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1447发布日期:2019-05-17 22:3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推车车架的底部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用于将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现有的儿童推车种类繁多,推车车架杆件的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折叠后的效果也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儿童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和用于将所述推车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所述推车车架包括推杆组件、撑杆、第一滑动件和扶手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包括下推杆和下部与所述下推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上推杆,所述撑杆与所述上推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能够沿所述撑杆和所述下推杆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该部件上,所述扶手组件分别与所述撑杆和所述下推杆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和所述第一滑动件相转动连接,所述儿童推车折叠时,所述推杆组件翻转,使得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撑杆和所述下推杆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手组件转动与所述上推杆、所述下推杆以及所述撑杆相靠拢。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件为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套设在所述撑杆和所述下推杆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并能够沿所述撑杆和所述下推杆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第一扶手杆,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第一扶手杆,所述第一扶手杆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相转动连接,所述撑杆和所述下推杆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也与所述第一扶手杆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扶手杆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相转动连接,所述撑杆和所述下推杆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与所述第二段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第二扶手杆,所述第一扶手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扶手杆相配合的插槽,所述第二扶手杆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插槽中,且所述第二扶手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插槽相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推车车架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前轮组件的前支架和用于安装所述后轮组件的后支架,所述前支架的上部、所述后支架的上部和所述下推杆的下部相转动连接,所述撑杆与所述后支架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车车架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前支架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后支架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能够沿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所述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滑动件相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车车架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前支架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撑杆的下部相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件能够沿所述撑杆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撑杆上,所述扶手组件分别与所述下推杆和所述第一滑动件相转动连接,当所述儿童推车折叠时,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撑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向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推杆和所述上推杆的转动连接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儿童推车结构简单,折叠和展开操作方便,且折叠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易于携带及存放,方便了消费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儿童推车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实施例1);

附图2为本发明的儿童推车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实施例1);

附图3为本发明的儿童推车在折叠过程中的立体图(实施例1);

附图4为本发明的儿童推车在折叠过程中的侧视图(实施例1);

附图5为本发明的儿童推车在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实施例1);

附图6为本发明的儿童推车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实施例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1、设置在推车车架1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2、设置在推车车架1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3和用于将推车车架1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

推车车架1包括前支架11、后支架12、推杆组件13、扶手组件14、撑杆15、第一滑动件16、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8和第二滑动件19。

当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前支架11和推杆组件13均从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后支架12从前向后向下倾斜延伸,撑杆15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均从前向后沿水平方向延伸。

前支架11用于安装前轮组件2;后支架12用于安装后轮组件3;推杆组件13包括下推杆131和上推杆132,上推杆132的下部与下推杆131的上部相转动连接,前支架11的上部、后支架12的上部和下推杆131的下部相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前支架11的上部、后支架12的上部和下推杆131的下部三个部件相同轴转动连接;撑杆15的上部与上推杆132的下部相转动连接,撑杆15的下部与后支架12相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16能够沿撑杆15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撑杆15上;扶手组件14分别与第一滑动件16和下推杆131相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7的一端部和第二连杆18的一端部相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7的另一端部与前支架11相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8与后支架12相转动连接,第二滑动件19能够沿第二连杆18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杆18上,撑杆15的下端部还与第二滑动件19相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16采用第一滑套,第一滑套套设在撑杆15上,并能够沿撑杆15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第二滑动件19设置在第一连杆17与第二连杆18的转动连接处以及第二连杆18与后支架12的转动连接处之间,第二滑动件19采用第二滑套,第二滑套套设在第二连杆18上,并能够沿第二连杆18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

扶手组件14包括第一扶手杆141和第二扶手杆142,第一扶手杆141上设置有与第二扶手杆142相配合的插槽,第二扶手杆142的一端部固定设置在该插槽中,第一扶手杆141的一端部与第一滑动件16相转动连接,第一扶手杆141还与下推杆131相转动连接。

优选第一扶手杆141与插槽相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在儿童乘坐该儿童推车之前,可将第一扶手杆141与第二扶手杆142相分离,待儿童坐立在儿童推车上之后再将第一扶手杆141与第二扶手杆142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方便儿童乘坐该儿童推车。

第一扶手杆141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段141a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段141b,本实施例中,第一段141a和第二段141b相交形成t字型结构,第二扶手杆142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段141a上,第一段141a与第一滑动件16相转动连接,第二段141b与下推杆131相转动连接。这样设置第一扶手杆141的结构,可使扶手组件14折叠后与推杆组件13能够更加紧密地靠拢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设置在下推杆131和上推杆132两个部件的转动连接处用于将这两个部件的位置锁定,当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由于推车车架1的各杆件的连接关系,整个推车车架1便处于锁定状态。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不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技术要点,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

该儿童推车还包括设置在推车车架1上的座位机构4。

当该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

当儿童推车需要折叠时,先使锁定机构解锁,向前并向下压上推杆132,使上推杆132向前翻转与下推杆131靠拢,并使下推杆131和上推杆132均向下翻转,从而使得第一滑动件16沿撑杆15的长度延伸方向向下滑动,使得扶手组件14翻转与下推杆131相靠拢,并使得撑杆15也向下翻转与后支架12靠拢,撑杆15持续向下翻转时,使第二滑动件19沿第二连杆18的长度延伸方向向前滑动,并使第二连杆18相对后支架12转动,通过第一连杆17拉动前支架11向后翻转与后支架12靠拢,折叠过程如图3和图4所示,直至组成推车车架1的各杆件紧密靠拢在一起,最终折叠如图5和图6所示。该儿童推车折叠过程中,扶手组件14仅随第一滑动件16滑动时发生翻转,其不会沿其自身长度延伸方向向前或向后伸缩,从而在扶手组件14收折时,无需考虑为扶手组件14收折预留足够的空间,这使得折叠后的双人儿童推车结构更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及存放。

实施例2

无图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16能够沿下推杆131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下推杆131上,第一扶手杆141与第一滑动件16相转动连接,第一扶手杆141的一端部还与撑杆15相转动连接。儿童推车折叠时,第一滑动件16沿下推杆131的长度延伸方向向下滑动,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无图示,本实施例中,推车车架1不包括有第二连杆18和第二滑动件19,第一连杆16的一端部与前支架11相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6的另一端部与撑杆15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该儿童推车折叠过程中,撑杆15持续向下翻转时,使第一连杆17相对前支架11转动,并拉动前支架11向后翻转与后支架12靠拢。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无图示,本实施例中,推车车架1不包括有第二连杆18和第二滑动件19,第一连杆16的一端部与前支架11相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6的另一端部与撑杆15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该儿童推车折叠过程中,撑杆15持续向下翻转时,使第一连杆17相对前支架11转动,并拉动前支架11向后翻转与后支架12靠拢。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