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6916发布日期:2021-04-13 22:5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载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


背景技术:

2.高速公路改扩建,为了不中断交通,都用采半幅施工,实施车辆导改。车辆导改,通常是对高速公路移动式钢护栏进行移动,实行上下行隔离。施工移动钢护栏,目前均采用人工拖拉方法。此种挪动方法,一是移动式钢护栏会对高速公路路面造成损坏,二是工人搬运移动式钢护栏,劳动强度高,体能耗费大,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给出一种既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又不会损坏高速公路路面,且搬运移动式钢护栏方便、能大幅提高高速公路移动式钢护栏移动效率的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包括两个车轮和一根轮轴,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的特征在于:所述轮轴两端分别固定一组承力架,两组承力架架上各安装一根近似

ㄣ’形的车体杆,车体杆4由带手柄主段、主段4.1前端向外弯折成侧向段、侧向段端部向前弯折成悬臂段、悬臂段的头部设有一个凹槽形挂钩构成,车体杆的两个挂钩中分别活动悬挂一个连接架,所述两根ㄣ形车体杆在轮轴上平面对称设置,所述车轮、轮轴、两组承力架、两根车体杆和两个连接架共同构成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
5.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其中所述连接架由挂轴、焊接体和两根插轴构成,所述挂轴焊接在结构件一侧的中心,两根插轴焊接在焊接体另一侧的两端。
6.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其中所述连接架上的两根插轴其轴心距与移动式钢护栏上下两根连接管的中心距相等,插轴的直径小于移动式钢护栏上下两根连接管的内径且插轴与移动式钢护栏上下两根连接管之间互相成插接结构。
7.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其中所述两根车体杆上的挂钩其间距基本等于插接在移动式钢护栏两端的两个连接架焊接体外侧面之间的距离。
8.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其中所述插接了连接架的移动式钢护栏通过挂轴悬挂在车体杆的挂钩上为搬运移动式钢护栏状态。
9.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它采用了老虎车的基本结构,由车轮、轮轴、两组承力架、两根车体杆和两个连接架构成。轮轴两端各固定一组承力架,轮轴通过两组承力架分别对称安装一根
ꢀ‘
ㄣ’形由带手柄的主段、主段前端向外弯折成侧向段、侧向段端部向前弯折成悬臂段、悬臂段的头部设有一个凹槽形挂钩构成的车体杆。车体杆的两组挂钩中分别活动悬挂一个连接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首先将两个连接架分别插入移动式钢护栏两端上下连接管的管腔中,之后将固定在移动式钢护栏的两个连接架通过
连接架的挂轴悬挂在两根车体杆挂钩上,利用杠杆原理提起移动式钢护栏,即可迅速轻松地对移动式钢护栏进行任意搬动。
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未安装连接架的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的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搬运移动式钢护栏的应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公路移动式钢护栏搬运车采用了包括两个车轮1和一根轮轴2的老虎车基本结构。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移动式钢护栏搬运车中,轮轴2两端分别固定一组承力架3。两组承力架架3上各安装一根近似

ㄣ’形的车体杆4。车体杆4由带手柄主段4.1、主段4.1前端向外弯折成侧向段4.2、侧向段4.2端部向前弯折成悬臂段4.3、悬臂段4.3的头部设有一个凹槽形挂钩4.4构成。车体杆4两个挂钩4.4 中分别活动悬挂一个连接架5。两根ㄣ车体杆4在轮轴2上平面对称设置。车轮1、轮轴2、两组承力架3、两根主杆4和两个连接架5共同构成高速公路钢护栏搬运车。
16.如图3所示,连接架5由挂轴5.1、焊接体5.2和两根插轴5.3构成,所述挂轴5.1焊接在结构件5.2一侧的中心,两根插轴5.3焊接在焊接体5.2另一侧的两端。
17.如图4所示,连接架5上的两根插轴5.3其轴心距与移动式钢护栏6上下两根连接管6.1的中心距相等,插轴5.3的直径小于移动式钢护栏6上下两根连接管6.1的内径且两者间互相成插接结构。
18.如图4所示,两根主杆4上的挂钩4.4其间距基本等于插接在移动式钢护栏两端的两个连接架5焊接体5.2外侧面之间的距离。
19.插接了连接架5的移动式钢护栏通过挂轴5.1悬挂在车体杆4的挂钩4.4上为搬运移动式钢护栏状态(参看图4)。
2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