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2322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车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体车架结构。
技术背景
[0002]目前,车架结构主要由纵梁与横梁组成,对上承载着整个上车身的重量,对下搭载着大部分的底盘系统,因此,车架的结构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而现有技术中,前后部分无完整的车架结构,尺寸稳定性差,制造效率低,扭转性能差;而且,前后纵梁不搭接,为断开结构,力的传递不连续,容易形成突变,载重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高了整体刚度,稳定性强,能够快速传递碰撞力,并且舒适性强的整体车架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车架结构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整体车架结构,包括前部车架、中部车架和后部车架,所述中部车架高度低于所述前部车架和所述后部车架高度,所述中部车架位于车身地板下方,所述前部车架包括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和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两端分别与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的前端固定,所述中部车架包括左中纵梁和右中纵梁,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之间垂直设有中横梁组,所述后部车架包括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和尾端梁,所述尾端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后纵梁和所述右后纵梁的后端固定,所述左后纵梁和所述右后纵梁之间垂直设有后横梁组,所述后横梁组与所述尾端梁之间设有尾端纵梁,所述左中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左前纵梁和左后纵梁固定,所述右中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右前纵梁和右后纵梁固定。
[0006]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车架结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0007]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的前段上均设有隔板和第一加强板,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的中段上均设有第二加强板。
[0008]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的前段和中段的顶部均扣设有U型盖板。
[0009]所述中横梁组包括所述第一中横梁本体、所述第二中横梁本体、所述第三中横梁本体和所述第四中横梁本体,所述第一中横梁本体、所述第二中横梁本体、所述第三中横梁本体和所述第四中横梁本体等间距的垂直设置在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之间,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在与所述第一中横梁本体、所述第二中横梁本体、所述第三中横梁本体和所述第四中横梁本体的搭接位置内侧设有壁撑加强板。
[0010]所述第一中横梁本体、所述第二中横梁本体、所述第三中横梁本体和所述第四中横梁本体上均设有中横梁加强板。
[0011]所述后横梁组包括至少两个后横梁本体,相邻的所述后横梁本体之间设有支撑纵梁,所述尾端纵梁垂直设置在所述尾端梁与靠近所述尾端梁的后横梁本体之间。
[0012]所述尾端纵梁至少为两个,所述尾端纵梁等间距设置。
[0013]所述前防撞梁为圆弧形,所述圆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固定,所述前防撞梁表面设有向后的凹进,所述凹进沿着所述前防撞梁横向延伸。
[0014]所述左中纵梁前端通过激光焊接与所述左前纵梁固定,所述右中纵梁前端通过激光焊接与所述右前纵梁固定。
[0015]所述前防撞梁的后方设有下弯梁。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车架结构,包括前部车架、中部车架和后部车架,所述中部车架高度低于所述前部车架和所述后部车架高度,所述中部车架位于车身地板下方,所述前部车架包括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和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两端分别与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的前端固定,所述中部车架包括左中纵梁和右中纵梁,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之间垂直设有中横梁组,所述后部车架包括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和尾端梁,所述尾端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后纵梁和所述右后纵梁的后端固定,所述左后纵梁和所述右后纵梁之间垂直设有后横梁组,所述后横梁组与所述尾端梁之间设有尾端纵梁,所述左中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左前纵梁和左后纵梁固定,所述右中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右前纵梁和右后纵梁固定。这样,通过前部车架、中部车架和后部车架之间的连接,组成了完整的车架体结构,提高了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在受到正碰、侧碰和后碰的过程中,碰撞的冲击力可以沿着整体结构向外传递出去,以达到分解了碰撞点的冲击力的作用。在正碰的工况下,前防撞梁受到碰撞力并将其传给左、右前纵梁并继续向后传递给左、右中纵梁,左、右后纵梁以及中横梁组。碰撞力由整体结构共同承担,被分散至与其连接的车身各个受力部件,使得整个乘员舱框架的变形得以控制,从而保护了乘员的安全。在侧碰工况下,两侧受到碰撞力,并向前分散碰撞力,将碰撞力传递给中横梁组,中横梁组分担了所受到的碰撞力,分别传递给与其固定的左、右中纵梁,再由左、右中纵梁向前传递给左、右前纵梁,以及向后传递给左、右后纵梁,进而通过整体结构共同承担碰撞力,减小了侧碰的冲力作用,保证乘员的安全。在后碰工况下,尾端梁接受碰撞力,可将其分别传递给左、右后纵梁再进而再传递给中横梁组,再中横梁组传递给左、右中纵梁,再由左、右中纵梁向前传递给左、右前纵梁,或者继续向前传递,进而通过整体结构共同承担碰撞力,将后碰撞的作用力进行分散和分担,减小了冲力作用,保证乘员的安全。并且,中部车架高度低于所述前部车架和所述后部车架,所述中部车架位于车身地板下方,增加乘员在高度上的空间,改善乘员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车架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车架结构的左中纵梁和右中纵梁的放大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车架结构的图2中剖切位置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车架结构的前防撞梁截面示意图;
[0021]图号说明
[0022]1...前部车架2...中部车架3...后部车架4...前防撞梁5...左前纵梁
6...右前纵梁7...左中纵梁8...右中纵梁9.1...第一中横梁本体9.2...第二中横梁本体9.3...第三中横梁本体9.4...第四中横梁本体10...左后纵梁11...右后纵梁
12...后横梁本体13...尾端梁14...尾端纵梁15...支撑纵梁16...下弯梁17...U型盖板18...隔板19...第一加强板20...第二加强板21...凹进22...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车架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4所示,一种整体车架结构,包括前部车架1、中部车架2和后部车架3,所述中部车架2高度低于所述前部车架I和所述后部车架3高度,所述中部车架2位于车身地板22下方,所述前部车架I包括左前纵梁5、右前纵梁6和前防撞梁4,所述前防撞梁4两端分别与左前纵梁5和右前纵梁6的前端固定,所述中部车架2包括左中纵梁7和右中纵梁8,所述左中纵梁7和所述右中纵梁8之间垂直设有中横梁组,所述后部车架3包括左后纵梁10、右后纵梁11和尾端梁13,所述尾端梁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后纵梁10和所述右后纵梁11的后端固定,所述左后纵梁10和所述右后纵梁11之间垂直设有后横梁组,所述后横梁组与所述尾端梁13之间设有尾端纵梁14,所述左中纵梁7的两端分别与左前纵梁5和左后纵梁10固定,所述右中纵梁8的两端分别与右前纵梁6和右后纵梁11固定。这样,通过前部车架1、中部车架2和后部车架3之间的连接,组成了完整的车架体结构,提高了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在受到正碰、侧碰和后碰的过程中,碰撞的冲击力可以沿着整体结构向外传递出去,以达到分解了碰撞点的冲击力的作用。在正碰的工况下,前防撞梁4受到碰撞力并将其传给左、右前纵梁并继续向后传递给左、右中纵梁,左、右后纵梁以及中横梁组。碰撞力由整体结构共同承担,被分散至与其连接的车身各个受力部件,使得整个乘员舱框架的变形得以控制,从而保护了乘员的安全。在侧碰工况下,两侧受到碰撞力,并向前分散碰撞力,将碰撞力传递给中横梁组,中横梁组分担了所受到的碰撞力,分别传递给与其固定的左、右中纵梁,再由左、右中纵梁向前传递给左、右前纵梁,以及向后传递给左、右后纵梁,进而通过整体结构共同承担碰撞力,减小了侧碰的冲力作用,保证乘员的安全。在后碰工况下,尾端梁13接受碰撞力,可将其分别传递给左、右后纵梁再进而再传递给中横梁组,再中横梁组传递给左、右中纵梁,再由左、右中纵梁向前传递给左、右前纵梁,或者继续向前传递,进而通过整体结构共同承担碰撞力,将后碰撞的作用力进行分散和分担,减小了冲力作用,保证乘员的安全。并且,中部车架2高度低于所述前部车架I和所述后部车架3,所述中部车架2位于车身地板22下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