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救生背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736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充气式救生背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器材,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体积轻巧、携带方便的充气式救生背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于游泳、海上作业、水上救援、抗洪抢险等各类救生衣,其缺点是救生衣体积笨重,贮气罐不易携带,应急状态故障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式救生背心,对救生背心及气体发生盒的构造从新设计与改进,克服了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式救生背心,包括背心,该背心上方的背带和中部的口袋,以及背心内的气囊,其特征是该背心设有前左、右气囊与后左、右气囊,并用上、下连接带连接,前左、右气囊的上、下连接带之间置有锁扣,上连接带内设有三通导气管,其通过单向阀与各气囊的气囊嘴连接,气囊的下部各置一排气阀,前左、右气囊的中部各设一口袋,气体发生盒与备份盒分别置于口袋内,气体发生盒的出气嘴通过充气管与导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其气体发生盒比贮气罐、氧气罐的体积大大变小,重量大大减轻,穿着携带十分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发生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发生盒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1背心 2背带 3口袋 4前左气囊 5前右气囊6后左气囊 7后右气囊 8上连接带 9下连接带 10锁扣11三通导气管 12单向阀 13气囊嘴 14排气阀 15气体发生盒16备份盒 17出气嘴 18充气管 19稀硫酸溶液 20连接螺纹21塑料薄膜 22锌丝网 23海棉层 24手控压杆 25棱锥形锌棒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背心1,该背心1上方的背带2和中部的口袋3,以及背心1内的气囊,该背心1设有前左、右气囊4、5与后左、右气囊6、7,并用上、下连接带8、9连接,前左、右气囊4、5的上、下连接带8、9之间置有锁扣10,上连接带8内设有三通导气管11,其通过单向阀12与各气囊的气囊嘴13连接,气囊的下部各置一排气阀14,前左、右气囊4、5的中部各设一口袋3,气体发生盒15与备份盒16分别置于口袋3内,气体发生盒15的出气嘴17通过充气管18与三通导气管11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发生盒15或备份盒16的下半部置有稀硫酸溶液19,并通过连接螺纹20与其上半部连接,连接螺纹20上设有塑料薄膜21密封,气体发生盒15的上半部的底部设一锌丝网22,中间置有海棉层23,上部设一手控压杆24,并与棱锥形锌棒25的上端活动连接,其下端对着连接螺纹20上的塑料薄膜21,气体发生盒15的上端一侧设一出气嘴17。
本实用新型的稀硫酸溶液19与棱锥形锌棒25的用量多少,是根据人体的重量、气囊的容量、材料的厚度等因素来确定的,可按上述要求设计成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手控压杆24扳起,使其与棱锥形锌棒25处于同一直线,再往下按,让棱锥形锌棒25的尖头刺破塑料薄膜21,通过连接螺纹20进入稀硫酸溶液19内,经化学反应后产生的氢气,通过锌丝网22、海棉层23,由出气嘴17输出,再经充气管18、三通导气管11,分流至各单向阀12、气囊嘴13,足以将前左、右气囊4、5与后左、右气囊6、7充盈至人体负重要求,使用完毕后,分别将各气囊的排气阀14打开放气,恢复原样,以备后用。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救生背心,包括背心,该背心上方的背带和中部的口袋,以及背心内的气囊,其特征是该背心设有前左、右气囊与后左、右气囊,并用上、下连接带连接,前左、右气囊的上、下连接带之间置有锁扣,上连接带内设有三通导气管,其通过单向阀与各气囊的气囊嘴连接,气囊的下部各置一排气阀,前左、右气囊的中部各设一口袋,气体发生盒与备份盒分别置于口袋内,气体发生盒的出气嘴通过充气管与导气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救生背心,其特征是气体发生盒或备份盒的下半部置有稀硫酸溶液,并通过连接螺纹与其上半部连接,连接螺纹上设有塑料薄膜密封,气体发生盒的上半部的底部设一锌丝网,中间置有海棉层,上部设一手控压杆,并与棱锥形锌棒的上端活动连接,其下端对着连接螺纹上的塑料薄膜,气体发生盒的上端一侧设一出气嘴。
专利摘要一种充气式救生背心,包括:背心,该背心上方的背带和中部的口袋,以及背心内的气囊,其特征是:该背心设有前左、右气囊与后左、右气囊,并用上、下连接带连接,前左、右气囊的上、下连接带之间置有锁扣,上连接带内设有三通导气管,其通过单向阀与各气囊的气囊嘴连接,气囊的下部各置一排气阀,前左、右气囊的中部各设一口袋,气体发生盒与备份盒各置一口袋内,气体发生盒的出气嘴通过充气管与导气管连接,本产品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其气体发生盒比贮气罐、氧气罐的体积大大变小,重量大大减轻,穿着携带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B63C9/00GK2495548SQ0125305
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3日
发明者钟养平 申请人:钟养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