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37077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悬架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悬架框结构,该悬架框结构包括:悬架框,其在车辆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悬架臂,其固定于悬架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发动机支座,其安装于悬架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以及延伸支架,其用于将悬架框连接到车体结构构件。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安装于车辆的悬架框跨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左右纵梁。悬挂车轮的悬架臂(也称作“下臂”)安装于悬架框的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例如,专利文献1)。
[0003]由于行驶期间的振动所产生的载荷作用于悬架臂。因此,为了确保良好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1n、Harshness)),特别是在悬架框中的悬架臂固定位置处需要高的刚性。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分别安装于梁主体(悬架框)的前侧的左右两侧的左车身安装构件和右车身安装构件对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向的左右下臂的前侧支撑部进行支撑。根据专利文献1,利用该构造,易于确保刚性和安装位置的精度,并且能够改善生产性。
[0004]现有技术文献_5] 专利文献
[0006]日本特开2012-1928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_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认为利用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能够改善相对于在车辆制动期间作用于悬架臂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力矩)的刚性。然而,不仅前后方向上的载荷会作用于固定悬架臂的位置,而且转弯期间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也会作用于固定悬架臂的位置。此时,如果如专利文献1所述将螺母构造成接收位于车身安装构件的单侧的螺栓,则只有该螺母的座面接收左右方向上的载荷。因此,存在如下担心:不能有效地接收输入自悬架臂的载荷,会导致悬架性能的劣化。因此,利用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难以获得相对于输入自悬架臂的载荷的足够的刚性,并且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0009]此外,在将用于悬挂发动机的发动机支座(也称作扭矩杆)安装至悬架框的情况下,不仅来自悬架臂的载荷作用于悬架框,而且经由发动机支座来自发动机的载荷也作用于悬架框。具体地,在发动机中,由于加速和减速期间的转数发生改变,所以会产生前后方向上的转动力(扭矩)的波动。因此,当利用发动机支座使发动机与悬架框彼此连结时,沿前后方向摇动的载荷从发动机支座作用至悬架框。因此,除了要求相对于来自悬架臂的载荷的刚性以外,悬架框中还要求相对于来自发动机支座的载荷的刚性。
[0010]鉴于前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架框结构,利用该悬架框结构能够获得相对于施加自悬架臂和发动机支座的载荷的高的刚性。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典型构造的悬架框结构为一种悬架框结构,其包括:悬架框,其在车辆下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悬架臂,其固定于所述悬架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发动机支座,其安装于所述悬架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以及延伸支架,其用于将所述悬架框连接到车体结构构件,其中,所述悬架框包括:中央部,其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并且用于安装所述发动机支座;右前侧固定部和左前侧固定部,其分别从所述中央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前部朝向外侧延伸并且用于固定所述悬架臂;以及右后侧固定部和左后侧固定部,其分别从所述中央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后部朝向外侧延伸并且用于固定所述悬架臂,所述延伸支架分别安装于所述右后侧固定部的后边缘和所述左后侧固定部的后边缘、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车体结构构件,所述延伸支架的车辆内侧的棱线沿着圆弧状轨迹延伸,当从车辆上方观察时,该圆弧状轨迹为连接所述车体结构构件的用于固定所述延伸支架的位置与所述中央部的用于安装所述发动机支座的位置时的轨迹,并且沿着右侧的所述延伸支架的所述圆弧状轨迹延伸的棱线的前端处的切线穿过所述左前侧固定部的用于固定所述悬架臂的位置,沿着左侧的所述延伸支架的所述圆弧状轨迹延伸的棱线的前端处的切线穿过所述右前侧固定部的用于固定所述悬架臂的位置。
[0013]利用上述构造,能够利用位于棱线的前端处的作为路径的切线将如下载荷有效地分散至位于右前侧固定部和左前侧固定部所在侧相反侧的延伸支架:该载荷为作用于右前侧固定部和左前侧固定部的制动期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和转弯期间的左右方向上的载荷。这能够防止位于前侧的用于固定悬架臂的位置处的应力集中,因而能够获得具有高的刚性的悬架框。
[0014]此外,在如上述构造中的棱线的前端处的切线穿过将悬架臂固定在右前侧固定部和左前侧固定部的位置的情况下,这些切线位于悬架框的前边缘附近。这能够减小施加自悬架臂的载荷的力矩,从而能够减小扭曲方向上的变形量。
[0015]优选地,右侧的所述延伸支架的切线与左侧的所述延伸支架的切线在所述中央部的用于安装所述发动机支座的位置附近相交。利用该构造,能够将输入自发动机支座的载荷优选地经由延伸支架分散至整个车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悬架框的刚性。
[0016]优选地,当从车辆上方观察时,连接左侧的所述棱线的前端与右侧的所述棱线的前端的直线穿过所述右后侧固定部的用于所述悬架臂固定的位置和所述左后侧固定部的用于所述悬架臂固定的位置。这能够在转弯期间将作用于右后侧固定部和左后侧固定部的载荷从悬架臂有效地分散至延伸支架。
[0017]优选地,所述悬架框包括:上表面,其用于所述发动机支座安装;纵表面,其从所述上表面的车辆后方的边缘向下延伸;以及下表面,其从所述纵表面的下边缘朝向车辆前方延伸,所述延伸支架均包括:下壁,其与所述下表面连续且朝向车辆后方侧延伸;外侧纵壁,其从所述下壁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边缘向上延伸;以及内侧纵壁,其从所述下壁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侧边缘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内侧纵壁的上边缘与所述上表面的位于车辆后方侧的边缘连续。
[0018]利用该构造,延伸支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纵截面中具有向上开口的U字形状。这能够改善延伸支架的刚性,进而能够获得较高的载荷分散性能。此外,由于内侧纵壁的上边缘和悬架框的上表面的位于车辆后方侧的边缘、即这些边缘的棱线彼此连续,所以将载荷从悬架框更有效地分散至延伸支架。另外,由于利用下壁、外侧纵壁和内侧纵壁使延伸支架与悬架框接合,所以能够改善延伸支架与悬架框的接合强度,从而能够减小悬架框在扭曲方向上的变形。
[0019]优选地,当从车辆侧方观察时,所述外侧纵壁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与由所述悬架框的所述上表面、所述纵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围绕的空间重叠。外侧纵壁覆盖了由悬架框的上表面、纵表面和下表面所围绕的空间的一部分、即开口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该开口的变形,进而能够减小悬架框在扭曲方向上的变形量,因而防止悬架性能的劣化。此外,由于外侧纵壁与悬架框的上表面、纵表面和下表面接合,所以能够改善它们的接合强度。
[0020]发明的效果
[0021]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悬架框结构,利用该悬架框结构能够获得相对于施加自悬架臂和发动机支座的载荷的高的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的悬架框结构的示例的图。
[0023]图2是当从左侧观察时的图1中示出的悬架框结构的图。
[0024]图3是当从上方观察时的图1中示出的悬架框结构的图。
[0025]图4是图2中的左侧延伸支架附近区域的放大图。
[0026]图5示出当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的图4中示出的左侧延伸支架附近区域的图。
[0027]附图标iP,说曰月
[0028]100…悬架框结构;100a…圆弧状轨迹;100b、100c…切线;100d…直线;10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