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4510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转向管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设置一种转向管柱。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发生猛烈的撞击事故时,车辆运动速度骤减,而驾驶者由于惯性作用往往会向前倾斜,驾驶员头部和胸部会对方向盘产生冲击,该冲击通过方向盘会传递给转向管柱,转向管柱的反作用力会对驾驶员头部和胸部造成严重伤害。
[0003]为减少对驾驶员的伤害,国家法规要求转向管柱在碰撞过程中具备溃缩吸能的功能,现在一般乘用车所使用的转向管柱为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都设计有该功能。当冲击力达到转向管柱溃缩力峰值时,转向管柱特有结构设计使其能够沿着轴线溃缩,缓冲碰撞伤害从而保护驾驶员。
[0004]转向管柱的溃缩形式和结构多种多样,传统汽车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一般采用注塑销或摩擦块来实现溃缩吸能,其对转向管柱在整车上的布置有一定要求,不利于整车集成和结构设计。另一些改进的溃缩机构通过撕裂板的撕裂力或利用上下柱管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溃缩吸能,其结构简单,但是要求较高的加工工艺水平来保证溃缩的稳定性,增加加工的困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组装,并且溃缩效果好的转向管柱。
[000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转向管柱,包括套筒和管柱,所述管柱位于所述套筒内,并能够在所述套筒内朝向所述套筒的后端滑动溃缩;在所述套筒与所述管柱之间还设置有吸能金属带,所述吸能金属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第一 U型部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套筒的筒壁上,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在所述管柱的管壁上,并且所述第一 U型部的开口朝向所述套筒的前端侧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吸能金属带还包括第二 U型部,所述第二 U型部连接在所述第一 U型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并且所述第二 U型部的开口朝向所述套筒的后端侧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端从所述管柱的前端插入所述管柱内,并通过铆接件连接在所述管壁的内表面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上还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筒的外径;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一 U型部内,并支撑所述第一 U型部;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 U型部、所述第二 U型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一体成型。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吸能金属带为吸能钢带。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筒壁与所述管壁之间还过盈配合有间隙补偿环。
[0013]进一步地,所述间隙补偿环包括本体部,在所述本体部上还设置有一条贯通所述本体部的前后两端的贯通开口,所述贯通开口沿着所述管柱的轴线方向延伸。
[0014]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的内表面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凸起部。
[0015]进一步地,所述间隙补偿环为钢带环。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设置吸能金属带来满足和保证管柱的溃缩性能,汽车发生碰撞时,管柱朝向套筒的后端滑动溃缩,带动吸能金属带变形,从而进行吸能,起到缓冲作用。
[0018]调整吸能金属带的设计宽度可满足各种不同溃缩力曲线的要求,而且吸能金属带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利于整车布置和结构设计。
[0019]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管柱,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组装,并且在发生溃缩时,其吸能效果好,有效地保护了驾驶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的剖视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的剖视图;
[0022]图3为第一种结构的吸能金属带的剖视图;
[0023]图4为第二种结构的吸能金属带的剖视图;
[0024]图5为间隙补偿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对照表:
[0026]1-套筒;11-筒壁;12-安装腔;
[0027]13-腔壁;14-定位柱;15-前端;
[0028]16-后端;2-管柱;21-管壁;
[0029]3-吸能金属件;31-第一连接端;32-第二连接端;
[0030]33-第一 U 型部;331-开口;34-第二 U 型部;
[0031]341-开口;4-间隙补偿环;41-本体部;
[0032]42-内表面; 43-贯通开口 ; 44-凸起部;
[0033]5-铆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5]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包括套筒1和管柱2,管柱2位于套筒1内,并能够在套筒1内朝向套筒1的后端16滑动溃缩。
[0036]在套筒1与管柱2之间还设置有吸能金属带3,吸能金属带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端31、第一 U型部33和第二连接端32。
[0037]第一连接端31连接在套筒1的筒壁11上,第二连接端32连接在管柱2的管壁21上,并且第一 U型部33的开口 331朝向套筒1的前端15侧设置。
[0038]也即是,该转向管柱包括套筒1和管柱2,管柱2为管状的柱,其内部具有通孔。管柱2配置在套筒1内,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当管柱2所受到的力达到预设值时,其能够朝向套筒1的后端16侧滑动进行,并溃缩进入套筒1内,从而带动连接在管柱2上的方向盘向下溃缩,保护了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0039]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到的前端,是指组装在车体时套筒1的上端,后端是指组装在车体上是套筒1的下端。
[0040]为了对溃缩的管柱2进行吸能,缓冲管柱2的作用力,在套筒1与管柱2之间还设置有吸能金属带3。
[0041]如图1和图3所示,该吸能金属带3包括第一连接端31、第一 U型部33和第二连接端32,三者依次连接成型。组装时,第一连接端31连接在套筒1的筒壁11上,第二连接端32连接在管柱2的管壁21上,并将第一 U型部33的开口 331朝向套筒1的前端15侧设置。
[0042]如此设置,当发生溃缩时,管柱1朝向后端16侧滑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端32朝向后端16侧移动,使得第一 U型部33变形,产生弹性形变力来缓冲管柱2所产生的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