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轿车侧门槛的衬饰装置以及操作这种衬饰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87754发布日期:2020-10-28 12:5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用于轿车侧门槛的衬饰装置以及操作这种衬饰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轿车侧门槛的衬饰装置/遮盖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前序部分的操作这种衬饰装置的方法。

在轿车侧门槛中通常有如下问题,即,应该在门洞下方区域中设置外部门槛饰板,它在车辆横向上向外突出超过门下边缘或至少与之齐平。为了保护侧门且特别是门下边缘免受来自下方的碎石撞击和污垢的影响,相应门槛饰板的这种延伸范围是必要的。

但是在各自门洞区域内,门槛饰板在车辆横向上的所述向外期望延伸提出如下问题,即,明显有碍于对车辆人机工程学和舒适性的持续提高的要求,尤其是就上下车便利性而言。即,这在上下车时导致在门洞下方的门槛饰板会相应妨碍乘客的腿,这尤其也对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可能导致舒适性受限。例如当在狭窄泊车状况中无法将车门敞开时,该问题甚至会加剧。

de102009031534a1已经公开了,在汽车车身的对应门洞下方布置固有刚性的外部衬饰件,该外部衬饰件可以在衬饰件在机动车辆行驶运行时所处的装饰位置与衬饰件尤其在上下车时应处的上车位置之间移动。因此,通过这种已知的衬饰装置,通常可以解决以下问题,即,一方面,在车辆横向上充分覆盖各自侧门的门下边缘或至少与之平齐以由此确保适当的防蚀防污保护;另一方面,通过衬饰件的移位使上下车变得容易。

从de3613301a1中得知一种轿车用侧饰板,其覆盖侧向纵梁区域。为此,侧饰板由尺寸稳定的塑料制成,其确保成品侧饰板的固有刚度。为了能使借助于其纵向边缘区域被固定在纵梁上的侧饰板从非使用位置移出到空气动力学有利的功能位置(此时侧饰板的中间区域外露),侧饰板在其靠近车道的区域中分别配设有形成关节的预设弯曲点,其尤其也允许侧饰板在其非使用位置的折入或收折。

从de102012018284a1中得知一种用于汽车的纵梁衬饰,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衬饰件,衬饰件在一端缠绕到卷绕轴上,在另一端被固定在纵梁衬饰的形成外壁的固有刚性的不可活动的部分上。柔性衬饰件可借助具有衬饰件用支承轮廓的调节部件被移位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该柔性衬饰件横向突出超过纵梁衬饰的外壁。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衬饰装置和一种操作这种衬饰装置的方法,其在所谓的nvh性能(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以及污染方面被优化。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衬饰装置以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操作这种衬饰装置的方法来完成。具有合适的发明改进方案的有利设计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为了提供一种在其nvh特性(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和污染方面被优化的衬饰装置,本发明规定设置柔性衬饰件,其一端至少间接地布置在固有刚性的衬饰件上,并且在衬饰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移位运动时可随固有刚性的衬饰件一起运动;当外部衬饰件布置在衬饰位置时,柔性衬饰件布置在由分配给门洞的车门所覆盖的侧门槛区域中;并且当外部衬饰件布置在衬饰位置时,在固有刚性的外部衬饰件的具有柔性衬饰件的端部与另一构件之间的间隙被覆盖。因此该柔性衬饰件提供了以下可能性,即,通过柔性衬饰件来补偿在固有刚性的衬饰件的位移运动过程中改变的、一方面是固有刚性的衬饰件的相应端部与另一方面是例如另一衬饰件之间的距离。因此,例如在汽车行驶运行中,在一方面是固有刚性的衬饰件的相应端部与另一方面是另一部件如另一衬饰件之间的相应间隙、空隙等可通过该柔性衬饰件被覆盖,因此抑制其他情况下在汽车内室中会被察觉的不希望的噪声、振动或异响。另外,柔性衬饰件的另一个优点是,例如覆盖由于固有刚性的衬饰件移动而在其一端与另一部件(如连接到柔性衬饰件的另一衬饰件)之间出现的空隙,且进而一方面避免例如可能在固有刚性的衬饰件的移位运动期间妨碍工作安全性的衬饰装置区域中的污垢,且另一方面防止因接触固有刚性的衬饰件的内部构件(如驱动构件)而相应造成例如乘员被弄脏。

该柔性衬饰件在此可以优先被设计为织物或织物幅材/面板,但也可以被设计为薄膜等其它形式的板式件/表面元件。同样可以想到由多个可彼此相对移位或可彼此相对伸缩移动的薄片等构成的柔性衬饰件。在织物或织物幅材情况下,在敞篷车织物顶篷中通常所用的材料是特别适合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中,在处于衬饰位置的固有刚性的衬饰件与另一衬饰件(尤其是内衬件)或车身件之间的空隙被柔性衬饰件覆盖。因此尤其在衬饰位置形成所述空隙,其随后须通过柔性衬饰件被相应覆盖。在此情况下,例如柔性衬饰件被至少略微绷紧或以类似方式固定以确保充分覆盖。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实施形式规定,固有刚性的衬饰件配属有板条件、特别是角形板条件,柔性衬饰件的对应末端被固定在其上。可通过这种板条件或角形板条件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由衬饰件覆盖对应侧门的门下边缘。

与此相关被证明更有利的是,板条件且特别是角形板条件可以在使固有刚性的衬饰件处于衬饰位置时所处的衬饰位置和使固有刚性的衬饰件处于释放位置时所处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通过板条件特别是角形板条件的移动,板条件因此可以从与对应侧门的门下边缘的重叠中脱离。因此,衬饰件连同板条件或角形板条件例如可随着侧门移位运动而被移动,而参与其中的部件不会出现碰撞。此外,固有刚性的衬饰件可被移动经过一大段位移距离。

另一有利实施方式在此规定,板条件、尤其是角形板条件可转动地安装在固有刚性的衬饰件上。这样的转动安装尤为操作可靠且特别有利地适于使板条件或角形板条件从与相应侧门的门下边缘的重叠范围脱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中已被证明有利的是,固有刚性的衬饰件可以沿车辆横向从衬饰位置向内移动到释放位置,确切说至少以局部、例如上局部区域。由此可以对于车辆乘员而言使上下车变得明显容易。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中,处于衬饰位置的柔性衬饰件布置在至少部分被对应车门覆盖的侧门槛区域中。柔性衬饰件此时确保污物等不会进入在处于衬饰位置的固有刚性的衬饰件与另一部件如内衬件或车身件之间的空隙中,或者保证不会有噪声等自该空隙传入车辆内室。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实施形式规定,板条件尤其是角形板条件具有容纳凹槽用于对应车门的门下边缘。由此可以对车门的门下边缘进行极具保护性的空气动力学覆盖。

上面结合本发明的衬饰装置所提到的优点同样适用于操作这种衬饰装置的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衬饰装置的有利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轿车侧门和侧门槛的沿在车辆横向或车辆竖向上延伸的剖切面的极其示意性的剖视图,其中,侧门槛的外部门槛饰板在车辆横向上与侧门的对应门下边缘重叠或平齐地布置,

图2以立体图示出本发明的用于轿车侧门槛的衬饰装置的实施例,其具有在完全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中布置在门洞下方的侧门槛纵向区域中的固有刚性的外部衬饰件,它在此安置在可自此移位到释放位置的衬饰位置,

图3示出类似于图2的衬饰装置立体图,在此,示出的衬饰件处于其从衬饰位置到释放位置的位移运动中的初始位置;

图4示出根据图2和图3的衬饰装置的立体图,此时外部衬饰件从衬饰位置进一步移向释放位置,

图5示出与图2-4相似的衬饰装置立体图,在此,示出了快要到达释放位置的该衬饰件;

图6示出根据图2-5的衬饰装置的立体图,在此,示出在到达释放位置后的外部衬饰件,

图7示出根据图2-6的衬饰装置的横截面图,其中,处于衬饰位置的固有刚性的外部衬饰件被示出,并且设有柔性衬饰件,其一端通过角形板条件安置在固有刚性的衬饰件上,柔性衬饰件的另一端部安置在车身件上,

图8示出类似于图7的衬饰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固有刚性的外部衬饰件布置在释放位置,进而柔性衬饰件随之相应移位。

图1以沿车辆竖向(z方向)或车辆横向(y方向)延伸的剖切面的极其示意性的剖视图示出用于未详细示出的轿车侧门槛10的门槛饰板以及布置在其上方的、可看到局部的用于封闭对应门洞14的侧门12。在此情况下能看到,外侧门槛饰板16在车辆横向(y方向)上向外如此延伸,即,它在侧门12关闭状态下突出超过侧门12的对应的门下边缘18或外饰板20或至少与之齐平。外侧门槛饰板16的这样的延伸范围在此有以下优点,即,通过关于车辆横向(y方向)地在底侧覆盖门下边缘18或整个侧门12而可以避免门下边缘18或侧门12的整个下部区域因碎石撞击而受损或避免常见脏污。

但是,所述侧门槛10或尤其外侧门槛饰板16的总体设计提出了难以经由门洞14上下车的问题,确切说尤其对于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人而言。如果车门12例如在泊车状况狭窄情况下无法打开足够大,该问题在此情况下加剧。尤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上下车不便或进而导致衣服、尤其裤腿等脏污。

因此缘故,在当前情况下,设有一种衬饰装置,其随后依据图2-6的各立体图或在图7和图8中的沿车辆竖向(z方向)或车辆横向(y方向)延伸的剖切面的各剖视图被示出。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2-6中,首先可以看到与图1相关所说明的外侧门槛饰板16,其例如由形状稳定的塑料构成并向外或向下地、即在车辆横向(y方向)和车辆竖向(z方向)上来覆盖或遮盖无法进一步看到的白车身侧的侧门槛件。

在位于门洞14下方的侧门槛10纵向区域22中,在这里设有固有刚性的外部衬饰件24,其可以在如图2所示的衬饰位置与如图6所示的释放位置之间以以下还将详述的方式位移。图3-5此时示出衬饰件24的中间位置,衬饰件在其从衬饰位置(图1)到释放位置(图6)的位移运动中处于该中间位置。此外,图7和图8示出了处于其两个终点位置、即图7中的衬饰位置和图8中的释放位置的衬饰件24。

如在这里尤其概览图7和图8时可看到的那样,固有刚性的衬饰件24可绕支承轴线l枢转,支承轴线沿延伸方向或至少基本沿车辆纵向(x方向)延伸并且位于衬饰件24的下部区段26中。相应地,尤其在概览图7和图8时也可以看到,衬饰件24从衬饰位置(图7)到释放位置(图8)的位移导致它经过侧门槛10的或外侧门槛饰板16的至少近似整个高度地在车辆横向(y方向)上向内移位,以便由此方便乘客经由相应门洞14上下车。还尤其可以从图8中看到,衬饰件24的上部区段28移向车辆中心,直至它至少近似抵靠到车身件63,车身件在这里是车身壁板的一部分,其在侧门槛10区域中至少部分从上方且或许至少在其外侧覆盖它。代替车身件63地,在这里也可以是内衬件,该内衬件从车辆内室侧遮覆侧门槛10的车身侧的部分。

如可尤其从图2-6看到地,衬饰装置包括底面大致呈u形的饰板件30,处于其衬饰位置的衬饰件24至少基本表面齐平地被集成在饰板件中。饰板件30在此布置成与在此所示的前外侧门槛饰板16和未示出的后外侧门槛饰板重叠,其中,衬饰装置布置在对应侧门12的相应门洞14下方的所述纵向区域22中。

在此,各自支承腹板32、34在衬饰件24的前后侧从饰板件30伸出,这些支承腹板至少基本在车辆竖向(z方向)和车辆横向(y方向)上延伸。在支承腹板32、34上可旋转地安装有至少基本在车辆纵向(x方向)上且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驱动杆36。驱动杆36在其靠近支承腹板32、34的各自端部区域包括对应的u形凹弯37,其与相应滑槽件40的相应缝形滑槽38接合,滑槽件本身在衬饰件24内侧被固定在其前端或后端。因此,通过各自凹弯37与相应滑槽件40的相应滑槽38的合作,驱动杆36的旋转造成衬饰件24在根据图2和图7的衬饰位置与根据图6和图8的释放位置之间绕支承轴线l做期望的位移运动。

此外从图2-6中可以看出,衬饰件24的支承轴线l在此由各自支承件42、44形成,支承件一方面在衬饰件24内侧被固定,另一方面在饰板件30内侧被固定。这对支承件42、44中的每一个在此通过销栓等彼此可转动连接,其中,这对支承件42、44的销栓形成衬饰件24的支承轴线l。

还如尤其从图7和图8中可看出地,角形板条件46可移动地保持在衬饰件24的上端部27上,该角形板条件在根据图7的衬饰位置沿衬饰件24的上端边缘48延伸,并且按照以下还详述的方式在衬饰件24从衬饰位置到释放位置的位移运动以及反向移位期间被强制引导地也移动到其根据图8的释放位置。在根据图7的衬饰位置,角形板条件46因此布置在衬饰件24的顶侧,并且以其支腿50水平地且在车辆横向(y方向)上向外延伸,并以以其支腿52至少基本竖向地且在车辆竖向(例如z方向)上向上延伸。

在根据图8的释放位置,角形板条件46基本上布置在衬饰件24的上端部28下方,其中,支腿52在车辆竖向(z方向)上向下延伸,而支腿50在车辆横向(y方向)上向内延伸。

角形板条件46在其两个终点位置(释放位置和衬饰位置)之间的位移运动在此随着衬饰件24的位移运动以强制控制方式进行。在此,角形板条件46可以通过各自支承件54、56绕支承轴线w位移,所述支承件设置在衬饰件24的内侧或角形板条件46的内侧。每个支承腹板32、34还在朝向衬饰件24的各自内侧包括滑槽58,滑槽在此大致呈l形构成,并且连接至角形板条件46的各自对应支承件56的支承颈60与滑槽接合。图2-6的概览在此表明,在衬饰件24位移运动期间,支承颈60沿l形滑槽58行进,因此造成角形板条件46从其衬饰位置到其释放位置的位移运动或枢转运动。

最后特别是可从图7中看出,设有柔性衬饰件62,其一端64至少间接地、即在当前情况下通过角形板条件46安置在固有刚性的衬饰件24上。在当前情况下,柔性衬饰件62的另一端66被固定至车身件63。因此根据图7,柔性衬饰件62覆盖在处于衬饰位置的固有刚性的衬饰件24与车身件63之间的空隙68。在当前情况下,柔性衬饰件62由诸如敞篷车顶篷所用的织物材料如织物幅材。当然在此也可以想到其它设计,例如像由多个盖件构成的百叶状系统或伸缩移动式系统。

在衬饰位置,柔性衬饰件62布置在被对应车门覆盖的侧门槛10区域中。在此,柔性衬饰件62在一定程度上被撑开,即其无皱褶地覆盖设置在其下方的空隙68,因此一方面防止了污垢入侵,另一方面防止可能导致扰人噪音的在车辆行驶运行中的空气进入。

因此,柔性衬饰件62尤其用于覆盖空隙68以便例如防止衣物弄脏或避免直接看到空隙68。此外也可以避免污物进入空隙68。柔性衬饰件62的另一个优点是,改善汽车内室中的nhv性能,因为可能经由空隙68进入汽车内室的相应噪声等得以避免。最后,柔性衬饰件62也总体改善车辆的nhv性能。

结合图8可以看出,柔性衬饰件62随着衬饰件24的和角形板条件46的移位运动而同时移动。在此情况下,衬饰件62的柔性设计并不妨碍衬饰件24的和角形板条件46的位移运动。

角形板条件46被如此设计并安置在其根据图7的衬饰位置,即,其具有容纳凹槽70用于相应侧门12的门下边缘18。因此,确保了对门下边缘18的更好保护和改善的车辆空气动力学性能。

通过角形板条件46在其根据图7的衬饰位置和其根据图8的释放位置之间的移位还做到了:在侧门12打开之前已可使衬饰件24移位。在与各自滑槽件40中的相应滑槽38合作的情况下,驱动杆36的运动机构被如此设计,即,在这两个终点位置(即释放位置和衬饰位置)都分别越过死点,以便将衬饰件24可靠保持在相应位置。在此,在两种情况下都设置有相应的止挡用于附加锁定该位置。

衬饰件24的和角形板条件46的驱动例如可以通过电动方式、液压方式或气压方式由驱动杆36的相应驱动机构进行。在此情况下可以与侧门的打开或车辆闭锁系统的启闭相关联。当然,也可以考虑其它关联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