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分界部构造

文档序号:8268504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分界部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分界部构造。
【背景技术】
[0002]在车辆中,多张外形面板相邻配置,在外形面板彼此之间形成有分界部(边界)。例如,已知有通过使挡板面板的上端后部与前柱外板的高低差部对接来形成分界部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而且,例如通过将该挡板面板的上端后部切下并作为端面,从而赋予了分界部鲜明感。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6502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对于赋予分界部鲜明感并提高构成该分界部的外形面板的一端的刚性这一点,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8]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车辆的分界部构造,其能够赋予分界部鲜明感并提高构成该分界部的外形面板的一端的刚性。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发明的第I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包括:第一外形面板,所述第一外形面板构成车辆的外形面,并具有直线状的棱线部;以及第二外形面板,所述第二外形面板构成车辆的外形面,并且在与所述第一外形面板之间形成分界部,在所述分界部侧具有向外形面相反侧折回而重叠的端部边缘部,所述端部边缘部的折回线与所述棱线部相邻配置且沿着所述棱线部呈直线状延伸。
[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I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第二外形面板的端部边缘部向外形面相反侧折回而重叠,端部边缘部的折回线与第一外形面板的直线状的棱线部相邻配置且沿着所述棱线部呈直线状延伸。因此,由于第二外形面板的端部边缘部的折回部分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被抑制为最小限度,从而被赋予了鲜明感,还提高了刚性。
[0012]本发明的第2形态是,在第I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中,所述端部边缘部的重叠部分互相接合。
[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由于端部边缘部的重叠部分互相接合,因此,端部边缘部的重叠部分被一体化。因此,进一步提高了端部边缘部的刚性。
[0014]本发明的第3形态是,在第I形态或者第2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中,所述第一外形面板包括:第一构成部,所述第一构成部在与所述第二外形面板之间形成所述分界部;第二构成部,所述第二构成部与所述第二外形面板的外形面相反侧相邻地对置配置;以及第三构成部,所述第三构成部将所述第一构成部与所述第二构成部的互相相邻的端部彼此相连,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构成部的边界部形成所述棱线部。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3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在第一外形面板的第一构成部在与第二外形面板之间形成分界部,第二构成部与第二外形面板的外形面相反侧相邻地对置配置。而且,第一外形面板的第一构成部与第二构成部的互相相邻的端部彼此由第三构成部相连,并且在第一构成部与第三构成部的边界部形成棱线部。相对于此,第二外形面板的端部边缘部向外形面相反侧折回而重叠。因此,如果能够确保第一外形面板的第一构成部与第二构成部的高低差为第二外形面板的板厚的二倍量以上,那么第一外形面板的第一构成部的外形面与第二外形面板的外形面就能够平齐。
[0016]本发明的第4形态是,在第3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中,所述第一外形面板为构成车身侧部的侧外面板,并且所述第二外形面板为配置在车身前部侧面的挡板面板,所述挡板面板在其上端后部具有所述端部边缘部的折回线,所述侧外面板包括:在其前端部被配置在所述挡板面板的上端后部的上方侧的所述第一构成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构成部相比被配置在车辆下方侧的所述第二构成部。
[0017]根据本发明的第4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第一外形面板成为构成车身侧部的侧外面板,第二外形面板成为配置在车身前部侧面的挡板面板。另外,挡板面板在其上端后部具有折回线,相对于此,侧外面板中,在其前端部,第一构成部被配置在挡板面板的上端后部的上方侧,第二构成部被配置在与第一构成部相比的车辆下方侧。此处,由于侧外面板与挡板面板都是车身侧部的外面板,因此在侧外面板的前端部与挡板面板的后部在车辆宽度方向并列的区域中,不得不使两者间的间隔很小。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挡板面板变厚了端部边缘部的重叠的量,因此如果能够确保侧外面板的第一构成部与第二构成部的高低差为挡板面板的板厚的二倍以上,就能够形成在分界部的上下没有高低差的外形面。
[0018]发明的效果
[0019]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第I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具有的优良效果是:能够赋予分界部鲜明感并提高构成该分界部的外形面板的一端的刚性。
[0020]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通过将第二外形面板的端部边缘部的重叠部分一体化,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外形面板的端部边缘部的刚性。
[0021]根据本发明的第3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具有的优良效果是:即使第一外形面板的一部分与第二外形面板的外形面相反侧相邻地对置配置,也能够容易将配置在分界部的两侧的两个外形面设定得没有高低差。
[0022]根据本发明的第4形态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具有的优良效果是:对于侧外面板与挡板面板的分界部,能够容易将配置在上下的两个面板的外形面设定得没有高低差。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出适用了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
[0024]图2是将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来示出的立体图。
[0025]图3是以从外形面相反侧观察图1的挡板面板的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0026]图4A是以在图2的4-4线的切断位置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切断的状态示出的剖视图。
[0027]图4B是以在与图4A同样的切断位置将对比构造切断的状态示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第I实施方式]
[0029]使用图1?图4B来说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此外,在这些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IN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0030]图1以立体图示出了车辆前部12的一部分,在该车辆前部12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分界部构造10。首先,参照该图1概述包含车辆的分界部构造10的车辆构造。
[0031]如图1所示,在车辆前部12配置有构成车身侧部14的作为第一外形面板的侧外面板16的前部。侧外面板16构成车辆的外形面,侧外面板16的前部在车身侧部14的前侧的门开口部14A的前侧构成前柱18的外板部。此外,门开口部14A被侧门30(即广义上作为“车用开闭体”来理解的要素)能够开关地覆盖。
[0032]前柱18的上部即柱上部18A配置在前玻璃(省略图示)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车辆上方向车辆后方侧倾斜。柱上部18A的上端部与车顶纵梁部(省略图示)的前端部结合,车顶纵梁部在车顶(省略图示)的两侧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前柱18的下部即柱下部18B从柱上部18A的下端部向车辆下方侧大致铅垂地垂下。柱下部18B的下端部与门槛部22(也称作“下纵梁”)的前端部结合,门槛部22在车身底板(省略图示)的两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0033]此外,在左右一对柱下部18B的上端部侧的内表面,结合有沿着所述前玻璃的下缘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车颈(省略图示)的两端部。另外,在所述车颈的车辆前方侧设有罩24。罩24将车辆前部12的发动机室(省略图示)从上方侧能够开闭地覆盖。
[0034]在罩24的侧方的车身前部侧面配置有作为第二外形面板的挡板面板(也称作“前挡板面板” )26。挡板面板26构成车辆的外形面。成为罩24与挡板面板26的边界部的分界部32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挡板面板26包括:配置在前轮28的上方侧及其周围部来构成外形面的外壁部26A ;以及从该外壁部26A与罩24的分界部32向下方侧弯曲的内壁部26B(参照图3)。另外,在挡板面板26的前轮28的斜上前方侧的部位安装有保险杠盖34的端部,在挡板面板26的前端部侧相邻配置有头灯36 (即广义作为“车用灯具”来理解的要素)。
[0035]图3示出从外形面相反侧观察图1的挡板面板26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挡板面板26的内壁部26B包括:从外壁部26A的上端部垂下的内侧纵壁部26Y ;以及从该内侧纵壁部26Y的下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大致水平延伸的内侧凸缘部26X。而且,内侧纵壁部26Y随着朝向车辆下方侧,相对于外壁部26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距离变长。即,在车辆前方观察外壁部26A的上部与内侧纵壁部26Y形成倒V形。另外,在图3中内侧凸缘部26X仅能看见板厚部分。
[0036]内侧凸缘部26X安装在车身骨架部件即裙板上梁(省略图示)上。此外,内侧凸缘部26X相对于所述裙板上梁可以直接固定,也可以经由支架固定。
[0037]接下来,参照图1?图4B,详细说明车辆的分界部构造10。图2示出将车辆的分界部构造10的主要部分放大的立体图。另外,图4A中示出了在图2的4-4线的切断位置切断的状态的剖视图。此外,图4B中示出了将对比构造在与图4A同样的切断位置切断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