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拨链结构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876发布日期:2018-10-13 00:43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行车拨链结构及包括有该自行车拨链结构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后拨链器是配装在自行车车架的后平叉上,用于与自行车安装的组合变速齿轮相配合,通过后拨链器拨动链条与大小不同的齿轮啮合,进而实现自行车的换挡变速。在自行车变速时,通过换挡调整器拉动变速线,使后拨链器的连杆结构变形、移动并带动链条导向器偏移,从而推动链条与不同的齿轮啮合。自行车的后拨链器主要安装在山地自行车或公路自行车上,满足人们运动的需求。当然,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亦有不少简易自行车会加设组合变速齿轮、后拨链器、换挡器等配件,以提高其骑行过程中骑手的体验感。

申请号为CN201610146295.2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液压后拨链器,其主要是通过油缸座、活塞推动滑套座移动,进而带动滑套座上的导轮支架移动,实现链条与塔轮的不同链轮啮合。然而该自行车液压后拨链器不适用于飞轮数量大于六片的飞轮组,因为当飞轮数量过多时,飞轮间的直径相差会过大,从而导致该滑动式换挡结构出现上下连不顺畅的问题。再者,该自行车液压后拨链器需要额外设置调节螺丝对来改变导轮支架的移动范围,增加拨链结构的复杂性,并且,采用该自行车液压后拨链器是通过液压机构来实现拨链操作,导致生产成本高且容易出现漏油的情况,进而使得该自行车液压后拨链器的可靠性差。

此外,无论是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还是简易自行车,其后拨链器均是安装于自行车车架的后平叉的外侧,使得后拨链器极易被磕碰或撞击,尤其是当出现摔车时,自行车的后拨链器会与地面或碎石直接进行撞击,导致后拨链器极易出现损坏。再者,现有的拨链器的曲柄在使用过程中均是朝向自行车尾部设置,使得自行车车架无法对曲柄进行有效的保护,导致曲柄长期裸露在车架外,容易受到外物撞击,进一步增大其受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且能够对拨链器进行保护的自行车拨链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且能够对拨链器进行保护的自行车。

为了实现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拨链结构,包括车架、轮毂轴、第一链轮和轮毂壳,车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轮毂轴跨坐在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之间,第一链轮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在车架的中部,轮毂壳套装在轮毂轴上,且轮毂壳绕轮毂轴的轴线与轮毂轴可转动地连接,其中,自行车拨链结构还包括飞轮组、拨链器和链条,飞轮组套装在轮毂壳靠近第一后叉的一端上,且飞轮组位于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之间,拨链器包括固定座和张链单元,固定座的中部具有容纳槽,固定座与第一后叉连接,第一后叉位于容纳槽内,固定座朝向飞轮组延伸地设置有导柱,张链单元沿导柱的轴向与导柱可滑动地连接,张链单元位于固定座靠近轮毂壳的一侧,链条分别与第一链轮、飞轮组的第二链轮和张链单元连接。

由上可见,将拨链器的张链单元设置在固定座靠近轮毂壳的一侧,使得拨链器的固定座能够对张链单元进行保护,此外,飞轮组设置在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之间,使得飞轮组能够被自行车的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保护的同时,保证与飞轮组配合的张链单元也位于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之间,进而使得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能够进一步对拨链器的张链单元进行保护,使得骑手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会与张链单元发生触碰、撞击,并且,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还能够使得当自行车出现摔车时,会先与拨链器的固定座和车架的第一后叉发生撞击,而不会直接与张链单元进行撞击,进而对较为脆弱的张链单元进行保护,避免张链单元损坏。可见,该自行车拨链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且能够对拨链器进行保护的优点,并且,通过对该自行车拨链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得该自行车拨链结构无需额外设置调节螺丝,简化该自行车拨链结构。

进一步的方案是,张链单元包括滑动座、曲柄、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滑动座沿导柱的轴向与导柱可滑动地连接,且滑动座朝向飞轮组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曲柄的第一端与滑动座铰接,且曲柄位于轮毂壳和滑动座之间,第一导轮绕自身的轴线与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导轮与链条啮合,第二导轮绕自身的轴线与曲柄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导轮与链条啮合,且第一导轮的轴线、第二导轮的轴线均平行于轮毂轴的轴线,第一弹性件连接在固定座和滑动座之间,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滑动座和曲柄之间。

由上可见,滑动座能够带动安装于其上的曲柄、第一导轮以及安装在曲柄的第二端的第二导轮进行整体移动,进而实现将链条拨动至飞轮组的不同的第二链轮处,使得链条与不同的第二链轮进行啮合,实现变速操作。而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滑动座进行复位,第二弹性件用于对曲柄进行复位,进而使得链条在任意状态下均能够具有足够的张紧力,进而保证自行车拨链结构的整体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线槽和滑轮,滑轮的周壁上设置有凹槽,且滑轮的轴线与导柱相互垂直,滑动座上设置有第二线槽和紧固件,第二线槽沿导柱的轴向延伸地设置,滑轮位于第一线槽的出口侧和第二线槽的入口侧之间,紧固件安装在滑动座上,且紧固件穿过第二线槽。

由上可见,第一线槽用于对与张链单元连接的变速线进行导向,第二线槽用于容纳变速线,紧固件用于将变速线固定在第二线槽内,而设置滑轮,使得滑轮能够在改变变速线的弯曲位置的同时,降低变速线被拉动时变速线与拨链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换挡时的流畅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自行车拨链结构还包括换挡器和变速线,换挡器安装在车架的车把上,变速线的第一端与换挡器连接,变速线依次穿过第一线槽、凹槽和第二线槽,且变速线的第二端与紧固件连接。

由上可见,换挡器能够通过变速线控制拨链器的滑动座沿导柱进行滑动,进而将位于张链单元上的链条拨动至飞轮组的不同的第二链轮上,使得链条与不同的第二链轮进行啮合,进而实现变速。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滑动座上还设置有限位块,在曲柄的复位方向上,限位块位于曲柄的下游端。

由上可见,限位块能够防止曲柄在第二弹性件的势能作用下进行复位时越过复位的极限位置,进而保证拨链器的工作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飞轮组的第二链轮的数量为2个至5个。

由上可见,对飞轮组的第二链轮的数量进行设置,使得自行车拨链结构的结构能够更加紧凑,进而避免由于拨链器的滑动座与固定座之间的滑动式连接造成链条在切换至不同的第二链轮时出现切换不顺畅或跳链、掉链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自行车包括一个自行车拨链结构,自行车拨链结构包括车架、轮毂轴、第一链轮和轮毂壳,车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轮毂轴跨坐在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之间,第一链轮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在车架的中部,轮毂壳套装在轮毂轴上,且轮毂壳绕轮毂轴的轴线与轮毂轴可转动地连接,其中,自行车拨链结构还包括飞轮组、拨链器和链条,飞轮组套装在轮毂壳的靠近第一后叉的一端上,且飞轮组位于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之间,拨链器包括固定座和张链单元,固定座的中部具有容纳槽,固定座与第一后叉连接,第一后叉位于容纳槽内,固定座朝向飞轮组延伸地设置有导柱,张链单元沿导柱的轴向与导柱可滑动地连接,张链单元位于固定座靠近轮毂壳的一侧,链条分别与第一链轮、飞轮组的第二链轮和张链单元连接。

由上可见,将拨链器的张链单元设置在固定座靠近轮毂壳的一侧,使得拨链器的固定座能够对张链单元进行保护,此外,飞轮组设置在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之间,使得飞轮组能够被自行车的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保护的同时,保证与飞轮组配合的张链单元也位于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之间,进而使得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能够进一步对拨链器的张链单元进行保护,使得骑手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会与张链单元发生触碰、撞击,并且,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还能够使得当自行车出现摔车时,会先与拨链器的固定座和车架的第一后叉发生撞击,而不会直接与张链单元进行撞击,进而对较为脆弱的张链单元进行保护,避免张链单元损坏。可见,该自行车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且能够对拨链器进行保护的优点,并且,通过对该自行车拨链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得该自行车拨链结构无需额外设置调节螺丝,简化该自行车拨链结构。

进一步的方案是,张链单元包括滑动座、曲柄、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滑动座沿导柱的轴向与导柱可滑动地连接,且滑动座朝向飞轮组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曲柄的第一端与滑动座铰接,且曲柄位于轮毂壳和滑动座之间,第一导轮绕自身的轴线与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导轮与链条啮合,第二导轮绕自身的轴线与曲柄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导轮与链条啮合,且第一导轮的轴线、第二导轮的轴线均平行于轮毂轴的轴线,第一弹性件连接在固定座和滑动座之间,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滑动座和曲柄之间。

由上可见,滑动座能够带动安装于其上的曲柄、第一导轮以及安装在曲柄的第二端的第二导轮进行整体移动,进而实现将链条拨动至飞轮组的不同的第二链轮处,使得链条与不同的第二链轮进行啮合,实现变速操作。而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滑动座进行复位,第二弹性件用于对曲柄进行复位,进而使得链条在任意状态下均能够具有足够的张紧力,进而保证自行车拨链结构的整体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线槽和滑轮,滑轮的周壁上设置有凹槽,且滑轮的轴线与导柱相互垂直,滑动座上设置有第二线槽和紧固件,第二线槽沿导柱的轴向延伸地设置,滑轮位于第一线槽的出口侧和第二线槽的入口侧之间,紧固件安装在滑动座上,且紧固件穿过第二线槽。

由上可见,第一线槽用于对与张链单元连接的变速线进行导向,第二线槽用于容纳变速线,紧固件用于将变速线固定在第二线槽内,而设置滑轮,使得滑轮能够在改变变速线的弯曲位置的同时,降低变速线被拉动时变速线与拨链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换挡时的流畅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自行车拨链结构还包括换挡器和变速线,换挡器安装在车架的车把上,变速线的第一端与换挡器连接,变速线依次穿过第一线槽、凹槽和第二线槽,且变速线的第二端与紧固件连接。

由上可见,换挡器能够通过变速线控制拨链器的滑动座沿导柱进行滑动,进而将位于张链单元上的链条拨动至飞轮组的不同的第二链轮上,使得链条与不同的第二链轮进行啮合,进而实现变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实施例的第一视角下的局部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实施例的第二视角下的局部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实施例的拨链器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实施例的拨链器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实施例的拨链器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实施例的拨链器的固定座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实施例的拨链器的张链单元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自行车100包括一个自行车拨链结构,自行车拨链结构包括车架1、轮毂轴21、轮毂壳22、飞轮组23、链条24、第一链轮25、拨链器3、换挡器41和变速线42。

其中,车架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后叉11和第二后叉12,轮毂轴21跨坐在第一后叉11和第二后叉12之间,轮毂壳22套装在轮毂轴21上,且轮毂壳22绕轮毂轴21的轴线与轮毂轴21可转动地连接。此外,轮毂壳22通过辐条、轮辋和轮胎组成车轮。换挡器41安装在车架1的车把上,变速线42的第一端与换挡器41连接,变速线42的第二端与拨链器3连接。

飞轮组23套装在轮毂壳22上设置的飞轮座上,并随飞轮座与轮毂壳22可单向地旋转,且飞轮组23位于轮毂壳22靠近车架1的第一后叉11的一端上,且飞轮组23位于第一后叉11和第二后叉12之间。第一链轮25绕自身的转轴可转动地与车架1的中部连接,链条24分别与第一链轮25、飞轮组23的第二链轮231和拨链器3的张链单元32连接。通过将飞轮组23设置在第一后叉11和第二后叉12之间,使得飞轮组23能够位于车架1内,即位于第一后叉11和第二后叉12之间,使得车架1对飞轮组23进行保护,进而避免飞轮组23位于车架1外,使得飞轮组23不易被磕碰。

参照图4至图8,并结合图2和图3,拨链器3包括固定座31和张链单元32。其中,固定座31的中部具有容纳槽311,固定座31与车架1的第一后叉11固定连接,且第一后叉11位于容纳槽311内。优选地,容纳槽311的至少一个槽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块315,限位凸块315用于与车架1的第一后叉11的限位卡槽进行配合连接,进而保证拨链器3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与第一后叉11发生相对转动,提高拨链器3与第一后叉11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

固定座31朝向飞轮组23延伸地设置有导柱312,张链单元32沿导柱312的轴向与导柱312可滑动地连接,且张链单元32位于固定座31的内侧,即张链单元32位于固定座靠近轮毂壳22的一侧。此外,固定座31上设置有第一线槽313和滑轮314,第一线槽313用于容纳变速线42,并对变速线42起到导向作用。

滑轮314的周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于对变速线42进行限位,避免变速线42脱离与滑轮314的连接,滑轮314的轴线与固定座31的导柱312的轴线相互垂直。

张链单元32包括滑动座321、曲柄322、第一导轮323、第二导轮324、第一弹性件325和第二弹性件。滑动座321沿固定座31的导柱312的轴向与导柱312可滑动地连接,滑动座321上设置有第二线槽3212和紧固件3213,其中,第二线槽3212沿导柱312的轴向延伸地设置,滑轮314位于第一线槽313的出口侧和第二线槽3212的入口侧之间,紧固件3213安装在滑动座321上,且紧固件3213穿过第二线槽3212。具体地,变速线42依次穿过固定座31的第一线槽313、滑轮314的凹槽后,进入并穿过滑动座321的第二线槽3212,紧固件3213与位于第二线槽3212内的变速线42的第二端连接,进而将变速线42与滑动座321固定连接。滑轮314用于对改变变速线42的弯曲位置,避免变速线42由于发生弯折而无法正常拉动张链单元32沿导柱312滑动来对链条24的位置进行切换。此外,滑轮314还能够降低变速线42被拉动时变速线42与拨链器3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换挡时的流畅性。

当需要对自行车100进行换挡、变速时,通过控制换挡器41对变速线42的卷绕或放松进行调节,使得变速线42拉动滑动座321沿固定座31的导柱312滑动,进而使得张链单元32对链条24的位置进行拨动,以实现链条24与飞轮组23的不同的第二链轮231进行啮合,进而实现对自行车100的换挡、变速。

此外,滑动座321朝向飞轮组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3211,第一导轮323绕自身的轴线与安装架3211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一导轮323与链条24啮合。第一导轮323为导链轮,其主要起到对链条24进行导向的作用,即用于拨动链条24与飞轮组23的不同的第二链轮231啮合,安装架3211既起到为第一导轮323提供安装位置的作用,又起到对链条24进行限位的作用,以防止链条24脱离与第一导轮323的啮合。

曲柄322的第一端与滑动座321铰接,且曲柄322位于固定座31的内侧。第二导轮324绕自身的轴线与曲柄322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二导轮324与链条24啮合,第二导轮324为张紧轮,其主要用于对链条24进行压紧,使得链条24能够时刻保持足够的预紧力,进而避免链条24脱离与飞轮组23和/或第一链轮25的啮合。此外,第一导轮323的轴线、第二导轮324的轴线均平行于轮毂轴21的轴线。优选地,第二导轮324的两侧设置有护板件,护板件能够防止链条24脱离与第二导轮324的啮合,对链条24起到限位作用。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曲柄322的第一端设置有一个容纳腔,第二弹性件位于容纳腔内,且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滑动座321和曲柄322之间。第二弹性件用于对曲柄322进行复位,使得曲柄322第二端上的第二导轮324能够对链条24进行压紧,进而使得链条24能够时刻保持足够的预紧力,提高自行车100的骑行的稳定性。其中,第二弹性件优选采用扭簧。

第一弹性件325连接在固定座31和滑动座321之间,优选地,固定座31朝向滑动座321的一面延伸地设置有限位凸块316,第一弹性件325套装在限位凸块316上,限位凸块316对第一弹性件325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弹性件325从固定座31和滑动座321之间脱落。第一弹性件325优选采用压缩弹簧。

滑动座321能够带动安装于其上的曲柄322、第一导轮323以及安装在曲柄322第二端的第二导轮324进行整体移动,进而实现将链条24拨动至飞轮组23的不同的第二链轮231处,使得链条24实现与不同的第二链轮231进行啮合,而第一弹性件325用于对滑动座321进行复位,进而配合换挡器41和变速线42对张链单元32进行移动。

优选地,滑动座321上还设置有限位块3214,在曲柄322的复位方向上,限位块3214位于曲柄322的下游端,限位块3214用于对曲柄322的转动进行限位,使得曲柄322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预紧力,并以确定曲柄322的安装位置。此外,限位块3214还用于对滑动座321进行限位,使得曲柄322能够位于固定座31的内侧,进而使得当自行车100出现摔车时,固定座31能够与外物进行碰撞而避免曲柄322直接与外物进行碰撞,对曲柄322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飞轮组23的第二链轮231的数量优选采用2个至5个,使得自行车拨链结构的结构能够更加紧凑,进而避免由于拨链器3的滑动座321和固定座31之间的滑动式连接造成链条24在切换至不同的第二链轮231时出现切换不顺或跳链、掉链的问题。

综上可见,通过对拨链器的位置进行设置以及将拨链器的张链单元设置在固定座的内侧,使得拨链器的固定座能够对张链单元进行保护,此外,飞轮组设置在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之间,使得飞轮组能够被自行车的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保护的同时,保证与飞轮组配合的张链单元也位于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之间,进而使得第一后叉和第二后叉能够进一步对拨链器的张链单元进行保护,使得骑手在日程使用过程中不会与张链单元发生碰撞、撞击。并且,通过上述设置还能够使得当自行车出现摔车时,外物会先与拨链器的固定座和车架的第一后叉进行撞击,进而避免外物直接与张链单元进行撞击,进而对较为脆弱的张链单元进行保护,避免张链单元损坏,使得该自行车及其自行车拨链结构均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且能够对拨链器进行保护的优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