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384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0002]转向器的功能是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齿条轴的直线运动或转向摇臂的摆动,降低运动速度,增大转向力矩并改变转向力矩的传动方向,但是现有的转向器多采用液压助力系统,或者是电机助力系统,而两者均采用单独动力输出,且整个助力系统为单轴操作,转向效果极为有限,且传统的助力系统依然保留机械转向装置,在路面较为不平坦时,转向轮的震动回反馈给转向器,从而影响驾驶体验,而且传统的转向器工作时,由于设备内部不具有反馈装置,造成转向结果不能被驾驶员及时识别,且在转向装置恢复原位时,不能确保位置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包括左端盖和蜗轮轴,所述左端盖通过螺栓与气密缸筒的左端连接,所述气密缸筒的右端通过螺栓与动力缸筒的左端连接,所述动力缸筒的右端通过螺栓与右端盖连接,所述气密缸筒内部为气压腔,所述气压腔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加装左端气压计和右端气压计,并且气压腔内部配合安装活塞,所述活塞的右端与连杆轴一的左端焊接,所述连杆轴一的右端加装止推器一,所述止推器一与蜗轮轴左端焊接的止推盘配合安装,所述涡轮轴两端通过轴承支座与动力缸筒连接,所述蜗轮轴的蜗轮部分左端开有螺旋螺纹并且与动力缸筒内部的内螺纹部分嗤合,并且蜗轮轴的蜗轮部分与蜗杆轴的蜗杆部分嗤合,所述蜗杆轴通过轴承支座与动力缸筒连接,并且蜗杆轴的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与动力缸筒固定连接,所述涡轮轴右端焊接的止推盘与连杆轴二左端连接的止推器二配合安装,所述连杆轴二穿过右端盖中间的预留孔,所述左端气压计、右端气压计和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止推器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右端通过螺栓与止推盖连接,并且壳体左端通过螺栓与连杆轴一连接,所述壳体内腔通过一对止推轴承与止推盘连接,所述止推器二结构与止推器一相同。
[0006]优选的,所述活塞外围加装活塞环,所述连杆轴一与气密缸筒内部接触位置加装密封圈。
[0007]优选的,所述左端盖与气密缸筒之间加装密封圈。
[0008]优选的,所述右端盖与连接轴二接触位置加装防尘防水装置。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实用装置采用左右转向轮分别加装转向器,且左右转向器单独提供动力输入,实现左右轮分别控制,且转向器内部加装气密腔,气密腔内部加装左右气压计,根据左右气压计反馈的数据进行判断两个转向轮的工作状态,实现两个转向器的协同工作,在转向装置恢复原位时,判断恢复原位的效果并加以调节,而且每个转向器均有单独的电机提供动力输入,保证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同时,设备内部仅有蜗轮轴与蜗杆轴处于旋转状态,且二者采用蜗轮蜗杆的传动方式,具有较大的扭矩,且减少旋转部件有利于降低设备的机械损耗,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该设备的转向器筒体采用气密筒和动力筒分开的方式,降低了设备的装配难度,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止推器示意图。
[0012]图中:I左端盖、2左端气压计、3气密缸筒、4活塞、5右端气压计、6动力缸筒、7电机、8蜗杆轴、9连杆轴一、10蜗轮轴、11右端盖、12止推器一、1201壳体、1202止推轴承、1203止推盖、13连杆轴二、14止推盘、15气压腔、16止推器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包括左端盖I和蜗轮轴10,左端盖I通过螺栓与气密缸筒3的左端连接,气密缸筒3的右端通过螺栓与动力缸筒6的左端连接,动力缸筒6的右端通过螺栓与右端盖11连接,气密缸筒3内部为气压腔15,气压腔15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加装左端气压计2和右端气压计5,通过两端气压计的数值差,判断转向轮的工作状态,并且气压腔15内部配合安装活塞4,活塞4的右端与连杆轴一 9的左端焊接,连杆轴一 9的右端加装止推器一 12,止推器一 12与蜗轮轴10左端焊接的止推盘14配合安装,紧将蜗轮轴10的横向动力传输给连杆轴一 9,避免活塞4旋转造成磨损,涡轮轴10两端通过轴承支座与动力缸筒6连接,蜗轮轴10的蜗轮部分左端开有螺旋螺纹并且与动力缸筒6内部的内螺纹部分嗤合,并且蜗轮轴10的蜗轮部分与蜗杆轴8的蜗杆部分啮合,蜗杆轴8通过轴承支座与动力缸筒6连接,并且蜗杆轴8的上端与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电机7与动力缸筒6固定连接,涡轮轴10右端焊接的止推盘14与连杆轴二 13左端连接的止推器二 16配合安装,连杆轴二 13穿过右端盖11中间的预留孔,左端气压计2、右端气压计5和电机7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自动复位调节,止推器一 12包括壳体1201,壳体1201右端通过螺栓与止推盖1203连接,并且壳体1201左端通过螺栓与连杆轴一 9连接,壳体1201内腔通过一对止推轴承1202与止推盘14连接,止推器二 16结构与止推器一 12相同,将蜗轮轴10的旋转动力消除,紧将蜗轮轴10的横向动力传输给连杆轴一 9和连杆轴二 13,活塞4外围加装活塞环,保证活塞4左右的气压准确性,连杆轴一 9与气密缸筒3内部接触位置加装密封圈,保证气压腔15内部的绝对密闭性,左端盖I与气密缸筒3之间加装密封圈防止气密缸筒3漏气,右端盖11与连接轴二 13接触位置加装防尘防水装置,防止水汽和灰尘进入设备内部造成设备锈损。
[001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包括左端盖(I)和蜗轮轴(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盖(I)通过螺栓与气密缸筒(3)的左端连接,所述气密缸筒(3)的右端通过螺栓与动力缸筒(6)的左端连接,所述动力缸筒(6)的右端通过螺栓与右端盖(11)连接,所述气密缸筒(3)内部为气压腔(15),所述气压腔(15)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加装左端气压计(2)和右端气压计(5),并且气压腔(15)内部配合安装活塞(4),所述活塞(4)的右端与连杆轴一(9)的左端焊接,所述连杆轴一 (9)的右端加装止推器一(12),所述止推器一(12)与蜗轮轴(10)左端焊接的止推盘(14)配合安装,所述涡轮轴(10)两端通过轴承支座与动力缸筒(6)连接,所述蜗轮轴(10)的蜗轮部分左端开有螺旋螺纹并且与动力缸筒(6)内部的内螺纹部分啮合,并且蜗轮轴(10)的蜗轮部分与蜗杆轴(8)的蜗杆部分啮合,所述蜗杆轴(8)通过轴承支座与动力缸筒(6)连接,并且蜗杆轴(8)的上端与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7)与动力缸筒(6)固定连接,所述涡轮轴(10)右端焊接的止推盘(14)与连杆轴二(13)左端连接的止推器二(16)配合安装,所述连杆轴二(13)穿过右端盖(11)中间的预留孔,所述左端气压计(2)、右端气压计(5)和电机(7)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器一(12)包括壳体(1201),所述壳体(1201)右端通过螺栓与止推盖(1203)连接,并且壳体(1201)左端通过螺栓与连杆轴一(9)连接,所述壳体(1201)内腔通过一对止推轴承(I202)与止推盘(14)连接,所述止推器二(16)结构与止推器一(12)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外围加装活塞环,所述连杆轴一(9)与气密缸筒(3)内部接触位置加装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盖(I)与气密缸筒(3)之间加装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盖(II)与连接轴二(13)接触位置加装防尘防水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电机驱动的智能转向机构,包括左端盖和蜗轮轴,所述左端盖通过螺栓与气密缸筒的左端连接,所述气密缸筒的右端通过螺栓与动力缸筒的左端连接,所述动力缸筒的右端通过螺栓与右端盖连接,所述气密缸筒内部为气压腔,所述气压腔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加装左端气压计和右端气压计,并且气压腔内部配合安装活塞,所述活塞的右端与连杆轴一的左端焊接,所述连杆轴一的右端加装止推器一,所述止推器一与蜗轮轴左端焊接的止推盘配合安装,所述涡轮轴两端通过轴承支座与动力缸筒连接,该实用新型装置采用单个转向轮分别加装转向器,且单个转向器分别提供动力输入,实现智能控制。
【IPC分类】B62D5/04
【公开号】CN205365727
【申请号】CN201520960587
【发明人】吕本强
【申请人】重庆永重重工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