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7224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尤指一种利用弹性本体可拆卸地卡掣于车体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的前轮跟后轮需使用煞车线来调控煞车组件的运作,由于煞车线为细长的钢丝制成而便于弯曲,使得煞车线可依照自行车部件的形状自由攀附布线,已知将自行车煞车线固定在自行车部件上的方法有许多种,最早期的一种做法为在自行车部件(例如前叉)的表面焊接或粘接具有容置空间的取附,并且将煞车线穿置其中来达到固定效果;另一种作法是将这些曲附改为扣状棘爪,将煞车线穿入或塞入棘爪的缝隙而使煞车线不易脱出。
[0003]然而,前述的方式虽行之有年,亦确实稳定地将煞车线固定在自行车部件上,但仍有不少缺点,首先,前述的传统做法需在成型阶段对自行车部件额外加工处理,例如焊接、粘接、螺孔等,使得自行车部件在制造上较为麻烦而提高成本,且经过焊接后也容易造成部件损坏;另外,已知的固定方式在更换煞车线时相当费工费力,由于更换煞车线需要将所有固定处全数解开,这些维修前置条件造成消费者的不便,使已知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难以贴近使用者实际需求。
[0004]鉴于前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利用与自行车部件的外型搭配的弹性本体做为扣合用途的卡掣装置,并在卡掣同时将自行车的管线固定在自行车部件上,不需使用任何工具即可完成束线装置或是管线的替换,解决已知产品的种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用于固定一管线于一自行车部件上,其包含一弹性本体,弹性本体可分为一第一定位区域以及一第二定位区域,且两区域彼此相互连通,管线限位容纳于第一定位区域内,而第二定位区域与自行车部件紧密结合,且第二定位区域形成一开口以对应结合自行车部件。
[0006]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改用弹性本体直接扣合的方式,使自行车的管线一并被固定在自行车部件上,除了省去自行车部件制造加工的麻烦,且降低可能的安全风险,以使用者方面而言,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使用者不需使用额外工具即可轻易将自行车管线替换调整的方便性,且弹性本体的汰换远较自行车部件容易且成本低廉,兼具使用上的自由度及经济效益。
[000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区域可以凸出二个结合部,并依靠二个结合部来扣合自行车部件,且使第一定位区域与二个结合部分别位于第二定位区域的相异侧。
[0008]另外,前述开口的宽度小于第二定位区域用于限位自行车部件的部位的宽度,使弹性本体结合在自行车部件上时不会脱落。
[0009]为确保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稳定性,第一定位区域可形成一开放端,且开放端的宽度小于第一定位区域的宽度。而第二定位区域的截面可以为非圆形,亦即自行车部件与弹性本体扣合处的截面为非圆形,例如方形、椭圆形、多角形等,使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于固定时无法围绕自行车部件旋转。
[0010]由于第一定位区域受第二定位区域封闭而远离结合部的开口,可使管线在受牵引时不易松脱而脱离第一定位区域,透过这样的结合方式,弹性本体不需要钻孔来使用额外的锁固元件,因此弹性本体的任一横截面皆为连续完整的单一面积,而能够令任一横截面完整抵靠在自行车部件上。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弹性本体与自行车部件的扣合处可为凹陷形状,以供第二定位区域与自行车部件的表面形状对齐,使弹性本体能更加稳定地组装在自行车部件上。
[0011]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用于固定一管线于一自行车部件上,包含一弹性本体,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且在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具有互相连通的一第一定位区域及一第二定位区域,其中第一定位区域对应并容纳管线,使管线限位在第一定位区域内,第二定位区域形成一开口以对应结合自行车部件,使自行车部件与第二定位区域紧密结合,同时自行车部件受第一侧及第二侧夹掣而限位第一定位区域与开口之间。
[001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区域可以凸出二个结合部,并依靠二个结合部来扣合自行车部件,且使第一定位区域与二个结合部位于第二定位区域的相异侧。
[0013]同样的,前述开口的宽度小于第二定位区域用于限位自行车部件的部位的宽度,使弹性本体结合在自行车部件上时不会脱落。
[0014]前述第一定位区域可形成一开放端,且开放端的宽度亦小于第一定位区域的宽度,第二定位区域的截面亦可为非圆形,理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不再赘述。
[0015]而在此实施方式内,对应设置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将自行车部件整体容纳于第二定位区域内,同样维持弹性本体的任一横截面为连续完整的单一面积,如此而令任一横截面完整抵靠在自行车部件上,使得弹性本体更稳固地装设在自行车部件上。且前述弹性本体与自行车部件的扣合处同样可为凹陷形状,以供第二定位区域与自行车部件表面形状对齐,使弹性本体能更加稳定地组装在自行车部件上。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是绘示图1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的上视图;
[0018]图3是绘示图1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的扣合示意图;
[0019]图4是绘示图1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的安装状态图;
[0020]图5是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6是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的上视图;以及
[0022]图7是绘示图6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的安装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图1是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的立体图。请参照图1,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100包含一弹性本体200,而弹性本体200具有一第一定位区域210以及一第二定位区域220,如图中所示,第一定位区域210与第二定位区域220两者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互相连通,且第二定位区域220凸出二结合部221以扣合在其他物体上,两个结合部221彼此相对而形成一开口 O,且由于两结合部221由相异侧凸出,使得开口 O的宽度小于第二定位区域220的宽度,借此使结合部221具备扣合功能。
[0024]图2是绘示图1的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100的上视图。参照图2,弹性本体200分为一第一侧SI及一第二侧S2,第一定位区域210与第二定位区域220位于第一侧SI与第二侧S2之间,且第一定位区域210与第二定位区域220皆受第一侧SI及第二侧S2夹掣,且第二定位区域220与自行车部件于形状上相对而能紧密扣合,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区域210具有一开放端P,且其宽度小于第一定位区域210的截面宽度,而第二定位区域220所围成的空间为非圆形,在此情况之下,自行车部件束线装置100将因弹性本体200无法围绕自行车部件旋转而固定;此外,且使第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