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3958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减少与蓄电池固定有关的零件数量、且能减少蓄电池的组装工时数的鞍骑型车辆。鞍骑型车辆包括:蓄电池(56),用在发动机发电的电力充电,向电气安装部件供给电力;蓄电池盒(73),具有装卸该蓄电池(56)的开放面,且将蓄电池(56)定位安装在车体侧;以及蓄电池带(79),可装卸或开闭地设在该蓄电池盒(73)的开放面(88),使得蓄电池(56)定位、保持。在该鞍骑型车辆中,在开放面(88),在蓄电池盒(73)的一端(73b)及另一端(73a),设有支持施加到蓄电池带(79)的负荷的第一负荷支持部(77)和第二负荷支持部(78)。
【专利说明】
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在物品收纳箱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
8、图 9)。
[0003]如专利文献I的图8及图9所示,在物品收纳箱(61)(带括号的数字表示专利文献I记载的符号,以下皆相同)的底部,配置蓄电池(63),在蓄电池(63)的后方,配置将物品收纳箱(61)分隔为零件收纳部(66)和物品收纳部(67)的盖部件(68)。盖部件(68)由固定螺钉
(69)向物品收纳箱(61)连结固定。
[0004]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中,蓄电池(63)由盖部件(68)收纳在物品收纳箱(61)。即,为了收纳蓄电池(63),需要固定螺钉(69),需要将盖部件(68)安装在物品收纳箱(61),用固定螺钉(69)连结固定。因此,零件数量增加,同时,蓄电池的安装工时数增多。希望以下技术:在照原样具有蓄电池保持功能的状态下,能减少零件数量,且能减少蓄电池的安装工时数。
[0005]【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41129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减少与蓄电池固定有关的零件数量、且能减少蓄电池的组装工时数的鞍骑型车辆。
[000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技术方案I涉及的发明为一种鞍骑型车辆,其包括:
[0008]大致呈六面体的蓄电池,向设在车辆的电气安装部件供给电力;
[0009]蓄电池盒,用为装卸该蓄电池而开口的开放面以外的五面对蓄电池定位,安装在车体侧;以及
[0010]蓄电池带,可装卸地设在该蓄电池盒的开放面,使得蓄电池定位、固定;
[0011]上述鞍骑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0012]在开放面,至少在蓄电池盒的一端及另一端,设有支持施加到蓄电池带的负荷的第一负荷支持部和第二负荷支持部;
[0013]在蓄电池带,设有与第一负荷支持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负荷支持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以及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之间与蓄电池抵接的抵接部;
[0014]当将蓄电池组装到蓄电池盒时,抵接部对蓄电池从开放面朝蓄电池盒的里方向推压。
[0015]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0016]蓄电池带是通过第一负荷支持部向第二负荷支持部插入的带板形状的具有弹性的金属制部件;
[0017]当蓄电池带的插入结束时,在蓄电池带向蓄电池施加负荷的方向,第一负荷支持部与第二负荷支持部相比,设定在离蓄电池远的位置。
[0018]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0019]蓄电池带在抵接部和蓄电池之间设有弹性部件;
[0020]与蓄电池带插入结束、对蓄电池带施加负荷相比,蓄电池带的前端先与第二负荷支持部卡合。
[0021]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0022]在蓄电池盒,可装卸地设有将蓄电池带定位在蓄电池盒的树脂制的夹持件。
[0023]技术方案5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0024]蓄电池盒配置为使得开放面面对车辆侧方。
[0025]技术方案6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0026]在鞍骑型车辆包含车体框架;
[0027]在该车体框架,设有前管,从该前管朝斜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从该主框架后部朝下方延伸的枢轴架,从主框架后部朝后方延伸的座席导轨,以及斜向跨越在该座席导轨后部和枢轴架之间的副管;
[0028]蓄电池盒在车辆侧面视图中设在由枢轴架、座席导轨、以及副管围住的大致三角形区域;
[0029]蓄电池带从车辆后方向着车辆前方插入。
[0030]技术方案7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0031]蓄电池盒构成为使得蓄电池的车宽方向外侧面配置在副管的外侧。
[0032]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33]在技术方案I涉及的发明中,在蓄电池盒的开放面的一端及另一端,设有支持施加到蓄电池带的负荷的第一负荷支持部和第二负荷支持部。蓄电池带的第一卡合部在蓄电池盒的第一负荷支持部被支持,蓄电池带的第二卡合部在蓄电池盒的第二负荷支持部被支持。即,施加到蓄电池带的蓄电池负荷在第一负荷支持部及第二负荷支持部被支持。
[0034]根据上述构成,除第一负荷支持部及第二负荷支持部之外,只要是用于对蓄电池带定位的部件就行。作为定位部件,通过使用例如树脂制的夹持件,能节省将蓄电池带向蓄电池盒连结的连结螺栓。结果,能减少涉及蓄电池固定的零件数量及组装工时数。
[0035]在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中,蓄电池带通过第一负荷支持部向第二负荷支持部插入,第一负荷支持部与第二负荷支持部相比,设定在离蓄电池远的位置。
[0036]由于第一负荷支持部与第二负荷支持部相比,设定在离蓄电池远的位置,因此,在将蓄电池带插入到蓄电池盒的负荷支持部结束前,蓄电池带不会与第二负荷支持部接触。因此,能减小与蓄电池带插入相关的阻力,因此,能容易地进行蓄电池带插入。结果,能减少蓄电池带的组装工时数。
[0037]在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中,蓄电池带在抵接部和蓄电池之间设有弹性部件。因该弹性部件,在蓄电池带组装结束时,能常时相对蓄电池赋予适当的推压力,因此,蓄电池不会在蓄电池盒内移动,能确实使得蓄电池向蓄电池盒的保持。
[0038]又,与对蓄电池带施加负荷相比,使得蓄电池带的前端先与第二负荷支持部卡合。当蓄电池带的前端与第二负荷支持部卡合时,对蓄电池带不会施加大的负荷,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卡合作业。结果,能顺畅地组装蓄电池带。
[0039]在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中,在蓄电池盒,可装卸地设有将蓄电池带定位在蓄电池盒的树脂制的夹持件。在蓄电池带的抵接部推压蓄电池的状态下,将对蓄电池带定位的夹持件安装在蓄电池盒。只要是所述的夹持件,则能通过一次操作将夹持件安装在蓄电池盒。又,在维修保养时,能通过一次操作将夹持件从蓄电池盒卸下。这样,由于使用对蓄电池带定位的夹持件,因此,蓄电池带定位容易。结果,能减少涉及蓄电池固定的组装工时数。
[0040]在技术方案5涉及的发明中,蓄电池盒配置为使得开放面面对车辆侧方。在车宽方向长度短的鞍骑型车辆中,有时与从上方相比,从车辆侧方不需要卸下座席,蓄电池的装卸作业容易。
[0041]又,若从车辆侧方,与高度方向相比,蓄电池的重量难以施加,因此,通过将开放面向着车辆侧方配置,能实现减轻蓄电池带的负担。加之,在鞍骑型车辆中,例如,与四轮车等相比,为使得车辆侧向倾斜,转弯时,施加在蓄电池带的横向加速度小,因此,即使这方面也能减小蓄电池带的负担。
[0042]在技术方案6涉及的发明中,蓄电池盒在车辆侧面视图中设在由枢轴架、座席导轨、以及副管围住的大致三角形区域。在鞍骑型车辆中,上述大致三角形区域的部件空间比其它区域容易确保,接近车辆重心,因此,作为配置蓄电池的位置,能配置在合适的场所。
[0043]又,蓄电池带从车辆后方向着车辆前方插入。设在紧挨蓄电池的后方的副管和蓄电池之间的空间通常不配置其它部件,因此,能提高涉及蓄电池带插入及卸下的操作性。结果,提高蓄电池带的装卸性,能提高蓄电池的维修保养性。
[0044]在技术方案7涉及的发明中,蓄电池盒构成为使得蓄电池的车宽方向外侧面配置在副管的外侧。即,蓄电池带配置在副管的车宽方向外侧。操作蓄电池带时,由于蓄电池带配置在副管的车宽方向外侧,因此,不用担心蓄电池带与副管干涉。通过提高蓄电池带的操作性,能容易地装卸蓄电池。结果,能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的维修保养性。
【附图说明】
[0045]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设有蓄电池的摩托车的右侧面图。
[0046]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47]图3是蓄电池盒及其周边部的俯视图。
[0048]图4是图2的4-4线截面图。
[0049]图5(a)、(b)是涉及蓄电池固定的蓄电池带的作用说明图(将蓄电池带插入穿通直到第一负荷支持部)。
[0050]图6(a)、(b)是涉及蓄电池固定的蓄电池带的作用说明图(将蓄电池带插入穿通到第二负荷支持部,直到安装夹持件)。
[0051 ] 符号说明
[0052]10— 鞍骑型车辆(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摩托车)
[0053]11 一车体框架
[0054]15— 前管
[0055]16 —主框架
[0056]17 —枢轴架
[0057]19 一座席导轨
[0058]20— 副管
[0059]21 —发动机
[0060]41 —点火器[0061 ]50— 灯具
[0062]56 — 蓄电池(battery)
[0063]73—蓄电池盒
[0064]74 —电气安装部件
[0065]77—第一负荷支持部
[0066]78—第二负荷支持部
[0067]79—蓄电池带
[0068]88 —开放面
[0069]%—弹性部件
[0070]97 —夹持件
[0071]101—第一卡合部
[0072]102—第二卡合部
[0073]103 一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74]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附图及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分别表示从乘摩托车的驾驶者所看到的方向。
[0075][实施例]
[0076]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77]如图1所示,摩托车10包括车体框架11,该车体框架11包括:转向自如地支持前轮转向部13的前管15,从该前管15朝车辆后方延伸后朝车辆斜后下方延伸、支持发动机21及油箱22的主框架16,从该主框架16后部朝下方延伸、支持后轮悬架部14的枢轴架17,在主框架16的下方从前管15朝斜后下方延伸的下向框架18,从主框架16后部朝车辆后方延伸、支持座席23的座席导轨19,以及斜向跨越在该座席导轨19后部和枢轴架17之间的副管20。
[0078]前轮转向部13将前叉25、转动自如地支持在该前叉25下端的前轮27、以及安装在前叉25上端的转向把手26作为主要要素,转向自如地支持在前管15。后轮悬架部14将摆动自如地支持在设于枢轴架17的枢轴29、且朝车辆后方延伸的摆动臂31、转动自如地支持在该摆动臂31的后端的后轮28、以及跨越在摆动臂31的后端和座席导轨19与副管20的结合点附近32之间的后减震单元33作为主要要素。摩托车10为乘员跨骑在设于前轮27和后轮28之间的座席23乘车的形态的鞍骑型车辆。扶手(grab rail)34与后减震单元33的上端一起固定安装在座席导轨19和副管20的结合点附近32。该扶手34设为围住座席23的周围。
[0079]发动机21包括曲轴箱36,以及在该曲轴箱36的上面顺序安装的气缸体37、气缸头38、头罩39 ο点火器41安装在气缸头38,吸气装置43安装在气缸头38的后面,排气装置44安装在气缸头38的前面。排气装置44将从气缸头38的排气口延伸的排气管45、介于该排气管45中途的催化剂单元46、以及与排气管45的下游端连结的消声器47作为主要要素。
[0080]前照灯51通过支柱49安装在前轮转向部13。仪表盘52配置在前照灯51的上方。尾灯53配置在车辆后端。此外,前部信号装置54设在前轮转向部13,后部信号装置55设在车辆后部。蓄电池56设在座席23下方。前照灯51、尾灯53是灯具50的构成要素。包含仪表盘52、前部信号装置54、以及后部信号装置55的电气安装部件74因蓄电池56的电力发挥功能。
[0081]在发动机21的下面,安装驾驶者搁脚的驾驶者踏脚部57。驾驶者踏脚部57在车宽方向突出设置。第一踏脚部管61从枢轴架17朝车辆斜后上方延伸,第二踏脚部管62从副管20朝斜后下方延伸,后端连结部63设在第一踏脚部管61的顶端和第二踏脚部管62的顶端,同乘者搁脚的同乘者踏脚部58安装在该后端连结部63。同乘者踏脚部58在车宽方向突出设置。消声器47支持在后端连结部63。
[0082]下面,说明车体罩。车体罩65将覆盖油箱22的前部侧方的第一侧罩66、在油箱22的下方朝车辆后方延伸、在座席23的下方覆盖车辆侧方的第二侧罩67、以及配置于该第二侧罩67的后方的后罩69作为主要要素。在前叉25,安装遮挡因前轮27而溅起的泥的前挡泥板71,在座席导轨19的后端,安装遮挡因后轮28而溅起的泥的后挡泥板72。
[0083]如图2所示,在车辆侧面视图中,在由枢轴架17、座席导轨19、以及副管20围住的大致三角形区域,设有蓄电池盒73。蓄电池56收纳在该蓄电池盒73中。蓄电池56具有以下功能:用在发动机21发电的电力充电,向包含发动机21的点火器41及灯具50(参照图1)的电气安装部件74(参照图1)供给电力。
[0084]蓄电池盒73包括:凹向车宽方向内方、收纳蓄电池56的蓄电池收纳部76,支持施加到形成在该蓄电池收纳部76的高度方向中间部的后部的蓄电池带79的负荷的第一负荷支持部77,支持施加到形成在蓄电池收纳部76的高度方向中间部的前部的蓄电池带79的负荷的第二负荷支持部78,以及在蓄电池收纳部76的下方用壁部81划分、收纳车载工具等物品的工具收纳部83。在该工具收纳部83的斜前上方,在蓄电池收纳部76的前方,在蓄电池盒73安装起动磁体84 ο蓄电池带79为带状部件。
[0085]蓄电池盒73的侧方用第三侧罩68覆盖。第三侧罩68与附设在第二侧罩67的第一卡合部70a、在该第一^^合部70a的车辆后方、附设在油箱22的下端法兰的第二卡合部70b、以及在该第二卡合部70b的车辆后方、附设在副管20侧的第三卡合部70c卡合,同时,用附设在蓄电池盒73的下端的罩连结部件70d安装在车体侧。
[0086]在本实施例中,蓄电池带79的材料为冷乳钢,但是,也可以利用其它金属材料。又,蓄电池盒73的材料为聚丙烯(PP),但是,也可以利用聚乙烯(PE)等其它种类的树脂材料。
[0087]如图3所示,支持蓄电池盒73的盒支持支柱85从座席导轨19朝车宽方向外方延伸,突出设置部86从蓄电池盒73的上面73t朝图面的离开纸面侧的上方突出设置,上述突出设置部86延伸,使得与该盒支持支柱85抵接,该突出设置部86由连结部件87向盒支持支柱85安装。即,蓄电池盒73安装在作为车体框架11的构成要素的座席导轨19。
[0088]下面,详细说明蓄电池盒的结构等。
[0089]如图4所示,设在车辆长方向中间部的上部的蓄电池盒73配置为装卸蓄电池56的开放面88面对车辆侧方。能从该开放面88装卸蓄电池56,同时,能将蓄电池56定位安装在车体侧。蓄电池56大致呈六面体。
[0090]在蓄电池盒73的开放面88,设有能装卸地定位、保持蓄电池56的蓄电池带79。在开放面88,在作为一端的蓄电池盒73的后端部73b的附近,设有支持施加到蓄电池带79的负荷的第一负荷支持部77,在作为另一端的蓄电池盒73的前端部73a的附近,设有第二负荷支持部78。
[0091]第一负荷支持部77除了包含当保持蓄电池56时支持施加到车宽方向外方的负荷的第一纵壁部77a,还包含支持蓄电池带79的下端的底部,以及保持蓄电池带79的上端的顶部,围住蓄电池带79的三方。第二负荷支持部78除了包含当保持蓄电池56时支持施加到车宽方向外方的负荷的第二纵壁部78a,还包含支持蓄电池带79的下端的底部,以及保持蓄电池带79的上端的顶部,围住蓄电池带79的三方。
[0092]在第二负荷支持部78的前方,设有蓄电池带79的前端79a能贯通的贯通孔89。蓄电池盒73配置为使得蓄电池5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56s成为副管20的外侧位置。加之,在蓄电池盒73,设有将夹持件97固定在蓄电池盒73的夹持孔99。夹持件97为将蓄电池带79定位在蓄电池盒73的树脂制部件,由轴部97 j、设在该轴部97 j的夹持件保持部97k、以及设在轴部97 j的根部的凸缘状的头部97t构成。
[0093]蓄电池带79由朝车辆后方延伸的第一直线部91、从该第一直线部91的后端朝车宽方向外方倾斜延伸的倾斜部95、从该倾斜部95的后端朝车辆后方延伸的第二直线部92、从该第二直线部92的后端朝车宽方向内方延伸的第三直线部93、以及从该第三直线部93的车宽方向内端朝车辆后方延伸的第四直线部94构成,为具有带板形状的弹性的金属制部件。
[0094]在蓄电池带79的第二直线部92,设有与第一负荷支持部77卡合的第一卡合部101,在蓄电池带79的第一直线部91,设有与第二负荷支持部78卡合的第二卡合部102。在第一卡合部101和第二卡合部102之间,设有与蓄电池56抵接的抵接部103,在该抵接部103和蓄电池56之间,设有弹性部件96。
[0095]弹性部件96设于构成蓄电池带79的第一直线部91的车宽方向内侧面91u。在第四直线部94,设有树脂制的夹持件97的轴部97 j通过的保持孔部98。若安装蓄电池带79,则弹性部件96被压缩,因该压缩负荷,防止蓄电池56晃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96利用海绵,但是,可以任意选定例如橡胶部件或其它弹性部件种类。
[0096]又,蓄电池盒的开放面朝车辆侧方开放,但是,可以使其朝上方开放,代替朝车辆侧方开放。
[0097]当将蓄电池带79安装到蓄电池盒73时,在蓄电池带79向蓄电池56施加负荷的方向、即车宽方向,第一负荷支持部77设定在与第二负荷支持部78相比离蓄电池56远的位置。
[0098]下面说明设有如上所述的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的作用。
[0099]图5(a)是说明使得蓄电池带的前端通过第一负荷支持部的作用说明图,图5(b)是说明使得蓄电池带进一步移动直到设于蓄电池带的弹性部件位于第一负荷支持部的作用说明图。
[0100]在图5(a)中,表示将蓄电池带79的前端79a插入直到蓄电池盒73的第一负荷支持部77。
[0101]在图5(b)中,表示进一步将蓄电池带79插入直到设在蓄电池带79的弹性部件96位于第一负荷支持部77。
[0102]图6(a)是说明使得蓄电池带的前端卡合到第二负荷支持部的作用说明图,图6(b)是说明蓄电池带向蓄电池盒的第一负荷支持部及第二负荷支持部的插入结束、用夹持件固定蓄电池带的作用说明图。
[0103]在图6(a)中,表示与图5(b)相比,进一步使得蓄电池带79朝车辆前方移动,将蓄电池带79的前端79a插入直到落在第二负荷支持部78的位置。
[0104]蓄电池带79从车辆后方向着车辆前方插入,同时,通过第一负荷支持部77向第二负荷支持部78插入。当将蓄电池带79向蓄电池盒73插入时,与弹性部件96的压缩负荷施加到蓄电池带79相比,蓄电池带79的前端79a先卡合到第二负荷支持部78。
[0105]在图6(b)中,表示进一步使得蓄电池带79朝车辆前方移动,蓄电池带79的前端79a插入直到贯通蓄电池盒73的贯通孔89,同时,与第一直线部91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方的第二直线部92插入第一负荷支持部77,直到与第一负荷支持部77抵接。这时,由于弹性部件96与蓄电池56抵接,负荷施加到蓄电池带79,设在蓄电池带79的弹性部件96被压缩,保持/固定蓄电池56。
[0106]S卩,当将蓄电池带79向蓄电池盒73插入时,与负荷施加到蓄电池带79相比,蓄电池带79的前端79a先卡合到第二负荷支持部78。
[0107]在蓄电池盒73的一端73b及另一端73a,分别设有支持施加到蓄电池带79的负荷的第一负荷支持部77和第二负荷支持部78。当蓄电池带79插入到蓄电池盒73的第一负荷支持部77及第二负荷支持部78时,蓄电池带79安装结束。
[0108]当蓄电池56组装到蓄电池盒73时,设在蓄电池盒73的第一负荷支持部77及第二负荷支持部78分别支持施加到蓄电池带79的第一卡合部101及第二卡合部102的蓄电池负荷,位于蓄电池带79的第一卡合部101和第二卡合部102之间的蓄电池带79的抵接部103将蓄电池56从开放面88向作为蓄电池盒73的里方向的车宽方向内方推压。
[0109]又,蓄电池带79在面对蓄电池56侧设有弹性部件96。因该弹性部件96,在组装结束时,能常时相对蓄电池56赋予适当的推压力,因此,蓄电池56不会在蓄电池盒73内移动,能确实使得蓄电池56向蓄电池盒73的保持/固定。
[0110]在蓄电池盒73,可装卸地设有对蓄电池带79定位的树脂制的夹持件97。在蓄电池带79的抵接部103推压蓄电池56的状态下,将对蓄电池带79定位的夹持件97安装在蓄电池盒73。若是所述的夹持件97,则能通过一次操作将夹持件97安装在蓄电池盒73。又,在维修保养时,能通过一次操作将夹持件97从蓄电池盒73卸下。这样,由于使用对蓄电池带79定位的夹持件97,因此,蓄电池带79定位容易。结果,能减少涉及蓄电池56固定的组装工时数。
[0111]按照上述构成,树脂制的夹持件97只要具有用于使得蓄电池带79定位、且防止蓄电池带79位置偏移的功能就行,能节省将蓄电池带79向蓄电池盒73连结的连结螺栓。结果,能减少涉及蓄电池56固定的零件数量及组装工时数。
[0112]回到图6(a),与负荷施加到蓄电池带79相比,使得蓄电池带79的前端79a先卡合到第二负荷支持部78。即,当蓄电池带79的前端79a卡合到第二负荷支持部78时,第二直线部92没有接触第一负荷支持部77,因此,大负荷没有施加到蓄电池带79,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卡合作业。结果,能顺畅地组装蓄电池带79。
[0113]再有,蓄电池盒73配置为开放面88面对车辆侧方。在车宽方向长度短的鞍骑型车辆中,有时与从上方相比,从侧方不需要卸下座席,作业容易。
[0114]又,若从车辆侧方,与高度方向相比,蓄电池56的重量难以施加,因此,通过将开放面88向着车辆侧方配置,能实现减轻蓄电池带79的负担。加之,在鞍骑型车辆中,例如,与四轮车等相比,为了使得车辆侧向倾斜,转弯时的横向加速度小,因此,能减小蓄电池带79的负担。
[0115]回到图2,蓄电池盒73在车辆侧面视图中,设为由枢轴架17、座席导轨19、以及副管20围住的大致三角形区域。在摩托车10中,大致三角形区域比较容易确保空间,接近车辆重心,因此,作为配置蓄电池56的位置,能配置在合适的场所。
[0116]回到图4,蓄电池带79设为从车辆后方向着车辆前方插入。设在紧挨蓄电池56的后方的副管20和蓄电池56之间的空间通常不配置其它部件,因此,能容易操作蓄电池带79。结果,提高蓄电池带79的装卸性,能提高蓄电池56的维修保养性。
[0117]蓄电池盒73设为使得蓄电池5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56s成为副管20的外侧。蓄电池带79配置在蓄电池56的车宽方向外侧,且配置在副管20的车宽方向外侧,因此,操作蓄电池带79时,不用担心蓄电池带79与副管20干涉。通过提高蓄电池带79的操作性,能容易地装卸蓄电池56。结果,能提高蓄电池56的维修保养性。
[0118]同时参照图4、图6(a)、及图6(b),第一负荷支持部77与第二负荷支持部78相比,设在离蓄电池56远的位置。插入蓄电池带79时,首先,使得蓄电池带79的前端79a通过第一负荷支持部77,此后,通过第二负荷支持部78。由于第一负荷支持部77与第二负荷支持部78相比,离蓄电池56远,因此,在蓄电池带79组装作业最后对蓄电池带79施加负荷之前,即使蓄电池带79的第一直线部91或倾斜部95与第一负荷支持部77碰接,在插入蓄电池带79时也难以施加阻力(负荷)。由于插入时难以施加负荷,因此,能容易地进行蓄电池带79插入。结果,能提高蓄电池带79的组装性。
[0119]本发明在实施形态中适用于摩托车,但是,也适用于三轮车,适用于一般车辆也没有问题。
[0120]下面,说明在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121]本发明对于设有蓄电池和收纳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盒的摩托车很合适。
【主权项】
1.一种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包括: 呈六面体的蓄电池(56),向设在车辆的电气安装部件(74)供给电力; 蓄电池盒(73),用为装卸该蓄电池(56)而开口的开放面(88)以外的五面对上述蓄电池(56)定位,安装在车体侧;以及 蓄电池带(79),可装卸地设在该蓄电池盒(73)的上述开放面(88),使得上述蓄电池(56)定位、固定; 上述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开放面(88),至少在上述蓄电池盒(73)的一端及另一端,设有支持施加到上述蓄电池带(79)的负荷的第一负荷支持部(77)和第二负荷支持部(78); 在上述蓄电池带(79),设有与上述第一负荷支持部(77)卡合的第一卡合部(101),与上述第二负荷支持部(78)卡合的第二卡合部(102),以及在上述第一卡合部(101)和上述第二卡合部(102)之间与上述蓄电池(56)抵接的抵接部(103); 当将上述蓄电池(56)组装到上述蓄电池盒(73)时,上述抵接部(103)对上述蓄电池(56)从上述开放面(88)朝上述蓄电池盒(73)的里方向推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蓄电池带(79)是通过上述第一负荷支持部(77)向上述第二负荷支持部(78)插入的带板形状的具有弹性的金属制部件; 当上述蓄电池带(79)的插入结束时,在上述蓄电池带(79)向上述蓄电池(56)施加负荷的方向,上述第一负荷支持部(77)与上述第二负荷支持部(78)相比,设定在离上述蓄电池(56)远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蓄电池带(79)在上述抵接部(103)和上述蓄电池(56)之间设有弹性部件(96); 与上述蓄电池带(79)插入结束、对上述蓄电池带(79)施加负荷相比,上述蓄电池带(79)的前端先与上述第二负荷支持部(78)卡合。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蓄电池盒(73),可装卸地设有将上述蓄电池带(79)定位在上述蓄电池盒(73)的树脂制的夹持件(97)。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蓄电池盒(73)配置为使得上述开放面(88)面对车辆侧方。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鞍骑型车辆包含车体框架(11); 在该车体框架(U),设有前管(15),从该前管(15)朝斜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16),从该主框架(16)后部朝下方延伸的枢轴架(17),从上述主框架(16)后部朝后方延伸的座席导轨(19),以及斜向跨越在该座席导轨(19)后部和枢轴架(17)之间的副管(20); 上述蓄电池盒(73)在车辆侧面视图中设在由上述枢轴架(17)、上述座席导轨(19)、以及上述副管(20)围住的三角形区域; 上述蓄电池带(79)从车辆后方向着车辆前方插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有蓄电池的鞍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蓄电池盒(73)构成为使得上述蓄电池(5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配置在上述副管 (20)的外侧。
【文档编号】B60R16/04GK106005179SQ201610112220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9日
【发明人】楢崎康生, 吉村和则, 荆木雄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