向发电机室45内延伸出的部分上具备通过曲轴23的旋转来发电的发电机49。在发电机49的外侧面上,设有朝向发动机20送风的风扇50。

一侧曲轴箱41具备从外侧覆盖支承壁41a的外侧壁部41b。在外侧壁部41b与支承壁41a之间形成有凸轮链室51。汽缸头25b的气门机构52由从凸轮链室51中通过且架设在曲轴23与气门机构52之间的凸轮链53驱动。

曲轴箱24一体具备与一侧曲轴箱41的外侧部连接且向后方延伸的传动箱部55(传动箱)。传动箱部55从曲轴室46的一侧侧方延伸至后轮14的一侧侧方(左侧侧方)。

具体来说,传动箱部55形成为车宽方向的外侧面开放的箱状。传动箱部55具备以沿着后轮14的一侧外侧面的方式延伸的内侧壁部55a、和从内侧壁部55a的周缘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竖立设置的周壁部55b。一侧曲轴箱41的外侧壁部41b构成内侧壁部55a的前端部。

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5具备将传动箱部55的外侧面的开放部覆盖并封闭的传动箱罩56。

具体来说,传动箱罩56形成为车宽方向的内侧面开放的箱状。传动箱罩56具备与传动箱部55的内侧壁部55a相对的罩侧壁部56a、和从罩侧壁部56a的周缘部的整个圆周向车宽方向内侧竖立设置的罩周壁部56b。

传动箱罩56由铝合金或镁合金等轻金属构成。

通过将传动箱罩56固定在传动箱部55上而构成上述的臂部21。传动箱罩56在罩周壁部56b的内端面与周壁部55b的外端面相配合的状态下通过多个螺栓57(图1)固定。

在臂部21的内侧,设有将臂部21的内侧空间沿车宽方向分隔的导风板58。通过设置导风板58,在臂部21的内侧形成有收纳带式无级变速器22的带室59、和位于带室59的外侧方的脚踏起动机构收纳室60。在脚踏起动机构收纳室60内,收纳有通过脚蹬起动踏板37的操作使发动机20起动的脚踏起动机构61。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5的脚踏起动装置15a至少具备脚踏起动机构61及传动箱罩56而构成。

曲轴23具备贯穿外侧壁部41b向带室59内突出的滑轮支承轴部23a。在臂部21内的后部,设有在带室59内与滑轮支承轴部23a平行地延伸的输出轴62。输出轴62通过设置在传动箱部55上的轴承63、63旋转自如地支承。

在输出轴62上,设有对从带式无级变速器22向后轮14侧的动力传递进行控制的离心式离合器机构64。

带式无级变速器22具备:设置在滑轮支承轴部23a上的驱动部65、设置在输出轴62上的从动部66、和连接驱动部65与从动部66的v型皮带67。

驱动部65具备:卷绕有v型皮带67的驱动滑轮68、与驱动滑轮68相比固定在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上的保持板69、和夹在驱动滑轮68与保持板69之间的辊配重70。

驱动滑轮68具备固定在滑轮支承轴部23a的轴端部上的圆板状的固定滑轮片68a、和在滑轮支承轴部23a上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可动滑轮片68b。辊配重70沿着保持板69的斜面部69a移动。

辊配重70通过因曲轴23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而移动,可动滑轮片68b被该移动的辊配重70推动,从而向固定滑轮片68a侧沿轴向移动。

v型皮带67夹持在可动滑轮片68b与固定滑轮片68a之间。

固定滑轮片68a在由滑轮支承轴部23a的轴端部穿插其中且与层差部23b抵接的状态下通过紧固在该轴端部上的螺母71固定。

在固定滑轮片68a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翼状的送风风扇72。

带式无级变速器22的从动部66具备:经由轴承73、73而旋转自如地与输出轴62的外周部嵌合的外轴74;设置在外轴74上的从动滑轮75;和将从动滑轮75沿轴向弹压的螺旋弹簧76。

从动滑轮75具备固定在外轴74上的固定滑轮片75a、和在外轴74上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可动滑轮片75b。可动滑轮片75b由螺旋弹簧76弹压以向固定滑轮片75a侧移动。v型皮带67夹持在可动滑轮片75b与固定滑轮片75a之间。

带式无级变速器22通过可动滑轮片68b及可动滑轮片75b沿轴向位移,而使相对于v型皮带67的滑轮直径发生变化,并且无级改变变速比。

离合器机构64具备:固定在外轴74的外端部上的圆板状的离合器片79、支承在离合器片79上的多个离合器瓦80、和固定在输出轴62的外端部上的杯状的离合器壳体81。螺旋弹簧76安装在离合器片79与可动滑轮片68b之间。

当曲轴23的输出经由v型皮带67传递至从动滑轮75时,外轴74在输出轴62上旋转,且离合器瓦80通过该旋转的离心力向外周侧移动。而且,当离合器瓦80与离合器壳体81的内周面摩擦卡合时,离合器机构64变成连接状态,且输出轴62与外轴74一体旋转。

输出轴62的旋转经由以中间轴82a和多个齿轮构成的减速机构82向后轮车轴14a传递。

图3是图2中的脚踏起动机构61的周边部的结构的放大图。

传动箱罩56在罩周壁部56b的前表面上具备朝向前方开口的筒状的冷却风吸入口85。

如图1所示,冷却风吸入口85经由向前方延伸的管道86与车身架12中的位于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5前方的部分连接。从车身架12的进气孔(未图示)被吸入中空的车身架12内的空气通过管道86并从冷却风吸入口85流入脚踏起动机构收纳室60及带室59内。

图4是图1中的臂部21的局部的ⅳ-ⅳ剖视图。图5是从车宽方向的内侧观察到的传动箱罩56的图。此外,在图5中示出了将导风板58拆卸下来之后的状态。

参照图2~图5,导风板58在前后方向上自从侧方覆盖驱动滑轮68的位置起延伸到从动滑轮75前方的位置为止。导风板58在滑轮支承轴部23a的延长线上具备使带室59内外连通的冷却风入口58a。冷却风入口58a是使脚踏起动机构收纳室60的前部与带室59的前部连通的开口。导风板58通过紧固在传动箱罩56的内表面上的固定螺栓56c(图4)而固定在传动箱罩56上。

传动箱罩56在罩周壁部56b的下表面上具备使带室59与臂部21的外侧连通的冷却风出口87(图3)。冷却风出口87在导风板58的后方设于从动滑轮75的附近。

从冷却风吸入口85流入脚踏起动机构收纳室60的冷却风w通过冷却风入口58a流到带室59内,对带式无级变速器22及离合器机构64等进行冷却,并从冷却风出口87排出到外部。冷却风w的流动通过送风风扇72的旋转而得到促进。

即,在臂部21的内侧形成有导风路径88,其供冷却风w从冷却风吸入口85流到脚踏起动机构收纳室60内,接着从冷却风入口58a流到带室59内,并且之后冷却风w从冷却风出口87排出。

脚踏起动机构61具备:脚蹬起动踏板37;通过基于脚蹬起动踏板37的蹬踏操作而直接旋转的驱动部件90;将驱动部件90弹压至初始位置的复位弹簧91;和由驱动部件90驱动且使曲轴23旋转的动力传递部件92。

进一步地,脚踏起动机构61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承动力传递部件92的动力传递轴93;限制驱动部件90的旋转的弹簧部件94;引导弹簧部件94的弹簧引导部95;一体设置在曲轴23上的曲轴侧被动齿轮96;和支承复位弹簧91的一端91a的复位弹簧支承部97。

具体来说,驱动部件90具备:以沿车宽方向贯穿罩侧壁部56a的方式设置的脚踏轴100、和固定在脚踏轴100的内端部上的脚踏驱动齿轮101。

罩侧壁部56a具备从其内表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筒状的脚踏轴支承毂部56d。脚踏轴100与脚踏轴支承毂部56d的内周部嵌合并由其支承。

脚蹬起动踏板37固定在脚踏轴100从罩侧壁部56a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轴端部上。

如图5所示,脚踏驱动齿轮101是以半圆的圆板状形成的齿轮,其中心部与脚踏轴100结合。脚踏驱动齿轮101在外周部上具备与动力传递部件92啮合的齿部101a。脚踏驱动齿轮101是齿部101a相对于轴线呈螺旋状形成的斜齿轮。

复位弹簧91是扭转螺旋弹簧,其以使螺旋部的内周部与脚踏轴支承毂部56d的外周部嵌合的方式设置。复位弹簧91的一端91a由复位弹簧支承部97支承,另一端91b与脚踏驱动齿轮101连结。

罩侧壁部56a在与脚踏轴支承毂部56d相比靠前方的位置具备从其内表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筒状的动力传递轴支承毂部56e。

动力传递轴93的外端部从车宽方向内侧与动力传递轴支承毂部56e嵌合,且相对于动力传递轴支承毂部56e以无法旋转的方式固定。

动力传递部件92一体地具备与脚踏驱动齿轮101啮合的脚踏被动齿轮102、和与曲轴侧被动齿轮96啮合的动力传递齿轮103。动力传递部件92及动力传递轴93相对于曲轴23同轴地配置。

脚踏被动齿轮102在中心具备形成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圆筒状且供动力传递轴93穿插的支承孔102a。脚踏被动齿轮102以动力传递轴93为中心自由旋转,并在动力传递轴93上能够沿轴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动力传递部件92由固定在动力传递轴支承毂部56e上的动力传递轴93轴支承,所以在经由动力传递部件92对动力传递轴93作用了弯矩的情况下,动力传递轴93的歪斜量很小。因此,能够缩小动力传递部件92的松动。另外,由于动力传递轴93及动力传递部件92由钢铁材料构成,所以即使是动力传递部件92相对于动力传递轴93滑动的结构,耐磨性也很高。

脚踏被动齿轮102在外周部上具备供脚踏驱动齿轮101的齿部101a啮合的齿部102b。脚踏被动齿轮102是齿部102b相对于轴线呈螺旋状形成的斜齿轮。

脚踏被动齿轮102在车宽方向的外端部、即罩侧壁部56a侧的端部上具备外径比齿部102b小的滑动部104。

滑动部104具备:滑动部104的外周面以环状凹陷而成的槽部104a、和外周部从槽部104a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前端变得细窄的锥形部104b。在锥形部104b的前端与动力传递轴支承毂部56e之间安装有垫圈105。

动力传递齿轮103固定在脚踏被动齿轮102的车宽方向的内端部、即曲轴23侧的端部上。动力传递部件92以从脚踏起动机构收纳室60侧贯穿导风板58的冷却风入口58a的方式设置,动力传递齿轮103位于带室59内。

具体来说,动力传递齿轮103具备:从脚踏被动齿轮102的内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圆板状的第一部位106、和从第一部位106的周缘部向曲轴23侧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第二部位107。

动力传递齿轮103与曲轴侧被动齿轮96及螺母71相对地配置。第二部位107与螺母71相比内径形成得大,螺母71收纳在第二部位107的内侧。

在第二部位107的前端部,沿圆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与曲轴侧被动齿轮96啮合的齿部107a。

曲轴侧被动齿轮96具备:以圆板状形成的基部96a;和从基部96a的周缘部朝向动力传递齿轮103侧突出、且与动力传递齿轮103啮合的齿部96b。齿部96b沿圆周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曲轴侧被动齿轮96穿插于滑轮支承轴部23a,且夹持在螺母71与固定滑轮片68a之间。

由于脚踏驱动齿轮101及脚踏被动齿轮102是斜齿轮,所以当通过脚踏驱动齿轮101使脚踏被动齿轮102转动时,动力传递部件92通过推力而沿轴向移动。而且,当动力传递部件92向曲轴23侧移动时,动力传递齿轮103的第二部位107的齿部107a与曲轴侧被动齿轮96的齿部96b啮合。

第二部位107及曲轴侧被动齿轮96构成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在动力传递齿轮103与曲轴侧被动齿轮96的相对旋转的方向为一方向时,曲轴侧被动齿轮96与第二部位107啮合;而在相对旋转的方向为另一方向时,解除曲轴侧被动齿轮96与第二部位107的啮合。

具体来说,齿部107a及齿部96b在圆周方向的一面具有以朝向前端侧变得细窄的方式倾斜的斜面部,并在圆周方向的另一面具备沿轴向笔直延伸的纵壁部。而且,第二部位107及曲轴侧被动齿轮96在上述纵壁部彼此抵接的旋转方向上,单向离合器变成连接状态,而在上述斜面部彼此抵接的旋转方向上,动力传递部件92向罩侧壁部56a侧移动,且单向离合器变成切断状态。

弹簧部件94安装在动力传递部件92的滑动部104的槽部104a上。弹簧部件94是通过弯曲加工等使线材折曲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的弹簧。

弹簧部件94具有:向与动力传递部件92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夹持部110、110;和将夹持部110、1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彼此连结的连结部111。夹持部110、1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彼此并不连结,这些另一端之间是开放的。

连结部111相对于夹持部110、110大致呈直角地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即罩侧壁部56a侧折曲延伸。

弹簧部件94以在夹持部110、110之间夹着滑动部104的方式安装在滑动部104上。夹持部110、110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具备与滑动部104的槽部104a卡合的卡合部110a、110a。卡合部110a、110a形成为沿着槽部104a的形状的圆弧状。

图6是从车宽方向的内侧观察到的传动箱罩56及驱动部件90的立体图。

参照图4~图6,弹簧引导部95在传动箱罩56上设于动力传递部件92的前下方。弹簧引导部95具有以从前后方向夹着弹簧部件94的下端的连结部111的方式配置的一对肋95a、95a。肋95a、95a从罩侧壁部56a的内表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竖立设置。

弹簧部件94通过连结部111夹在肋95a、95a之间而限制了以滑动部104为中心的旋转。即,肋95a、95a是弹簧部件94的止转部件。由于肋95a、95a位于动力传递部件92的前下方,所以弹簧部件94在侧视角度下以与垂直相比稍微向后倾斜的姿势配置。

弹簧部件94通过经由滑动部104夹持动力传递部件92而限制了动力传递部件92的旋转。虽然动力传递部件92的脚踏被动齿轮102与脚踏驱动齿轮101啮合,但由于在脚踏被动齿轮102与脚踏驱动齿轮101之间存在齿隙,所以当动力传递部件92因振动等旋转时会产生声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弹簧部件94能够限制动力传递部件92的旋转,所以能够防止因动力传递部件92的松动而产生声音。

在通过脚踏起动机构61起动发动机20时,动力传递部件92通过脚踏驱动齿轮101而强制旋转,并抵抗摩擦地旋转,该摩擦是在滑动部104上产生的基于弹簧部件94的卡合部110a、110a所出现的摩擦。在滑动部104上,能够为了使动力传递部件92平滑地旋转而涂敷润滑脂。

复位弹簧支承部97是从罩侧壁部56a的内表面向车宽方向内侧竖立设置的销状部件。如图5所示,复位弹簧支承部97隔着动力传递部件92位于肋95a、95a的相反侧、即动力传递部件92的上方,并且以从车宽方向内侧将夹持部110、110的另一端部之间贯穿的方式设置。还能通过复位弹簧支承部97使弹簧部件94止转。

如图4所示,复位弹簧91的一端91a与夹持部110、110相比在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上与复位弹簧支承部97连结。

传动箱罩56具备从罩侧壁部56a朝向夹持部110、110的另一端部突出的突出部112。突出部112具备:沿着前侧的夹持部110的另一端部的前缘向上下延伸的前壁112a;沿着后侧的夹持部110的另一端部的后缘向上下延伸的后壁112b;和与夹持部110的另一端的前端面相对、且连接前壁112a与后壁112b的上壁112c。

突出部11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前端112d(图4)与夹持部110、110的另一端部相比位于罩侧壁部56a侧。

图7是表示图4中的脚踏起动机构61工作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3~图5及图7,当为了使发动机20起动而操作脚蹬起动踏板37时,脚踏驱动齿轮101沿图5的旋转方向r1旋转,动力传递部件92沿旋转方向r2旋转。由此,动力传递部件92向曲轴23侧移动,动力传递齿轮103与曲轴侧被动齿轮96啮合,从而使曲轴23旋转。与此同时,通过控制点火及燃料供给来起动发动机20。

这时,动力传递部件92相对于被肋95a、95a止转后的弹簧部件94而相对旋转,弹簧部件94在保持止转后的状态的情况下沿着肋95a、95a的内表面被引导,如图7所示地与动力传递部件92一起向曲轴23侧沿轴向移动。

当发动机20起动时,曲轴23的转速高于动力传递部件92的转速,由此,动力传递部件92受到曲轴侧被动齿轮96的齿部96b的斜面部推挤而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从而使基于单向离合器的连接解除。

之后,当脚蹬起动踏板37的操作被解除时,脚踏驱动齿轮101通过复位弹簧91的弹压力而返回至初始位置。与此同时,动力传递部件92通过脚踏驱动齿轮101而向旋转方向r2的相反方向旋转并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从而返回至罩侧壁部56a侧的原位置。

参照图3~图7,传动箱罩56一体具备从罩侧壁部56a沿动力传递轴93的轴向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保护壁120。

保护壁120位于动力传递部件92的前方侧,并从前方侧覆盖动力传递部件92来进行保护。

具体来说,保护壁120在动力传递部件92的轴向上延伸至动力传递齿轮103的第一部位106附近为止,并从前方覆盖着脚踏被动齿轮102及滑动部104。保护壁120竖立设置在动力传递轴支承毂部56e的基端部上。

保护壁120以沿着脚踏被动齿轮102的外周部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

保护壁120在动力传递部件92的径向上设于与第一部位106的外周部重叠的位置上,其以动力传递轴93为中心的情况下的外径与第二部位107的外径大致相等。保护壁120的轴向的前端部120a与第一部位106的外侧面相对。

保护壁120仅设在动力传递齿轮103的前方,设有保护壁120的圆周方向的范围比180°小。

如图3所示,保护壁120在冷却风w的导风路径88上与滑动部104相比位于前方侧,并在冷却风w的流动方向上与滑动部104相比位于上游侧。由此,流入脚踏起动机构收纳室60内的冷却风w在碰到保护壁120后向下游侧流动,能够通过保护壁120防止冷却风w直接碰到滑动部104。因此,能够防止冷却风w中包含的灰尘等附着到滑动部104上。另外,即使是在滑动部104上涂敷有润滑脂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灰尘等附着到润滑脂上。

虽然动力传递部件92的动力传递齿轮103以贯穿导风板58的冷却风入口58a的方式设置,但是保护壁120覆盖着位于脚踏起动机构收纳室60内的脚踏被动齿轮102及滑动部104,且在导风路径88上与冷却风入口58a相比位于上游。由此,能够与脚踏被动齿轮102及滑动部104的尺寸配合地缩小保护壁120的轴向的延伸量,从而能够紧凑地设置保护壁120。

另外,滑动部104在与动力传递齿轮103相比靠罩侧壁部56a侧的位置上与动力传递齿轮103相比形成为小径,保护壁120在与动力传递齿轮103相比靠罩侧壁部56a侧的位置上覆盖着滑动部104。因此,能够与小径的滑动部104配合地使保护壁120在径向上紧凑,并能使保护壁120在轴向上紧凑。

进一步地,保护壁120的前端部120a靠近动力传递齿轮103的第一部位106且与第一部位106的外侧面相对,保护壁120的前端部120a侧由第一部位106封闭。因此,能够抑制冷却风w从前端部120a侧流入滑动部104,从而能够抑制灰尘等附着到滑动部104上。

当组装脚踏起动机构61时,首先在传动箱罩56上组装驱动部件90及复位弹簧91。接着,将弹簧部件94组装到传动箱罩56上。在此,弹簧部件94通过肋95a、95a及复位弹簧支承部97来定位。

然后,将动力传递部件92以使齿部102b沿着脚踏驱动齿轮101的齿部101a的方式从车宽方向内侧沿轴向插入,并由固定在传动箱罩56侧的动力传递轴93穿插其中进行组装。这时,滑动部104的锥形部104b在推动扩张弹簧部件94的卡合部110a、110a的同时由弹簧部件94穿插其中,最后,卡合部110a、110a与滑动部104的槽部104a卡合。

如图5所示,适当组装弹簧部件94能够通过弹簧部件94的另一端部位于突出部112的内侧来进行确认。此外,为了用于确认弹簧部件94的组装状态,还可以代替突出部112设置凹部或刻印等。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脚踏起动装置15a通过与发动机20的曲轴箱24连接且配置在后轮14侧方的传动箱部55、和安装在传动箱部55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传动箱罩56而形成有在内部收纳带式无级变速器22的带室59,在传动箱罩56上设有吸入来自外部的冷却风w的冷却风吸入口85,在传动箱罩56上支承有脚踏起动机构61,该脚踏起动机构61具有:驱动部件90,其在脚踏轴100上设有脚踏驱动齿轮101;动力传递部件92,其在动力传递轴93上设有由脚踏驱动齿轮101驱动的脚踏被动齿轮102、及向发动机20的曲轴23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齿轮103;和弹簧部件94,其滑动自如地安装在形成于动力传递部件92上的滑动部104上,脚踏起动机构61中的至少滑动部104设置在从冷却风吸入口85吸入的冷却风w的导风路径88上,在传动箱罩56上设有保护壁120,其沿动力传递轴93的轴向延伸、且从滑动部104的外周侧覆盖该滑动部104的至少一部分。由此,通过在导风路径88上设于传动箱罩56上且从外周侧覆盖滑动部104的保护壁120,能够保护导风路径88上的滑动部104避免沾染灰尘等。因此,能够防止灰尘等附着到滑动部104上,并能通过弹簧部件94以适当的摩擦来支承动力传递部件92。

另外,由于保护壁120以在导风路径88上与滑动部104相比介于上游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所以相对于滑动部104能够在冷却风w的上游侧通过保护壁120来保护滑动部104,能够有效地保护滑动部104避免沾染灰尘等。

另外,在传动箱罩56上设有冷却风吸入口85、和与冷却风吸入口85相比在导风路径88的下游侧将带室59的内外连通的冷却风入口58a,动力传递部件92贯穿冷却风入口58a,并且滑动部104形成在与导风路径88上的冷却风入口58a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由此,与滑动部104的位置对应地能够缩小保护壁120相对于传动箱罩56的延伸量,从而能够谋求小型化。另外,由于保护壁120的延伸量变小,所以能够防止保护壁120阻碍从冷却风入口58a通过的冷却风w的流动。

进一步地,在与动力传递齿轮103相比靠传动箱罩56侧的位置上,滑动部104以与动力传递齿轮103相比为小径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与小径的滑动部104配合地沿径向紧凑地设置保护壁120。另外,能够与滑动部104的位置配合地缩小保护壁120相对于传动箱罩56的延伸量。因此,能够使保护壁120沿滑动部104的径向及轴向紧凑化,并能防止滑动部104阻碍冷却风。

另外,动力传递齿轮103具有相对于动力传递轴93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部位106、和沿动力传递轴93的轴向延伸的第二部位107,保护壁120与第一部位106相对。由此,能够与第一部位106的尺寸配合地沿径向紧凑地形成保护壁120。另外,通过第一部位106及保护壁120来覆盖滑动部104,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滑动部104避免沾染灰尘等。

另外,由于滑动部104与脚踏被动齿轮102相比形成在传动箱罩56侧,所以能够配合滑动部104的位置来缩小保护壁120相对于传动箱罩56的延伸量,从而能够使保护壁120紧凑。另外,由于滑动部104与动力传递齿轮103及脚踏被动齿轮102相比位于传动箱罩56侧,所以能够从传动箱罩56侧向滑动部104上进行弹簧部件94的组装。

另外,由于保护壁120覆盖滑动部104、和脚踏被动齿轮102的至少一部分,所以能够沿轴向增大保护壁120覆盖滑动部104的范围,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滑动部104。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一种形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动力传递部件92由固定在动力传递轴支承毂部56e上的动力传递轴93轴支承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在动力传递部件92上以相对于动力传递部件92无法转动的方式一体形成动力传递轴,使该动力传递轴与动力传递轴支承毂部56e的内周部嵌合,并在动力传递轴支承毂部56e的内周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动力传递轴。这种情况下,由于脚踏驱动齿轮101与上述动力传递轴的轴支承部之间的距离比上述实施方式大,所以动力传递轴的歪斜量容易比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变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传动箱罩56上设置冷却风吸入口85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冷却风吸入口还可以设置在传动箱部55或传动箱罩56的至少一方上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传动箱罩56一体具备保护壁120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构成为在传动箱罩56上安装与传动箱罩56分别单独形成的保护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