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推力座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6701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推力座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推力座总成,包括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连接在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之间的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设置在第一上推力座体左侧的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设置在第二上推力座体右侧的第二横向固定连接板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前侧的纵向加强连接板。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螺栓更换便利、实用性强等特点。
【专利说明】
一种上推力座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推力座总成。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客车用推力座大多为整体铸造结构,且其上的安装孔为螺纹盲孔,推力座通过螺栓直接安装在其上面。由于为整体铸造结构,因此,当推力座的安装间距不同时,就需要开发不同的推力座且成本较高。同时,由于为螺纹盲孔的设计,当螺栓发生断裂时断裂在推力座内部的螺栓很难取出,有些情况下需要将推力座整体各出重新焊接新推力座,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推力座总成,该上推力座总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螺栓更换便利、实用性强等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上推力座总成,包括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连接在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之间的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设置在第一上推力座体左侧的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设置在第二上推力座体右侧的第二横向固定连接板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前侧的纵向加强连接板。
[0006]所述第一上推力座体和第二上推力座体对称设置,且二者结构相同,均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座体以及开设在第一座体中间的第一安装通孔。
[0007]所述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横向固定连接板的右端均开设有止
□ O
[0008]所述纵向加强连接板包括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以及折弯连接在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左右两端的左纵向加强连接板与右纵向加强连接板;所述左纵向加强连接板和右纵向加强连接板均位于所述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的后侧。
[0009]所述纵向加强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相连通的通孔。
[0010]所述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座体的中前端相连,且所述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圆弧过渡部。
[001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螺栓更换便利、实用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上推力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
[0014]115、第一上推力座体,116、第二上推力座体,117、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118、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119、第二横向固定连接板,120、纵向加强连接板,121、第一圆弧过渡部,122、第一安装通孔,123、止口,124、左纵向加强连接板,125、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126、右纵向加强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的一种上推力座总成,包括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推力座体115与第二上推力座体116、连接在第一上推力座体115与第二上推力座体116之间的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117、设置在第一上推力座体115左侧的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118、设置在第二上推力座体116右侧的第二横向固定连接板119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推力座体115与第二上推力座体116前侧的纵向加强连接板120。
[0017]所述第一上推力座体115和第二上推力座体116对称设置,且二者结构相同,均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座体以及开设在第一座体中间的第一安装通孔122。所述纵向加强连接板12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122相连通的通孔。
[0018]所述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117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座体的中前端相连,且所述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117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圆弧过渡部121。
[0019]所述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118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横向固定连接板119的右端均开设有止口 123。
[0020]所述纵向加强连接板120包括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125以及折弯连接在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125左右两端的左纵向加强连接板124与右纵向加强连接板126。所述左纵向加强连接板125和右纵向加强连接板126均位于所述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125的后侧。
[0021]具体地说,现有的上推力座为方块实心铸件,没有根据骨架的结构特点设计,仅仅是满足推力座连接的功能需求以及自身强度,其与车架的连接还需要通过较为复杂的矩形管搭接结构以保证连接强度,结构笨重。
[00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推力座总成,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0023](I)考虑推力座连接的结构需求,设计第一上推力座体115与第二上推力座体116两个圆柱型结构件,并在第一座体上开设第一安装通孔122。第一安装通孔122的作用有以下两方面:第一,若不采用通孔,而是采用螺纹盲孔,则在螺栓断裂时很难取出断裂的螺栓,就算能取出也费时费力,且时常有客车的推力座因断螺栓无法取出,而要切割更换整个推力座,工作量巨大,因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安装通孔,能够在螺栓断裂时,十分便利地将断裂螺栓取出更换;第二,相对于螺纹孔而言,第一安装通孔122的定位精度要求相对较低,能够使焊接生产更便捷,且合格品率更高。
[002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上推力座体和第二上推力座体两个圆柱型结构件设置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117,能够对第一上推力座体和第二上推力座体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
[0025](3)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117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座体的中前端相连,即使第一上推力座体和第二上推力座体的后端之间设有空隙,能够保证客车上推力座的安装空间。
[0026](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117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圆弧过渡部121,是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导致的连接撕裂。
[0027](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118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横向固定连接板119的右端均开设有止口 123,能够保证左、右上推力座总成与前悬前截面梁总成的充分连接。
[0028](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纵向加强连接板,能够对左上推力座总成和右上推力座总成的结构进行加强,使左上推力座总成和右上推力座总成卡在前悬前截面梁总成的两个立柱上;由于上推力座在客车运行中主要是受制动时的拉力,因此,通过使左上推力座总成和右上推力座总成卡在前悬前截面梁总成的两个立柱上,能够保证左上推力座总成、右上推力座总成与前悬前截面梁总成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由于从受力的角度分析,力在两圆柱结构处最大往两边线性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纵向加强连接板120设计为由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125以及折弯连接在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125左右两端的左纵向加强连接板124与右纵向加强连接板126组成,并使所述左纵向加强连接板125和右纵向加强连接板126均位于所述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125的后侧,符合力学原理,同时也是对左上推力座总成和右上推力座总成的轻量化设计。
[002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上推力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连接在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之间的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设置在第一上推力座体左侧的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设置在第二上推力座体右侧的第二横向固定连接板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推力座体与第二上推力座体前侧的纵向加强连接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推力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推力座体和第二上推力座体对称设置,且二者结构相同,均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座体以及开设在第一座体中间的第一安装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推力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固定连接板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横向固定连接板的右端均开设有止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推力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连接板包括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以及折弯连接在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左右两端的左纵向加强连接板与右纵向加强连接板;所述左纵向加强连接板和右纵向加强连接板均位于所述中间纵向加强连接板的后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推力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相连通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推力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座体的中前端相连,且所述第一横向加强连接板端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圆弧过渡部。
【文档编号】B62D24/00GK205469295SQ201620193393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4日
【发明人】熊成林, 严伟, 汪俭, 刘有建, 王煜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