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7564发布日期:2018-08-04 12:1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滑板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折叠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滑板车包括踏板、前后轮、立杆以及布置在立杆上端的手把,手把呈横向布置,横向布置的手把有利于更好地操纵平衡车,实现平衡车的转向等功能,是一种非常省略的运动器械。

为了便于携带,现在的滑板车都可以实现折叠功能,将操纵杆贴合在滑板车的踏板上以便于放置。

现有技术中,滑板车折叠只是将操纵杆向下折叠贴合在滑板车的踏板上,由于立杆以及踏板的长度度较长,因此即使完成折叠,滑板车仍然占有很大的面积,并且在携带出行时也极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折叠滑板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的滑板车折叠后仍然占有很大空间不便携带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折叠滑板车,包括前踏板、与所述前踏板的后端铰接的后踏板以及与所述前踏板的前端铰接的立杆,所述后踏板通过第一折叠结构与所述前踏板的后端铰接,所述立杆的下端通过第二折叠结构与所述前踏板的前端铰接;所述后踏板绕所述第一折叠结构摆动至与所述前踏板呈同一水平展开状态,或摆动至所述前踏板的下端部,所述立杆绕所述第二折叠结构摆动至与所述前踏板呈展开状,或摆动至与所述前踏板的上端部叠合;所述立杆的上端具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立杆形成有贯穿所述立杆长度方向的第一镂空区域,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下端部嵌入在所述第一镂空区域中,所述第一伸缩杆沿所述立杆的长度方向伸进所述第一镂空区域中或远离所述立杆呈伸长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后踏板的下端部的后端具有后滑轮,所述前踏板的下端部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容腔,所述后踏板摆动至与所述前踏板的下端部时,所述后滑轮置于所述容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前踏板的侧边铰接有用于支撑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摆动至朝下延伸布置或摆动呈弯折状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具有朝向前踏板的内端部,所述支撑架的内端部朝内设有卡扣,所述后踏板的下端部的侧边形成有卡腔,所述卡扣嵌入进所述卡腔实现所述后踏板与所述前踏板的叠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前踏板的上端部与所述后踏板的上端部通过扣接结构固定,所述扣接结构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前踏板上端部的卡片以及形成在所述后踏板上端部的卡槽,所述卡片朝向所述后踏板的一端形成有卡钩,所述卡片摆动至与前踏板呈叠合状态,所述卡钩嵌入所述卡槽实现展开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前踏板的前端具有与所述前踏板铰接的摆动块,所述摆动块的前端通过第二折叠结构与所述立杆铰接,所述摆动块的下端部具有前滑轮,所述摆动块相对与所述前踏板分别朝所述前踏板的两侧进行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叠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立杆的下端两侧的铰接片,两侧的所述铰接片分别置于所述摆动块的两侧并与所述摆动块的两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端还具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伸缩杆长度方向的第二镂空区域,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下端部嵌入在所述第二镂空区域中,所述第二伸缩杆沿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长度方向伸进所述第二镂空区域中或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杆呈伸长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横向穿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所述控制杆活动连接的手把,所述手把摆动至与所述控制杆呈同一直线或摆动至与所述控制杆呈弯折状。

进一步地,所述手把摆动至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长度方向并相对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呈并列平行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折叠滑板车,在第一伸缩杆呈伸长状态,立杆摆动至与前踏板呈展开状并且后踏板与前踏板的上端面呈同一水平面即呈同一水平状态时,该折叠滑板车为使用状态;而在将立杆摆动至叠合在前踏板上时,此时该折叠滑板车呈长条状,可以放置在纵向空间较大的位置;进一步的,将伸缩杆沿立杆的长度方向嵌入镂空区域,并将后踏板摆动至前踏板的下端部,此时极大的减少了该折叠滑板车折叠后的长度,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以及携带,这样通过两种折叠状态的任意切换,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存放空间进行改变,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折叠的滑板车折叠后仍然占有很大空间不便携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滑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滑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滑板车的一次折叠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滑板车的二次折叠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滑板车,用于滑板运动,并且将后踏板12以及立杆13分别折叠至与前踏板11叠合后,极大的减少了滑板车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便于携带出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滑板车,包括前踏板11、与前踏板11的后端铰接的后踏板12以及与前踏板11的前端铰接的立杆13,后踏板12通过第一折叠结构与前踏板11的后端铰接,立杆13的下端通过第二折叠结构与前踏板11的前端铰接;后踏板12绕第一折叠结构摆动至与前踏板11呈同一水平展开状态,或摆动至前踏板11的下端部,立杆13绕第二折叠结构摆动至与前踏板11呈展开状,或摆动至与前踏板11的上端部叠合;立杆13的上端具有第一伸缩杆131,立杆13形成有贯穿立杆13长度方向的第一镂空区域,第一伸缩杆131的下端部嵌入在第一镂空区域中,第一伸缩杆131沿立杆13的长度方向伸进第一镂空区域中或远离立杆13呈伸长状态。

通过上述的结构,在第一伸缩杆131呈伸长状态,立杆13摆动至与前踏板11呈展开状并且后踏板12与前踏板11的上端面呈同一水平面即呈同一水平状态时,该折叠滑板车为使用状态;而在将立杆13摆动至叠合在前踏板11上时,则为一次折叠状态,此时该折叠滑板车呈长条状,可以放置在纵向空间较大的位置;而在一次折叠状态的基础上,将伸缩杆沿立杆13的长度方向嵌入镂空区域,并将后踏板12摆动至前踏板11的下端部,此时为二次折叠状态,极大的减少了该折叠滑板车折叠后的长度,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以及携带,这样通过两种折叠状态的任意切换,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存放空间进行改变,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后踏板12的下端部的后端具有后滑轮,前踏板11的下端部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容腔111,后踏板12摆动至与前踏板11的下端部时,后滑轮置于容腔111中,这样在呈二次折叠状态时,后滑轮直接嵌入在空腔中,减少了必须凸出的后滑轮所占用的空间,并且时后踏板12与前踏板11叠合的跟家紧密。

具体的,在前踏板11的下端部的后端与后踏板12的下端部的前端是铰接的,这样具有厚度的后踏板12才能摆动至前踏板11的下方,实现二者的叠合,而在本实施例中,后踏板12的下端部沿后踏板12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上是向中部弧形过渡凹陷的,同样的,前踏板11的下端部沿前踏板11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上也是向中部弧形过渡凹陷的,这样的结构是为了减少制造该折叠滑板车的材料,并且减少起重量,并且,在二者的铰接位置厚度较厚是为了使连接更加稳定。

而为了适应上述结构,在前踏板11下端部的后端的铰接位置处,在铰接位置的两侧沿前踏板11至后踏板12的方向向上倾斜,后踏板12的的两侧伸出的铰接块,这样前踏板11的铰接位置的两侧供铰接块进行铰接,并且在将后踏板12摆动至与前踏板11叠合时,后踏板12的弧形过渡凹陷部分刚好抵接前踏板11铰接位置的两侧,这样,则对后踏板12的摆动进行了限位,并且后踏板12的下端部基本不与前踏板11的下端部接触,在折叠的过程中不会对该折叠滑板车的底部造成磨损。

本实施例中,在前踏板11的侧边铰接有用于支撑该折叠滑板车的支撑架15,支撑架15摆动至朝下延伸布置或摆动呈弯折状布置,支撑架15对呈展开状的折叠滑板车或一次折叠状态的滑板车进行支撑,防止折叠滑板车歪倒,具体的,在前踏板11的侧边具有支撑块112,支撑架15的上端与支撑块112铰接,从而时支撑架15进行摆动。

另外,支撑架15具有朝向前踏板11的内端部,支撑架15的内端部朝内设有卡扣151,后踏板12的下端部的侧边形成有卡腔121,卡扣151嵌入进卡腔121实现后踏板12与前踏板11的叠合固定,这样,在将折叠滑板车折叠至二次折叠状态时,支撑架15摆动至朝下延伸则作为对后踏板12的固定作用,使该折叠滑板车在二次折叠状态时能更加稳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卡扣151包括背离支撑架15的内端部延伸的卡块,在卡块的下端则具有卡接凸块,卡接凸块朝向前踏板11的前端延伸,而上述的卡腔121位于后踏板12后端一侧的侧壁则朝向后踏板12的后端凹陷形成有卡接凹腔,卡接凸块嵌入进卡接凹腔,以防止在二次折叠状态后使后踏板12展开;同时,上述的支撑架15是沿前踏板11的后端至前端向下摆动的,这样,在将支撑架15向下摆动至朝向延伸布置时,卡接凸块刚好嵌进卡接凹腔中,从而实现对后踏板12的固定。

这样,上述的卡腔121位于后踏板12下端部的弧形过渡凹陷处,并且位于弧形过渡凹陷部分沿后端部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向下倾斜的部分,这样,上述的支撑架15的卡块则位于前踏板11的弧形过渡凹陷部分与后踏板12的弧形过渡凹陷部分之间,并且支撑架15朝下摆动时,卡块也不会触碰到其他位置,使卡块上的卡接凸块更易嵌入到卡接凹腔中。

本实施例中,前踏板11的具有朝向后踏板12的后端面,后踏板12具有朝向前踏板11的前端面,前踏板11的后端面与后踏板12的前端面均呈平面状,这样,在将该折叠滑板车展开时,前踏板11的后端面与后踏板12的前端面刚好叠合抵接,从而使折叠滑板车的展开状更加稳定。

另外,前踏板11的上端部与后踏板12的上端部通过扣接结构固定,扣接结构包括活动连接在前踏板11上端部的卡片以及形成在后踏板12上端部的卡槽,卡片朝向后踏板12的一端形成有卡钩,卡片摆动至与前踏板11呈叠合状态,卡钩嵌入卡槽实现展开状固定,通过这样的结构即可实现在该折叠滑板车的展开状的稳定,防止后踏板12摆动。

并且,在前踏板11上端部的后端具有嵌入上述卡片的第一卡片槽,卡片的另一端与前踏板11铰接,在后踏板12的上端部的前端具有第二卡片槽,上述的卡槽位于第二卡片槽内,在将卡片摆动置于前踏板11叠合时,卡钩嵌入卡槽时,卡片则刚好嵌入在第一卡片槽与第二卡片槽内,这样即在使用时,保持了该折叠滑板车的前踏板11与后踏板12的上端部平整,便于使用。

并且,在卡片的两侧铰接有提扣,提扣摆动至嵌入进上述的第一卡片槽内后摆动至展开,这样在将提扣摆动至展开时,通过提扣将卡片的卡钩从卡槽提出,即可将后踏板12脱离固定,以进一步将后踏板12进行摆动折叠。

具体的,第一卡片槽内向下凹陷有第一卡片腔,上述的卡片的下端部具有向下延伸的抵接片,抵接片置于第一卡片腔内并且朝向后踏板12弯折从而抵接第一卡片腔的侧壁,这样通过抵接片的卡合,在将卡片的卡钩嵌入进卡槽时,卡片不易因震动的原因而摆动,使在展开状态下的折叠滑板车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前踏板11的前端具有与前踏板11铰接的摆动块16,摆动块16的前端通过第二折叠结构与立杆13铰接,摆动块16的下端部具有前滑轮,摆动块16相对与前踏板11分别朝前踏板11的两侧进行摆动,这样摆动块16与前踏板11的相对摆动即作为该折叠滑板车的导向作用。

而为了实现立杆13相对于前踏板11进行摆动,第二折叠结构包括形成在立杆13的下端两侧的铰接片135,两侧的铰接片135分别置于摆动块16的两侧并与摆动块16的两侧铰接,即通过两侧的铰接片135相对于摆动块16转动,实现立杆13的摆动。

另外,在摆动块16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摆动片161,以摆动块16与铰接片135的铰接位置为圆心,在两侧的摆动片161上分别形成有弧形槽1611,在两侧的铰接片135上则分别形成有销孔1351,在两侧的弧形槽1611以及销孔1351之间穿设有销轴162,通过销轴162的固定以使折叠或展开状态下的立杆13与前踏板11相对固定。

具体的,在弧形槽1611的两端分别朝向铰接位置贯通,形成有固定槽1612,而同样的铰接片135上的销孔1351朝向铰接位置贯通形成有固定孔,固定孔正对上述的固定槽1612,这样,在将销轴162移动到固定槽1612以及固定孔的位置时,可以实现立杆13相对于前踏板11在展开或折叠状态下端固定,而将销轴162朝远离铰接位置拨动移动时,立杆13可绕前踏板11相对摆动,这时,销轴162则在弧形槽1611中进行滑动。

本实施例中,立杆13的上端具有第一伸缩杆131,第一伸缩杆131可以嵌入进第一镂空区域中,为了便于固定第一伸缩杆131,在立杆13的上端部的外周环绕套设有第一紧固套133,第一紧固套133的首尾断开,并且在第一紧固套133的一端铰接有第一固定扣,第一固定扣扣设在第一紧固套133上使第一紧固套133紧固,从而固定第一伸缩杆131。

并且,在第一伸缩杆131的上端还具有第二伸缩杆132,第一伸缩杆131形成有贯穿第一伸缩杆131长度方向的第二镂空区域,第二伸缩杆132的下端部嵌入在第二镂空区域中,第二伸缩杆132沿第一伸缩杆131的长度方向伸进第二镂空区域中或远离第一伸缩杆131呈伸长状态,从而可以进一步缩短立杆13,折叠占用空间更小。

同上,为了便于固定第二伸缩杆132,在第一伸缩杆131的上端部的外周环绕套设有第二紧固套134,第二紧固套134的首尾断开,并且在第二紧固套134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固定扣,第二固定扣扣设在第二紧固套134上使第二紧固套134紧固,从而固定第二伸缩杆132。

本实施例中,第二伸缩杆132的上端横向穿设有控制杆14,控制杆14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控制杆14活动连接的手把141,手把141摆动至与控制杆14呈同一直线或摆动至与控制杆14呈弯折状,这样,在将折叠滑板车折叠时,可以跟进一步的将手把141进行弯折,从而进一步缩小该折叠滑板车折叠后所占用的空间位置。

而为了跟进一步的缩小占用的空间,上述手把141是摆动至与第二伸缩杆132的长度方向并相对于第二伸缩杆132呈并列平行布置,这样即可是手把141与立杆13保持平行叠合在前踏板11上,以便于折叠以及携带。

而上述手把141与控制杆14通过第三折叠结构铰接的,具体的,手把141具有与控制杆14铰接的內杆1412,內杆1412外套设有杆套1411,內杆1412的一端与控制杆14铰接,內杆1412的另一端通过预拉弹簧与杆套1411的底部连接,这样,展开状态时,手把141与控制杆14处于同一直线上,通过预拉弹簧使內杆1412向杆套1411内拉动,进而使杆套1411套设在控制杆14上,从而使展开状态下的控制杆14与手把141进行固定,而需要折叠时,则将两侧的手把141向外拉扯,控制杆14脱离杆套1411,进一步将手把141弯折从而实现对手把141相对于控制杆14的折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