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2965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
[0003]—般情况下,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两个左右并列的车轮的车辆是能够在车身框架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转弯的车辆。更具体而言,当右转弯时车身框架朝车辆的右方倾斜,当左转弯时车身框架朝车辆的左方倾斜。具备这样的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将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两个车轮的间隔形成得比普通的四轮汽车窄,以确保车身框架的倾斜量。具备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和可倾斜的车身框架的车辆是在左右方向上紧凑的车辆。
[0004]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辆中,在两个车轮分别设置有盘式制动装置。
[0005]右制动装置包括支承于右车轮的右制动盘、以及支承于悬架装置的右制动钳。右制动钳具有与右制动盘的右表面接触的右右制动块以及与右制动盘的左表面接触的右左制动块。
[0006]左制动装置包括支承于左车轮的左制动盘、以及支承于悬架装置的左制动钳。左制动钳具有与左制动盘的右表面接触的左右制动块以及与左制动盘的左表面接触的左左制动块。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07819号。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人对具备这种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了存在制动盘及制动块的磨损量产生不平衡的情况。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能够抑制制动盘及制动块的磨损量的不平衡,并且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
[0011](I)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能够采取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车辆,具有:
[0012]车身框架,所述车身框架在右转弯时能够朝所述车辆的右方倾斜,在左转弯时能够朝所述车辆的左方倾斜;
[0013]右前轮以及左前轮,所述右前轮以及所述左前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
[0014]悬架装置,所述悬架装置将所述右车轮以及所述左车轮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
[0015]右制动装置,所述右制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右车轮的右制动盘、以及对所述右制动盘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右制动钳;以及
[0016]左制动装置,所述左制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左车轮的左制动盘、以及对所述左制动盘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左制动钳,
[0017]所述右车轮包括右轮胎、支承所述右轮胎且与所述右制动盘一起旋转的右轮子,
[0018]所述左车轮包括左轮胎、以及支承所述左轮胎且与所述左制动盘一起旋转的左轮子,
[0019]所述右制动钳包括位于所述右制动盘的右方的右右制动块以及位于所述右制动盘的左方的右左制动块,
[0020]所述左制动钳包括位于所述左制动盘的右方的左右制动块以及位于所述左制动盘的左方的左左制动块,
[0021]所述悬架装置包括:
[0022]右罩部件,在所述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以及朝所述车辆的左方倾斜的状态下,所述右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于所述右制动盘的左表面与所述左轮胎的接地点之间、且相比所述左轮胎的接地点更接近所述右制动盘的位置;以及
[0023]左罩部件,在所述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以及朝所述车辆的右方倾斜的状态下,所述左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于所述左制动盘的右表面与所述右轮胎的接地点之间、且相比所述右轮胎的接地点更接近所述左制动盘的位置。
[0024]本发明人们对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的制动盘或者制动块的偏磨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反复进行试验,结果查明了偏磨损的原因是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特有的现象。
[0025]如上所述,一般情况下,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当右转弯时车身框架朝车辆的右方倾斜,当左转弯时车身框架朝车辆的左方倾斜。具备这种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将在车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两个车轮的间隔与通常的四轮汽车相比形成得非常窄,以便确保车身框架的较大的倾斜角度。
[0026]由于两个车轮的间隔非常窄,所以在左车轮的左轮胎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朝向设置于右车轮的右制动盘或右制动钳飞散。由于两个车轮的间隔非常窄,所以在右车轮的右轮胎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朝向设置于左车轮的左制动盘或左制动钳飞散。而且,由于两个车轮的间隔非常窄,所以在左车轮的左轮胎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和在右车轮的右轮胎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容易滞留于两个车轮之间的空间内。
[0027]如果包含泥及砂的水附着到制动盘的表面,则泥及砂会进入制动盘与制动块之间。于是,由于泥及砂致使制动块及制动盘的磨损加剧。
[0028]基于这些现象,面对间隔形成得非常窄的两个车轮之间的空间的右制动装置的左部被暴露在因左轮胎或者左轮胎及右轮胎而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中。此外,面对间隔形成得非常窄的两个车轮之间的空间的左制动装置的右部被暴露在因右轮胎或者右轮胎及左轮胎而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中。另一方面,右制动装置的右部以及左制动装置的左部不面对两个车轮之间的空间。因此,各制动装置的右部和左部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结果,可知有时会在右制动盘的右表面与左表面之间、在右制动钳的右右制动块与右左制动块之间、在左制动盘的右表面与左表面之间、以及在左制动钥'的左右制动块与左左制动块之间发生磨损量不同的现象。
[0029]而且,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中,在车身框架朝车辆的左方倾斜的状态下,右制动装置与左轮胎的接地点的间隔变小。此外,在车身框架朝车辆的右方倾斜的状态下,左制动装置与右轮胎的接地点的间隔变小。因此,可知需要将这样的位置关系的变化也考虑在内来解决上述问题。
[0030]根据本发明,一种车辆,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其中,在支承右车轮以及左车轮的悬架装置上设置了右罩部件和左罩部件,所述右罩部件在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以及车辆朝左方倾斜的状态下,被设置于右制动盘的左表面与左轮胎的接地点之间、且相比左轮胎的接地点更接近右制动盘的位置,所述左罩部件在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以及车辆朝右方倾斜的状态下,被设置于左制动盘的右表面与右轮胎的接地点之间、且相比右轮胎的接地点更接近左制动盘的位置。
[0031]由此,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中,能够减小各制动装置的右部和左部所处的环境的差异。从而,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中,能够抑制制动盘及制动块的磨损量的不平衡。
[0032]具体而言,在左车轮的左轮胎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朝向右制动盘的左表面或者右左制动块飞散。尤其是当车身框架朝车辆的左方倾斜时,与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相比,左轮胎的接地点与右制动装置的间隔变窄,因此包含泥及砂的水容易落到右制动盘的左表面或者右左制动块上。另一方面,在左轮胎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容易落到右制动盘的右表面以及右右制动块上。
[0033]因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在右制动盘的左表面与左轮胎的接地点之间、且相比左轮胎的接地点更接近右制动盘的位置设置有右罩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因左轮胎而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落到右制动盘的左表面以及右左制动块上。由此,通过右罩部件,能够相对于附着到右制动盘的右表面以及右右制动块的泥及砂的原本就小的程度,将附着到右制动盘的左表面以及右左制动块的泥及砂的程度减小至难以产生偏磨损的程度。
[0034]此外,在右车轮的右轮胎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朝向左制动盘的右表面或者左右制动块飞散。尤其是当车身框架朝车辆的右方倾斜时,与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相比,右轮胎的接地点与左制动装置的间隔变窄,因此,包含泥及砂的水容易落到左制动盘的右表面或者左右制动块。另一方面,在右轮胎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难以落到左制动盘的左表面以及左左制动块。
[0035]因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在左制动盘的右表面与右轮胎的接地点之间、且相比右轮胎的接地点更接近左制动盘的位置设置有左罩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因右轮胎而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落到左制动盘的右表面以及左右制动块。由此,通过左罩部件,能够相对于附着到左制动盘的左表面以及左左制动块的泥及砂的原本就小的程度,将附着到左制动盘的右表面以及左右制动块的泥及砂的程度减小至难以产生偏磨损的程度。
[0036]进而,在左轮胎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和在右轮胎飞溅的包含泥及砂的水容易滞留于两个车轮之间的空间内,右制动盘的左表面和左制动盘的右表面容易暴露于所述包含泥及砂的水中。另一方面,右制动盘的右表面和左制动盘的左表面容易不暴露于所述包含泥及砂的水中。
[0037]因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具备:右罩部件,该右罩部件被设置于右制动盘的左表面与左轮胎的接地点之间、且相比左轮胎的接地点更接近右制动盘的位置;以及左罩部件,该左罩部件在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以及朝车辆的右方倾斜的状态下,被设置于左制动盘的右表面与右轮胎的接地点之间、且相比右轮胎的接地点更接近左制动盘的位置。
[0038]因此,能够抑制滞留于两个空间之间的包含泥及砂的水落到右制动盘的左表面、左制动盘的右表面、右左制动块以及左右制动块上。由此,通过右罩部件以及左罩部件,能够相对于附着到右制动盘的右表面、左制动盘的左表面、右右制动块以及左左制动块的泥及砂的原本就小的程度,将附着到右制动盘的左表面、左制动盘的右表面,右左制动块以及左右制动块的泥及砂的程度减少至难以产生偏磨损的程度。
[0039]基于这些理由,能够在具备可倾斜的车身框架和左右并列的两个车轮的车辆中,抑制制动盘及制动块的磨损量的不平衡。
[0040]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形成为以下的结构。
[0041](2)所述右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下,被设置于所述左轮胎的接地点与位于相比该接地点更靠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所述右制动盘的左表面之间,
[0042]所述左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下,被设置于所述右轮胎的接地点与位于相比该接地点更靠所述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所述左制动盘的右表面之间。
[0043]左轮胎向相比接地点更靠后方的区域溅起大量的水。通过设置于左轮胎的接地点与相比左轮胎的接地点位于更后方的右制动盘的左表面之间的右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抑制左轮胎向相比接地点更靠后方的区域溅起的水落到右制动盘的左表面。
[0044]右轮胎向相比接地点更靠后方的区域溅起大量的水。通过设置于右轮胎的接地点与相比右轮胎的接地点位于更后方的左制动盘的右表面之间的左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抑制右轮胎向相比接地点更靠后方的区域溅起的水落到左制动盘的右表面。
[0045]由此,能够抑制制动盘的磨损量的不平衡。
[0046](3)所述右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以及朝所述车辆的左方倾斜的状态下,被设置于所述右轮子与所述左轮胎的接地点之间,
[0047]所述左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以及朝所述车辆的右方倾斜的状态下,被设置于所述左轮子与所述右轮胎的接地点之间。
[0048]在右制动盘位于相比右轮子更靠右方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右轮子能够抑制因左轮胎而飞溅的水落到右制动盘及右左制动块,但在右制动盘位于相比右轮子更靠左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无法期待这种效果。但是,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即便是在右制动盘位于相比右轮子更靠左方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于右轮子与左轮胎的接地点之间的右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也能够抑制因左轮胎而飞溅的水落到右制动盘。
[0049]在左制动盘位于相比左轮子更靠左方的情况下,通过左轮子能够抑制因右轮胎而飞溅的水落到左制动盘及左右制动块,但在左制动盘位于相比左轮子更靠右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无法期待这种效果。但是,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即便是在左制动盘位于相比左轮子更靠右方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于左轮子与右轮胎的接地点之间的左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也能够抑制因右轮胎而飞溅的水落到左制动盘。
[0050]由此,能够抑制制动盘的磨损量的不平衡。
[0051](4)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形成为以下的结构。
[0052]所述车辆具有车轮旋转速度检测装置,所述车轮旋转速度检测装置包括:被检测部,该被检测部与所述右车轮以及所述左车轮中的至少一个车轮一起旋转;以及检测部,该检测部设置于所述悬架装置,所述车轮旋转速度检测装置能够测量所述右车轮以及所述左车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车轮的旋转速度,
[0053]在所述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以及朝所述车辆的左方倾斜的状态下,所述右罩部件和/或所述左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于与所述右车轮一起旋转的所述被检测部的一部分或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左轮胎的接地点之间、且相比所述左轮胎的接地点更接近与所述右车轮一起旋转的所述被检测部的一部分或所述检测部的位置,和/或,
[0054]在所述车身框架直立的状态以及朝所述车辆的右方倾斜的状态下,所述右罩部件和/或所述左罩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于与所述左车轮一起旋转的所述被检测部的一部分或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右轮胎的接地点之间、且相比所述右轮胎的接地点更接近与所述左车轮一起旋转的所述被检测部的一部分或所述检测部的位置。
[0055]右罩部件和/或左罩部件能够防止制动盘及制动块的偏磨损,并且能够抑制水落到车轮旋转速度检测装置。
[0056]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中,也可以形成为以下的结构。
[0057](5)所述悬架装置具有:
[0058]右伸缩构件,所述右伸缩构件支承所述右车轮使其能够呈直线状移位;以及
[0059]左伸缩构件,所述左伸缩构件支承所述左车轮使其能够呈直线状移位,
[0060]所述右车轮、所述右制动钳以及所述右罩部件被支承于所述右伸缩构件的下部,
[0061]所述左车轮、所述左制动钳以及所述左罩部件被支承于在所述左伸缩构件的下部。
[0062]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在右伸缩构件的下部支承右车轮、右制动钳以及右罩部件。因此,即便通过右伸缩构件使右车轮呈直线状移位,右罩也以与设置于右车轮的右制动盘、右制动钳同样地移位,因此右罩的追随性良好。因此,能够通过小的右罩部件有效地抑制水附着到右制动盘及右左制动钥'。
[0063]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在左伸缩构件的下部支承左车轮、左制动钳以及左罩部件。因此,即便通过左伸缩构件使左车轮呈直线状移位,左罩也以与设置于左车轮的左制动盘、左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