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车辆前端模块及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5616发布日期:2020-01-14 23:4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车辆前端模块及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车辆前端模块及车。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要求的提高,对车辆的轻量化水平也越来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端模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低集成度的前端模块仅仅集成了散热系统,冷凝器等部件,高集成度的前端模块还会集成前保险杠与前组合灯、发动机罩锁等零部件,然后做为一个整体装配到车身上。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前部零部件的装配精度,还能缩短生产节拍。对总装线体的工艺优化也有很大的作用。前端模块最核心的零部件前端框架是承载其他所有零部件的基础,在前端模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目前全塑的前端框架均为一体注塑成型的框架,即前端框架的上下梁,侧梁均在模具中一体注塑成型。冷却后在前端模块的分装线体与散热系统,冷凝系统等零部件装配在一起。再输送到总装线体继续完成整车装配。

在车型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今天,一体式前端框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无论是车型小改款还是中期改款,更改最多的莫过于发动机罩与前保险杠,前组合灯等零部件。而前端框架与之配合最紧密,也不得不随之进行更改;同时,车身与动力系统是相对稳定的,框架变化最多的仅仅是上梁部分,而上梁的变更也会导致整个前端框架新开模具,而新开模具通常会造成成本上的极大浪费。

在实际生产中,因为前保险杠与前组合灯、前组合灯与翼子板等之间的间隙面差匹配问题而对前端框架的上梁上的安装点进行非理论调整也是时有发生的。非理论调整时也需要打开整个模具再进行局部加工,再次加工会影响制模时间;而且,一旦调整失败需要重新制作模具,浪费时间也容易造成经济和资源上的浪费。

影响塑料件的整体尺寸有很多因素,譬如材料收缩率准确与否、模具水路设计是否合理、工艺设计设置是否合理等;一旦发现自身尺寸超差严重,而且工艺难以调整时,势必需要对模具重新加工;而前端框架上梁做为最顶端,其变形几率及受变形的影响也最大,一旦发生变形也需要整个模具再进行局部加工。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车辆前端模块及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车辆前端模块及车,通过插装的所述框架下本体和所述框架上横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整体开模浪费资源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包括上梁、下梁和连接于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之间的立梁,其中所述下梁与所述立梁呈一体设置,所述上梁与所述立梁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梁下端的插装孔,和设置于所述立梁上端的插装舌;所述插装孔与所述插装舌对应插装。

进一步地,所述插装舌包括均匀布设于所述立梁上端的多个卡板组,和连接各所述卡板组的顶端限位连接板;各所述卡板组均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卡板,各所述卡板上均设有向该卡板外侧突出设置的卡止凸起;所述插装孔的内侧孔壁上设有多个卡口,各所述卡止凸起与各所述卡口一一对应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止凸起的底端向所述卡板外侧突出,且该卡止凸起的侧面呈自下向上渐收设置。所述卡止凸起的顶端距离该卡板侧边的距离大于该卡止凸起的端距离该卡板侧边的距离

进一步地,沿所述卡板长度方向在各所述卡板上均设有多个所述卡止凸起。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卡板组的两所述卡板间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立梁侧固定螺孔;所述插装孔的外侧孔壁上设有横梁侧加固孔,该横梁侧加固孔向内延伸至该插装孔的内侧孔壁;所述立梁侧固定螺孔与所述横梁侧加固孔位置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装孔的孔底外壁上设有上梁底加固孔,该上梁底固定孔向内延伸至该插装孔的孔底内壁;所述插装舌的上端设有立梁顶端固定螺孔,所述立梁顶端固定螺孔与所述上梁底固定孔位置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梁顶端固定螺孔设置于所述顶端限位连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车辆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任一所述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车辆前端模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采用包括所述上梁、所述下梁和连接于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之间的所述立梁,其中所述下梁与所述立梁呈一体设置,所述上梁与所述立梁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固定的设计;根据车辆设计时,主要变化的上梁部分和立梁与下梁部分,将车辆的前端框架分体设置,当所述立梁或所述下梁发生变化时,仅需对框架下部重新制作,所述上梁仍可使用,所述上梁无需再次开模;在车型更新换代时,可以只对所述上梁进行重新设计,框架下部做为通用件保持不变;因所述上梁仅为全模具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开模费用也会降低到原方案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可以降低整车的开发成本。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框架下部损坏时仅需更换框架下部,所述上梁损坏时仅需更换所述上梁;降低更换零部件的成本;同时,框架下部与所述上梁部分独立开模,因为模具尺寸的减小,在模具调整时可以减少模具调试时间。

2、本实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采用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梁下端的所述插装孔,和设置于所述立梁上端的所述插装舌;所述插装孔与所述插装舌对应插装的设计;插装结构简单,便于拆装。

3、本实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采用所述插装舌包括均匀布设于所述立梁上端的多个所述卡板组,和连接各所述卡板组的所述顶端限位连接板;各所述卡板组均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卡板,各所述卡板上均设有向该卡板外侧突出设置的所述卡止凸起;所述插装孔的内侧孔壁上设有多个所述卡口,各所述卡止凸起与各所述卡口一一对应卡接的设计;利用所述卡止凸起与所述卡口对应卡接,增加所述立梁与所述上梁连接的牢固程度。

4、本实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采用至少一个所述卡板组的两所述卡板间设有所述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所述立梁侧固定螺孔;所述插装孔的外侧孔壁上设有所述横梁侧加固孔,该横梁侧加固孔向内延伸至该插装孔的内侧孔壁;所述立梁侧固定螺孔与所述横梁侧加固孔位置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的设计;从侧方向进一步连接所述插装孔和所述插装舌,使所述立梁与所述上梁间连接的更牢固。

5、本实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采用所述插装孔的孔底外壁上设有所述上梁底加固孔,该上梁底固定孔向内延伸至该插装孔的孔底内壁;所述插装舌的上端设有所述立梁顶端固定螺孔,所述立梁顶端固定螺孔与所述上梁底固定孔位置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的设计;进一步增加所述框架下本体与所述框架上横梁连接的更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梁与所述下梁连接后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梁与所述下梁连接后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梁与所述下梁连接后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梁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梁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中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车,包括如下所述车辆前端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车辆前端模块,包括如向所述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包括上梁2、下梁102和连接于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之间的立梁101,其中所述下梁与所述立梁呈一体设置,所述上梁与所述立梁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固定。所述下梁与所述立梁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采用包括所述上梁、所述下梁和连接于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之间的所述立梁,其中所述下梁与所述立梁呈一体设置,所述上梁与所述立梁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机构固定的设计;根据车辆设计时,主要变化的上梁部分和立梁与下梁部分,将车辆的前端框架分体设置,当所述立梁或所述下梁发生变化时,仅需对框架下部重新制作,所述上梁仍可使用,所述上梁无需再次开模;在车型更新换代时,可以只对所述上梁进行重新设计,框架下部做为通用件保持不变;因所述上梁仅为全模具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开模费用也会降低到原方案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可以降低整车的开发成本。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框架下部损坏时仅需更换框架下部,所述上梁损坏时仅需更换所述上梁;降低更换零部件的成本;同时,框架下部与所述上梁部分独立开模,因为模具尺寸的减小,在模具调整时可以减少模具调试时间。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梁下端的插装孔21,和设置于所述立梁上端的插装舌11;所述插装孔与所述插装舌对应插装。

本实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采用所述可拆卸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梁下端的所述插装孔,和设置于所述立梁上端的所述插装舌;所述插装孔与所述插装舌对应插装的设计;插装结构简单,便于拆装。

参见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插装舌包括均匀布设于所述立梁上端的多个卡板组,和连接各所述卡板组的顶端限位连接板111;各所述卡板组均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卡板121,各所述卡板上均设有向该卡板外侧突出设置的卡止凸起122;所述插装孔的内侧孔壁上设有多个卡口211,各所述卡止凸起与各所述卡口一一对应卡接。相对设置的两所述卡板组间间隔设置,给所述卡板形变预留空间。所述卡止凸起的顶端距离该卡板侧边的距离大于该卡止凸起的端距离该卡板侧边的距离;所述卡止凸起的底端向所述卡板外侧突出,且该卡止凸起的侧面呈自下向上渐收设置。

本实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采用所述插装舌包括均匀布设于所述立梁上端的多个所述卡板组,和连接各所述卡板组的所述顶端限位连接板;各所述卡板组均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卡板,各所述卡板上均设有向该卡板外侧突出设置的所述卡止凸起;所述插装孔的内侧孔壁上设有多个所述卡口,各所述卡止凸起与各所述卡口一一对应卡接的设计;利用所述卡止凸起与所述卡口对应卡接,增加所述立梁与所述上梁连接的牢固程度。

参见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卡板长度方向在各所述卡板上均设有多个所述卡止凸起122;以进一步确保所述插装舌与所述插装孔件插装的牢固程度。

参见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卡板组的两所述卡板间设有连接板13,该连接板上设有立梁侧固定螺孔131;所述插装孔的外侧孔壁上设有横梁侧加固孔22,该横梁侧加固孔向内延伸至该插装孔的内侧孔壁;所述立梁侧固定螺孔与所述横梁侧加固孔位置对应并通过螺栓3连接。本实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采用至少一个所述卡板组的两所述卡板间设有所述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所述立梁侧固定螺孔;所述插装孔的外侧孔壁上设有所述横梁侧加固孔,该横梁侧加固孔向内延伸至该插装孔的内侧孔壁;所述立梁侧固定螺孔与所述横梁侧加固孔位置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的设计;从侧方向进一步连接所述插装孔和所述插装舌,使所述立梁与所述上梁间连接的更牢固。

参见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插装孔的孔底外壁上设有上梁底加固孔23,该上梁底固定孔向内延伸至该插装孔的孔底内壁;所述插装舌的顶端限位连接板111上设有立梁顶端固定螺孔14,所述立梁顶端固定螺孔与所述上梁底固定孔位置对应并通过螺栓3连接。

本实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采用所述插装孔的孔底外壁上设有所述上梁底加固孔,该上梁底固定孔向内延伸至该插装孔的孔底内壁;所述插装舌的上端设有所述立梁顶端固定螺孔,所述立梁顶端固定螺孔与所述上梁底固定孔位置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的设计;进一步增加所述框架下本体与所述框架上横梁连接的更牢固。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车辆的前端框架的安装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将所述插装舌与所述插装孔对应插装,各所述卡止凸起与各所述卡口对应卡止,再用螺栓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立梁顶端固定螺孔与所述上梁底固定孔,和所述立梁侧固定螺孔与所述横梁侧加固孔;使所述上梁、所述立梁和所述下梁连接为一体;

再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端框架置于车辆前机舱内,使所述上梁与前机舱内壁的前侧(保险杠侧)对应连接,所述下梁与前机舱内壁的后侧(靠近驾驶舱侧)对应连接,两所述立梁分别与前机舱内壁的左右两侧对应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