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352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拖拉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拖拉机。



背景技术:

随着对土地耕作价值要求及耕作效率的提升,传统的农机耕作、操纵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a、耕作方式由传统单一型耕作改为复合型作业,操纵方式由单手柄作业改为多手柄、电控等方式作业,在操作空间方面占用比重加大,导致人员操纵、活动区域减少。要确保在舒适的前提下长时间作业,避免疲劳这一需求,就需要对驾驶舱整体布局从人机工程等方面进行全新优化,改变传统作业坐姿;现有的拖拉机驾驶室结构相对复杂、视野窄,无法满足上述需求;

b、复合型作业对于车况、地况、机具等的观察面增加,在确保安全、高效的基础上对视野的要求极高,传统意义上的六柱型驾驶室造成的盲区已严重影响作业安全系数;

c、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度提升,直接体现在排放标准的提升,导致发动机对进风量的要求更高,机罩的设计必须满足高标准、高要求的性能需求;现有的拖拉机结构无法满足上述标准。

基于上述拖拉机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拖拉机,旨在解决现有拖拉机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拖拉机,包括机体和驾驶室,驾驶室设置于所述机体上;还包括机罩;驾驶室的骨架为四立柱结构;机罩设置于驾驶室前端,机罩前端设有机罩前网板,机罩两侧分别设有左进风网板和右进风网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左侧后网板和右侧后网板;机罩前网板上还设有包括上进风网板;左侧后网板和右侧后网板分别设置于机罩的两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左侧后网板和右侧后网板;机罩前网板上还设有包括上进风网板;左侧后网板和右侧后网板分别设置于机罩的两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结构;散热结构设置于机罩内;散热结构位于左进风网板和右进风网板之间,并且散热结构位于机罩前网板与驾驶室之间。

进一步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隔风板以及海绵;隔风板设置于散热器后端面;海绵设置于机罩和隔风板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内置空滤器;内置空滤器设置于散热结构前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减震机构;减震结构分别设置于驾驶室前支撑和驾驶室后支撑上;驾驶室前支撑和驾驶室后支撑分别设置于机体上,用于支撑驾驶室。

进一步地,减震机构包括一级减震部和二级减震部;一级减震部和二级减震部通过支撑轴连接;一级减震部为橡胶件;二级减震部液压减震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蒸发器;蒸发器设置于驾驶室后下方,位于机体和驾驶室之间。

进一步地,四立柱结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以及第四横梁;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以及第四立柱分别位于驾驶室四周;第一横梁用于连接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第二横梁用于连接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第三横梁用于连接第四立柱和第一立柱;第四横梁用于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把六柱驾驶室改为四柱驾驶室,减少立柱包边、侧窗等零部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简化结构;取消驾驶室骨架顶端安装蒸发器,把空调汽系统安装在驾驶室下端,优化装配程序,提高装配效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使得拖拉机整机布置相对紧凑、合理,且较符合人机工程设计,各个部件组成相对独立,优化装配程序,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空调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机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近光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远光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散热结构部分剖视图;

图8为图7沿a-a部分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驾驶室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驾驶员视野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驾驶员视野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驾驶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减震机构部分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减震机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空滤器部分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一种拖拉机侧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驾驶室;21、第一立柱;22、第二立柱;23、第四立柱;24、第一横梁;25、第二横梁;26、第三横梁;27、第四横梁;28、操纵杆;29、按钮;230、门骨架;231、门扶手;3、蒸发器;4、机罩;41、上进风网板;42、右进风网板;43、机罩前网板;44、左进风网板;45、散热结构;451、散热器;452、隔风板;453、海绵;46、左侧后网板;47、近光灯;48、远光灯;5、前轮;6、后轮;7、减震机构;71、一级减震部;72、二级减震部;73、支撑轴;74、驾驶室前支撑;75、驾驶室后支撑;8、内置空滤器;9、天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均相对本实施例结构而言。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拖拉机,包括机体1、驾驶室2、蒸发器3和机罩4;驾驶室2通过驾驶室前支撑74和驾驶室后支撑75设置于机体1上;驾驶室2的骨架为四立柱结构;机罩4设置于驾驶室2的前端,机罩4的前端设有机罩前网板43,机罩4的两侧分别设有左进风网板44和右进风网板42,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并储备进风量,为发动机排放升级做好准备;进一步地,机罩前网板43、左进风网板44及右进风网板42均为网孔结构,这样可以加大机罩进、出风面积,满足并储备发动机排放升级对机罩进、出风要求;进一步地,机罩4上端的灯具为两个近光灯47,近光灯47为透镜灯,且左右对称;机罩4下端灯具为两个远光灯48,且左右对称,通过采用单灯形式、透镜灯结构,最大化缩小灯具的外观尺寸,达到增大前网板进风面积的效果,减小灯具外形尺寸,加大进风面积。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3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拖拉机还包括左侧后网板46和右侧后网板;机罩前网板43上还设有包括上进风网板41;左侧后网板46和右侧后网板分别对称设置于机罩4的两侧;左侧后网板46和左进风网板之间距离h为xx至xx;和/或右侧后网板和右进风网板42之间距离为xx至xx,这样通过加大机罩进、出风面积,满足并储备发动机排放升级对机罩进、出风要求。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7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拖拉机还包括散热结构45,散热结构45包括散热器451、隔风板452以及海绵453;其中,散热结构45设置于机罩内,并采用风扇吸风式散热机构,防止机罩左、右侧板后端网板出来的热风不被吸进机罩左、右进风网板形成混流循环;散热结构45位于左进风网板44和右进风网板42之间,并且散热结构45位于机罩前网板43与驾驶室2之间;隔风板452设置于散热器451的后端面;海绵453设置于机罩4和隔风板452之间;本实施例中,水箱散热器工作原理为:发动机通过风扇吸风结构,将机罩外的自然风通过机罩前网板、上进风网板、左进风网板及右进风网板快速通过水箱散热器散热孔,带走水箱散热器散发的热量,降低水箱散热器内冷却液温度,形成的热风从水箱散热器后端排出;通过增加隔风板,避免热风回流造成散热器高温;合理布置机罩左、右侧后网板,加大出风面积,优化热风流通路径;其中,如图8所示,在水箱散热器后端面设置隔风板452,并通过海绵453保证与机罩4之间的密封;隔风板452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阻止水箱散热器后端的热风被发动机风扇的吸力吸到发动机前端,形成热风混流,影响散热效果;机罩左、右侧板后端网板通过水箱散热器进入隔风板后端的热风,经过机罩左、右侧板后端网板(机罩左、右侧板后端网板为左右对称)排出,保证热风不滞留在机罩内部,形成良好的进出风循环系统。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拖拉机还包括内置空滤器8;内置空滤器8设置于散热结构前端;空滤器8内置于机罩内,减少驾驶室前端障碍物,并且采用四柱结构驾驶室整机内置式空滤器,相比六柱结构驾驶室整机外置式空滤器,减少驾驶员前端障碍物,开阔驾驶员视野;并且可以减少立柱数量,从而减少驾驶室玻璃数量,加大左、右门玻璃,加大后窗玻璃,既满足驾驶员视野面积,又提升了产品品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3、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拖拉机还包括减震机构7;减震结构7分别设置于驾驶室前支撑73和驾驶室后支撑74上;驾驶室前支撑74和驾驶室后支撑75分别设置于机体1上,用于支撑驾驶室2;减震机构7包括一级减震部71和二级减震部72;一级减震部71和二级减震部72通过支撑轴73连接;并且一级减震部71为橡胶件;二级减震部72液压减震机构;通过采用橡胶、液压相结合的二级减震机构,实现双减震功能,消除底盘与驾驶室的共振隐患,提高驾驶舒适性。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拖拉机还包括蒸发器3;蒸发器3设置于驾驶室2的后下方,位于机体1和驾驶室2之间;本发明通过合理布置空调蒸发器位置,减小驾驶室顶盖厚度,达到降低整机高度(重心)的目的;降低产品高度的重心,提高产品安全性能、通过性能及运输方便性,提升驾驶室内制冷、制热性能,又释放驾驶室顶盖上方空间,对整机造型设计提供有力条件。如图2所示,序号p1所指的箭头代表下出风口,从蒸发器直接出风,负责驾驶室下方制冷和供暖;序号p2所指的箭头代表仪表台出风口,负责驾驶室中部及上部制冷和供暖;序号p3所指的箭头代表前出风口,负责驾驶室玻璃的除霜、除雾;本发明通过大量试验,对空调蒸发器、出风口等进行合理布置,释放驾驶室顶盖上方空间,对整机造型设计提供有力条件。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9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驾驶室骨架的四立柱结构包括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第三立柱、第四立柱23、第一横梁24、第二横梁25、第三横梁26以及第四横梁27;其中,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第三立柱以及第四立柱23分别位于驾驶室2的四周;第一横梁24用于连接第二立柱22和第三立柱;第二横梁25用于连接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23;第三横梁26用于连接第四立柱23和第一立柱21;第四横梁27用于连接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四柱结构驾驶室拖拉机产品既达到减少零部件的效果,又到达减小盲区、省成本及提升产品品质的效果;本发明通过优化立柱数量,共计减少多个部件总成;其中包括左、右挡泥板后圈梁,左、右后窗锁,左、右侧窗玻璃,左、右中立柱合件,左、右侧窗密封胶条,顶盖左、右后侧圈梁合件,左、右侧窗上铰链合件,左、右中立柱包边,左、右侧窗下铰链合件;驾驶室骨架由六根根立柱优化为四根立柱,达到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减少驾驶室左、右中立柱,提升驾驶员左、右侧工作视野;通过增加天窗(置于顶盖前端),保证驾驶员正常抬头前端视野;通过对机罩大小、前端高度及侧板形状的合理布置,提升驾驶员正前方及左、右观察窗工作视野;如图10、图11所示:序号a表示驾驶员正常抬头视线角度,理论上需要30°,实际达到35°,序号b表示驾驶员正常低头视线角度,理论上35°,实际达到55°,序号c表示驾驶员正常扭头视线角度,理论上135°,实际达到230°,序号d表示驾驶员回头视线角度,无理论值,实际达到110°,序号e表示驾驶员前视野,理论上要求距离小于5800mm,本机型通过对机罩的合理优化,能到达5450mm。以上数据证实,通过四柱结构驾驶室的设计、机罩、天窗的合理布置,从根本上解决驾驶室员视野盲区问题。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1所示,天窗9前置,设置于驾驶室顶端前侧,并采用有机透视玻璃结构,既增加驾驶员前上方视野,又提升了产品品质;优化人机工程布置,改善机手操纵环境;如图12所示,采用集成化、集中化的布置思路,对各操纵杆件、操控按钮、功能件等进行合理布置,提升机手的操作舒适性;操纵杆件28:把多路阀操纵杆件、提升器操纵杆件、pto操纵杆件集中在同一个区域内,实现操纵的集中化;操控按钮29:把所有灯具开关全部聚集在一个区域内,实现电器按钮的集中化;进一步地,采用颜色合理搭配改善人体疲劳强度的设计方法,对内饰及玻璃颜色进行合理搭配、合理布置门骨架,既达到加强玻璃强度的效果,又起到上车扶手的作用,采用无框架玻璃设计形式(左、右门总成为对称件,图十三体现左门合件),提升产品外观品质;如图16所示,为保证玻璃强度,增加门骨架230,并通过设计、实验,对门骨架进行合理布置,为保证人机工程最优化,在门骨架230上设有门扶手231,并调整到最优位置,方便开、关门,驾驶员上、下车时还起到上车扶手的作用;进一步地,合理布置后窗骨架,既达到加强玻璃强度的效果及扶手功能,又满足开窗人机工程要求;上述方案采用无框架玻璃设计形式,提升产品外观品质,为保证玻璃强度,增加后窗玻璃骨架,并通过设计、实验,对后窗玻璃骨架进行合理布置,方便开、关后窗户。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采用不同的颜色及颜色搭配对驾驶员的视觉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反复试验及最优化方案,四柱结构驾驶室机型颜色搭配如下:各玻璃件采用蓝色,内顶盖采用灰白色,各立柱包边、仪表台、挡泥板内饰采用浅灰色,地板垫采用浅黑色。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把六柱驾驶室改为四柱驾驶室,减少立柱包边、侧窗等零部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简化结构;取消驾驶室骨架顶端安装蒸发器,把空调汽系统安装在驾驶室下端,优化装配程序,提高装配效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使得拖拉机整机布置相对紧凑、合理,且较符合人机工程设计,各个部件组成相对独立,优化装配程序,提高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