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后车身的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9057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后车身的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后车身的折叠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后车身的折叠结构,包括把手开关、弯头、座架、车尾组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和定位块,把手开关转动连接于弯头中部,弯头的后端、座架的下端和车尾组件的前端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转动连接,定位块转动连接在第三转轴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操作,折叠后效果紧凑美观。
【专利说明】
一种适用于后车身的折叠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后车身的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产品的折叠机构操作不够简易,
【申请人】试图创造一种易于操作、结构简单的车架折叠机构。
[0003]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4960614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头组件、前轮组件、鞍座组件、前轮组件和X形中心架。自行车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呈“X”形,其折叠和定位机构位于X形中心架上,使用者可通过撤销定位机构的限制,使X形中心架发生转动,达到自行车折叠的目的,折叠后的自行车呈“I”形。定位机构采用摁压式的环形摁钮,通过单次摁压即可解除定位,使自行车发生折叠,无需取下定位销或螺钉,极大的节约自行车在折叠过程中所需的操作时间,折叠过程极为方便快捷,并且折叠后的体积小巧玲珑,外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该发明的缺点为:1.折叠后尺寸过长,聚合效果差。2.前后轮不在中心线上,均为单臂轮组,安全性差。3.结构复杂,重量大,骑行费力。4.车座需要二次折叠。5.折叠过程不是自然靠重力收拢的,而是要借助左右手向中心合并才能完成。
[0004]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1808886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I)包括车架(2)。所述车架(2)可沿着自身平面折叠,其中所述车架(2)包括头管(3),所述头管(3)具有自行车前侧端容设前轮叉(12),所述前轮叉(12)容设前轮(13);后上叉(5)包括一端容设座管(39);操作杆(6)与位于所述头管(3)的自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一关节处(50),与容设所述座管
(39)的后上叉(5)—端(38)接合于第二关节处(49),其中所述操作杆(6)当折叠自行车(I)位于骑乘位置时,相对所述后上叉(5)设置于自行车前侧;下管(4)与位于前述头管(3)的自行车前侧端接合于第三关节处(18),并与相对于前述座管(39)—端的后上叉(5) —端接合于第四关节处(24);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关节处(50、49、18、24)使折叠自行车(I)分别由骑乘位置移动至滑移位置或由滑移位置移动至骑乘位置,容设前述座管(39)的后上叉
[5]—端可分别沿着朝向头管(3)的方向(117)或远离头管(3)的方向(119)转动。该发明的缺点是:折叠机构虽然在功能上能实现折叠,但结构复杂;折叠前后的效果对比不明显;成本高,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后车身的折叠结构,包括把手开关、弯头、座架、车尾组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和定位块,把手开关转动连接于弯头中部,弯头的后端、座架的下端和车尾组件的前端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转动连接,定位块转动连接在第三转轴的两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开关的尖状突起与第一转轴接触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弯头的挂钩挂接在第四转轴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开关和弯头之间还设有弹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转轴通过定位块和第三转轴转动连接。
[0010]所述车尾组件包括电池箱、车尾左板和车尾右板,所述车尾左板固定连接在左半电池箱上,车尾右板固定连接在右半电池箱上。
[0011 ]所述定位块的形状为台阶状。
[0012]所述的电池箱下侧设有边缘凸起。
[0013]所述座架包括车座和车座板,所述车座板上部设有车座,所述车座板中部设有后提手。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弯头上设有第一腰形孔位、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结构简单,折叠后的结构紧凑、美观;
[0017]2.所需成本费用低;
[0018]3.在折叠或展开时,仅需使用者通过提拉把手开关,依靠车尾的重力作用,实现了一拎就折叠的效果,易于操作,快捷方便,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结构的剖视图,表示所述折叠车身位于骑乘位置;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结构位于收纳位置;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结构的位于乘骑位置;
[0022]图4为图1中A区块的放大图;
[0023]图5为图4的A向的剖视图;
[0024]图6为图4的C向的剖视图;
[0025]图7为图4的D向的剖视图;
[0026]图8为图4的B向的剖视图;
[0027]图9为定位块的主视图;
[0028]图10为弯头的主视图;
[0029]图11为电池箱的主视图。
[0030]图中所示:1-把手开关,11-尖状突起,2-弯头,21-腰形孔位,22-第一孔位,23-第二孔位,24-挂钩,3-座架,31-车座,32-车座板,33-后提手,4-车尾组件,41-电池箱,411-电池箱盖,412-左半电池箱,413-右半电池箱,414-边缘凸起,42-车尾左板,43-车尾右板,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8-第四转轴,9-弹簧,10-定位块,1 1-螺栓,102-高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适用于后车身的折叠结构,包括把手开关1、弯头2、座架3、车尾组件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三转轴7、第四转轴8和定位块10,把手开关I转动连接于弯头2中部,弯头2的后端、座架3的下端和车尾组件4的前端通过第一转轴
5、第二转轴6、第三转轴7和第四转轴8转动连接,定位块10通过螺栓101转动连接在第三转轴7的两侧。
[0034]进一步的,把手开关I的尖状突起11与第一转轴5接触连接,其作用是使车尾组件4在骑乘过程中保持稳定,防止车尾组件4绕第二转轴6逆时针旋转。
[0035]进一步的,弯头2的挂钩24挂接在第四转轴8上。弯头2的挂钩24起限位作用,防止车尾组件4逆时针旋转的角度过大。
[0036]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开关I和弯头2之间还设有弹簧9,其作用是限制把手开关I的转动。后车身展开后,使把手开关I的尖状突起11不脱离第一转轴5,限制第一转轴5沿腰形孔位21转动。
[0037]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转轴8通过定位块10和第三转轴7转动连接。在折叠或打开后车身时会带动定位块10绕第三转轴7旋转,如图9所示,定位块10呈台阶状,定位块10的旋转中心偏心于第二转轴6,在乘骑状态下,定位块10的高台阶102会顶住车座板32对其限位。在收拢时,随着定位块10的顺时针旋转,车座板32会随之脱离定位块10的高台阶102,解除限位作用,车座板32沿顺时针方向合拢。
[0038]所述车尾组件4包括电池箱41、车尾左板42和车尾右板43,所述车尾左板42固定连接在左半电池箱412上,车尾右板43固定连接在右半电池箱413上。
[0039]如图9所示,所述定位块10的形状为台阶状,其功能是对座架3起限位作用。
[0040]所述的电池箱41包括电池箱盖411、左半电池箱412和右半电池箱413,电池箱41下侧设有边缘凸起414,其功能是将电池箱41上侧的空间间隙预留出来,为车座板32收拢时提供放置空间。
[0041]所述座架3包括车座31和车座板32,车座31设置在车座板32上。
[0042]所述车座板32上设有后提手33,其功能是用于后车身的打开。
[0043]如图10所示,所述弯头2上设有腰形孔位21、第一孔位22和第二孔位23。第一转轴5穿过腰形孔位21,第二转轴6穿过第一孔位22,第三转轴穿过第二孔位23,电池箱41的前端和座架3的下端都有相应的孔位,以便于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三转轴7通过。腰形孔位21的作用是:防止弯头2影响第一转轴5的转动,腰形孔位21是第一转轴5的运动轨迹。
[0044]如图2所示:后车身折叠的操作原理:用左手将把手开关I打开并向上提,把手开关I与第一转轴5处于离开状态,对车尾组件4的旋转不起限位作用。在重力作用下,车尾组件4绕第二转轴6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同时带动定位块10绕第三转轴7旋转。定位块10的作用是对座架3起限位作用,定位块10的旋转伴随着车座板32的顺时针旋转,以便于座架3与车尾会组件4合拢在一起。
[0045]后车身打开的操作原理:用左手将把手开关I打开并向上提,右手持后提手33向上提,使车座板32逆时针旋转,座架3带动第一转轴5和车尾组件4同时逆时针旋转,旋转至最终张开角度时,车尾组件4带动定位块10对车座板32起到限位作用,松开把手开关I,把手开关I对第一转轴5和车尾组件4都起到了限位作用,最终车子张开并固定。
[0046]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后车身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开关、弯头、座架、车尾组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和定位块,把手开关转动连接于弯头中部,弯头的后端、座架的下端和车尾组件的前端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转动连接,定位块转动连接在第三转轴的两侧。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开关的尖状突起与第一转轴接触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的挂钩挂接在第四转轴上。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开关和弯头之间还设有弹簧。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轴通过定位块和第三转轴转动连接。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组件包括电池箱、车尾左板和车尾右板,所述车尾左板固定连接在左半电池箱上,车尾右板固定连接在右半电池箱上。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形状为台阶状。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箱下侧设有边缘凸起。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架包括车座和车座板,所述车座板上部设有车座,所述车座板中部设有后提手。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上设有第一腰形孔位、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5440718SQ20162024405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8日
【发明人】傅添祺, 刘建兵
【申请人】杭州卯丁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