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击式悬挂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35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击式悬挂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制造领域。
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领域中的已有技术是现有的摩托车结构,为前叉式减震器系统和固定长度后摇臂及摇臂后顶端斜置后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设计一种前上悬挂式结构与下置吊压式油压弹簧减震结构相结合后悬臂与上置顶压式后减震结构及缓冲击力减震器相结合,且车架结构为组件结构的缓冲击式悬挂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1、设计思想解决现有的摩托车,来自前轮垂直震动严重和来自后轮的剧烈颠簸,消除叉式减震器易漏油、减震性能较差、制造难度大、成本高、工艺复杂等不足,改善摩托车的缓冲击性能、降低摩托车的制造难度和成本。在结构设计上去掉了现有摩托车的叉式减震器,采用前上悬挂式结构与下置吊压式油压弹簧减震结构相结合,可有效地防止来自前轮的垂直震动,缓解冲击力、提高减震效果;后悬挂采用活动式(即长度可变式)后悬臂与上置顶压式后减震结构及缓冲击力减震器相结合,能有效地缓解后轮的冲击力和剧烈颠簸;采用组件式结构,便于制造和维修,为减轻整车重量,抓架及悬臂采用铝合金压铸或钢板冲压成形,也可采用通常的钢管焊接成,前、后减震器弹簧可采用变刚度形式,由于本车采用活动式后悬臂,可将链条传动改为传动轴传动。2、结构方案缓冲击式悬挂摩托车,它包括前轮总成、后轮总成、发动机总成、前叉总成、座架总成、转向总成、排气总成。车架总成的上前悬挂的上悬臂、下悬臂的两端分别与转向架总成、抓架总成连接,转向架总成的前叉连接件与前叉连接,减震器位于下悬臂的下方、抓架的前方,其上端安装在抓架上,下端与减震器连接件连接,减震器连接件与抓架的下部连接,吊杆的上端与下悬臂连接、下端与减震器连接件连接,构成吊压式悬挂减震结构;车架总成的后悬臂的前端与悬臂连接件的下角通过转轴连接,悬臂连接件的前部通过转轴连接在抓架上,主减震器连接件的下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抓架上、上端与座架总成的座架一同用于安装主减震器,主减震器通过四爪架与抓架连接,支撑连接件的一端与主减震器连接件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悬臂连接,缓冲击减震器安装在悬臂连接件的转轴与主减震器连接件间,构成后悬臂与上置顶压式后减震结构。为了减轻重量和增强散热,在抓架上制有散热孔。转向架由转向体及前叉连接件构成,前叉连接件通过转轴与转向体连接。转向总成的两导向连杆的一端通过角度控制轴件连接在抓架上,下一根的一端连接在转向架上,上一根的一端与位于空心筒内的转向轴下端的角度控制件连接,转向轴的上端与车把连接。3、工作原理1)前悬挂吊压式减震结构当摩托车快速行驶时,由于车子的惯性,前轮势必会与高出或低于路面的可越性障碍产生一种撞击力,而这种力由前轮传给车身时,被转换成了震动力,当悬臂的前端受到这种力时,与带有冲击惯性的悬臂后端,形成错位的反力,这种反力会迅速改变前叉与悬臂、悬臂与抓架的连接角度,由于悬臂角度的变化,连接在下悬臂后下部的减震器吊杆的上下位置也随之改变,从而也改变了减震器的状态长度,使这种力消失在减震器的行程变化中。由于悬臂向前上方斜置安装同时可使前轮在一定范围内随悬臂上下位置的变化前伸或后缩,以达到缓冲冲击力的目的。2)后悬臂与上置顶压式后减震器当摩托车在一般路面行驶时,由于后悬臂与悬臂连接件后上角的接触处受主减震器和缓冲击减震器的向下压力,以及来自后轮的向前推进动力,始终保持紧合。在一般震动时,缓冲击减震器随主减震器连接件、支撑连接件和悬臂作同向运动,行程保持不变,由主减震器发挥其功能,如遇高出或低于路面的较大可越性障碍时,与摩托车的后轮会产生一撞击力。当后悬臂受到这种力时与摩托车本身的冲击惯性形成一种反向拉力(这种力与车速成正比),当车速达到一定范围时与障碍所产生的冲击力就会改变悬臂与悬臂连接件上方的接触角度,使传力弯线变直,悬臂长度发生变化,迫使缓冲击减震器压缩,使冲击力消失在缓冲击减震器的行程变化中,同时,由于悬臂的伸长,使悬臂与主减震器的受力点后移,主减震器对悬臂的压力变轻,从而使后轮越过障碍时产生的向上颠簸幅度大大减小。当冲击力消失后,后悬臂与悬臂连接件的角度受缓冲击减震器的弹性而恢复,悬臂长度恢复原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前上悬挂吊压式减压结构,后悬臂与上置顶压式后减震结构和组件式车架结构能有效地防止来自前轮的垂直震动和来自后轮的剧烈颠簸。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前叉式减震器制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漏油等不足,弥补了现有悬挂式摩托车选材要求高、缓冲击力性能不佳的不足。


图1是缓冲击式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缓冲击式摩托车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下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悬臂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结合附图1~5对缓冲击式摩托车作以叙述。
本车由前轮总成19、前悬挂、抓架1、连接装置、发动机2、后悬挂、后轮总成20组成。
前悬挂由上悬臂3、下悬臂4、转向架6、前叉7、减震器5、连接件8、连接件9组成。
上悬臂3、下悬臂4的前端分别与转向架6的转向体、连接后端分别与抓架1连接。固定长度的前叉杆就固定在转向架6上。减震器5的上端安装在抓架上,下端与连接件9连接,连接件9的后端连接在抓架上,中间点与后悬臂的后下部通过吊杆8连接,这样就组成了一组吊压式悬挂减震系统。
发动机2就安装在抓架1内部。后悬挂由后悬臂11、悬臂连接件12、减震器连接件13、18、主减震器14、缓冲击减震器10组成。
后悬臂11的前端与悬臂连接件12的下角通过一转轴连接,悬臂连接件12的前上角通过转轴连接在抓架1的后下部,连接件13的下端连接在抓架1的后上部,连接件18安装在连接件13的中间点,与后悬臂前上部、主减震器14则安装在座架17的C点与连接件13的上端,缓冲击减震器10安装在悬臂连接件12的后下角与连接件13的下部。这样就使悬臂连接件12的后下角受缓冲击减震器的压力迫使12的后上角始终紧贴在悬臂11的前上部,使后悬挂的传力线形成一个“ ”形。组成了一组顶压式悬挂及缓冲击后减震系统。
转向总成由角度控制件15、转向架6、空心筒21、角度控制件22、连杆16、转向车把23及转向轴构成。转向轴24安装在空心筒21内,两导向连杆16的一端通过角度控制轴件15连接在抓架1上,下一根的一端连接在转向架6上,上一根的另一端与位于空心筒21内的转向轴24的角度控制件22连接,转向轴24的上端与转向车把23连接。转向架6由前叉连接件26及转向体27构成。
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击式悬挂摩托车,它包括前轮总成、后轮总成、发动机总成、前叉总成、座架总成、转向总成、排气总成,其特征在于车架总成的前悬上挂的上悬臂、下悬臂的两端分别与转向架总成、抓架总成连接,转向架总成的前叉连接件与前叉连接,减震器位于下悬臂的下方、抓架的前方,其上端安装在抓架上、下端与前减震器连接件连接,前减震器连接件与抓架的下部连接,吊杆的上端与下悬臂连接,下端与减震器连接件连接,构成前悬挂吊压式减震结构;车架总成的后悬臂的前端与悬臂连接件通过转轴连接,悬臂连接件的前部通过转轴连接在抓架上,主减振器连接件的下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抓架上,上端与主减震器连接,主减震器通过四爪架与抓架连接,支撑连接件的一端与主减震器连接件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后悬臂连接,缓冲击减震器安装在悬臂连接件下角的转轴且与主减震器连接件间,构成后悬臂与上置顶压式后减震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击式悬挂摩托车,其特征是抓架上制有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击式悬挂摩托车,其特征是转向总成的两导向连杆的一端通过角度控制轴件连接在抓架上,下一根的一端连接在转向架上,上一根的一端与位于空心筒内的转向轴下端的角度控制件连接,转向轴的上端与车把连接。
专利摘要缓冲击式悬挂摩托车,它包括前轮总成、后轮总成、发动机总成、前叉总成、座架总成、转向总成、排气总成。其特点是车架总成是由前悬挂吊压式减震结构、后悬臂与上置顶压式后减震结构构成的组件结构。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自前轮的垂直震动和来自后轮的剧烈颠簸,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前叉式减震器制作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漏油等不足,弥补了现有悬挂式摩托车选材要求高、缓冲击力性能不佳的不足。
文档编号B62K11/02GK2122817SQ9220904
公开日1992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9日
发明者李佐江 申请人:李佐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