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286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零部件安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全球消能源费观念,为了提高燃油消耗率,提高燃油经济性,作为有效的节能手段,汽车白车身的轻量化的设计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这里对现有顶盖横梁进行了结构优化,在满足车身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横梁减重。如图2所示,现有的顶盖横梁11采用的是几字形的横梁,两边有打胶部13,该种横梁11打胶比较密集,且未打胶部分12对车身的性能不起作用,反而增加了顶盖横梁的重量,因此在保证顶盖横梁强度和减轻顶盖横梁的重量的前提下,需要对顶盖横梁进行合理的设
i+o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本实用新型一种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保证了顶盖横梁的强度,同时还减轻了顶盖横梁的重量。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顶盖横梁主干,所述顶盖横梁主干的两侧边翻边后,该顶盖横梁主干的纵截面呈“η”字形,所述顶盖横梁主干顶面设有安装孔,垂直于所述顶盖横梁主干的侧边向外延伸设有打胶块,所述打胶块沿着所述顶盖横梁主干的侧边均匀分布,所述顶盖横梁主干的两侧呈锯齿状,所述打胶块上设有腰型打胶槽。
[0005]两侧相对的所述打胶块错位设置。提高了打胶的分散程度,提高了横梁固定的稳定性。
[0006]上述顶盖横梁主干的中段设有第一加强筋。提高了顶盖横梁的强度,能够防止顶盖横梁中部的晃动。
[0007]同侧的、两相邻的所述打胶块之间的棱角均通过圆弧过渡。流线型设计更加美观,而且安装时更加安全。
[0008]其中一侧边的两相邻所述打胶块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顶盖横梁整体的强度。
[0009]有益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一种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打胶槽变短,而未打胶部位则空缺,使顶盖横梁整体形成锯齿形结构,及满足了功能要求,对车身性能也没用影响,还能对车身减重起到了关键作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现有技术中顶盖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一种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由顶盖横梁主干1组成,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的两侧边翻边后,该顶盖横梁主干1的纵截面呈“η”字形,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顶面设有安装孔2,垂直于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的侧边向外延伸设有打胶块3,所述打胶块3沿着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的侧边均匀分布,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的两侧呈锯齿状,所述打胶块3上设有腰型打胶槽4。
[0016]两侧相对的所述打胶块3错位设置。同侧的、两相邻的所述打胶块3之间的棱角均通过圆弧过渡。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的中段设有第一加强筋5。其中一侧边的两相邻所述打胶块3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6。
[0017]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横梁主干(1),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的两侧边翻边后,该顶盖横梁主干(1)的纵截面呈“η”字形,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顶面设有安装孔(2),垂直于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的侧边向外延伸设有打胶块(3),所述打胶块(3)沿着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的侧边均匀分布,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的两侧呈锯齿状,所述打胶块(3)上设有腰型打胶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相对的所述打胶块(3)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横梁主干(1)的中段设有第一加强筋(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侧的、两相邻的所述打胶块(3)之间的棱角均通过圆弧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侧边的两相邻所述打胶块(3)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顶盖横梁主干,所述顶盖横梁主干的两侧边翻边后,该顶盖横梁主干的纵截面呈“n”字形,所述顶盖横梁主干顶面设有安装孔,垂直于所述顶盖横梁主干的侧边向外延伸设有打胶块,所述打胶块沿着所述顶盖横梁主干的侧边均匀分布,所述顶盖横梁主干的两侧呈锯齿状,所述打胶块上设有腰型打胶槽。本实用新型一种锯齿状顶盖横梁结构,打胶槽变短,而未打胶部位则空缺,使顶盖横梁整体形成锯齿形结构,及满足了功能要求,对车身性能也没用影响,还能对车身减重起到了关键作用。
【IPC分类】B62D25/06
【公开号】CN205113459
【申请号】CN201520862651
【发明人】曹本军, 冯刚, 胡牧
【申请人】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