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橇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3968发布日期:2020-03-24 20:22阅读:18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雪橇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雪地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雪橇车。



背景技术:

雪橇车作为一种全新的雪上交通娱乐工具,目前国内的雪橇车的车架系统主要有两种结构:全铝合金板材结构,要求很高的安装工艺要求来保证装配尺寸,并且有不耐冲击易变形等缺点;全焊管的钢架结构,焊管焊接成的钢车架系统因质量重、震动大等缺点不适合高速雪橇车;雪橇车目前国内暂无专用后悬架系统系统,其悬架部件多采用管式焊接铁架组合部件加中心减震缓解外部冲击,只能靠调节中心减震器预压来调整后悬部分预压力,悬架行程短舒适性差,而且传统悬架结构质量重,负荷过大。

国内的雪橇车均采用gy6带正倒挡的发动机,其传动链系统是从第一级动力输出cvt开始,到倒档齿轮箱都是安装在发动机内部,由于受到发动机空间结构的限制,cvt系统受到的发动机燃烧系统的热传导比较大,散热不理想导致性能及可靠性都会受影响,另外倒档齿轮箱因为同时具有正倒挡切换及减速机构,所以整个空间占用比较大,这样的话整个发动机外形空间占用比较大,不利于与其它系统的搭配布置,维修不便,各个系统的变更升级难度大;雪橇车的刹车位置都是设置在驱动轴上,驱动轴的扭力(扭矩)一般为上一级轴的2.5倍左右,并且驱动轴在车身下侧,密封不好易造成雪飞溅在上面。易造成刹车片磨损加快和制动距离较长等风险。

传统手动换挡机构是由换挡杆、换挡轴组合、变速鼓组合、拨叉组合、主副轴组合(减速机构)这些组合装配在发动机内侧和外侧,有些机构换挡杆和换挡轴组合之间还有连杆或拉索组成的传动关节装置。但是换挡过程需要手或者脚去操纵换挡杆进行换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换挡卡滞、换挡费力等问题,并且有结构不可靠,占用空间大等缺点。

目前,中大排量的雪橇车主要是使用二冲程发动机,二冲发动机的噪音较大,为了减少噪音和降低排放,目前有一套专门属于二冲程发动机的盒式直排消音器;但是,由于排放要求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雪橇车采用四冲程发动机,而四冲程发动机的排放温度较高,采用四冲程发动机的雪橇车的消音通常采用盒式回压式消音器,而盒式回压式消音器体积较大,雪橇车消音器布置在前侧,安装空间有限,此外,增加消音器体积会增加整车的重量,重量增加会影响整车的性能;如果仍然采用盒式直排消音器匹配四冲程发动机,则由于进气温度太高,导致消声效果不好。

目前,国内雪橇车的履带驱动系统为驱动内侧橡胶齿或驱动铁扣的方式,而这两种传动方式都存在驱动效率低、不平稳的缺点,同时履带及驱动轮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雪橇车,具有轻便、强度可靠、传动稳定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雪橇车,包括车架系统、前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

所述车架系统包括发动机架、左板、右板、连接架、履带架、挡雪板架,所述发动机架用于安装前悬架系统、转向柱下部;所述左板、右板,分别固定在发动机架后部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板通过左上耳与发动机架左上端的后部连接,所述右板通过右上耳与发动机架右上端的后部连接,左板、右板之间用于安装发动机、倒挡齿轮箱,所述连接架位于发动机架的后上方,且分别固定连接于左上耳、右上耳、左板、右板的上端,用于固定左上耳、右上耳、左板、右板的上部,以及用于安装转向柱的上部;所述履带架固定连接于左板、右板的后端,用于安装后悬架系统;所述挡雪板架固定连接于发动机架、履带架、左板、右板之间,用于固定左板、右板,以及用于防止雪进入车架系统内;

所述后悬架系统包括导轨架,所述导轨架的后部安装有第一减震结构,所述导轨架的前部安装有第二减震结构,所述第二减震结构连接于履带架前端下部,所述第一减震结构连接于履带架后端下部;

所述左板、右板、左上耳、右上耳、履带架、导轨架采用铝合金板材制作,所述动机架、连接架、挡雪板架为焊接钢架结构。

优选地,所述履带架前端的左侧固定有左搁脚架,左搁脚架通过螺栓与左板固定连接,所述履带架前端的右侧固定有右搁脚架,右搁脚架通过螺栓与右板固定连接,用于加强履带架与左板、右板的连接强度,以及用于搁脚;所述左搁脚架、右搁脚架为焊接钢架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结构包括扭簧安装架、扭簧下摇臂、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所述扭簧安装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导向轮轴,以及设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后下端,且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架,所述扭簧下摇臂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架的下端铰接,扭簧下摇臂的下端铰接于导轨架,所述导向轮轴的两端分别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个簧脚作用于导轨架,另一个簧脚作用于第一连接架,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前下端,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阻尼器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的中部上端,所述阻尼器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使第一连接架、扭簧下摇臂、导轨架、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围合成四边形;

所述第二减震结构包括缓冲减震摇臂、缓冲减震器,所述缓冲减震摇臂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横轴,以及设于横轴中部的后下端,且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二连接架,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上端铰接于横轴的中部,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下端位于缓冲减震器下端的后方,使第二连接架、缓冲减震器、导轨架围合成三角形;

所述导轨架的前部、中部、后部以及导向轮轴的两端均设有导向轮,用于与雪橇车的履带配合;

所述缓冲减震摇臂、缓冲减震下支撑架、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扭簧安装架、扭簧下摇臂为焊接钢架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轨架上沿纵向设有多组第一铰接孔以及多组第二铰接孔,其中一组第一铰接孔与扭簧下摇臂铰接,其中一组第二铰接孔与第二连接架铰接;

所述扭簧的长簧脚作用于导轨架两侧设置的第一定位件上端,短簧脚作用于第一连接架两侧设置的第二定位件上端,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具有多种调节面的多边形块,所述多边形块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连接架上,每种调节面与多边形块的轴心线距离相异,多边形块的一个调节面与扭簧的短簧脚作用。

优选地,所述导轨架上安装有缓冲减震下支撑架,所述缓冲减震下支撑架位于扭簧安装架、缓冲减震摇臂之间,所述缓冲减震下支撑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与导轨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固定有向后方延伸的第三连接架,所述第三连接架的后端设置有支撑滚轮,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缓冲减震器的下端铰接于第三连接架,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架、阻尼器的铰点同轴,所述缓冲减震器位于阻尼器旋转拉杆架、阻尼器的后方;

所述第三连接架上设置有铰链与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铰接,所述导轨架上沿纵向设有多组固定孔,其中一组固定孔与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架上设置有沿纵向设有多组第三铰接孔,其中一组第三铰接孔与铰链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电控换挡系统,所述电控换挡系统包括倒挡齿轮箱,所述倒挡齿轮箱具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驱动链轮轴、次级从动齿轮轴、倒挡从动齿轮轴、拨叉导杆、换挡电机总成,所述驱动链轮轴、次级从动齿轮轴同轴,驱动链轮轴的输入端、次级从动齿轮轴的输出端均位于箱体外,所述次级从动齿轮轴位于箱体内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链轮轴相向端上设置的轴向孔内,所述倒挡从动齿轮轴、拨叉导杆分别平行于驱动链轮轴,所述驱动链轮轴通过链传动机构与次级从动齿轮轴动力连接,所述次级从动齿轮轴上通过轴承安装有倒挡主动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轴的齿轮啮合,使驱动链轮轴、倒挡主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拨叉导杆上滑动配合安装有拨叉,所述次级从动齿轮轴上对应配合安装有离合爪,所述离合爪周向固定在次级从动齿轮轴上,所述离合爪的两侧分别设有面齿,所述驱动链轮轴、倒挡主动齿轮的对应侧分别设有对应面齿;

所述换挡电机总成的转轴动力连接换挡轴,所述换挡轴上安装有换挡凸轮,所述换挡凸轮的一端固定在换挡轴上,另一端设置导柱,所述拨叉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呈条形,且垂直于拨叉导杆,所述换挡凸轮上的导柱插入拨叉上的导向槽内,用于带动拨叉沿拨叉导杆往返移动,当拨叉位于两极限位置时,所述离合爪与驱动链轮轴/次级从动齿轮轴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传动链系统,所述传动链系统包括沿传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发动机、cvt系统、倒挡齿轮箱、驱动轴组合,所述发动机、倒挡齿轮箱、驱动轴组合从前到后依次固定在雪橇车的车架系统上,所述倒挡齿轮箱、驱动轴组合的两端分别穿过左板、右板且通过轴承支撑,所述发动机、倒挡齿轮箱的左端连接cvt系统,所述倒挡齿轮箱、驱动轴组合的右端通过链传动机构连接;

所述cvt系统包括cvt主动轮、cvt皮带、cvt从动轮,所述发动机的左端为曲轴输出端,且与cvt主动轮连接,所述倒挡齿轮箱的左端为输入端,且与所述cvt从动轮连接,所述cvt主动轮与所述cvt从动轮之间通过所述cvt皮带连接。

所述倒挡齿轮箱的右端周向固定有碟刹盘总成,所述碟刹盘总成位于所述链传动机构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组合上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径向驱动齿、轴向驱动齿,所述轴向驱动齿分布于径向驱动齿两侧,所述履带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铁扣与径向驱动齿配合,相邻铁扣之间形成对径向驱动齿让位的空腔,各铁扣的两侧分别设有橡胶齿与轴向驱动齿配合;常态下,所述轴向驱动齿与橡胶齿配合,驱动履带;过载状态下,橡胶齿受压变形,铁扣与径向驱动齿接触,轴向驱动齿、径向驱动齿共同作用,驱动履带,所述驱动轮同侧的相邻轴向驱动齿之间成型有轴向定位端面,所述轴向定位端面与橡胶齿的内侧面配合,用于限定履带沿驱动轮轴向晃动的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车架系统上的消音器、转向柱,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的一端,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向前延伸绕过转向柱,再向后延伸连接消音器的进气口,形成呈u形的排气管,雪橇车的外壳前端设有进风口,雪橇车的外壳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排风口,所述排气管的折弯部位于所述进风口的正后方。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车架系统、后悬架系统采用钢架、铝材的结合,降低了车架系统的重量,同时保证了车架系统的强度,以及,保证了传动系统和发动机的安装精度。

本发明提供的雪橇车后悬架系统具有单独的第二减震结构、第一减震结构,后悬架通过螺栓与雪橇车的车架系统连接,第二减震结构主要是过正余弦路面的过渡减振(坎坷地段),第一减震结构主要是对跳跃路面等起减震作用,减震行程长,舒适性好;通过调节相关部件装配位置可以满足不同路面及不同载重情况下对后悬部分进行预压调整,提升了整车舒适性;

传动系统把cvt系统及倒档齿轮箱从发动机系统的分离出来,单独参与其它系统的搭配安装,发动机单独作为动力源,结构简单易于布置,cvt主动轮安装在发动机曲轴左端,从动轮则与倒档齿轮箱的cvt主轴连接,共同固定在车架系统上,倒档齿轮箱的另一端与右板及链条倒档齿轮箱相连,负责减速、正倒挡及动力传递,链条倒档齿轮箱的从动链轮端则连接着履带驱动系统,驱动着整车行走系统;刹车系统降低制动需要的扭力,有效减短制动距离,提高了制动效果,且降低了对制动泵和制动盘的要求,缩减了制作成本;由于制动需要的扭力较小,减少了刹车片的磨损,延长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将刹车片设置在倒挡齿轮箱的输出轴上,能完全规避雪水飞溅到制动盘上造成制动打滑,且使驱动轴组合上具有更多的安装空间,可以在驱动轴组合原来安装刹车片的位置安装传感器等部件。

本发明换挡系统取消了换挡杆、换挡轴、变速鼓组合及换挡杆和换挡轴之间的传动关节装置,通过换挡电机实现了正倒挡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整个换挡过程在几秒钟内完成,此电控换挡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实用可靠等优点。

排气系统延长了排气管的长度,增加了散热面积,能有效降低最后到达消音器的热气温度,进而提高了消声效果,可以采用盒式直排消音器匹配四冲程发动机。

履带驱动系统中,常态下,所述轴向驱动齿与橡胶齿配合,驱动履带,传动效率高且平稳可靠;过载状态下,橡胶齿受压变形,铁扣与径向驱动齿接触,轴向驱动齿、径向驱动齿共同作用,驱动履带,减小了传动冲击,延长履带及驱动齿使用寿命,在车辆腾跃、承受冲击以及通过柔软雪面时也能提供足够的牵引力。

附图说明

图1为车架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车架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车架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车架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车架系统的发动机架示意图;

图6为车架系统的左板示意图;

图7为车架系统的左上耳示意图;

图8为车架系统的右板示意图;

图9为车架系统的右上耳示意图;

图10为车架系统的连接架示意图;

图11为车架系统的履带架示意图;

图12为车架系统的挡雪板架示意图;

图13为车架系统的左搁脚架示意图;

图14为车架系统的右搁脚架示意图;

图15为车架系统的发动机架安装前悬架系统、转向柱的示意图;

图16为车架系统的左板、右板之间安装发动机、变速箱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后视示意图;

图18为车架系统的连接架安装转向柱的示意图;

图19为后悬架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20为后悬架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21为后悬架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后悬架系统的缓冲减震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后悬架系统的缓冲减震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后悬架系统的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后悬架系统的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后悬架系统的扭簧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后悬架系统的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后悬架系统的扭簧下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后悬架系统的导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后悬架系统的限位皮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后悬架系统的缓冲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后悬架系统的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传动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电控换挡系统的倒挡齿轮箱主视示意图;

图35为图34的右视示意图;

图36为图35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7为图34的b-b剖视示意图;

图38为电控换挡系统的仪表主视示意图;

图39为电控换挡系统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40为电控换挡系统的图35正档位的示意图;

图41为电控换挡系统的图35倒档位的示意图;

图42为排气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43为图42的右视示意图;

图44为图42的俯视示意图;

图45为雪橇车的俯视示意图;

图46为雪橇车的进风口位置示意图;

图47为雪橇车的排风口位置示意图;

图48为驱动轴、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履带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50为履带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1为履带、驱动轮配合的侧视示意图;

图52为履带、驱动轮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53为履带、驱动轮配合的斜轴测示意图;

图54为径向驱动齿、轴向驱动齿、铁扣、橡胶齿的配合示意图;

图55为雪橇车整车(去除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6为图55的俯视示意图;

图57为图55的右视示意图;

图58为图55的立体示意图;

图59为前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0为前悬架安装于车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附图1-18中,1为发动机架,2为左板,3为右板,4为连接架,5为履带架,6为挡雪板架,7为转向柱,8为左上耳,9为右上耳,10为左搁脚架,11为右搁脚架;

附图19-32中,1为导轨架,2为缓冲减震摇臂,3为缓冲减震下支撑架,4为铰链,5为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6为扭簧安装架,7为扭簧下摇臂,8为导向轮轴,9为第一连接架,10为阻尼器,11为扭簧,12为缓冲减震器,13为横轴,14为第二连接架,15为限位皮带,16为支撑杆,17为第三连接架,18为支撑滚轮,19为第一铰接孔,20为第二铰接孔,21为第三铰接孔,22为第一定位件,23为第二定位件,24为固定孔,25为安装孔;

附图42-47中,1为车架,2为发动机,3为消音器,4为转向柱,5为排气管,6为外壳,7为进风口,8为排风口,9为空滤器总成,10为不锈钢隔热板,11为连接管,12为挂钩支耳,13为氧传感器安装支耳;

附图48-54中,1为履带,2为驱动轴,3为驱动轮,4为径向驱动齿,5为轴向驱动齿,6为铁扣,7为空腔,8为橡胶齿,9为轴向定位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55-图60,一种雪橇车,包括车架系统、前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外壳、传动链系统、电控换挡系统、排气系统、履带驱动系统。

参见附图1-18,所述车架系统包括:发动机架、左板、右板、连接架、履带架、挡雪板架、左上耳、右上耳,所述发动机架、连接架、挡雪板架为焊接钢架/铁架结构,所述左板、右板、左上耳、右上耳、履带架的材料采用铝合金。

发动机架用于安装前悬架系统,以及,用于安装转向柱的下部;前悬架连接滑橇板。左板、右板分别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架后部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板通过左上耳与发动机架左上端的后部连接,所述右板通过右上耳与发动机架右上端的后部连接,左板、右板之间形成发动机、倒挡齿轮箱的安装空间;连接架位于发动机架的后上方,且分别螺栓固定连接于左上耳、右上耳、左板、右板的上端,用于螺栓固定左上耳、右上耳、左板、右板的上部,以及用于安装转向柱的上部;履带架螺栓固定连接于左板、右板的后端,用于安装后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安装履带行走机构;挡雪板架螺栓固定连接于发动机架、履带架、左板、右板之间,用于固定左板、右板,以及用于防止雪进入车架系统。

左右板为铝合金,履带车架系统为铝板材,其余为钢架或铁架。左板、右板前端连接于发动机架,后端连接于履带架,上端连接于连接架,下端连接于挡雪板架,结构刚度、强度高。左右板需安装传动系统和发动机要保证尺寸精度,同时面积较大,用铝合金可减重。履带车架系统面积大用板材折弯能有效减重和降低成本。其余用钢架或铁架可有效保证强度。

所述发动机架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后上方延伸的连接管,两连接管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雪橇车外壳的支耳,两连接管的下端分别设有用于螺栓固定左上耳/右上耳的连接板;所述发动机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螺栓固定左板、右板下部的连接板;所述发动机架下端的后部设有用于螺栓固定挡雪板架的连接条。

所述连接架的前端设有向前下方延伸的连接管,两连接管的下端分别设有用于螺栓固定左上耳/右上耳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架的后端设有向后下方延伸的连接管,两连接管直接与左板、右板螺栓固定。

所述履带架前端的左侧固定有左搁脚架,左搁脚架通过螺栓与左板固定连接,所述履带架前端的右侧固定有右搁脚架,右搁脚架通过螺栓与右板固定连接,所述左搁脚架、右搁脚架为钢架。左搁脚架、右搁脚架用于加强履带架与左右板的连接强度,以及用于搁脚。

参见附图19-32,所述后悬架系统,包括导轨架,所述导轨架的前部安装有第二减震结构,所述导轨架的后部安装有第一减震结构。

所述第一减震结构包括扭簧安装架、扭簧下摇臂、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所述扭簧安装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导向轮轴,以及设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后下端,且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架,所述扭簧下摇臂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架的下端铰接,扭簧下摇臂的下端铰接于导轨架,所述导向轮轴的两端分别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个簧脚作用于导轨架,另一个簧脚作用于第一连接架,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中部的前下端,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阻尼器的上端铰接于导向轮轴的中部上端,所述阻尼器的下端向前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使第一连接架、扭簧下摇臂、导轨架、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围合成四边形。

所述第一减震结构包括缓冲减震摇臂、缓冲减震器,所述缓冲减震摇臂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横轴,以及设于横轴中部的后下端,且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二连接架,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上端铰接于横轴的中部,所述缓冲减震器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向后下方延伸,且铰接于导轨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下端位于缓冲减震器下端的后方,使第二连接架、缓冲减震器、导轨架围合成三角形。所述缓冲减震摇臂组合通过限位皮带与导轨架连接。

所述导轨架上安装有缓冲减震下支撑架,所述缓冲减震下支撑架位于扭簧安装架、缓冲减震摇臂之间,所述缓冲减震下支撑架包括沿导轨架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与导轨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固定有向前方延伸的第三连接架,所述第三连接架的前端设置有支撑滚轮,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缓冲减震器的下端铰接于第三连接架,所述阻尼器旋转拉杆架、阻尼器的铰点同轴,所述缓冲减震器位于阻尼器旋转拉杆架、阻尼器的前方。所述第三连接架上设置有铰链与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阻尼器铰接。

预压调整结构包括:

1.所述导轨架上沿纵向设有三组第一铰接孔以及两组第二铰接孔,其中一组第一铰接孔与扭簧下摇臂铰接,其中一组第二铰接孔与第二连接架铰接。

2.所述扭簧的长簧脚作用于导轨架两侧设置的第一定位件上端,短簧脚作用于第一连接架两侧设置的第二定位件(附图中为展示第二定位件,短簧脚脱开第二定位件)上端。所述第二定位件为具有多种调节面的多边形块,所述多边形块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连接架上,每种调节面与多边形块的轴心线距离相异,多边形块的一个调节面与扭簧的短簧脚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上均设有簧脚的弧形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件具有三种调节面(即四个调节面,其中两个调节面与多边形块的轴心线距离相同,形成三种调节面),对应扭簧三个预压档位。

3.所述导轨架上沿纵向设有三组固定孔,其中一组固定孔与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架上设置有沿纵向设有三组第三铰接孔,其中一组第三铰接孔与铰链连接。

4.所述限位皮带为长度可调式皮带。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皮带的两端折弯前通过限位皮带上设置的安装孔螺栓固定,所述限位皮带的一端具有一组安装孔,另一端具有两组安装孔,设有两组安装孔的一端通过不同的对应关系可以调节限位皮带的长度。

通过调节阻尼器的铰链装配位置,第二连接架的装配位置,扭簧下摇臂的装配位置,扭簧预压档位位置,以及限位皮带两组安装孔位置,可以满足不同负载及不同路面驾驶需求。

本发明的缓冲减震摇臂、缓冲减震下支撑架、铰链、阻尼器旋转拉杆组合、扭簧安装架、扭簧下摇臂为铁件,本发明的导轨架采用铝合金,在保证强度和良好的装配工艺后提下有效的减轻了重量,同时具有轻便、可靠、舒适性好等优点。

所述导轨架的前部、中部、后部以及导向轮轴的两端均设有履带的导向轮,装配时与履带配合。

参见附图33,传动链系统中,发动机1为整个系统动力输出源,它靠曲轴直接与cvt主动轮2连接,然后cvt主动轮2与cvt从动轮4之间靠cvt皮带3连接,整个cvt系统对发动机动力进行动力转换,并实现高低扭矩的自由切换。在安装cvt从动轮之前,先把ub205球面轴承7装在倒挡齿轮箱9的左侧长轴上,然后再把倒挡齿轮箱9的右侧驱动轴装入右板11的轴承内,其中6205轴承10事先压入右板11内,把倒挡齿轮箱9装配稳定后,可把左侧长轴上的ub205球面轴承7与左板5安装并紧固。cvt从动轮4则与倒挡齿轮箱9左侧长轴的花键安装结合,并能随从动轮同时转动。发动机曲轴转速经过cvt系统根据扭矩转换输出到cvt从动轮,cvt从动轮带动带动倒挡齿轮箱长轴转动,并经过倒挡齿轮箱两种(正/倒)挡位传动比的减速,转速输出传递到倒档齿轮箱右侧驱动链轮轴。

履带驱动系统的安装:在轴承座组合27右侧压入6205轴承10、左侧压入油封35×47×725,然后在驱动轴组合28右侧装入密封衬套组合26,又把组合好的轴承座组合27装入驱动轴组合28右侧,紧贴密封衬套组合26,这样再把驱动轴组合28连同密封衬套组合26轴承座组合27一起装在右板11上,并预紧轴承座组合27;在驱动轴组合28左侧先装入ub205球面轴承7然后装入传感器感应套6(用于仪表接收速度显示),并用螺栓紧固;最后,紧固轴承座组合27上安装螺栓及ub205球面轴承7上的安装螺栓。此时,整车行走系统可随驱动轴组合的转动而实现行走。

在倒挡齿轮箱9右侧的驱动链轮轴花键上依次装上衬套一12、驱动链轮13、衬套二14,其中驱动链轮13与驱动链轮轴为内外花键相连,可同时转动。在右板11上装上张紧器21组合,在驱动轴组合28最右侧装上从动链轮22,两者之间通过花键相连可同时转动,而p9.525的齿形链23则同时套在驱动链轮13及从动链轮22的链齿内,装入链条后调节张紧器组合21使链条张紧,并紧固从动链轮22。这样倒挡齿轮箱上驱动链轮轴的转速可通过驱动链轮、齿形链、从动链轮的减速传递到驱动轴组合上,进而驱动整车行走。

完成链条等装配后,把6005轴承15及油封32×42×717装入链条倒档齿轮箱16内,又把24密封橡胶圈装在右板11的密封凸台上,再把整个链条倒档齿轮箱16装在右板11上并紧固。最后把碟刹盘总成18、调整垫圈19、φ20轴用挡圈20依次装在倒挡齿轮箱9内的驱动链轮轴上,碟刹盘总成18与驱动链轮轴内外花键连接并同时转动。

参见图34-41,电控换挡系统中的正倒挡位置感应器1及φ10铝垫21分别装配在倒档齿轮箱右盖3及倒档齿轮箱中箱12上,6205轴承8压装在雪橇车车架系统的右板5上,16004轴承10分别压装在倒档齿轮箱右盖3及倒档齿轮箱中箱12上,6005轴承19压装在倒档齿轮箱中箱12上,hk1612滚针轴承6压装在驱动链轮轴7上。

装配时,先把次级从动齿轮轴18装入倒档齿轮箱中箱12的6005轴承19内,然后向次级从动齿轮轴18上依次装入垫圈一14、轴承套15、kt28×33×12.8s滚针轴承16、倒挡主动齿轮17、垫圈一14、φ22轴用挡圈13。拨叉导杆4装配在倒档齿轮箱中箱12上,而拨叉2及离合爪9合在一起后则分别装配在拨叉导杆4及次级从动齿轮轴18上,离合爪可随拨叉轴向滑动,拨叉尾部左右凸台可分别于左右正倒挡位置感应器1接触完成“r”及“d”显示通断。倒挡从动齿轮轴11组合先装入倒档齿轮箱中箱12,然后把p6.35齿形链22一端套在驱动链轮轴7的链轮上,另一端则套在倒挡从动齿轮轴11组合的链轮上,最后把倒档齿轮箱右盖3装配到倒档齿轮箱中箱12上。完成合箱后再把倒档齿轮箱右盖3及倒档齿轮箱中箱12一起与右板5装配。

完成倒档齿轮箱右盖3、倒档齿轮箱中箱12一起、右板5的装配后,再把换挡电机总成20装入倒档齿轮箱中箱12内,其中换挡凸轮201必须装入拨叉2的导向槽内,并且换挡凸轮201初始位置是在“d”挡位置。

当“d”挡切换“r”挡的时候,换挡电机总成20控制换挡凸轮201在拨叉2的导向槽内沿换挡轴202逆时针旋转,拨叉2及离合爪9分别沿拨叉导杆4及次级从动齿轮轴18向左移动,当离合爪9左侧面齿的齿槽、齿块与倒挡主动齿轮17对应面齿的齿槽、齿块对应啮合并且拨叉2尾部左凸台与左侧正倒挡位置感应器1接触时,“r”挡切换成功,仪表“r”灯亮。

当“r”挡切换“d”挡的时候,换挡电机总成20控制换挡凸轮201在拨叉2的导向槽内沿换挡轴202顺时针旋转,拨叉2及离合爪9分别沿拨叉导杆4及次级从动齿轮轴18向右移动,当离合爪9右侧面齿的齿槽、齿块与驱动链轮轴7对应面齿的齿槽、齿块对应啮合并且拨叉2尾部右凸台与右侧正倒挡位置感应器1接触时,“d”挡切换成功,仪表“d”灯亮。

本发明主要由如下零部件组成:倒档齿轮箱中箱、倒档齿轮箱右盖、右盖纸垫、拨叉、拨叉导杆、正倒挡位置感应器、φ10铝垫、6205轴承、6005轴承、16004轴承、垫圈一、轴承套、φ22轴用挡圈、倒挡主动齿轮、次级从动齿轮轴、倒挡从动齿轮组合、驱动链轮轴、p6.35齿形链、hk1612滚针轴承、kt28×33×12.8s滚针轴承、继电器、电缆、仪表、换挡电机总成。

本换挡系统是用户通过仪表挡位显示得到当前挡位情况,如当前挡位为d(正)挡,而用户需要切换r(倒)挡则需要用手按压仪表上的d/r按钮,下达换挡指令,换挡指令通过电缆继电器等的控制转换成电信号控制换挡电机总成工作。

换挡电机总成由电机、涡轮蜗杆组合、上下壳体等部件安装组合而成,并连接换挡轴、换挡凸轮,在接收换挡指令后,换挡凸轮绕换挡轴进行顺/逆时针旋转以拨动拨叉进行换挡,换挡凸轮一端是通过花键固定在换挡轴组合上的,一端是是插入拨叉导向槽内并可以再导向槽内滑动。换挡电机未工作时,由换挡凸轮固定拨叉位置以固定挡位。

拨叉装配在拨叉导杆上可沿导杆轴向左右滑动,拨叉爪部与离合爪中间u型槽相结合,离合爪则装配在次级从动齿轮轴上可随拨叉带动进行轴向滑动,并且次级从动齿轮轴可带动离合爪同时进行径向旋转。d(正)挡时,拨叉及离合爪在倒档齿轮箱的右侧,拨叉尾端右凸台与右侧正倒挡位置感应器接触,则仪表“d”灯亮,此时,离合爪右侧齿槽、齿块与驱动链轮轴左侧齿块、齿槽相互啮合,能有效的进行动力传递。

在换挡电机总成开始工作,换挡凸轮随换挡轴逆时针旋转并拨动拨叉及离合爪向左平移,当拨叉右凸台与右侧正倒挡位置感应器分离,则仪表“d”灯熄灭。当离合爪左侧齿槽、齿块与倒挡主动齿轮的齿槽、齿块对应啮合同时拨叉尾端左凸台与右侧正倒挡位置感应器接触时,仪表“r”灯亮,即倒挡切换成功,如果进行换挡操作后,仪表“d”灯熄灭、“r”灯未亮,则需要轻加油门使次级从动齿轮轴带动离合爪转动,使离合爪左侧齿槽、齿块与倒挡主动齿轮的齿槽、齿块对应啮合,完成倒挡切换。

反之,如果仪表挡位显示“r”挡,切换“d”挡则需要按压d/r按钮,此时换挡电机总成开始工作,换挡凸轮随换挡轴顺时针旋转并拨动拨叉及离合爪向右平移,当拨叉左凸台与左侧正倒挡位置感应器分离,则仪表“r”灯熄灭。当离合爪右侧齿槽、齿块与驱动链轮轴的齿槽、齿块对应啮合同时拨叉尾端右凸台与左侧正倒挡位置感应器接触时,仪表“d”灯亮,即正挡切换成功,如果进行换挡操作后,仪表“r”灯熄灭、“d”灯未亮,则需要轻加油门使次级从动齿轮轴带动离合爪转动,使离合爪右侧齿槽、齿块与驱动链轮轴的齿槽、齿块对应啮合,完成正挡切换。

参见图42-47,为排气系统,包括设置在车架系统上的发动机、消音器、转向柱,所述发动机采用四冲程发动机,所述消音器采用盒式直排消音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排气管的一端,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向前延伸绕过转向柱,再向后延伸连接消音器的进气口,形成呈u形的排气管。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空滤器总成,所述空滤器总成位于发动机、消音器之间,且位于排气管的正后方。所述消音器的外侧设有不锈钢隔热板。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消音器的进气口分别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端部设置用于固定排气管的挂钩支耳。所述排气管与发动机相邻的一端设有氧传感器安装支耳。

雪橇车排气系统还包括雪橇车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前端设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排风口,形成风道,所述排气管的折弯部位于所述进风口的正后方。

参见图48-54,为履带驱动系统,包括履带、驱动轴组合、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径向驱动齿、轴向驱动齿,所述轴向驱动齿分布于径向驱动齿两侧,各径向驱动齿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一对轴向驱动齿,所述履带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铁扣与径向驱动齿配合,相邻铁扣之间形成对径向驱动齿让位的空腔,各铁扣的两侧分别设有橡胶齿与轴向驱动齿配合;常态下,所述轴向驱动齿与橡胶齿配合,驱动履带;过载状态下,橡胶齿受压变形,铁扣与径向驱动齿接触,轴向驱动齿、径向驱动齿共同作用,驱动履带。

所述驱动轮、径向驱动齿、轴向驱动齿的材料为uhmw-pe,所述履带的材料为橡胶。所述履带、橡胶齿成型为一体。所述驱动轮、径向驱动齿、轴向驱动齿成型为一体。所述驱动轮同侧的相邻轴向驱动齿之间成型有轴向定位端面,所述轴向定位端面与橡胶齿的内侧面配合,用于限定履带沿驱动轮轴向晃动的空间。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